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对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8号在黔西北地区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该品种籽粒产量与4个主要栽培因子N、P、K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之间的数学模型;解析数学模型,分析了各因子对产量的影响;通过模拟寻优,筛选出毕单18号在黔西北海拔1 400m左右地区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为:籽粒产量在9 953.1kg/hm2以上的种植密度53 934~55 365株/hm2,施纯N 298.4~357.0kg/hm2,施P2O5144.25~169.3kg/hm2,施K2O18.5~42.3kg/hm2。  相似文献   

2.
黔西北地区芸豆高产栽培氮磷钾最佳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芸豆对氮磷钾元素的需求规律,探索芸豆高产稳产的最佳施肥技术,提出相应的优化栽培措施,挖掘单产潜力,提高芸豆综合生产能力,以氮、磷、钾三因素施用量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次正交旋转设计,进行三因素五水平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黔西北高海拔特殊生态区,高产芸豆品种‘京小黑’产量要获3400 kg/hm2以上时,栽培措施为:纯N 93.57~117.64 kg/hm2、P2O5 192.33~257.67 kg/hm2、K2O 101.90~148.10 kg/hm2;三因素对‘京小黑’芸豆产量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N肥 > K肥 > P肥,少量的氮肥施用量会引起产量的较大幅度变化,其次是钾肥和磷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玉米高产品种的大量种植,玉米产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化肥用量也在增加,搞好玉米的生产与施肥是直接关系到高效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此研究以‘辽单527’为试材,通过设置不同氮肥、磷肥和钾肥的肥料组合,对其产量和农艺性状的施肥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公顷施N 135.0~180.0 kg、P2O5 75.0~120.0 kg、K2O 90.0~120.0 kg,‘辽单527’的产量较高。不同肥料效应试验中,‘辽单527’处理间产量和处理间秃尖长度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辽单527’的穗粒数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磷肥和钾肥效应试验中,‘辽单527’处理间百粒重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合理的氮、磷、钾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辽单527’的产量,其中,N4P4K2处理,‘辽单527’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8号在黔西北地区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该品种产量与4个主要栽培因子种植密度(X1)和N(X2)、P(X3)、K(X4)肥施用量之间的数学模型。解析数学模型,分析了各因子对产量的影响;通过模拟寻优,筛选出毕单18号在黔西北海拔1 300m左右地区产量在9 000.0kg/hm2产量以上的适宜栽培方案为:密度53 307~54 639株/hm2;N肥(纯N)用量221.2~268.8kg/hm2;P肥(P2O5)用量46.6~90.5kg/hm2;K肥(K2O)用量109.8~146.5kg/hm2。  相似文献   

5.
优质高产杂交玉米毕单4号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毕单4号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与密度及N、P、K肥施用量的关系,建立了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与密度及N、P、K肥施用量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试验和模拟寻优,提出了毕单4号获得10t/hm2以上的优化栽培方案:密度64714~70285株/hm2,N261.65~335.36kg/hm2,P2O5225.00kg/hm2,k2O108.45~191.55kg/hm2。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在合理密植保证单位面积有足够穗数的基础上,主攻穗粒数,增加粒重,对毕单4号实现高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种植黔花生二号的经济效益与播种密度、施肥量(N、P、K)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经济效益指标的优化数学模式,确立了黔花生二号经济效益(大于18000元/hm2)栽培优化组合方案:密度29.298~30.996万株/hm2;N施用量196.275~219.600kg/hm2(尿素426.7~477.4kg/hm2);P2O5施用量121.26~140.22kg/hm2(过磷酸钙673.7~779.0kg/hm2);K2O施用量196.275~219.60kg/hm2(硫酸钾392.55~439.2kg/hm2)。影响黔花生二号经济效益大小因素的顺序是,密度>施氮量>施钾量>施磷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种量和N、P2O5、K2O施用量对黔苦4号产量的影响.通过计算机仿真试验和模拟寻优,建立了荞麦黔苦4号产量与播种量(X1)、施N量(X2)、施P2O5量(X3)和施K2O量(X4)的数学模型.经因子水平优选,得出产量在2 700 kg/hm2以上的栽培模式为:播种量30.84-36.66 kg/hm2,施N量22.22-29.53 kg/hm2,施P2O5量171.11-218.89 kg/hm2,施K2O量46.07-58.93 kg/hm2.  相似文献   

8.
研究大田条件下施氮量和施氮方式对‘临草2号’干物质积累及鲜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使‘临草2号’干物质积累量和鲜干草产量明显增加,且随施氮量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和鲜干草产量呈增加趋势,施氮量在300 kg/hm2时,鲜干草产量最高,氮肥利用效率最高,再增施氮肥干物质积累量和鲜干草产量变化不明显;施氮量相同时,氮肥采用70%基施+30%追施比一次基施更有利于‘临草2号’干物质积累,提高鲜干草产量。因此,在施纯氮300 kg/hm2基础上,氮肥采取70%基施+30%追施,可实现‘临草2号’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9.
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春播条件下研究黔苦2号苦荞籽粒产量与其播种量及N、P、K肥施用量间的关系。通过试验,建立了黔苦2号籽粒产量与主要农艺措施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解析和模拟寻优分析。结果表明:黔苦2号籽粒产量高于2800kg/hm2的优化栽培技术方案:播种量67.14~74.93 kg/hm2,施N量28.88~40.12 kg/hm2,施P2O5量179.11~210.89 kg/hm2,施K2O量43.94~61.06 kg/hm2;试验4因子对籽粒产量影响的程度大小为播种量>施K2O量>施P2O5量>施N量。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超级稻龙稻5号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以龙稻5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不同水平的栽培密度、氮肥和钾肥的田间小区试验,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结果显示,制约龙稻5号产量的各因子顺序为:施氮量插秧密度施钾量。得出龙稻5号高于10500kg/hm2的高产栽培模式为栽培密度19.34~24.15穴/m2,施N量172.65~180.00kg/hm2,施K量34.05~67.2kg/hm2。  相似文献   

11.
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泰中9号”高产栽培技术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理配置针对不同品种的栽培技术可提高作物产量,并降低化肥的过度使用。对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泰中9号”采用五因素(1/2实施)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分析了氮肥、磷肥、钾肥、密度、插秧期对该甘薯品种鲜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程度依次为:钾肥(X3)﹥磷肥(X2)﹥密度(X4)﹥氮肥(X 1)﹥插秧期(X5)。“泰中9号”甘薯产量在3265.15-4127.96kg/666.7m2的1532个组合中优化栽培方案是:折合纯 N 10.7~11.88kg/666.7m2,纯 P2O5 5.44~6.01kg/666.7m2,纯 K2O 15.15~19.83kg/666.7m2,适宜的栽培密度范围是4048~4525株/666.7m2,适宜的插秧期范围为4月22日至4月29日。本研究可为能源型甘薯“泰中9号”的高产种植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超级稻龙稻5号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以龙稻5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不同水平的栽培密度、氮肥和钾肥的田间小区试验,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结果显示,制约龙稻5号产量的各因子顺序为:施氮量>插秧密度>施钾量。得出龙稻5号高于10500 kg/h㎡的高产栽培模式为栽培密度19.34~24.15穴/㎡,施N量172.65~180.00 kg/h㎡,施K量34.05~67.2 kg/h㎡。  相似文献   

13.
山区高油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索在黔西北山区种植高油玉米高产优质的栽培模式,促进山区种植业结构调整,采用多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高油玉米产量、产油量与四个主要栽培因子——种植密度及N、P、K肥施用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解析了各因素对产量、产油量的效应,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筛选出了黔西北山区高油玉米高产优质的农艺综合方案:密度62463~63710株/ hm2;N肥(纯N)321.79~359.04kg/hm2;P肥(P2O5)319.94~345.32 kg/hm2;K肥(K2O)293.64~333.30 kg/hm2。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天优998营养特性和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稻‘天优998’进行了营养特性和施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施肥量为N 157.5 kg/hm2、K2O 75 kg/hm2时产量最大;该品种对钾肥的需求量最大,对氮、磷和钾的带走量为1: 0.55:2.68;与钾肥相比氮肥对‘天优998’的产量和农艺性状影响较大,是决定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关键养分因子;‘天优998’对大量元素的吸收主要集中在分蘖盛期至抽穗期,对锌的吸收主要集中在后期,而对其他中微量元素的吸收主要集中在中期。研究结果对‘天优998’的科学施肥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肥量及种植密度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昆药集团新药研制提供优质的原药材,对采自西藏地区的拉萨大黄进行引种栽培,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及种植密度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采用施肥量与种植密度的L9(34)正交试验设计,共有4个试验因素,分别为施氮量N、施磷量P、施钾量K和种植密度,每个因素均设3个不同的试验水平。运用直观及方差分析方法对不同处理的拉萨大黄鲜根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的主次因素为施氮量、施钾量、种植密度、施磷量,其中施氮量、施钾量、种植密度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云南丽江地区种植拉萨大黄的氮、磷、钾适宜施用量分别为纯N 450 kg/hm2、P2O5 0 kg/hm2、K2O 450 kg/hm2,适宜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  相似文献   

16.
密度与施肥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宜普洱地区玉米高产栽培的优化农艺措施,以云瑞47、云优105两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在不同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下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产量差异显著,在相同密度和施肥水平上云优105高于云瑞47;云优105栽培密度在82500株/hm2和施肥水平N37 kg/hm2、P2O5 225kg/hm2、K2O270 kg/hm2处理下产量最高;云瑞47栽培密度82 500株/hm2和施肥水平N375 kg/hm2、P2 O5 225 kg/hm2、K2O270 kg/hm处理下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农香优676高产栽培的最适氮肥施用水平,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按氮、磷、钾的施用比例为N:P2O5:K2O=1:0.5:0.8,基肥比例为60%、100%和40%,设置每667 m2施纯氮8 kg、10 kg和12 kg 三种不同施用水平,对农香优676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每667㎡施纯氮10㎏时,分蘖盛期和乳熟期倒3叶的SPAD值和叶面积最大,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显著提高,此时农香优676的产量最高。因此,农香优676的最适氮肥施用水平为10 kg/667 m2。  相似文献   

18.
棉花双隐性核不育系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其制种高产栽培技术,充分挖掘该系列不育系的制种产量潜力,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氮(N)、磷(P)、钾(K)及密度对棉花双隐性核不育系2095-2A杂交制产量的综合效应。试验结果表明:(1)氮肥、密度、磷肥三因素对产量存在显著的影响,氮肥>密度>磷肥>钾肥;(2)最佳高产方案为:N 293.56~332.76 kg/hm2、P2O5 141.05~172.84 kg/hm2、K2O 130.05~188.99 kg/hm2、密度为2.6426~2.9382万株/hm2;(3)K和单铃重的相关系数为0.518,制种生产中应重视钾肥的施用量以提高种子质量;(4)公顷铃数与籽棉产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因此,应把提高公顷铃数作为提高制种产量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自育棉花品种冈杂棉0623肥料效应,探讨冈杂棉0623的合理的施肥方法,加快冈杂棉0623的推广。根据“3414”肥料试验模型,2水平推荐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300、150、300kg/hm2。各个处理比对照均有增产,其中N2P2K2处理增产幅度最大为45.65%;且各个处理经济效益较对照高,其中N2P2K2经济效益最高为14768.76元/hm2。结合施肥量、产量及经济效益综合分析,在鄂东棉区推广冈杂棉0623施建议肥量:150-200kg/hm2,磷肥施用量90-100kg/hm2,钾肥施用量为150-20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