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韬  林鹏  赵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734-3736
以农业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建设新农村的相互关系,表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是相互促进的;实现农业循环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指出了秦皇岛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思想基础薄弱;政府政策指导不足;技术和资金支持力度不够。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树立全民的循环经济意识;构建农业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模式创新;加快循环农业产品的市场化步伐。  相似文献   

2.
延边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延边地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延边地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延边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应该树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推动农业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3.
沼气利用与循环农业探析——以湖南娄底为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分析了娄底地区发展沼气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现状;介绍了以基地建设、龙头企业、乡村、农户为依托的循环农业模式;提出了强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意识与能源和农业协同发展意识,突出注重规划设计、农民的主体作用和技术创新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利用模式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马同富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0):1128-1130,1136
安徽省阜阳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人多地少,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阜阳市通过调研,认真分析市情,积极探索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利用模式,破解了资源和发展的矛盾,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良性发展。总结了4种农业循环经济的利用模式,从转变传统发展理念、培植农业循环经济载体和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等6个方面,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进行了思考,旨在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俞花美  葛成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382-16383,16386
概述了热带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介绍了海南发展热带农业的优势、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当前海南省可持续热带农业发展的2种主要模式,特别列出了海南热带农业循环经济的9种典型模式,包括林牧复合生态工程、胶园立体种植模式、桉树林多层次结构、观光可持续农业模式、畜禽粪便利用型模式、精准热带农业模式、热带农业清洁生产模式、热带农产品深加工模式、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提出了海南省发展热带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与建议: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发挥产学研一体化优势,科技兴农;全员参与,加强软硬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一、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指运用循环经济的原则,建设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生态、安全的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领域更加广阔。核心内容是将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四个原则运用在农业上,突出农业增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开发"白色农业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情况1.全面宣传、教育,营造氛围。一是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载体,强化宣传舆论作用,切实增强农业循环经济意识,推进节约型农村建设。二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运用各种手段和舆论媒体,加强对农业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科普宣  相似文献   

7.
从农业经济效益、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社会保障角度,分析了当前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现实中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基于新农村建设视角综合经济发展、环境支撑、资源承载、科技提升和社会保障5方面,建立了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评价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全省及各地市近20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经历了较差、中等、较高3个阶段,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从1994年的0.3526增长至2012年的0.6616;2012年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各准则层障碍度降序依次为社会保障力、环境支撑力、科技提升力、经济发展力、资源承载力;2012年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水平最高的是唐山市,最差的是秦皇岛市.结合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并兼顾新农村建设提出促进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构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阐释农业循环经济内涵的基础上,归纳提出了农业产业内部循环经济模式以及农业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共生组合循环经济模式。构建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地因条件差异,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有显著不同,只有在观念更新、制度完善、科技水平提高、生产方式改革、消费方式转变等方面不断创新,才能寻找到适合各农村地区自身发展要求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9.
农业循环经济是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破解传统农业发展不可持续的重要途径,而标准化则是指导和规划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较快,但标准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以浙江蓝天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农业循环经济标准化实践作为案例,通过梳理农业循环经济相关标准,分析总结了农业循环经济标准化的发展现状,指出中国农业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存在标准针对性不强、标准化系统性不健全等问题。最后,提出从加强农业循环经济标准化立法入手,通过构建包含基础标准、产业链标准、方法标准等的多层次标准体系,推进中国农业循环经济标准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发展,分析了民族地区推行农业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及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民族地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1.
海洋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166-19168
从低碳经济的视角,分析了海洋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表明海洋生态系统被破坏导致海洋吸收温室气体的生态功能下降;环境污染导致海洋对废弃物的处理功能下降;海洋相关产业的发展导致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威胁海洋经济健康发展。指出了海洋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推动能源技术创新,发展海洋可再生绿色能源;科学规划,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发展海洋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海洋低碳产业;引导企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海洋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2.
曾旭  姚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98-4801,4853
运用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从能值来源、能值经济、资源投入产出、环境压力、综合指数5个方面构建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2005~2010年重庆市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重庆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当地不可更新资源的消耗,能值自给率保持在85%以上,资源基础相对雄厚,但系统能值产出率持续降低,环境负载率由8.94上升到18.76,循环经济发展指数从1.33下降到0.33,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阻碍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重庆市应从不可更新资源的合理利用入手,提高资源能值利用效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从而不断提升城市循环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以循环经济理念支撑浙江生态农业建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农业自身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3个方面,分析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总结了我国当前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结合浙江省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分析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问题及面临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内在驱动表现为:通过生态农业建设抑制生态环境的恶化,解决群众生存问题;控制环境污染,保证食品卫生安全;提升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以实现西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西部地区应强化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快生态技术的开发与成果转化,建立健全生态服务体系,推进生态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增加生态农业建设投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并利用农业循环经济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郭荣朝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2103-2104,2112
在阐释循环经济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措施:科学规划,重点发展生态立体农业,及时进行乡镇企业空间重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依法促进农村循环经济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张家口坝上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张家口坝上地区自然条件较差,是河北省及全国范围内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在坝上地区倡导循环经济模式,可带动其经济实现飞速发展,有利于实现当地社会发展中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最终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学霞  王茂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92-10895
资源的有限性促使人类只有改变传统资源耗竭型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生态型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其最适宜发展循环经济,如何将循环经济思想与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是目前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理论分析表明,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清洁生产,建设产业一体化经营的农业循环经济。以北京密云西田各庄镇为例,诊断农村现有产业结构,提出发展生产、加工、销售绿色经营模式,并认为发展精准农业、三色农业、农业生态科技园是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根据"十一五"规划对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重庆市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通过分析重庆市的基本市情,说明了重庆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阐述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环节和防范措施.在此基础上,为解决重庆市资源紧张、承载能力弱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的理论依据,从而推进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特色、优质、高效、低耗、健康、集约化养殖,采用生态学的方法,从资源优势、产业发展、特色养殖、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广西特色养殖业的发展现状,针对其存在的人地粮矛盾突出、养殖方式落后、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等问题,提出以生态经济原理为基础,引入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理念,着力选择与当地资源特色、种养殖习惯相适应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实现路径上狠抓规范养殖场建设运行、有机肥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境执法等环节,通过强化政策引导、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化经营等措施,推动广西特色养殖业循环经济稳步发展,加快养殖业强省建设和富民强桂新跨越进程。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理念上人们存在许多认识的误区,主要是:以产业链替代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研究与实践更多地停留在物质资料的生产领域和新建工业园区;把循环经济等同于废物循环的循环经济;把循环经济视为纯粹经济问题,没有明确循环经济是经济与社会和环境整合的经济;不能正确处理经济与生态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为循环而循环;脱离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矛盾特征而片面看重外国经验;从实践操作上循环经济发展缺乏有序化,法律法规不健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