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鲁渔业》2012,(11):60-60
近日,由无棣县渔业技术推广站承担的“优质抗逆刺参规模化繁育与健康养殖技术”和“刺参网箱生态育苗技术推广”两个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顺利通过省海洋与渔业厅专家组验收。  相似文献   

2.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刺参养殖也是渔民增收、渔业增效的重要方式,而优良的苗种是刺参养殖的基础条件,苗种繁育与生态保苗是刺参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为规范苗种生产并为刺参的健康养殖提供优质的苗种,介绍了亲参培育、催熟产卵、孵化、幼体培育以及工厂化生态保苗技术。  相似文献   

3.
龙口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认真总结当地渔民养殖刺参的实践经验,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刺参养殖模式——扇贝壳装袋筑礁刺参养殖技术,现将这一技术简单介绍如下,供参考。1材料12~15股聚乙烯网片,目大6cm;扇贝壳;直径8~10mm、一端折钩、长300mm的钢筋;直径3mm、长250mm的铁丝。2加工将网片剪裁成长21目,宽17目的小网片,然后用  相似文献   

4.
近10余年来,随着全球海参自然资源日趋枯竭与国内海参消费持续增长,我国刺参养殖呈现迅猛发展态势。尤其在烟台、威海、大连、青岛等地,刺参现已成为举足轻重的水产养殖品种,并持续引起各界业主广泛关注。因此,刺参种苗的工厂化培育技术和养殖技术随之兴起。目前,国内刺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方式也多种多样。本文对我国刺参养殖技术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以期为刺参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杨辉  袁甜 《河北渔业》2015,(2):45-46
<正>2014年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担的《刺参优质健康苗种生态繁育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在项目组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项目的预定计划和目标,于2014年10月19日通过了有关专家的验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结合了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刺参幼体室内培育与池塘网箱培育的对比试验,旨在通过此次试验,找到刺参幼体培育的最佳方法和利用最小投入争取最大产出的途径。经过三个月的辛勤工作,试  相似文献   

6.
刺参其重要的生态习性就是夏眠,这与水温过高有关,当水温高出22℃以上,刺参的摄食量就会逐步减少,逐渐停止活动,潜伏在石下岩礁等隐蔽物处,夏季在高温季节水质变化快,难以管理,极易造成刺参发病和死亡。据有关气象专家预测,今年夏季温度将高于往年,因此,确保刺参的安全渡夏尤为重要,应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刺参和日本对虾是黄河口地区常见的海水养殖品种。在池塘中进行刺参和日本对虾混养,可充分高效地利用水体空间,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现将二者的池塘生态健康混养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刺参为“海产八珍”之冠,近十余年来,随着刺参消费持续增长,我国刺参养殖迅猛发展,2012年刺参总产量约17万t,养殖面积达16万hm^2.2013年由于山东沿海夏季持续高温和降雨,再加上对天气情况准备和应对不及时,管理没有跟上,刺参养殖遭受了很大的损失。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提出了高温期刺参养殖管理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黄河三角洲沿海池塘养殖刺参的关键技术及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在自然条件下多生长在沿海潮间带及浅海区1~15m深的水底,要求水质清新,小型底栖生物丰富,满足其对溶氧和天然饵料的需要。但是,近几年开展的池塘养殖刺参,养殖环境、养殖密度、水质条件等发生了很大变化,怎样使刺参在一个规范适宜的养殖环境中快速生长,仍然是刺参养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主要探讨了黄河三角洲沿海池塘养殖刺参的池塘生态、养殖技术和养殖效果。黄河三  相似文献   

10.
目前刺参育苗设施中60%-70%的水体用于幼体孵化和培育,30%-40%的水体用于培养单细胞藻类,供投喂耳状浮游幼体。培养单胞藻的工作,通常要早于幼体培养2个月之前进行。这不仅造成幼体培育水体缩水、生产周期延长,而且培养和储存大量优质单细胞藻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山东省文登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经过多年的育苗生产发现,刺参浮游幼体并不是必须以单胞藻类作为主要饲料来源,采用以面包酵母为主、多种营养成分综合配制的饵料投喂刺参浮游幼体,也取得了很大成功。因此试验总结出取消单胞藻饵料培养环节,利用人工配制饵料培育刺参苗种的新技术。现将刺参育苗新技术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技术名称:海参健康养殖技术 技术概述:海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棘皮动物,其中以产于我国辽宁、山东沿海的刺参营养和药用价值最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刺参需求量显著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年消费刺参达15万吨,一半以上来自于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  相似文献   

12.
余致远 《水产养殖》2013,34(5):27-28
刺参,属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楯手目,刺参科,仿刺参属,其体壁含有丰富的胶原成分和蛋白聚糖,并含有钙、镁盐及铁、锰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是我国传统的名贵海产品。近年来,由于刺参资源日趋枯竭和国内消费需求的扩大,其人工养殖迅速兴起。但由于刺参具有夏眠的特殊生活习性,养殖发展一直受限于北方地区。2003年秋霞浦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首次从山东引进稚参进行室内池暂养,并于2004年小批量海上试  相似文献   

13.
杜佳垠 《科学养鱼》2004,(12):31-31
一、现状刺参海面网箱养殖是近两年兴起的一种刺参养殖新方式。我国刺参海面网箱养殖起初是以野生刺参暂养方式面世。随着技术开发,尤其是生态养殖技术开发,在作为刺参海面网箱养殖发祥地的大连,刺参海面网箱养殖现已走上轨道。目前,刺参海面网箱养殖生产方式不仅包括成参养殖,  相似文献   

14.
刺参(Apstichopus japonicus)以其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成为我国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经济品种。由于需求的增加,采捕强度的增大,造成我国刺参资源量和产量的急剧下降。2004年以来的病害频发造成种质资源退化,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每年因各种刺参病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十余亿元,并呈逐年蔓延趋势,不同程度地危害到各主要刺参养殖产地。另外,目前生产中使用的刺参苗种大多是未经选育的野生刺参,有生长缓慢、抗逆性差、病害时有发生等不良症状。针对刺参养殖现状及发展趋势,当务之急是利用选育种技术开展优质高产抗逆刺参品系的选育。为此,笔者于2005~2007年对山东沿海不同地域的野生刺参群体进行选种繁育技术研究,以同地产刺参自交作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刺参的增养殖在辽宁、山东等北方沿海地区发展迅速,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沿海地区水产养殖的重要新兴产业之一。随着刺参育苗技术的不断改进,为刺参的增养殖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蒋万钊 《齐鲁渔业》2009,26(2):37-38
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习性约束,历史上黄河三角洲海域没有刺参的自然分布,但是,近年来经过探索与实践,证明刺参这一优质高效品种在该区域能够形成新的产业链条,使湿地和荒滩得到合理利用。然而现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管理粗放,产量低,效益不稳定等。为使刺参养殖这一产业在本地区更加健康成长,建立一套本地区刺参健康养殖规程十分必要。本文主要介绍笔者从事刺参养殖的一些经验,及对建立黄河三角洲地区刺参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的一些想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赵广苗 《齐鲁渔业》2006,23(5):29-30
目前刺参是我国海参中唯一的养殖对象,通常说的海参养殖即是指刺参养殖。近几年,各地纷纷改造池塘进行海参养殖,但是,由于海参生长对环境的要求和对养殖技术的要求不是很高,所以,一些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对水质的调控、投喂饵料的质量、日常管理等缺乏科学方法,导致海参养殖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甚至出现病害,既影响了海参的质量又降低了养殖效益。针对这一情况,从2003~2005年我们在青岛市城阳区红岛街道进行了刺参池塘健康养殖技术试验,旨在探讨刺参池塘健康养殖的技术措施,规范刺参养殖业,为社会提供健康、无污染的海参产品。  相似文献   

18.
杨化林 《齐鲁渔业》2008,25(3):61-61
近日,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乳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刺参池塘立体养殖技术研究”成果进行了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较好地解决了海参养殖密度和水质交换的关系,具有良好的示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影响刺参室内越冬保苗成活率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越冬期间发病刺参苗的症状和病原、影响刺参室内越冬保苗成活率的因素(亲参种质、饲料营养成分、养殖密度、抗生素的使用、水环境的变化)及相应的解决措施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阐明了刺参的健康生态保苗技术是提高刺参室内越冬保苗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宋锋  孔祥青 《齐鲁渔业》2008,25(6):19-19
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大菱鲆养殖场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探索和总结了工厂化流水养殖刺参新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全镇工厂化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目前全镇已发展工厂化流水养殖刺参50家,2万余立方米水体,养殖幼参150余万头。现将工厂化流水养殖刺参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