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军牧一号29日龄(7.06±0.18)kg、99日龄(44.54±9.0 4)kg和169日龄(78.93±7.37)kg去势公猪各5头,分别进行仔猪、生长猪和肥育猪3个生理阶段的动物试验。仔猪于28日龄断奶,每一阶段试验期为7d。试验期结束后屠宰,迅速采集十二指肠、空肠中段和回肠组织样品。采用Ki-67抗体或TUNEL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检测小肠上皮细胞增生或凋亡情况,同时测定小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结果表明,随着猪日龄的增长,小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增大(P〈0.01);肠上皮细胞凋亡和增生指数逐渐降低(P〈0.001)。无论哪一生长阶段的猪,不同肠段上皮细胞凋亡和增生指数有着相同的变化规律,空肠中段最高,回肠最低(P〈0.01)。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21日龄断奶对仔猪肠道形态、肠道通透性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采用2×3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组别(哺乳组、断奶组)和日龄(22、24和28日龄)为2个主效应。选取6窝体况相近的健康大白仔猪,每窝选取6头平均体重为(6.1±0.2)kg的仔猪,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断奶组和哺乳组,每组18头,分别于22、24和28日龄时屠宰,测定其生长性能、肠道形态、肠道通透性及肠黏膜屏障。结果表明:1)28日龄时,断奶组仔猪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低于哺乳组(P0.01)。2)组别和日龄对仔猪的空肠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回肠绒毛高度有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断奶组的空肠、回肠隐窝深度极显著高于哺乳组(P0.01),空肠、回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极显著低于哺乳组(P0.01);哺乳组28日龄时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极显著高于22和24日龄时(P0.01),24日龄时的回肠绒毛高度极显著高于22日龄时(P0.01)。3)组别和日龄对仔猪的空肠黏膜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断奶组的空肠、回肠黏膜DAO活性显著低于哺乳组(P0.05)。4)组别和日龄对仔猪空肠黏膜闭锁蛋白(occludin)的mRNA表达量有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空肠黏膜闭锁小带蛋白1(ZO-1)和哺乳组空肠黏膜occludin的mRNA表达量随着日龄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P0.05);与哺乳组相比,断奶组回肠黏膜ZO-1、occludin和24日龄时空肠黏膜occludin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24日龄时回肠黏膜ZO-1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22日龄时(P0.05)。5)组别和日龄对仔猪空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断奶组24和28日龄时空肠黏膜TNF-α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哺乳组(P0.05),空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0(IL-10)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哺乳组(P0.05)。回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mRNA表达量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降低(P0.05)。综上所述,哺乳仔猪22~28日龄时肠道发育趋于成熟,而断奶会破坏仔猪肠道上皮细胞的结构和紧密连接蛋白的mRNA表达,引起肠道绒毛变短和脱落、肠道通透性增加和炎症反应,降低平均日增重。  相似文献   

3.
断奶日龄对仔猪肠粘膜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本文研究了不同断奶日龄对仔猪肠粘膜形态的影响。试验分17日龄(1组)、21日龄(2组)、28日龄(3组)、35日龄(4组)断奶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窝,定时定点制杀取十二指肠、空肠上段、空肠下段、回肠作组织切片,观察其绒毛高度、隐窝 深度、绒毛宽度、肠壁厚度。结果表明,仔猪十二指肠、空肠上段、空肠下段和回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宽度、肠壁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断奶日龄越早,仔猪肠粘膜变化越大,其中绒毛高度下降幅度越大,恢复时间越长,一般在断奶后8-12d降至最低,随后恢复较快。1组仔猪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回肠隐窝深度显著下降;绒毛宽度各组各部位均呈先变窄后变宽趋势,肠壁厚度以1组变化明显。从小肠各部位比较,绒毛高度十二指肠最高,空肠上段次之;隐窝深度、绒毛宽度也以十二指肠最深或最宽;肠壁厚度以回肠最厚。仔猪在29日龄时各组各部位肠粘膜指标降至最低水平,之后,随着日龄的增加,各指标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应用组织切片技术对11~53日龄吉林白鹅小肠绒毛高度、绒毛宽度、隐窝深度和肌层厚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小肠各段绒毛高度及宽度随日龄增加整体上呈增长趋势,空肠绒毛最长,回肠绒毛高度、宽度在39日龄达到峰值,早于空肠和十二指肠。回肠隐窝深度11~53日龄随日龄增加而增加,十二指肠和空肠隐窝深度在39日龄达到峰值,39~53日龄变浅。小肠各段肌层厚度与日龄呈正相关,回肠的肌层厚度在46日龄达到高峰,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肌层厚度在53日龄达到高峰。小肠各段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随日龄增加而增加,53日龄时空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最高。  相似文献   

5.
谷氨酰胺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形态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21日龄断奶的杜大长仔猪72头,按试验要求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2头。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含1%谷氨酰胺(Gln)日粮,试验期21 d,在断奶后0 d、7 d和14 d分别屠宰取小肠测重,并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测定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试验结果表明:断奶后7 d,日粮中添加Gln可显著提高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小肠相对重量,提高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的高度,降低十二指肠和空肠的隐窝深度;断奶后14 d,日粮中添加Gln对断奶仔猪的生长和肠道形态发育影响与基础日粮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断奶腹泻仔猪小肠病变,以期为临床防治断奶仔猪腹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断奶腹泻仔猪及健康仔猪各4头,处死后观察小肠病变及通过显微测微尺测定小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结果:(1)腹泻仔猪小肠发生广泛充血、出血,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2)腹泻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小肠绒毛出血率均极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3)腹泻仔猪空肠绒毛高度均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极显著小于健康组(P<0.01).结论:断奶仔猪腹泻造成小肠严重的病变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断奶獭兔消化功能的发育变化规律。以美系獭兔为研究对象,从28日龄起,对消化器官质量、小肠各段绒毛高度(VH)、隐窝深度(CD)、肠壁厚度(IWT)与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的活性进行测定分析,并进行消化器官的Gompertz与Logistic模型拟合。结果:①消化器官发育的拐点日龄出现在30~60 d;快速生长阶段发生在:小肠与大肠35~63日龄、肝脏63~70日龄、胃49~56日龄;最大质量分别为:胃20.619 7 g、肝脏71.9582 g、小肠42.500 3 g、大肠46.905 7 g,分别出现在98、122、1191、20 d。显示消化器官的成熟顺序为:小肠、胃、大肠、肝脏。描述美系獭兔消化器官的发育Gompertz模型优于Logistic。②日龄显著影响小肠各段IWT(P〈0.01),明显影响十二指肠前中部、空肠和回肠的VH(P〈0.05),对十二指肠前中部和空肠CD影响显著(P〈0.05)。③日龄对胃蛋白酶和小肠各段胰蛋白酶、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随日龄的增加酶活性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稳定于60日龄左右。相同日龄的胰蛋白酶和淀粉酶在小肠不同肠段间的活性具有一定差异,表现为空肠最高,回肠居中,十二指肠最小。结论:Gompertz可以较好地用来描述美系獭兔消化器官的发育,獭兔消化器官的发育与日龄密切相关,60日龄是其消化器官发育的拐点日龄,成熟于120日龄;断奶对消化器官形态学发育的影响恢复需要约2周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氨基酸转运载体相关基因在番鸭小肠不同肠段的表达规律。试验测定90和300日龄公番鸭体重与小肠形态发育,采用RT-PCR比较氨基酸转运载体相关基因SLC1A1、SLC1A4、SLC7A1、SLC7A5和SLC7A9在90和300日龄公番鸭小肠不同肠段的表达量,并进行高、低体重组300日龄公番鸭回肠氨基酸转运载体相关基因表达的验证试验。结果显示:除回肠绒毛高度外,300日龄番鸭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肠壁厚度、隐窝深度和绒毛宽度以及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高度均显著高于90日龄(P<0.05);300日龄番鸭空肠和回肠的肠壁厚度显著高于十二指肠(P<0.05),90、300日龄番鸭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显著高于空肠和回肠(P<0.05);300日龄番鸭十二指肠和空肠SLC1A1 mRNA表达量、十二指肠和回肠SLC7A5 mRNA表达量以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SLC7A9 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90日龄(P<0.05);300日龄番鸭回肠SLC1A1、SLC1A4、SLC7A5和SLC7A9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空肠和十二指肠(P<0.05);...  相似文献   

9.
选用60只体质量相近的2月龄新西兰肉兔,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5种ADF水平(13%、16%、19%、22%、25%)的日粮。结果表明:日粮ADF水平对3月龄肉兔沉积氮、氮表观消化率和利用率影响显著(P〈0.05),对消化氮及消化氮利用率影响不显著(P〉0.05)。随日粮ADF水平升高,小肠各段绒毛高度及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空肠段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十二指肠和回肠段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小肠黏膜二糖酶活性也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蔗糖酶、乳糖酶和回肠麦芽糖酶活性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十二指肠和空肠麦芽糖酶活性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认为,2~3月龄肉兔适宜的ADF水平为16%~19%。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酪蛋白酶解物对宫内生长迟缓(IUGR)仔猪肠道生长发育的影响,本试验选择15头IUGR新生仔猪,分为新生对照组(N组)、酪蛋白组(C组)和酪蛋白酶解物组(CH组),以牛乳为基础日粮,C和CH组分别加入10%的酪蛋白溶液和10%的酪蛋白酶解物溶液,人工饲喂3d后取样。结果显示,CH组仔猪小肠长度显著高于C组(P〈0.05),CH组空肠后段和回肠前段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C组(P〈0.05);CH组小肠黏膜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同时其DNA含量显著高于C和N组(P〈0.05);CH组的麦芽糖酶活性和相对活性均显著高于C和N组(P〈0.05或P〈0.01),CH组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C组(P〈0.05)。结果表明,酪蛋白酶解物有促进新生IUGR仔猪肠道组织生长的作用,同时能够刺激IUGR仔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和提高小肠黏膜麦芽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