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分析芒果品种植株叶片碳稳定性同位素(δ13C)与叶片若干生理指标的相互关系,测定64个芒果品种的δ13C值,及叶片中氮、磷、钾、水分、叶绿素和脯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芒果叶片δ13值与叶片含水量、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芒果叶片氮、磷、钾含量均与δ13C值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叶片氮含量是引起品种间δ13C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研究南宁市大学东路分车绿带7种绿化灌木叶片功能性状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类似环境下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配置及城市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7种灌木的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干物质含量(LDMC)、叶含水量(LWC)和叶绿素含量(Chl)平均值分别为15.68 cm2、136.33 cm2/g、0.24g/g、76.42%和9.36 mg/g;叶片N、P、K含量,N∶P、N∶K和K∶P的平均值分别为21.23 mg/g、0.39 mg/g、9.37 mg/g、55.48、2.28和25.14。不同灌木种叶片功能性状与生态化学计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N、N∶P、N∶K与SLA、Chl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P与LWC呈显著正相关,叶片K与LWC呈显著正相关。冗余分析表明:第1、2排序轴共同解释了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总变异的93.51%,其中对叶片生态化学计量影响显著的叶功能性状因子为SLA、LWC、Chl。主成分综合分析表明:金叶假连翘、朱槿和台琼海桐表现出较好的生长状况和资源利用效率,对研究区的环境有更...  相似文献   

3.
试验供试中日两国水稻品种16个,详细调查了抽穗期前15 d土壤水分胁迫对于干物质生产的影响.处理后的饱和土壤灌溉处理区(C区)干物质重范围在31.9 g~19.2 g/株,干燥处理区(D区)范围在14.8 g~6.6 g/株,C区叶面积范围在2607 cm2~1409 cm2/株,D区范围在1026 cm2~503 c...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不同树龄咖啡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某咖啡庄园1、7、10、20 a四个树龄咖啡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咖啡叶片和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1)咖啡叶片N、P含量与树龄呈正比,随树龄增加而逐渐增加,与C含量呈反比,随树龄增加逐渐减少;不同树龄咖啡N、P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化学计量比C∶N、C∶P均随树龄增长而降低,其中C∶P在不同树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叶片N∶P阈值分析发现,叶片N∶P比在4个树龄均小于14,说明咖啡的生长主要受N元素限制。(2)不同树龄土壤SOC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7a的咖啡C、N、P含量均为最高;0~10cm土层C、N、P含量均值略高于10~30 cm土层,0~10 cm土层C∶N均值9.79高于10~30 cm土层的6.87;0~10 cm土层咖啡C∶P变化范围为11.51~46.80,10~30 cm土层的为4.53~20.82,土层间差异较大;不同土层N∶P变化范围分别是1.00~5.12、0.81~2.08,相关性表明N∶P和P元素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不同树龄橡胶树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储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幼林早期(2龄)、幼林晚期(7龄)、开割树(16龄)和老龄即将更新树(30龄)4种不同树龄橡胶树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储量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树龄橡胶树林地各土壤层次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不大,但普遍表现为表层土壤(0~15 cm土层)有机碳含量高于平均值,下层土壤(45~60cm土层)有机碳含量低于平均值,中间两层的(15~30cm土层、30~45 cm土层)变化不大,在平均值的上下浮动;(2)不同树龄橡胶树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介于6.03~7.78g/kg之间,相互间存在显著差异,高低排序为幼林晚期(7龄)老龄即将更新树(30龄)幼林早期(2龄)开割树(16龄);(3)胶林有机碳储量主要决定于其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容重,不同树龄橡胶树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介于61.33~74.29t/hm2之间.相互间存在差异,高低排序为老龄即将更新树(30龄)幼林晚期(7龄)幼林早期(2龄)开割树(16龄).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小麦进化过程中C_4代谢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以二倍体小麦种(野生一粒小麦、栽培一粒小麦、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粗山羊草)、四倍体小麦种(野生二粒小麦、栽培二粒小麦、阿拉拉特、提莫菲维小麦)及六倍体小麦种(斯卑尔脱小麦、普通小麦)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染色体倍数小麦种不同绿色器官光合碳同化酶(PEPC、RuBPC、NADP-MDH、NADP-ME、NAD-ME)活性及稳定碳同位素(δ~(13)C)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种内,非叶器官(叶鞘、穗下节间、芒、护颖、外颖)RuBPC活性显著低于旗叶,除六倍体小麦品种外,其余小麦材料的PEPC及其他C_4途径酶活性均高于叶片。在小麦进化过程中,随着染色体倍数的增加,旗叶片的C_3和C_4同化酶活性均上升,且PEPC/RuBPC活性比值显著增加;非叶器官的RuBPC活性增加,但PEP羧化酶及其他C_4途径酶活性下降,PEPC/RuBPC活性比值显著降低。旗叶和穗器官的δ~(13)C值均在C_3途径范围内,穗器官的δ~(13)C值高于叶片;随染色体倍数的增加,旗叶δ~(13)C值增高,而穗器官的δ~(13)C值下降。综合来看,小麦非叶器官具有较强的C_4光合酶活性,在进化过程中,其C_4酶活性趋向减弱,而旗叶的C_4酶活性则趋向增加。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江苏省冬麦区小麦种质资源的耐盐性,采用室内芽期和盐池全生育期耐盐性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本研究.室内采用不同稀释梯度的海水在小麦芽期进行胁迫处理,研究12个小麦品种芽期的耐盐性.盐池采用0.20%~0.30%的盐胁迫研究80个江苏地方种质资源全生育期耐盐性.芽期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小麦品种相对发芽率随着海水浓度的增加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在T2处理时表现明显;T4处理时,仅有6个小麦品种的相对发芽率大于20.00%,其中淮麦32的相对发芽率为50.00%;其他小麦品种相对发芽率变化范围为0~14.75%,其中盐麦6032的相对发芽率为0.盐池胁迫下,对80个小麦种质资源株高和千粒质量鉴定表明,盐胁迫后其株高和千粒质量均值降低.其中,对照区(CK)株高的平均值为83.79 cm,盐胁迫(T)株高的平均值为78.82 cm;对照区(CK)千粒质量的平均值为53.67 g,盐胁迫(T)千粒质量的平均值为52.03 g.  相似文献   

8.
以白鸡冠半同胞系F1代中25个新品系(11个黄白化新品系和14个绿叶新品系)为研究对象,观测茶树新梢生物量、生育期、叶片功能性状及光合性能,并分析两类茶树新品系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母本白鸡冠相比,25个新品系新梢生物量均增加(15号和24号除外),增幅为25.0%~106.25%,一芽三叶期提前(早、中生种比例达84%);黄白化新品系叶片面积(LA)和比叶面积(SLA)明显增加,干物质含量(LDMC)则明显降低,其他指标变化不明显;绿叶新品系叶片面积(LA)和光合色素指标均明显增加,其他指标变化趋势不明显。此外,黄白化新品系叶片的LA和光合色素指标平均值显著低于绿叶新品系,而叶片的SLA、Chla/Chlb和Car/Chl比值平均值显著高于绿叶新品系。黄白化新品系叶绿素含量平均值仅为绿叶新品系的42.29%,但各项光合性能指标并未下降(只有3号和6号光合色素过低时显著下降),说明该黄白化新品系在一定叶绿素含量范围内,单位叶绿素的光合效率较高,可能是对叶绿素含量低的一种生理补偿,有待进一步从生理和分子方面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179份大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在江苏沿海地区脱盐土和盐土环境下种植,鉴定大麦株高、耐盐性、淀粉含量、穗长、实粒数和千粒质量。结果表明,大麦种质资源在脱盐土环境下株高平均值为92 cm,变幅为64~143 cm;盐土环境下株高平均值为61 cm,变幅为44~90 cm,种质资源耐盐系数平均值为0.67,变幅为0.48~0.86,淀粉含量平均值为55.1%,变幅为50.6%~62.2%,大麦种质资源穗长、实粒数和千粒质量平均值分别为6.80 cm、32.39粒和39.18 g。根据表型结果筛选出甘垦麦5号、宝黛和申海麦2号等矮杆材料,鄂大麦6号、宝黛和盐麦3号等耐盐性较高种质,糯大麦(引)C2-2、USA-β、盐引2012-13等淀粉含量较高种质,QB679、ZND30636、USA-β等穗长较高种质,ZDM8691、ZDM4126、LA-36等实粒数较高种质,大粒麦、花96-22、QB668等千粒质量较高种质。对淀粉含量较高的糯大麦(引)C2-2和淀粉含量较低的盐93166分析籽粒不同发育时期转录组数据,筛选籽粒淀粉合成的关键基因;以糯大麦(引)C2-2等淀粉含量较高的种质为亲本与江苏沿海地区主要育成品种配置杂交组合,选育高淀粉含量的大麦材料。  相似文献   

10.
唐克 《茶叶通讯》2021,48(4):691-695
本研究以"深秋红"、"杂优雄1"、"杂5-13"、"TF2-27"、"TF2-28"和"06"等6个沙棘株系的鲜叶为试验材料,测定总黄酮、茶多酚、咖啡因、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及维生素E含量,建立指数方程,对6个沙棘株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个沙棘株系中,总黄酮含量7.88~9.72 mg/g,差异显著;茶多酚含量37.39~152.64μg/g,差异极显著;咖啡因含量16.13~31.65μg/g,差异极显著;蛋白质、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相差不大,其中蛋白质含量在157.80~178.80 mg/g,脂肪含量在54.4~69.8μg/g,可溶性糖含量在18.47~24.07 mg/g,维生素E含量差异较大,在24.39~46.14μg/g.通过指数方程求得E值在0.9937~1.1086,沙棘叶用株系综合品质排列顺序为TF2-27>杂优雄1>杂5-13>TF2-28>深秋红>06.株系TF2-27更适合作为沙棘茶叶用品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展叶数相同的开面叶和对夹叶部分理化性状或指标的比较,得出以下结论:开面叶节间长度、新梢长度和新梢重量比对夹叶大,表现“较嫩”的主要化学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含量开面叶比对夹叶高,表现“较成熟”的主要化学成分粗纤维含量开面叶比对夹叶低。  相似文献   

12.
不同叶色水稻叶片的衰老及对光强的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淡绿叶水稻近等基因系fgl及其正常叶色的轮回亲本浙辐 802为材料,比较了不同叶色水稻抽穗后叶片的衰老进程,并在水稻抽穗后施以不同强度的光照,研究水稻生育后期光照强度对不同叶色水稻叶片衰老的影响。在自然光强下,淡绿叶水稻fgl的衰老慢于轮回亲本浙辐 802,fgl的叶绿素、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的下降速率均慢于浙辐 802,特别是在灌浆前期和后期;开花后浙辐 802的SOD活性下降和MDA含量的上升均快于fgl。15%的遮光处理有利于提高浙辐 802的气体交换特性和光合性能,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而浅叶色的fgl的光合速率较稳定,受光强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对美国南部和西部地区广泛种植和将要推广的水稻品种42个,孕穗期接种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病菌,以抗病品种IR26,感病品种金刚30和南京11作为对照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白叶枯病Z173和GD1358两个菌株在所有42个品种上均能侵染发病,未发现高抗或免疫品种,对Z173表现抗病或中抗水平的品种约占85%以上,表现感病的只有1个。而用GD1358接种时,表现抗病或中抗水平的品种仅占总品种数的28%左右,多数抗Z173的品种对GD1358表现中抗或中感。对GD1358表现抗病的Gulfrose, Bellmont和IR36M4三个品种对Z173也表现抗病,具有较宽的抗谱。与白叶枯病菌相仿,两个细菌性条斑病菌菌株在所有美国稻品种上均能侵染形成典型病斑,未发现高抗和免疫品种。对强毒菌株BS93表现抗病和中抗的品种分别占总品种数的19.1%和38.1%;而对中等毒力菌株BS39表现抗病和中抗的品种分别占总品种数的52.4%和31.0%,其中22个抗病品种中, 只有8个品种抗强毒菌株BS93,其余的品种对BS93均表现中抗或中感。其中Lebonnet和LA2168甚至表现感病。比较同一品种对两种不同病害的抗性表现,可以看出一些对白叶枯病有较好抗性的品种,如Gulf rose,IR36M4等对细菌性条斑病也有很好抗性,对白叶枯病表现感病的品种如Lacassine、Jasmine等对细菌性条斑病菌也呈感病反应。在测定的42个品种中未发现对白叶枯病表现抗病,而对细菌性条斑病表现感病的品种,或对细菌性条斑病表现抗病,而对白叶枯病表现感病的品种。研究结果表明,美国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和其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水稻叶龄与叶面积指数动态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不同类型品种的播期试验和氮肥试验结果,建立了水稻叶龄与叶面积指数(LAI)的模拟模型。叶龄模型采用幂函数描述叶片出生与播后累积热时间(TTS)的关系,TTS的计算定量了温度与出叶速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叶面积指数模拟包括两个阶段:在指数生长阶段,LAI随播后累积生长度日(GDD)呈指数式增长,同时受到氮素营养水平调节;当LAI≥1.6时进入非指数生长阶段,采用比叶面积法模拟,LAI是比叶面积与绿叶干物质量的乘积。绿叶干物质量是绿叶分配指数与地上部干物质量的乘积,比叶面积(SLA)为GDD的函数,同时考虑植株氮素营养因子对SLA的影响。利用生态条件和栽培条件差异较大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不同条件下叶片的出生动态和LAI变化动态,表现出较强的适用性,具有参数少、易确定、简便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美国稻品种对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美国南部和西部地区广泛种植和将要推广的水稻品种42个,孕穗期接种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病菌,以抗病品种IR26,感病品种金刚30和南京11作为对照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白叶枯病Z173和GD1358两个菌株在所有42个品种上均能侵染发病,未发现高抗或免疫品种,对Z173表现抗病或中抗水平的品种约占85%以上,表现感病的只有1个。而用GD1358接种时,表现抗病或中抗水平的品种仅占总品种数的28%左右,多数抗Z173的品种对GD1358表现中抗或中感。对GD1358表现抗病的Gulfrose, Bellmont和IR36M4三个品种对Z173也表现抗病,具有较宽的抗谱。与白叶枯病菌相仿,两个细菌性条斑病菌菌株在所有美国稻品种上均能侵染形成典型病斑,未发现高抗和免疫品种。对强毒菌株BS93表现抗病和中抗的品种分别占总品种数的19.1%和38.1%;而对中等毒力菌株BS39表现抗病和中抗的品种分别占总品种数的52.4%和31.0%,其中22个抗病品种中, 只有8个品种抗强毒菌株BS93,其余的品种对BS93均表现中抗或中感。其中Lebonnet和LA2168甚至表现感病。比较同一品种对两种不同病害的抗性表现,可以看出一些对白叶枯病有较好抗性的品种,如Gulf rose,IR36M4等对细菌性条斑病也有很好抗性,对白叶枯病表现感病的品种如Lacassine、Jasmine等对细菌性条斑病菌也呈感病反应。在测定的42个品种中未发现对白叶枯病表现抗病,而对细菌性条斑病表现感病的品种,或对细菌性条斑病表现抗病,而对白叶枯病表现感病的品种。研究结果表明,美国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和其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安溪油柿叶茶加工过程中叶片形态和细胞组织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显微技术,观察安溪油柿叶茶加工过程中的萎凋、杀青、揉捻工序对柿叶形态和细胞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鲜叶对比,经萎凋、杀青、揉捻等工序加工后的柿叶细胞器和细胞组织结构受到严重破坏,叶片萎蔫揉卷、具有茶叶性状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遮荫处理对烟叶生产的影响,2012年在湖南省邵阳市烟田中部叶采收后,对烟株上部叶进行人工遮荫处理,结果表明,晴天14:00,普通白色棉纱布遮荫处理,田间光照强度降低45666 Lux,温度降低2.8℃,消除了高温逼熟现象,改善了上部叶的田间成熟度。通过人工遮荫,烤后烟叶的上等烟比例提高3.56%,烟叶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以冀棉616、鲁棉研28和DP99B为材料,测定各品种主茎叶和果枝叶中的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等衰老相关指标,比较研究了棉花叶片衰老的基因型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与鲁棉研28和DP99B相比,冀棉616主茎叶和果枝叶生理功能期较长,大龄叶片叶绿素含量高、MDA含量低,显示冀棉616的叶片较其它2个品种抗衰老。  相似文献   

19.
以菠萝叶纤维为研究对象,选用5种不同溶剂提取纤维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以大肠杆菌为指示菌,评价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定性分析发现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丙酮以及水5段提取物中分别含有酚类、黄酮类、生物碱及香豆素等抗菌成分。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氮水平下大豆反射光谱预测叶片氮含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大豆叶片氮含量与叶片光谱反射率之间的关系,确立了大豆叶片氮含量的敏感波段及预测方程.结果表明:在 530、550、890和930 nm 4个波段的光谱反射率与大豆叶片氮含量的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4种植被指数的比较,NDVI的R2最大,RMSE最小.筛选得到回归方程:Y= -323.214×NDVI2 (890,530)+469.9307×NDVI (890,530)-165.021,该模型适用于不同生育期大豆叶片氮含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