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探索海洋中新的捕捞对象和用大网目拖网捕捞中、上层鱼类的可能性,我们结合大连市科委下达的“远东拟沙丁鱼的开发和利用刀科研项目,为135(增压为185)马力机船设计和装配了二顶大网目(1000毫米和6400毫米)变水层拖网,进行了海洋捕捞的初步研究和试验,前后共投网9次,捕鱼599公斤,平均每网产量85.6公斤。渔获品种计有青鱼、鳀鱼,鲅鱼、沙丁鱼、鲐鱼、鸟鱼、马面纯、香梭、廷巴、鲳鱼、银针、蟹、虾等十余种。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沿海现有五十多种具有先进性、代表性的底层有翼单囊拖网网具资料,统计出大量的网具设计参数。除了介绍九种拖网网衣设计参数的符号及其意义外,还分别论述了中国沿海四种底层拖网网型的网衣设计参数,并对其不同的设计参数之间作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3.
利用拖网模型水槽试验资料,采用二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吊绳式底拖网网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吊绳高度变化和拖网速变化对网口总高度都有影响,但拖网速度变化对网高的影响比吊绳高度变化对网高的影响要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拖网模型水槽试验资料,采用二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吊绳式底拖网网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吊绳高度变化和拖网速度变化对网口总高度都有影响,但拖网速度变化对网高的影响比吊绳高度变化对网高的影响要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侧重对拖网网袖的力学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揭示出网袖网衣对整顶拖网力学性能的影响,以供拖网设计者作理论参考。作者认为,增大网袖网目、减少网袖网衣用量或采用无袖结构,均能明显地降低整顶拖网的水阻力。适当缩短网袖长度可有效地提高网口垂直扩张高度。在外海及远洋作业中,若按实验结果改进网袖设计,以推进网具大型化实现轻网快拖捕捞中上层快速游泳鱼类。  相似文献   

6.
变水层疏目拖网捕鱼效果的好坏,取决于瞄准捕捞的程度。作者通过多年试验和研究,提出用调整浮沉力、曳纲长度、拖速和两船间距来控制和确定变水层疏目拖网作业水层的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北方沿海小型单船底拖网的研制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北方沿海渔业资源状况和群众渔业渔船的作业特点,研制了小型单船底拖风及网板,网具采用长轴,网腹疏目,身网前段网衣无剪裁比的形式,经一年来生产试验证明产量增加明显,与同马力双船拖网相比,平均单船网产增加40 ̄45%。  相似文献   

8.
黄海北部单船有翼单囊底拖网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单船有翼单囊底拖网作业时兼捕稚幼鱼比例较大的问题,增大了原生产网第五节网背网衣的网目尺寸,并将改进后的生产网作为试验网,在黄海北部海洋岛附近海域采用交替作业法进行原生产网和试验网各10网次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网的总渔获质量比原生产网减少69.87 kg;原生产网捕获27种渔获物,试验网捕获19种渔获物,比原生产网减少8种,兼捕现象得到缓解;相比原生产网,试验网中的各渔获种类体长分布范围向右偏移,说明体长范围偏小的渔获物得到一定释放。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拖网类渔具的结构优化和渔业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水库渔业的发展,近年来高效率的捕鱼工具“拖网”在东北及中南的一些水库先后投入生产。据了解目前水库的拖网类型计有底拖网、浮拖网和中层拖网等三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应用微机辅助拖网设计的基本设计思想和系统工作流程,其中列出了设计过程的主要数学公式,绘制了设计流程框图,简单介绍了母型网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对应用本系统程序的设计结果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拖网作业过程中的网位、网身状态、拖网整体状态是评价拖网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以南极磷虾拖网为例,通过测量拖网不同部位(上纲、第3~4节网身连接处和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以部位间深度差表示拖网作业状态,分析捕捞操作、海洋环境和渔获量对拖网作业状态的影响,确定中层拖网作业过程中状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范围为-0.20~8.02 m,上纲与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范围为6.49~30.16 m;(2)曳纲长度、拖速、风速、150 m水层流速对磷虾拖网上纲深度影响显著(P< 0.05);上纲深度与曳纲长度和150 m水层流速呈正相关关系,与拖速呈负相关关系,随风速增加,上纲深度先减小后增大;(3)拖速、200 m水层流速和浪高对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影响极显著(P< 0.05);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具有随拖速和200 m水层流速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拖速2.6 kn和200 m水层流速0.3 kn时,上纲与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最大,2 m浪高时,深度差最小;(4)渔获量与上纲和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呈正相关关系;(5)曳纲长度是影响拖网作业状态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拖网速度、风速、浪高和水流速度。  相似文献   

12.
帆布在与水流形成一定冲角时,具有水动力扩张性能,利用这一特性,帆布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海洋渔业中,如帆张网、海锚等。波兰在80年代开始对帆布扩张性能进行测试,目前已在大型的拖网渔具上广泛应用,但在我国大型拖网上,迄今尚未应用。我国大型的中层拖网在1985年至1988年间一直没有装浮子,网日垂直扩张主要依靠重锤和下手纲使之向下方展开,而拖网网具的试验结果表明,浮力明显地影响网口的垂直高度(王文硕1994)。在中层拖网中,浮力类似于底拖网,其作用有利于扩大网口垂直扩张。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浮力配备越大,网口垂直扩张…  相似文献   

13.
首先对诱鱼光场进行计算,并分析其对光诱鱿鱼浮拖网作业的影响,据此合理配置了灯光强度及其布局,探讨了一套较有效的诱导渔方法。根据鱿鱼的趋光习性及浮拖网的特点,设计了适应在较深渔场作业的光诱浮拖网渔具,并成功地试验了光诱鱿鱼浮拖网柔性网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自1988年至今中国已派出约60艘渔船赴西北非摩洛哥渔场捕捞章鱼(Octopus vulgaris),乌贼(Sepia of-ficinalis officinalis)和枪乌贼(Loligo vulgaris)等,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例如1000马力渔船“MENARA 4”船自1988年7月至1991年9月共捕鱼约1000吨,其中约85%为头足类.产值约300万美元。其他中国派出同马力渔船成绩与其相近.在捕鱼技术上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放弃了惯用的尾拖型两片式拖网,采用了六片式单船拖网。  相似文献   

15.
首先对诱鱼光场进行计算,并分析其对光诱鱿鱼浮拖网作业的影响,据此合理配置了灯光强度及其布局,探讨了一套较有效的诱导渔方法。根据鱿鱼的趋光习性及浮拖网的特点,设计了适应在较深渔场作业的光诱浮拖网渔具,并成功地试验了光诱鱿鱼浮拖网柔性网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拖网是众多渔具中应用最广泛、生产效能较高的渔具,因此拖网设计是渔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但长期以来拖网设计都是靠手工完成,计算繁琐复杂,并且只有通过模型试验才能展现其形状,设计周期长,不便于各种参数的优化选择,给设计者增加了相当的难度和诸多不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已开始进入了渔业生产的某些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元变量的南极磷虾拖网作业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拖网作业过程中的网位、网身状态、拖网整体状态是评价拖网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以南极磷虾拖网为例,通过测量拖网不同部位(上纲、第3~4节网身连接处和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以部位间深度差表示拖网作业状态,分析捕捞操作、海洋环境和渔获量对拖网作业状态的影响,确定中层拖网作业过程中状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范围为-0.20~8.02 m,上纲与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范围为6.49~30.16 m;曳纲长度、拖速、风速、150 m水层流速对磷虾拖网上纲深度影响显著,上纲深度与曳纲长度和150 m水层流速呈正相关关系,与拖速呈负相关关系,随风速增加,上纲深度先减小后增大;拖速、200 m水层流速和浪高对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影响极显著;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具有随拖速和200 m水层流速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拖速为2.6 kn以及200 m水层流速为0.3 kn时,上纲与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最大,2 m浪高时,深度差最小;渔获量与上纲和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呈正相关关系;曳纲长度是影响拖网作业状态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拖网速度、风速、浪高和水流速度。  相似文献   

18.
智利竹Jia鱼拖网最适网囊网目尺寸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拖网网囊目尺寸与鱼体生物学存在智利Jia鱼的优势叉长组成、形体特征、初次性腺成熟时的叉长等进行了分析,通过现场测试得出2000年智利竹Jia鱼的优势叉长为250-300mm;体高、体宽和体周与叉长存在线性关系,分别为2a=0.1858L-3.5219,2b=0.1339L-4.299,c=0.4803L-3.4794,并对智利竹Jia鱼拖网网囊网目尺寸进行了分析与计算,认为智利竹Jia鱼拖网网囊的最适网目内径为115-120mm。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帆布提高拖网扩张性能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帆布在与水流形成一定冲角时,具有水动力扩张性能,利用这一特性,帆布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海洋渔业中,如帆张网、海锚等。波兰在80年代开始对帆布扩张性能进行测试,目前已在大型的拖网渔具上广泛应用,但在我国大型拖网上,迄今尚未应用。我国大型的中层拖网在1985年至1988年间一直没有装浮子,网日垂直扩张主要依靠重锤和下手纲使之向下方展开,而拖网网具的试验结果表明,浮力明显地影响网口的垂直高度(王文硕1994)。在中层拖网中,浮力类似于底拖网,其作用有利于扩大网口垂直扩张。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浮力配备越大,网口垂直扩张…  相似文献   

20.
拖网渔具必须适应渔场和捕捞对象的特征,这对提高渔获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几内亚渔场所使用的48.78×56.64m六片式拖网的规格和主要性能参数作了具体分析,并对网衣配置、装配工艺和几个部位的工艺性处理作了详细的说明。通过生产实践和与其它几种网型的比较,证明了该种类型的拖网的优越性,以期对今后的渔业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