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参考馆员制度与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历史入手,从内涵、服务对象与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性质、服务模式、角色与职责、素质能力等方面分析比较了参考馆员与学科馆员的异同,提出在当今网络资源庞杂浩繁,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学科馆员制度,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图书馆服务创新.提高信息服务质量与水平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项以保证大中城市蔬菜供应为初衷的重要制度一“绿色通道”和绿色许可证制度,一直以来,为以“寿光菜”为代表的山东蔬菜行业的发展提供着制度保障。但是,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该制度的执行力度在某些地疗大打折扣,蔬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遇到阻力。  相似文献   

3.
在前茬地膜玉米收获后.冬前或来年春季直接在覆盖过玉米的旧地膜上打孔、施肥,播种洋芋,不仅技术简单、省时省力.而且洋芋前期生长加快,中期病害较轻,后期烂薯减少,开挖收获轻松.产量、效益显著提高。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县在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在全县开展农村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乡村两级债权债务清理,村账乡管、村务公开,农村审计,村会计培训和新财会制度的贯彻落实等,尤其是实行“村账乡管”后.农村财务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农村稳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波  曹乐  肖攻读 《甘肃农业》2006,43(1):49-50
近年来,一直困扰中国的最大难题是“三农”问题,“三农”难题的解决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是否实现。以社会意识形态作为解决“三农”难题的切入点,其一:是由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社会意识形态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二:农业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资源禀赋、文化禀赋、技术和制度都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作用领域;其三:社会意识形态的研究是以农民为出发点,探索一条由下而上的解决路线。  相似文献   

6.
"甬优"系列杂交粳稻直播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直播栽培具明显省工、省本、省力,高产、高效技术优势,已在浙江省水稻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成为水稻的主要栽培技术。杂交水稻由于亩用种量少(诸暨市杂交籼稻亩用种量0.5~0.75k,杂交粳稻亩用种量1.0~1.25kg),若播种技术掌握不好,易造成播种不匀,苗数不足,穗数偏少,而影响产量。所以水稻直播栽培一般只限于常规水稻上推广应用,在杂交水稻上很少应用。  相似文献   

7.
"十五"农垦经济大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05年,农垦系统完成生产总值1358.65亿元,比2000年的720.62亿元增长了74.5%,年均增长11.8%;“十五”时期,农垦人均纯收入由5056元提高到4195元,年均增长6.7%。 投资快步上新台阶。2005年达到449.54亿元,比2000年的155.21亿元增长1.95倍。五年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14.46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18倍。 对外开放水平提高。2005年出口商品总额254.22亿元,比2000年的98.26亿元增长1.59倍;五年累计完成出口商品总额744.89亿元,其中工业品出口额占85%。 “三化”战略成效显著。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53.83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48.25亿元,实现工业利润45.70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75.8%、76.4%和2.5倍。 农业生产能力增强。粮食、棉花等主产垦区发挥资源、装备、技术等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生产效益有较大提高,示范带动和辐射能力凸显。[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毒饵站"灭鼠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竹筒“毒饵站”、PVC管“毒饵站”和裸露投饵3种投饵灭鼠技术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3种方式投饵在农田的灭鼠效果分别为93.0%、92.0%和87.0%;在住宅的灭鼠效果分别为89.5%、88.2%和84.2%。采用“毒饵站”灭鼠。具有高效、经济、安全、环保等优点。尤其是竹筒“毒饵站”灭鼠技术,应用方便、可操作性强,适合山区毛竹资源丰富的农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腾冲县位于云南西南边陲高黎贡山西麓.是一个以粮、烟.油.茶为主的农业大县和边疆、多民族贫困县。自2003年建立村内兴办公益事业筹资投劳“一事一议”制度以来.有效地规范了税政后向农民的筹资筹劳行为.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了税改后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不反弹.调动了农民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受连年干旱和花生市场前景看好的影响.导致我县的花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由过去的2.0~3-3万hm^2,发展到2004年的53.3万hm^2。为提高花生产量,探索花生增产途径,近两年,除引进、更新、更换品种外,我们还研究了一种新的栽培技术(即“AnM”环节栽培法)。其功效在于抗旱和控制下叶,提高结果数量和质量,从而显著提高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根据试验结果表明.“AnM”环节栽培法比普通栽培法平均每株结果数增加24.1%.双果增加2.7个,单果增加2.3个.瘪果减少3.0个,结果范围扩大3cm,使花生667m^2增产17.8%。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地方农业院校如何服务"三农"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个具有教育、科研、开发、推广等多重功能的高等农业院校,要主动地适应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对高等农业教育办学规模、人才规格和层次结构等方面所提出的新要求,自觉地面向高科技、面向“三农”、面向市场,积极地推进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坚持为农业,农村经济建设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坚持依靠自身的优势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方向.在办学层次、专业结构、招生制度和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密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2.
择边 《新农业》2005,(6):37-37
沈阳鑫林科贸有限公司生物肥料厂生产的“能富”牌有机复混肥是以大豆残次品为主要原料,运用高新农业生物工程技术.经酵素菌发酵处理,根据北方地区土壤供肥特性和作物需肥规律.配以必要的各种无机养分和高活性腐殖酸而制成的新型有机复混肥料。是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相结合.既有有机肥的长效性又有无机肥的速效性.无毒、无污染、无公害.生产绿色食品的理想肥料。  相似文献   

13.
伊犁河谷冬小麦品种“伊农18”推广示范,平均单产达458.8公斤/667米^2,比全州冬小麦单产增产133.3公斤。其主要种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高邑县是河北省60个蔬菜生产大县之一。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6万亩,露地蔬菜面积6万亩。全县有10.7万亩蔬菜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蔬菜产业已成为高邑县的支柱产业,是农民创收的一条主渠道。2006年北京市从11月1日起实行蔬菜市场准入制度,石家庄蔬菜市场在不久的将来也要实行准入制度,这对我们县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以来,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近年来,我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无公害蔬菜生产,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成远建 《新农业》2005,(3):14-15
近年来.四川开江县种养新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胡良惠创新推广的“长效灭蚊帘“加工技术.以其加工简便、对人畜无毒无害、无异味、除杀蚊蝇效力极强而备受欢迎.加工生意一年比一年红火。仅2004年春夏.该中心就组织近70名下岗失业人员,到本县乡镇或农村开设32个流动加工点,每个加工点日均加工灭蚊帘超过700平方米。每平方米加工药物成本不到0.2元,可收加工费2—3元,  相似文献   

16.
我叫刘进禄.浙江省景宁县沙湾镇人.2004年.香菇生产在景宁山区普及发展.我与朋友一起做起了香菇菌种生意,由于缺少经验和技术,生意失败.一下子欠了2万多元外债.这对于靠种地糊口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讨债人络绎不绝.真是走投无路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SB"技术在大豆超高产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B”技术是韩国专家研制的大豆“超高产提质增效”的高科技非转基因专项技术。它是由矿物质中提炼出的多种微量元素组成的大豆种子专用处理剂。其机理是通过营养元素的渗透,激活大豆的内源激素,提高根瘤菌活性和固氮能力.提供和改善大豆的营养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促进大豆生长发育,增强抗逆性能,实现“超高产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伯乐相马”干部选拔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显露系列的弊端。本文以广东名的干部选拔制度创新为例.表明“规则赛马”应是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方向。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求的两项改革。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2月2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厂服务中心组织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土壤肥料站、汤阴县农业局等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农田节水专家和土肥专家,齐聚郑州,会商“948”节水农作制度关键技术与创新项目.根据河南省豫北地区夏玉米灌溉制度、土壤墒情及节水技术现状.提出夏玉米水肥管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万民 《新农业》2004,(11):59-59
江苏省东海县浦南镇农民在学科技、用科技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新鲜事:每到农闲时节.农民便三五成群来到本村或邻村有名气的“田秀才”或“土专家”家中聚集.共同学习、切磋实用种、养.加技术.交流致富经验。人们把这种农民自发学习科技的聚会高兴地称为“农民科技沙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