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回顾了三峡库区移民的历史现实问题,分析了库区移民致富面临的政策支撑发展机遇及问题与挑战,以库区丰都县龙孔镇示范产业生产基地为例,初步探索出库区移民安稳致富"万元增收"创新模式,建设示范园区生产基地,创新产业合作模式,为移民提供新的致富之路,提高移民收入。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库区移民收入现状,以三峡库区万州为例,分析了移民增收缓慢的根因,分别从库区移民扶持保障、项目产业、生态建设、对口支援4个方面探讨了移民致富策略。  相似文献   

3.
罗素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275-11277
首先,阐述了三峡库区后移民时代发展现状:一是生态库区的定位与发展存在矛盾;二是采取市场选择、政府引导的开发性移民模式;三是移民后期扶持任务艰巨;四是地质灾害的防治与环境治理。其次.概括和梳理得到三峡库区后移民时代发展可采取的路径:一是扶持移民安稳致富;二是支持库区产业发展;三是加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四是加大中央财政政策的支持。最后,从财政政策视角提出了三峡库区后移民时代发展的政策建议:一是促进生态移民搬迁及移民安稳致富的财税政策措施,具体包括促进移民就业的财税政策措施、为移民提供社会保障的财税政策措施、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追加后续投资解决迁建遗留的问题四大措施;二是促进库区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措施,具体包括发挥产业基金的产业造血功能与优化库区产业结构、给予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与引导资金投向三峡库区、增强地方财力的财税政策措施三大措施。  相似文献   

4.
马成云  周林  庞翔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794-5795,5814
为推动丹江口市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通过分析丹江口市林业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促进该市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邓凤英 《吉林农业》2014,(12):15-16
"前三峡"的关键是移民,"后三峡"的关键是移民致富,致富的关键是"授之以渔"。各级政府和部门从一开始就把大力开展移民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纳入移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本文主要对巴东移民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当前库区移民培训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广西是水电大省,水资源可开发量居全国第六位.水电站水库库区涉及全区80多个县(市、城区).广西主要产业是农业,在库区发展经济林开发是库区移民致富的首选项目.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根据自然规律及生产条件对经济林开发进行量化分析,合理调整林种结构,做到"适地适树",划分出经济林发展区域,提出经济林发展主攻方向,对编制整个库区生产开发规划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围绕湖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郧县农广分校在新的形势下,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文件精神,旨在保障库区内安移民生态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以库区移民和谐、稳定增收,产业生态为出发点,以提高农业生产者科学文化素质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为目的,创新机制,探索新时期劳动从业者均等获得得免费科技教育,技能培训的新模式,为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的东中西三大部分,是全国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发展轴线。三峡库区位于长江上游,既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家级连片贫困地区。其如何抓住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既关系到国家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开放战略的实施和重庆市、湖北省城乡统筹发展,也关系到库区能否就此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从而实现经济腾飞。但由于库区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城镇化水平较低、要素聚集能力不足、移民安稳致富压力较大,而且特殊的地理区位决定了其产业发展面临高于一般地区的生态环保要求,对更好地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形成较大障碍。因此,应通过加强库区铁路、高速公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库区重要节点城市建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积极有选择地承接产业转移,建立有效的库区区县协同发展机制等措施来促进库区更好地融入长江经济带。  相似文献   

9.
林青  覃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794-13797
结合重庆库区开县县内搬迁移民生产安置的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目前三峡库区移民生产安置的可持续性。研究发现,库区淹没线上土地安置容量严重不足、工商业发展滞后及40多岁和50多岁外地务工的农民回流库区,对现有生产安置方式的可持续性形成了挑战。为此,要长久保持库区移民安稳致富,国家在三峡库区后续发展中应重点实施具体的产业移民政策和公共事业促进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10.
<正>湖南阿香茶果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集"阿香美"安化黑茶和"阿香"柑橘生产、加工、销售、科研、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公司以库区茶果资源为依托,以做成龙头、打造品牌、带动产业、致富农民为目标,大力发展茶果农业产业化。公司在茶园基地就近建设黑毛茶原料加工厂,提高了茶农收入,联结农户每公斤鲜茶叶增值3元,户均增收3650元,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  相似文献   

11.
范乔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484-14486
以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约束为切入点,对移民后扶工作的思路进行重新安排和重构。将多功能农业视为移民后扶的重点领域加以发展,以解决传统产业支撑乏力、新兴产业起色不大、移民就业缺乏依托和生态缺乏面上治理等关键问题。农业的产出功能可以向适度规模的高端产品发展,摒弃重复低端的大宗作物,尽显库区山地农业的"名特优"特征,而农业的生态环境效应则尽可能地与库区流域丰富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为"景区、景点和精品旅游线路"提供优美的环境依托;同时,将多功能农业的产出与库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相结合,发展田园休闲度假游,打捆延长产业链条。即将产出的"名特优"农产品,借助新兴产业的引进将其加工为独具山地特色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2.
肖翔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661-4663
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为农村发展提供的新机遇,生态文明建设下我国农村发展的可能模式。在此基础上探索水电项目农村移民安置的新对策,使农村移民安置符合我国农村发展模式,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真正使得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相似文献   

13.
曾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012-20014
在总结安徽省"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区域"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思路;针对工程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与方法;对保障"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目标任务的完成提出了对策建议。可为全省各县(区)在近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杨树是用材林、防护林和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杨树已成为辽宁省海城市农村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由于树种单一、林相单纯和新造林出现经常引起大面积病虫害暴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杨树产业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5.
水库移民生态新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永平  段跃芳  梁福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10070-10071,10074
在分析水库移民生态新村建设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水库移民生态新村的思路和建议:科学规划;完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努力建设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积极发展农村生态旅游;认真创造文化学习氛围;切实加强村组领导班子的建设;多方筹措移民新村建设资金。  相似文献   

16.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 的社 会主义新农村。面对青壮年流向城镇使劳动力缺乏和城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应该 通过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发挥其对相关产业的融合与促进作用因地制宜的推进农村二三产 业的协同发展,促进业产融合,多方面协同作用共同助力乡村繁荣。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2003年始,通过科技园区、专家大院、科技培训、致富项目对我省十弱县进行科技帮扶.3年来,以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为基地,"零距离"接触农民,搭建了农业技术推广平台;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载体,集成展示农业新成果,构建了农业新技术示范高地;以科技项目为依托,集聚农业生产要素,扶壮了一批县域经济主导产业龙头,取得农业标准化水平、农民科技素质、粮食产量、农民收入"四个"提高的显著成效.开创了全国院县共建的先河,提高了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速度,探索出了一条新时期科技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李世书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378-2381
豫南丘陵山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在建设中原经济区整体功能区划中是重点保护和建设的生态功能区.采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农民屋舍建筑、建立生态农业、发展生态文化等措施,建设具有特色的生态农村已成为豫南丘陵山区迅速发展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勤二村的实地调查,分析了湖南省水库移民目前的健康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目前湖南省水库移民健康状况主要表现为:村民多得结石病;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等"富贵病"已成常见病与多发病;水库移民健康水平总体一般;癌症等绝症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蚊虫等毒害严重影响移民健康水平。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水库移民自身的原因,也与其生活环境及政府的政策实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进一步强化健康教育、优化饮食结构、改善人居环境、完善政策配套措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