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樟子松种子、幼苗生物学特性的大量观测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樟子松种子处理、幼苗培育和病虫害防治的育苗技术,提出了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樟子松种子、幼苗生物学特性的大量观测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樟子松种子处理、幼苗培育和病虫害防治的育苗技术,提出了在兴隆林区及周边地区推广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干旱荒漠区樟子松种子育苗期间部分幼苗出现紫红色的问题,对樟子松苗圃地正常苗处土壤和紫红色苗处土壤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樟子松幼苗出现紫红色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缺磷.低磷地块部分幼苗生长正常是因为该处土壤砂粒含量高,透气性好,微生物活性强,这都有利于幼苗根系对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樟子松种子育苗技术研究,总结出适合于干旱荒漠区樟子松的实生繁殖技术。研究表明在干旱荒漠区进行樟子松种子育苗是完全可行的,同时用种子育苗,节省地,出苗整齐,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小,幼苗越冬前需埋土保护,出苗量大且苗壮苗齐,存活率远远大于通过外地调运来的幼苗的存活率,此项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东北百里香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物测定法研究了东北百里香茎叶和根水浸液对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白桦、万寿菊、矮牵牛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东北百里香茎叶和根水浸液对白桦、矮牵牛的种子萌发有一定抑制作用,抑制效应随水浸液母液与水的体积比降低而减弱;母液与水的体积比低的水浸液对樟子松的种子萌发有一的水浸液对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的幼苗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东北百里香茎叶水浸液对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强于根水浸液。受体植物幼苗的根长受到的化感作用强于苗高。  相似文献   

6.
林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樟子松作为常见的造林植物,应当对其造林技术和育苗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在造林过程中,应当对林地进行合理管理,并且对樟子松进行科学的培育。要选择高质量的樟子松种子,对种子进行科学处理,选择合适的播种方式,对幼苗进行科学的护理,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进行适当的灌溉与施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明确引种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固沙林在种子萌发期的天然更新优势。  方法  以科尔沁沙地南缘不同林龄樟子松固沙林种子为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 6000)溶液(0、-0.054、-0.177、-0.393和-0.735 MPa)模拟不同干旱胁迫处理(ck、T1、T2、T3和T4)的方法,研究了其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特征及抗旱性。  结果  在干旱胁迫下,樟子松种子总体表现为萌发率下降,种子萌发时滞增加,萌发速率下降,萌发历时T4处理下显著缩短(P < 0.05);樟子松种子萌发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还存在林龄间差异,28年生樟子松种子萌发率响应干旱胁迫的阈值最大,林龄小的种子萌发历时延长。在干旱胁迫下,幼苗生长相对值均有所下降,且总体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先增大后减小,胚根长则有所增大,胚芽长和胚轴直径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呈减小的趋势;林龄小的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更敏感。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不同林龄樟子松在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由强到弱依次为16、28、35、54年生。  结论  樟子松种子通过降低萌发率、推迟萌发、延长萌发持续时间、减缓萌发速率、增加胚根生长适应干旱胁迫,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随林龄的增加而降低,宜选用青壮年樟子松种子,结合立地条件进行人工促进樟子松固沙林的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子午岭北部干旱多风地区樟子松育苗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樟子松在子午岭自然条件下的育苗方法,包括整地做床、种子处理、播种、病虫害防治、幼苗期管理、起苗等方面内容.以为子午岭北部干旱地区樟子松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但由于樟子松种子较小,幼苗年生长量小且病害严重,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较难培育的树种。  相似文献   

10.
樟子松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根据樟子松幼苗的生长习性及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本文从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及苗期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樟子松耐寒性强,能忍受-40℃~-50℃低温,适应性强,比较能适应干旱的气候,是优良的造林树种,材质好,是家具、建筑的优质原材料。樟子松育苗管理十分困难,播种后为了给种子发芽和幼苗出土创造良好条件,提高苗圃发芽率,现将幼苗出土播种地的管理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土壤自东南向西北含盐量逐渐上升,而樟子松适宜于弱酸性至弱碱性土壤上生长。西北荒漠区除了严酷的气候条件外,土壤含盐量及pH值高,严重制约着樟子松的本地化育苗和造林林木的生长。经试验研究:樟子松幼苗对土壤盐分很敏感,不仅影响着幼苗的存活,也影响着苗木的正常生长和发育。2龄移植换床苗地土壤全盐量应以0.5%、种子育苗以0.4%为界限。在影响樟子松幼苗移栽成活率的盐离子因素中,HCO3-为主导因子,其次为SO42-和Mg2 、Ca2 、K Na 、Cl-。并随着樟子松苗龄的增大,耐盐性增强,但对其林木生长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樟子松的育苗地选择、施肥、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及立枯病的防治等幼苗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4.
樟子松(Pinussylvestnisvar.mongolica Litv.),为松科乔木,树干通直,生长迅速,根系非常发达,适应性强,耐土壤瘠薄,耐旱耐寒,最喜阳光,喜酸性和中性土壤。樟子松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速生用材林、防护林、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之一。由于樟子松种子较小,幼苗年生长量小,并且病害严重(主要为立枯病),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较难培育的树种。我们通过多年实践,摸索出一套操作性很强的樟子松幼苗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5.
干旱荒漠区樟子松幼苗生长规律及管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樟子松种子播种后,随着幼苗的出土,主根即以较快的速度下扎,2个月后幼苗根系已深入到10 cm以下的土层,抵抗力相对增强。樟子松播种苗和移植换床苗生长表现为第一、第二年生长缓慢,第三年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均迅速增加,进入速生期。苗木抚育管理中,春、夏季樟子松生长高峰期需水需肥量大,应及时灌溉和施肥,秋季苗木生长变缓,应适当控水控肥,以促进苗木木质化。幼苗越冬管理中的方法为土地冻结前灌溉、覆沙、覆土,笠年春季一般到4月中旬气温稳定时除去覆土。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不同覆盖材料对樟子松幼苗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表现,确定樟子松生长的最佳覆盖材料,提高樟子松栽培效果。选用一年生樟子松幼苗,设置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为3种覆盖形式,包括地膜覆盖、园林树叶覆盖、玉米秸秆覆盖,对照组为不覆盖,探究试验组3种覆盖形式和对照组对樟子松幼苗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地膜覆盖、园林树叶覆盖、玉米秸秆覆盖在樟子松幼苗的生长过程中均可以起到促进作用,能够增强土壤肥力。同时,对比地膜覆盖、园林树叶覆盖、玉米秸秆覆盖3种形式,其中玉米秸秆覆盖效果最为明显,其不仅使樟子松幼苗的主根长增加25.95%,还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增加50.00%,并且土壤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也有所增加。因此,在樟子松幼苗栽培过程中,采用玉米秸秆覆盖,对樟子松幼苗的栽培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干旱荒漠区樟子松幼苗的抗逆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荒漠区樟子松种子育苗时缩短出苗期时间非常关键,需进行种子处理、催芽、土壤消毒;播种后自流水灌溉结合喷灌、遮荫等人工措施保持苗床湿润、改善环境条件,可大大提高出苗率和成苗率。幼苗对土壤盐分很敏感,不同的土壤含盐量对樟子松种子发芽率和幼苗保存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育苗地土壤总盐量以 0.5 %为极限。经苗地冬灌后露地越冬、冬灌后苗木埋土越冬试验观测,其越冬率为 36.8 %和 95.0 %。春季风大沙多,气温多变,易对苗木造成生理干旱,一般到 4 月中旬气温稳定时除去覆土,及时灌水,有利于苗木成活和生长。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主要人工林树种对几种豆科牧草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黄土高原主要人工林树种枯落叶对几种豆科牧草的化感作用,为豆科牧草在人工纯林改造中的应用及林草复合植被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樟子松、华北落叶松、刺槐和辽东栎等人工林树种(供体)当年枯落叶,制成不同质量浓度(0.005,0.010和0.020 g/mL)的枯落叶浸提液,定期浇灌胡枝子、沙打旺和小冠花等豆科牧草植物(受体)种子,进行室内发芽试验,观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相关指标。【结果】樟子松和华北落叶松枯落叶浸提液对3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无显著影响,其中樟子松枯落叶浸提液对胡枝子表现出“低促高抑”的规律,而对小冠花有微弱抑制作用;刺槐枯落叶浸提液对胡枝子和沙打旺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表现出“低促高抑”的规律,对小冠花则表现为抑制作用;辽东栎枯落叶浸提液对3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结论】所选树种的枯落叶浸提液对3种豆科牧草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初步认为,在樟子松人工林下可以种植沙打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中这3种植物均可种植,刺槐人工林中不宜种植小冠花,辽东栎人工林中这3种植物均不宜种植。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和樟子松(Pinus pylve-stris L.)种子萌发过程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及其酶活性的代谢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刺槐种子子叶中脂肪变化最早;酶活性的升降不一定与其作用底物含量的增减相一致;作用于贮藏物质的酶并不是在浸种后立即就表现出活性。樟子松种子胚乳和种胚中蛋白酶分别在浸种后的第8天和第10天才表现出活性;物质降解是种子正常萌发的先决条件。物质代谢产生的小分子是萌发胚的组成物质,释放的能量用于物质运输、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使种子得以萌发和幼苗形成。  相似文献   

20.
大棚樟子松营养袋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樟子松(Pinus sylvestyis L.Var.mongolicalitr)又称海拉尔松,为松科常绿乔木,是优良的荒山造林树种。秦安县目前在造林生产时多从外地调运裸根樟子松幼苗,但因运途长,苗木成活率低,严重制约着在当地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通过对营养土配制、种子处理、病害防治、遮阳网使用等技术的组配,总结出一套大棚樟子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