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自2007年北疆垦区推广杂交棉稀植直播技术以来,努力探索杂交棉稀植状态下的生长发育特性以及产量形成规律,总结高产栽培技术经验。至2010年,仅车排子垦区推广杂交棉稀植直播面积达2453公顷,主要选择鲁棉研24号。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杂交棉在高密度植棉模式下主要经济性状优势,为新疆北疆棉区棉花杂交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06~2012年北疆170份早熟杂交棉和常规陆地棉区域试验品系和审定品种的皮棉产量、纤维品质性状的多年多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高密度膜下滴灌种植模式下,杂交棉参试数量大体呈下降趋势,除单铃重变幅大于常规棉外,其余性状变幅小于常规棉或与之相当.区试杂交棉组合在平均皮棉产量方面极显著高于常规棉,并在单株铃数、单铃重方面和常规棉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纤维品质二者无显著差异,每年高产组合和审定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表现与区试结果趋势相似,但近年杂交棉平均皮棉产量较常规棉差异逐渐减小.[结论]在目前北疆高密度植棉模式下,参试杂交棉组合较常规陆地棉生产优势明显,但竞争优势逐年降低,进一步强化开展低成本强优势组合育种及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为了规范北疆杂交棉的化学打顶技术方法,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特编制本技术规程。以小区试验与大田示范结果为依据,提出了北疆杂交棉化学打顶与后期管理技术规程,包括范围、药剂选择、喷药时间与剂量、打药机车规范操作技术、注意事项、喷药后田间管理等关键栽培技术,以期为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2006—2007年,农六师种植杂交棉标杂A1,连续2年平均皮棉产量178.6kg/667m2,增产效果显著、优质、多抗。在利用其父母本制种过程中总结出了适宜北疆气候条件下的杂交棉高产高效制种关键技术,为快速推广杂交棉标杂A1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为培育适合新疆北疆棉区种植的早熟杂交棉品种,2008年配置7个杂交组合,2009年对该批组合进行比较试验研究,以筛选出强优势组合,为北疆棉区提供高产优质早熟杂交棉品种。结果表明:参试7个组合产量均超过CK产量;其中组合K7显著高于K2,极显著高于K4、K1、K6、K3,组合K5显著高于K4、K1,极显著高于K6、K3;组合K5和K7的早熟性好、丰产性突出且纤维品质综合性状优良。组合K5和K7可作为早熟杂交棉组合适于北疆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杂交棉以其特有的杂种优势,近年来在内地已大面积推广种植.新疆作为优质棉基地,北疆部分地区引进种植了一定面积的标杂棉,南疆部分地区小面积种植了天杂和科杂棉.农1师3团种植了10公顷海陆杂交棉核不育高产制种田.  相似文献   

7.
杂交棉具有生长势强,发育快,抗逆性强,产量水平高,种植效益高等优势。全国(内地)和北疆奎屯一带杂交棉已基本普及,而伊犁、塔城、博乐、五家渠一带(早熟棉区)则几乎看不到杂交棉的影子;南疆近年内杂交棉植棉虽然逐年缓慢扩大,但尚处发展初期。那么新疆杂交棉发展趋势如何?市场前景如何?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结合北疆气候条件和植棉特点,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杂交棉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调节效应,探讨北疆杂交棉氮肥运筹措施,为杂交棉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杂交棉标杂A_1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用量氮肥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杂交棉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簇倾角、叶面积指数等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随施氮量增加,杂交棉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试验条件下,施氮量在374.7~375.6 kg/hm~2时,杂交棉籽棉产量达到最大。施氮量不足或过量,对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簇倾角和叶面积指数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光合物质的生产和转移,最终影响到产量。【结论】适宜的施氮量是杂交棉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合理的叶簇倾角和叶面积指数,并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农6师把大面积推广种植杂交棉作为进一步提高棉花产量的重要途径,并引进种植杂交棉标杂A1,2006~2007年在不同的植棉区域,实现连续两年大面积平均667米。产皮棉178.6千克,在几个大的植棉团场开展了标杂A1的制种工作,总结出适宜北疆气候条件下的杂交棉高产、高效制种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培育适合新疆北疆棉区种植的早熟杂交棉品种,探讨杂种F1代的杂种优势,为北疆棉区提供高产优质早熟杂交棉品种。[方法]2011年以芽黄突变体为母本,配置14个杂交组合,并筛选出强优势组合。[结果]竞争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有11个参试组合子棉产量超过CK;有13个组合皮棉产量超过CK;其中组合KH1148和KH1150的早熟性好、丰产性突出且纤维品质综合性状优良。[结论]组合KH1148和KH1150可作为早熟杂交棉组合适于北疆棉区种植。株高、衣分、比强度存在正向杂种优势;以115-23和71-7为母本的组合,在农艺性状、产量等综合性状上有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新疆北疆属早熟棉区,无霜期短,春季气温回升慢,秋季降温快,气温不稳定。针对气候条件,近几年对杂交种进行引进、筛选、示范,总结出适宜北疆早熟棉区杂交棉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北疆棉区棉花低温冷害的初步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由于沙漠增温效应的良好作用,北疆沿天山一带的中、西部绿洲农区得以发展成世界上最北的棉区.北疆棉区低温冷害表现在4、5月播种--出苗时期及7、8月开花--结铃时期,尤以后者危害更大.冷害主要发生在温度原本不高、但又首先遭遇入境强冷湿气流的北疆棉区,是北疆棉区最大的农业气象灾害,急需加强研究.目前总结出的克服办法应遵循趋利避害原则,开花-结铃时期的冷害以筛选、选育抵御冷害能力较强的早熟、丰产品种,建立包含有抵御冷害的新技术体系;播种-出苗时期的冷害以当地气候、土壤特点采用适期早播,育苗移栽杂交棉,实施相应农业措施等,减轻、避免冷害.  相似文献   

13.
早熟杂交棉新陆早67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陆早67号(原代号金垦杂1061)是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2008年以4432优系为母本,自育品系68-38为父本,人工去雄杂交,通过定向选择、抗性筛选、异地穿梭育种、品质检测、品比试验、多点试验,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早熟陆地型杂交棉新品种。表现早熟性好、丰产、纤维品质优良、抗病性和抗逆性较好。2010年参加新疆早熟杂交棉预备比较试验,2011-2012年参加新疆早熟杂交棉区域试验,2013年参加新疆早熟杂交棉生产试验。2014年6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新审棉2014年58号)。适宜在新疆北疆早熟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新陆早67号(原代号金垦杂1061)是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2008年以4432优系为母本,自育品系68-38为父本,人工去雄杂交,通过定向选择、抗性筛选、异地穿梭育种、品质检测、品比试验、多点试验,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早熟陆地型杂交棉新品种.表现早熟性好、丰产、纤维品质优良、抗病性和抗逆性较好.2010年参加新疆早熟杂交棉预备比较试验,2011-2012年参加新疆早熟杂交棉区域试验,2013年参加新疆早熟杂交棉生产试验.2014年6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新审棉2014年58号).适宜在新疆北疆早熟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杂交棉育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湖北省近年来杂交棉育种的状况,分析了湖北省杂交棉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湖北省杂交棉育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新疆杂交棉育种进展及其产业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近几年新疆的杂交棉育种进展,提出今后杂交棉选育的方向、杂交棉育种与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提出了杂交棉产业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北疆棉区,研究了杂交棉标杂A1单产3000kg/hm2皮棉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SPAD值、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累积与分配等光合生产特征。结果表明:标杂A1单产3000kg/hm2皮棉高产田生育前期营养器官生长的速度快、强度大。生育中后期叶面积指数高,且高值持续期长,保证了充足的光合面积;叶绿素含量高,保证了光合作用的高效进行;光补偿点低、饱和点高,光合有效光强范围大、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长,保证单株结铃数的基础上,提高铃重,是杂交棉标杂A1实现单产3000kg/hm2皮棉主要的光合生产特征。  相似文献   

18.
新陆早14号是新疆自育的第一个杂交棉品种,由石河子棉花研究所培育,2002年1月通过新疆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早熟性好,丰产性强,深受农民的欢迎。2002-2004年在北疆棉区推广种植0.8万公顷,表现优异。  相似文献   

19.
新疆北疆特早熟杂交棉F2代利用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疆北疆特早熟杂交棉F2代14个杂交组合的利用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2群体较F1群体优势衰退,F1代霜前皮棉产量越高的组合,F2代较F1代霜前皮棉产量下降幅度越大;生产上利用F2代具有一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农五师推广种植标杂A1棉花品种,其杂交优势对提高棉花产量和改善品质表现突出。通过专家组验收,农五师89团创2005年北疆片皮棉241.6kg/667m2的高产纪录。为进一步推广杂交棉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产量、品质鉴定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试验设在农五师农科所7号地,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