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新疆农业科学院南繁试验基地的得青枯病的番茄植株进行病原菌分离,采用细菌16S rDNA测序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鉴定出致病菌为番茄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并探讨了南繁番茄青枯病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
为快速有效筛选抗马铃薯Y病毒种质,加快抗病毒新品种的选育进程,本试验对引自美国的9个薯条加工型马铃薯杂交组合后代进行PVY抗性基因分子标记筛选,并通过PVY人工接种鉴定评价分子标记预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检测的9个杂交组合852个株系中,共有4个组合163个株系中含有抗性基因Ryadg分子标记RYSC3,占比19.13%;7个组合330个株系中含有抗性基因Rysto分子标记YES3-3A,占比38.73%。其中,2个组合42个株系中同时检测到2种分子标记。人工接种PVY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含有分子标记的株系接种后表现为抗PVY的比例为92.73%;不含有分子标记的株系接种后表现为感PVY的比例为28.57%。PVY抗性基因分子标记RYSC3和YES3-3A能够较准确地鉴定马铃薯PVY抗性资源,有助于早期选育抗马铃薯Y病毒种质资源。同时,本试验筛选获得10份高产、稳产的抗PVY薯条加工型马铃薯资源,可以为薯条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具有PVY抗性和适于薯条加工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3.
对抗性番茄材料‘Hawaii 7996’分别接种强致病力青枯菌(RsH)和中等致病力青枯菌(RsM)后,利用双向电泳技术找到了两个差异表达蛋白质--谷胱甘肽S转移酶L3和Remorin 1蛋白。在利用携带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DS的TRV重组病毒载体通过叶片浸润法证明VIGS体系可行后,进一步利用该技术沉默上述两个蛋白质的对应基因GST-L3Rem-1,并用半定量RT-PCR检测沉默效果。结果表明,分别沉默GST-L3Rem-1的番茄植株抗性减弱,在接种中等致病力青枯菌(RsM)后青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明显高于对照植株,说明基因GST-L3Rem-1与番茄对青枯病的抗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番茄青枯病病原鉴定及抗病材料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3年分离出番茄青枯病病菌68株,经致病性测定、培养性状、生化测定等研究,明确重庆市番茄青枯病病原菌为Ralstonia solanacearum,生理小种1,生化型Ⅲ.苗期室内人工接种抗性鉴定设伤根浸根接种法、灌注接种法、剪叶接种法3种处理,结果以伤根浸根接种法更为准确、可靠.经苗期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田间病圃自然诱发鉴定、温室病圃诱发鉴定,结合农艺性状比较研究,筛选出F9819-2-1、F9802-1-1、600-1-1、599-1-1等4份高抗青枯病、农艺性状优良、性状稳定的优异材料,可望在育种上近一步利用.  相似文献   

5.
成都番茄青枯菌生理分化和品种抗性鉴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初步鉴定出成都地区番茄青枯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属小种1,并根据其对不同寄主的致病力不同进一步划分成4个致病类型;还用3个不同菌株接种鉴定了成都的6个主要番茄栽培品种的青枯病抗性,结果表明6个品种均不抗青枯病,属高感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了验证注射接种法鉴定番茄苗期青枯病抗性的效果,对合作903、桂砧1号以及TZ-1这3种不同番茄材料利用注射接种法与传统伤根接种法进行苗期青枯病抗性水平鉴定。结果表明:注射接种法(接种浓度1×10~7 cfu/mL)接种后第7天鉴定结果与传统伤根接种法(接种浓度1×10~8 cfu/mL)接种后第14天鉴定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注射接种法更加快捷、有效,可作为番茄苗期青枯病快速鉴定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从美国番茄遗传资源中心引进的3个抗青枯病番茄材料LA2701、LA3202和LA3526为砧木,以番茄栽培品种早冠30为接穗,采用劈接法进行嫁接试验。对嫁接苗和自嫁苗利用伤根灌注法接种青枯病菌,3个嫁接砧木均明显提高了番茄的抗青枯病水平。对嫁接植株活体内青枯病菌数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抗性砧木有效地抑制了青枯病菌在体内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利用马铃薯离体叶柄接种方法分别比较了5种不同接种浓度、4个不同接种时间的接种效果的差异,并利用该方法鉴定了14份马铃薯品种对黑胫病的抗性。在试验中发现,使用马铃薯黑胫病菌浓度为103CFU·mL-1,并且在接种马铃薯离体叶柄后36 h记录统计的接种效果较好。同时,利用该方法对14份马铃薯品种进行接种鉴定,鉴定出高抗品种2份、中抗品种5份、中感品种3份、高感品种4份,并且与传统主茎注射接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2种方法的抗性鉴定结果相近。因此利用离体叶柄接种方法鉴定出的马铃薯品种的抗性可为今后马铃薯黑胫病抗性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10.
由植物病原细菌Ralstonia solanacerum(Pseudomonas solanacearum)引起的青枯病,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是影响番茄、茄、海椒、烟草、马铃薯等茄科作物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此病是通过土壤传播的较难防治的一种病害。土壤一旦被该病原菌污染,采取土壤消毒、轮作等,也很难抑制其发生。选用抗性品种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对青枯病有抗性的番茄品种,一般果实品质较差。因此,在日本,番茄栽培大多选择抗青枯病的砧  相似文献   

11.
嫁接辣椒对青枯病的抗性及其与渗透调节物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枯病是当前设施辣椒主要的土传病害之一。为了选择抗性砧木和探讨嫁接辣椒的抗病机理,通过人工接种青枯病原菌,分析了不同辣椒品种砧木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变化,结果表明:‘富根卫士’(简称‘卫士’)发病晚,发病率低,病情指数最小,抗病性最强。以‘卫士’辣椒为砧木,以‘新丰2号’为接穗进行嫁接,以接穗自根嫁接为对照,研究其发病率、病情指数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嫁接植株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接种20 d时,嫁接植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对照低33%和43%。接种前嫁接的植株根系和叶片的含水量、水势、渗透势均低于对照,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接种后,辣椒根系和叶片的含水量、水势、渗透势均逐渐降低,束缚水/自由水比值逐渐升高,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与对照相比,嫁接植株根系和叶片的含水量、水势、渗透势的降低幅度及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升高幅度明显较小,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嫁接可显著提高辣椒青枯病的抗性,其抗病机理与渗透调节能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2.
茉莉酸甲酯诱导辣椒抗青枯病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妙莲  赵显阳  陈明  付永琦  曾晓春 《园艺学报》2017,44(10):1985-1992
为探究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 JA)诱导辣椒抗青枯病效应与活性氧代谢相关酶的关系,以辣椒易感青枯病品种‘粤红1号’和抗青枯病品种‘辛香8号’幼苗为试验材料,在0.1mmol·L-1 Me JA喷雾处理后12、24、48、72和96 h接种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对其进行青枯病病情指数与活性氧代谢相关酶——超氧化酶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测定及相互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粤红1号’和‘辛香8号’的病情指数随喷Me JA处理时间的推移表现为先降后升,但都低于对照;而诱导效果则相反,Me JA处理对两个辣椒品种幼苗抗性的最适诱导时间均为接种前48 h。接种后0~96 h,Me JA喷雾处理的辣椒幼苗叶片SOD、CAT、POD和APX酶活性均显示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明显高于对照,接种后24~48 h达到最高,而MDA含量则明显低于对照。因此,Me JA可诱导辣椒幼苗抗青枯病,其实现途径可能与提高活性氧代谢相关酶活性和缓解膜脂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以20个不同类型的西瓜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和分子标记检测方法进行比对,研究不同西瓜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差异及不同鉴定方法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接种鉴定与分子检测方法鉴定结果基本吻合,CAPS 标记(7716_fon)可以将西瓜抗、感枯萎病的界限有效定性为病株率70%。  相似文献   

14.
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已成为近年来危害番茄生产的重要病害,鉴定和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TSWV的有效途径。选取自主培育和引进的番茄品种(系),经过连续3a的大棚蓟马传毒和光照培养箱人工接种试验,鉴定番茄品种(系)对TSWV的抗性。结果表明,番茄自交系YNAU335对TSWV表现为免疫,其他品种全部表现为感病,而且在YNAU335人工接种和大田蓟马传毒叶片中并未克隆出TSWV核衣壳蛋白基因和小片段RNA3′端序列,而在其他感病品种(系)中均克隆出这2段序列。研究结果初步确定番茄自交系YNAU335为TSWV抗病品系,可作为TSWV抗病育种的番茄资源。  相似文献   

15.
番茄抗青枯病材料的鉴定与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1996年从亚洲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AVRDC)引进36份番茄材料进行青枯病抗性鉴定比较及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表明R 3034 10 N UG(5045)、Cravel(5052)、CLN1463 160 40 60(5056)、CLN1464 111 30 45(5057和Redlander(5059)等5份材料青枯病发生少且产量、品质表现较好,可望在育种上进一步利用。  相似文献   

16.
茄子青枯病抗性材料的鉴定及性状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亚蔬中心的8份茄子抗青枯病材料,1份感病对照,在温室中进行苗期人工种鉴定其抗病性。结果7份材料表现抗病、1份表现中抗。同年了露地种植,调查其植物学性状。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枯萎病病原菌侵染西瓜后幼苗叶片和根茎部组织中木质素与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含量及其形成的相关酶一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木质素与HRGP含量、POD与PAL活性,随病菌的侵染在抗感品种体内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但抗病品种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感病品种。说明上述反应在西瓜枯萎病抗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番茄抗病砧木的选育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从国外引进的17份和本所的65份番茄育种材料,经田间观察和人工接种鉴定,筛选出5份抗枯萎病的一代杂种,并经系谱法选择,选出121和128优良抗病砧木,经多代抗病性人工接种鉴定和嫁接苗接种比较,表现亲和力好,高抗枯萎病(病情指数为0),同时兼抗青枯病(发病率16.67%~23.08%,对照为68.42%)。用以上砧木与不同品种嫁接,嫁接苗均表现抗病、丰产,增产率达18.95%~50%,品质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伤根与灌根相结合的接菌法对从国内外收集到的61个苦瓜资源(经多代自交、分离并最终稳定的自交系)进行抗枯萎病评价,结果表明:国内外部分苦瓜资源对枯萎病具有较好的抗病性。在61个参试的苦瓜种质中,达到抗、中抗以上枯萎病抗性等级的苦瓜材料有15个,占24.6%;高抗枯萎病抗性等级苦瓜材料有2个,占3.3%。可以为苦瓜抗病育种提供抗病亲本,并有望培育出抗病苦瓜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