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基本情况和对培养使用农民大学生的认识 綦江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沿,全县辖12个区(镇),56个乡(镇),总人口9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3.8万人,耕地87.4万亩,农业人均1.18亩。 1990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4.81亿元,国民生产总值89 500万元,财政收入10 276万元。农业总产值26 795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567元,粮食总产366 863吨,农村人均占有粮食497公斤。 尽管建国42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多年来的持续发展,我县经济建设已具一定基础,总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在重庆市的21个区县之中, 我县的农业,农民的生活还处于较后进状态。中央八中全会公报指出,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  相似文献   

2.
<正> 我县是农业大县,劳力资源丰富。全县农业人口91万,其中劳动力36万,劳均耕地只有200lm~2,按现有生产水平,全县剩余劳动力超过20万人。目前,常年在外打工的劳力接近10万人,每年收入5亿多元,人均5000元。我们总结开发劳力资源的经验,要继续做好另10万剩余劳力的开发工作,必须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隆昌县地处四川盆地川东边缘丘陵腹部,全县幅员面积794km2,属典型的浅丘农业生产县.近年来,我县立足区位优势,紧紧抓住隆昌县作为"内江川渝经济合作试验示范区"的良好机遇,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渠道,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格局.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2011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4亿元,增加值19亿元,增长3.9%;粮食总产量26万t,出栏生猪72.5万头、小家禽1 381.6万只,水产品2.6万t;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产值45.7亿元,增长17.8%;转移农村劳动力24.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3.1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 657元,增加1 145元,增长20.8%.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重点,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全力位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2000年,全县实现农村三业总产值1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48元,其中非农产业贡献份额分别达71%和68%;从事非农产业的人数21万人,占劳力总数的60%。 1 强化农业,延伸农业,什么行业  相似文献   

5.
澂江县是典型的农业县,2010年全县农业人口达14.3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7.43%,农民人均纯收入6374元,远低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17014元。近年来,在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鼓舞带动下,在科技进步的促动下,农民收入逐年增长,但影响增收的因素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仍然没有得到有效化解,农民增收还缺乏稳定长效机制。本文对澂江县农业生产现状进行分析,就影响我县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及农民增收的对策作一个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蒙城县地处淮北平原,是一个拥有112万人口、230万亩耕地、国土面积2091平方公里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全县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基本实现了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2000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96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农民人均纯收入2120元。  相似文献   

7.
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左右,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县整体富裕,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县人民的小康."九五"期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增收工作,就如何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稳定解决温饱,在向小康迈进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吃透县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两洋(羊)一药"结构调整战略,使农业内部结构得到优化,趋于合理,到2001年底,全县中药材、洋芋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4.0413万亩和30.2214万亩,占农作物总播面积62.413万亩的87%,农民户均种植药材2.6亩,洋芋3.3亩,粮经比由95年的8:2,调整到5.5:4.2;洋芋总产量62893.64吨,药材总产量44236万吨,以岷县红三叶优质牧草繁育基地建设为重点,人工种草面积达到7.9万亩,大家畜存栏量13万头(匹),猪存栏18万头,牲畜出栏率达到57.9%;肉类总产量1.73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248元.在人均纯收入中药材产业60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48.1%;草畜产业255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0.4%;洋芋产业22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17.6%;三大产业1075元,占人均纯收入的86.1%;其它产业占到人均纯收入的13.9%.  相似文献   

8.
一、农民教育培训现状与形式铁岭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全县118万亩耕地,36万农村人口,15万农村劳动力,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少,已成为限制农民收入增长的瓶颈。其中在家务农劳动力约为4万人,已转移就业劳动力达6.5万人,新增返乡农民工近7000人。农民教育培训的对象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1基本情况 贺州市公会镇的基本特点是人多地少,资源相对缺乏.全镇耕地面积3.9万亩,其中水田2.8万亩,旱地1.1万亩,总人口6.8万人,农业人口占54%,约3.69万人,人均耕地面积0.57亩.农业生产中传统的种植模式为烟-稻或烟-稻-菜模式,这一现状严重阻碍着全镇农业生产的发展.如2001年全镇人均纯收入仅为1625元,是比较低的.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进一步深化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是摆在全镇人民面前的重大课题.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结合本地实际与市场分析,推广晒烟-马蹄-蔬菜种植模式是公会镇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解决人多地少矛盾,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 渠县有133万人口,劳动力60万个,人均耕地仅占520米~2,常年剩余劳动力近25万个,就业矛盾十分突出。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县委、县政府精心组织,科学引导劳动力转移,每年转移23万人左右,仅劳务收入一项每年全县达到9亿元,人平782.6元。农民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县农房改造率达到58.7%。1998年,农民群众自愿投资1200万元,建设小康庭园、富裕文明新村,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容量、多层次的转移,我们做到四个结合: 1.转移与产业化结合切实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可以就地消化农  相似文献   

11.
面对农业新的发展阶段和我国入世的新形势,农民收入的增长问题日益成为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核心和关键。笔者针对黑龙江省北安市农民收入状况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其结果与对策供建设新农村人员参考与借鉴。一、北安市基本情况北安市位于黑龙江省的中部.隶属于黑河地区,与五大连池市、海伦市、拜泉县、克东县、克山县接壤。辖有9个乡镇64个行政村,有耕地168万亩,农村人口18.8万人。2005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0.4亿元.人均纯收入3217元。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绥德县在非均衡发展原则、市场导向原划,力争在2012年,特色农业产值13.638亿元,实现则、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原则等基础上,根据绥 "2111236"战略目标.即:年转移农村人口2万人、人德县的农业产业现状,描绘出三年发展特色农业规均1亩基本农田、1亩马铃薯、草畜区(20万人)人均1亩草、果品区(15万人)人均2亩果,全县高效设施农业达到3万亩(其中大棚面积达到1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大关.绥德县根据现有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条件、交通条件,将全县特产农业规划为"一带两园三区四产".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平邑县位于鲁中南地区,现辖16个乡镇,738个行政村,农业人口87万人。全县地形以丘陵和山地为主,人均耕地面积相对偏小,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近两年,全县外出劳动力人数锐减,不但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还不利于农村的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已成为该县当前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关系到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农民共同致富和农村社会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充分考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我县实际,就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初步探讨。 一、我县村级集体经济现状与特点 我县现有14个农业乡(镇)、278个村、农户9.54万个,农业人口36.14万人,劳动力19.39万个,耕地面积42.27万亩,林地268.04万亩,可利用水域面积14万亩,村集体生产性固定资产5014万元。 1.我县村级集体经济的现状。2002年全县277个村(缺1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346万元,比1996年3109万元增加237万元,年增长1.2%。村均收入12.08万元,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46个,占总村数的  相似文献   

15.
宁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共有耕地92万亩。近几年来,我县着力培植制种业使之逐步发展成为带动全县经济和农业增产增收的主导产业。截止到目前,全县农作物良种面积达到20.5万亩,其中,小麦8万亩,玉米0.5万亩,棉花1.3万亩,花生2.73万亩,蔬菜制种8万亩,良种总产达到4000万公斤,销往全国28个省市和6个国家和地区,年实现产值3.5亿元,仅此一项,可实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一、沼气发展现状 静乐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汾河上游,属大陆性气候,总面积2058平方公里,辖4镇10乡,381个行政村,1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1673万人.全县耕地41.7万亩,2011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1.7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1.7万亩,粮食总产量14595万斤,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290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20元,截至2011年底,全县共发展户用沼气2300个,有2300个农户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7.
盐边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边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角,属攀枝花市郊县,东邻米易县,北连凉山州盐源县.幅员面积3326.43km2,人均耕地约1亩.全县有19.2万人,农业人口16.7万人,占总人口的87.3%.蔬菜产业是我县7大产业之一,是我县南部片区的支柱产业,也是北部片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2007年底,全县蔬菜种植面积4.15万亩,产量8.65万t,产值6 920万元,蔬菜产值占全县种植业产值的:30%,农民在蔬菜产业上人均纯收入达400余元.客观分析我县蔬菜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于我县蔬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浅析景东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景东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有13个乡(镇)166个村3个社区234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6.5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05万人。境内居住有彝、哈尼、回、汉等2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46.3%,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山区农业县、国家级贫困县。2017年实现县内生产总值68.84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45.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 090元。景  相似文献   

19.
集安市大甸子村是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之一,27年来,50户村民完整记录着农村生产生活现状,为国家提供了准确翔实的基础数据。大甸子村幅员面积22,792亩,其中,山林面积20,644亩,耕地面积1,838亩,人口1,029人,农户289户。通过十年来的调查统计显示,大甸子村农村经济总收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有较大幅度增长,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4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75元,而2012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3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79元,经济总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较10年前分别增长246%、145%。  相似文献   

20.
泾川县,位于甘肃省东部,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县份,全县有总人口3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93万人,占92.5%;总耕地面积84.65万亩,总土地面积211.4万亩.农业人口平均占有耕地2.9亩. 2001年,全县农业增加值完成2.9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7.44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33.2:30.6:36.2,农、林、牧、渔结构比例调整为77.4:8.3:14: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