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关中传统乡村聚落院落景观形态演变探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王葆华  王琼  张颖  申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27-7929
以陕西关中地区三义村为例,分析其院落景观形态结构演变的过程,并试图研究这种现象的发生条件,以此寻找乡村聚落院落景观结构发展和演变的内在规律,探寻其在演变过程中值得保留和重拾的构成方式,并试图建立一种新的方法能够在保护传统乡村聚落原有的院落景观形态结构的基础上,引导新时期聚落景观的建设,有助于其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乡村聚落景观是自然环境和乡村居民活动的综合载体,在乡村发展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德国在乡村聚落景观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摸索,探寻出一条具有浓郁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其发展经验对世界各国的乡村建设与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鉴于此,本文首先追溯德国乡村聚落景观的发展历程,随后从区域空间形态、绿化形态、历史文化形态和农业形态等方面系统总结德国乡村聚落景观的发展特征。最后,依据德国乡村聚落景观的发展经验提出,在中国的乡村建设过程中,应当实施科学规划、健全法律法规、注重保护传统文化与地方特色、坚持以人为本鼓励乡村居民参与等启示,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聚落景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王琼  乔征  王葆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610-1612,1628
以关中平原地区乡村聚落地域景观研究为出发点,概述了关中平原地区乡村聚落景观的整体形态,并将关中平原地区的乡村聚落景观物质构成要素分为生活性景观设施和生产性景观设施,分别加以介绍。从具体实例分析入手,针对乡村中心景观、乡村院落景观、乡村组团景观、乡村道路景观空间,分析了关中平原地区乡村景观空间形态的变迁,指出目前乡村景观所呈现出来的问题。强调了乡村聚落景观变迁的必然性与调控的紧迫性,并提出了基于地域性的关中平原地区乡村景观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4.
山东半岛滨海乡村建筑聚落在早期建设中遗留了许多"城市化"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具体分析,提出山东半岛滨海乡村建筑聚落更新坚持动态保护、文化传承和可持续性三大原则,并以荣成市俚岛镇为例,从建筑聚落优化和加强对当地居民保护意识引导两方面提出保护与利用山东半岛滨海传统乡村建筑聚落的措施,以此优化建筑聚落景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乡村产业景观、乡村聚落景观、乡村生活景观三个方面分析了甘肃省农业产业转型过程中乡村景观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镇化过程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乡村聚落景观变得紧凑,聚落空间呈现出多样化,绿地系统更加丰富,农民收入水平得以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乡村生态环境污染、乡村特色丧失、乡村"空心化"现象等问题,并最终导致乡村景观的生产功能、生态平衡功能和生活功能退化。基于甘肃省的区情,甘肃地区乡村建设应以"生态"和"脱贫"为目标,在构建及规划乡村景观时应增加人类干预的科学合理性,提升乡村景观保护主体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从而实现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乡村聚落景观生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雷凌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524-6527
目前,乡村聚落景观生态学研究在中国尚处于初创阶段,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进一步研究乡村聚落景观生态学。先对国外乡村聚落景观生态的研究动态做了简要回顾,然后从乡村聚落景观的营建选址、规划布局、植物景观、水口园林景观、建筑及其装饰文化景观、生态评价及预警6个方面对乡村聚落景观生态研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乡村聚落景观生态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豫西山地传统乡村建筑聚落在聚落形态、建筑形式、建筑材料、空间环境上具有独特特征,但在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背景下,乡村聚落的建筑景观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以河南省巩义市明月村为例,通过对其建筑聚落特征的具体分析,认为豫西山地传统乡村聚落建筑景观有机更新的关键在于激发景观特色与景观活力,并从物质空间优化和文化意识引导两方面提出豫西山地传统建筑聚落景观有机更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开化地区传统山地型乡村的调查,从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生产方式、文化生活习俗、乡村聚落风貌四个方面解读开化地区溪流谷地型乡村的景观资源。针对溪流谷地型乡村存在的问题,以淇源头村景观建设为例,开展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景观建设实践。在尊重乡村固有特性,挖掘当地资源特色的基础上,探讨出遵循村庄肌理、传承古法技艺、保护历史遗存、完善乡村空间功能的建设途径,将地方特色融入乡村景观建设,增强乡村魅力,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我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空间的整合、保护,村落文化价值的挖掘、利用等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叙事理论为乡村聚落景观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在传统乡村聚落景观空间解析的基础上,利用叙事手法,将传统村落空间、公共活动空间和叙事景观空间进行空间耦合,通过叙事思路与叙事主题的营造、叙事情节与叙事单元的编排、叙事空间序列的连接与贯通等手段构建乡村聚落景观设计策略,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重构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乡村性的涵义,提出了乡村聚落景观应遵循乡村性的原则,对旅游标识、聚落建筑、乡村空间、植物种植等方面进行合理的更新与设计,从而确保乡村旅游和乡村聚落景观和谐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韩丹    王成    张昶    孙睿霖    徐珊珊  赵德先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6):296-303
庭院林作为与居民生产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人居林,构成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要部分,充分解构庭院林树种组成特征对于构建乡村美丽庭院和保护乡土植物景观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典型抽样川西平原33个林盘,并全面调查750户庭院中的木本植物和庭院空间,分析内外庭院的树种组成、垂直结构、树种用途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3 586株庭院林隶属于43科72属92种,其中84种为乡土树种,优势树种有水杉、枇杷、樟、枫杨、桂花等。52.18%的庭院呈现单一用途,庭院根据植物用途可划分为6种类型,其中观赏美化主导庭院(n=122)为主要类型,其次为多用途庭院(n=95)。内庭院林种植率、丰富度、平均植物多度低于外庭院,内外庭院的优势树种有显著差异,但内庭院各高度层间的树种相似度均高于外庭院。内庭院林树种以强调观赏美化(58.4%)为主,外庭院林以生态防护(31.57%)为主。对于不同种植空间中的庭院林特征研究,可以为林盘植物的保护与发展以及庭院环境建设提供指导,并为庭院林景观及人文特征研究做参考。  相似文献   

12.
苍岩山庄庭院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苍岩山庄庭院景观设计为游人提供一个自然的娱乐休闲环境,达到完善苍岩山风景名胜区景点的目的,促进苍岩山旅游产业发展.运用对景、借景等造园手法,从功能分区、景观景点、植物绿化等方面,对苍岩山庄庭院进行了设计,提出一种营造回归自然的庭院景观的思路,建成观赏与实用功能兼备的新型综合庭院,符合未来园林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文晨  陈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939-19940,20244
介绍了白族特有的宗教本主教的祭祀活动,从山水格局、建筑院落格局、植物造景的角度分析了大理园林的景观特色。从当代园林景观面状区域(宗祠庙宇)、线状区域(绕行线路)、点状区域(宅院前门及田间)的视角解析本主节的祭祀活动,说明本主崇拜的节庆活动的发展是根植于当地景观环境的,其庙宇选址、广场营建、活动线路选择、宅前园林的营造都是基于景观环境的。研究本主祭祀活动和景观场所的关系,打开了研究宗教活动和区域景观的新思路,可以在研究环境景观的同时挖掘和复原一些传统民俗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4.
王极  李淑杰  刘兆顺  任江滨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126-13128
以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方法,从社会、生态、经济3方面对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的综合效益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后,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耕地面积增加51.45 hm2,建设用地面积减少52.05 hm2,土地垦殖率提高了28.47%,提供可出让建设用地面积108.83 hm2,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并有效缓解开发区发展中的土地瓶颈制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高35.14万元/年,净效益达95 559万元,建立了生产生活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型农村,生态经济效益显著;开发区作为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主要载体,能够为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提供优良的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5.
在实地考察绍兴地区茶叶特色乡村的基础上,经统计数据分析,提出绍兴地区茶叶特色村庭院的生态景观营造应遵循生态效益优先、美观实用、结合茶文化、以乡土植物为主的原则。以大面积庭院为例,对庭院景观中的茶禅文化小品、植物、铺装、休憩设施、围栏、墙绘的具体营造要素进行分类探讨,并设计出样板庭院,旨在为美丽乡村庭院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山区新农村建设中景观要素、格局和景观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太春  张寿镒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58-20661,20670
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和人对环境意识的提高,景观设计在城镇建设和城镇规划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对于山区新农村的规划和景观设计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人们还没有认真研究乡村景观。因此,怎样利用山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要素进行新农村建设中的景观设计,是一项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根据甘肃省陇南地区自然村落和民居的实地考察,探讨了山区聚落与民居的形成,山区乡村景观的构成要素,山区村落景观的空间格局及景观规划原则,希望能为乡村景观的设计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村庭院绿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农村庭院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农村庭院绿化对于提高农村居住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作用。从农村绿化的优势、原则、绿化类型以及农村庭院建设的生态模型等方面对农村庭院绿化的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轶  孔向军  陈旭  祝泽刚  吴梅 《农技服务》2009,26(11):98-99
农村庭院绿化对美化环境、治理污染、发展经济、促进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均极为重要,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农村庭院绿化对于提高农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作用。从农村绿化的优势、绿化类型以及农村庭院建设的生态模型等方面对农村庭院绿化的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