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2018年8月以来,对海南省上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共记录两栖动物26种,隶属1目7科20属。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海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6种、《CITES公约》附录Ⅱ的有1种、海南特有种9种。两栖动物生态类型以树栖型最多、陆栖-静水型和流水型次之、静水型和陆栖-流水型最少;26种皆为东洋界物种。与海南省其他4个自然保护区比较,结果表明:该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水平较高,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在2018年对抚河源自然保护区进行3次两栖动物调查的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有两栖动物2目8科21属24种,陆栖溪流型、流水型和静水型两栖动物占主体,蛙科物种数量最多。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指数为2.514,均匀度指数为0.794,G-F指数0.503 2,物种分布均匀,是江西省内两栖动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2016~2017年,对贵州省德江县楠杆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基本掌握了保护区内兽类资源状况。调查共记录兽类41种,隶属8目19科。区系上,以东洋界物种和广布种居多,其中,古北界物种5种(12.20%)、广布物种17种(41.46%)、东洋界物种19种(46.34%);分布型上,东洋型物种较多,共23种(56.10%),古北型8种(19.51%),南中国型7种(17.07%),全北型、季风型和不易归类型物种均为1种(2.44%);生态型方面,以地面生活型最多(18种),其次为半地下生活型(11种);国家I、II级重点保护动物10种,占保护区兽类总数的24.39%;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极危物种2种,濒危物种3种,近危物种8种,易危物种7种。贵州楠杆保护区与梵净山保护区(Jaccard相似性系数为0.42)和宽阔水保护区(Jaccard相似性系数为0.46)兽类物种均表现为中等不相似;与麻阳河保护区的兽类群落相似性则表现出中等相似的现象(C=0.53)。楠杆自然保护区内兽类物种主要体现东洋界亚热带物种为主的区系特征,保护物种较丰富,但受人为干扰较严重,管理机构应加强保护区内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并完善相应的管理法规,为保护区内生物资源保护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2006年4~5月对广西古龙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并对两栖动物的区系及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两栖动物有23种,隶属15属6科1目。其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889,均匀度指数为0.921;并提出保护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样线和样方法,分别对陕西韩城黄龙山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结构、动态及集群行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保护区鸟类群落由120种(亚种)鸟类组成,隶属14目31科76属。在群落结构方面,是以古北界种类占有明显优势;受制于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鸟类群落组成和空间配置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夏季鸟类群落以广性分布群占优势;冬季鸟类群落以中性分布型占优势。同时该保护区鸟类集群多样化,且具有一定规律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好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野生动物资源,中南林学院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于2003年8月对丰溪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考察结果为:丰溪自然保护区现已发现两栖动物21种,隶属1目6科.其动物区系主要由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种为主,占整个保护区两栖动物物种总数的82.35%.对两栖动物的区系及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保护区内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2007年7月对广西农信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有21种两栖动物,隶属14属6科1目.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743,均匀度指数为0.901.对两栖动物的区系及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保护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7年5、7、10月采用样线法对茂兰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进行资源实地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确认保护区现有两栖动物1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物种1种。不同样线的物种和种群数量存在差异,可能与两栖动物的生境、海拔和人为干扰因素有关。因此,开展两栖动物资源调查,不仅可以为保护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还是维持物种多样性的前提,对多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样线调查法,对福建雄江黄楮林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及其地理区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两栖动物有2目7科30种,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种类丰富,种群数量多,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本区两栖动物地理区划属于东洋界华中区的东部丘陵平原亚区闽北山区丘陵地理省,华中向华南区系过渡性质明显,与台湾两栖动物关系密切,是戴云山脉两栖动物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0.
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5年6—10月利用样线法对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调查监测记录有两栖动物18种,隶属2目7科,以蛙科为主,黑斑肥螈、弹琴蛙和泽陆蛙的丰富度最高;属于保护区内模式产地物种1种为小棘蛙,属于福建省重点保护动物1种为黑斑侧褶蛙;两栖动物种类和数量受季节影响较大,6月、8月、10月两栖动物种类分别为15种、14种、11种;不同样线的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可能受两栖动物生活环境和保护区气候环境复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菜阳河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 0 0 0年 5 6月对云南省思茅菜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菜阳河自然保护区共有两栖爬行动物 89种。其中 ,两栖类 39种 ,隶属于 2目 6科 18属 ;爬行类 5 0种 ,隶属于 3目17科 41属。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种类有 2种 ;Ⅱ级重点保护的种类有 5种 ;云南省省级保护动物 3种 ;列入云南省“三有”动物的 10种。结合调查结果 ,对菜阳河自然保护区提出了进行功能区划 ,分区管理 ,以及严格管理农药的使用等两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广东古田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广东古田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促进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建设,本研究于2011年3~10月对广东古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两栖爬行动物共52种,隶属于3目13科.其中两栖纲1目4科14种,爬行纲2目9科38种.该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地理区划属于东洋界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为主,达41种(占总物种数的78.85%).调查发现1种广东省两栖类动物新记录——长肢林蛙,发现外来入侵物种红耳龟、牛蛙和孟加拉巨蜥.并就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朗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朗自然保护区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有兽类36种,鸟类99种,爬行类4种,两栖类3种,昆虫400余种。其区系组成十分复杂,我国10种生态分布型中除岛屿分布型外,均可在王朗自然保护区找到其代表种;分布特点是南北渗透明显,区系组成的复杂性和原始性并存,动物分布的过渡性、渗透性和残遗性十分明显,王朗自然保护区及其附近区域是许多动物的演化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14.
野人谷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脊椎动物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调查,发现湖北野人谷自然保护区分布有珍稀濒危野生脊椎动物82种,占保护区脊椎动物285种数的28.8%,其中兽类22种,鸟类43种,爬行类9种,两栖类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8种,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44种,国际贸易公约濒危野生动物61种。  相似文献   

15.
据调查,湖北万朝山自然保护区分布有珍稀濒危野生脊椎动物77种,占保护区脊椎动物257种的29.96%,其中兽类21种,鸟类43种,爬行类7种,两栖类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6种,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物种39种,国际贸易公约濒危野生动物61种。  相似文献   

16.
从新种记述、区系、多样性共三个方面对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鱼类、两栖爬行动物、鸟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和采取保护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