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空秕粒是水稻不能正常发育的总称,包括空壳和秕粒。水稻空壳是雌雄性器官发育不良及其他原因形成的;秕粒是颖花已受精,但子房胚胎停止发育而形成的半饱谷粒。空秕粒是水稻生产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理障碍。在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空秕粒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的穗数和粒数,已分别在分蘖期和长穗期形成,在水稻抽穗前后的穗部器官形成的过程中,常常发生空棵、秕粒,这是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形成空秕粒的原因一般有退化小穗、不实粒(空棵)和秕粒(半实粒)三中类型。退化小穗是花器官发育不完全而形成的空棵,早在抽穗前即已形成,没有物质充实。不实粒是抽穗后未能受精而形成的空棵。秕粒是已经完成受精过程,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  相似文献   

3.
水稻空秕粒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空秕粒即指水稻空粒和秕粒两种,水稻空粒是指子房未受精或受精后子房停止发育的不实粒;秕粒是指子房受精后,在灌浆过程中停止发育的半实粒。水稻空秕粒发生多少,因年份、品种而存在差异,水稻空秕率发生轻的年份为 7%~10%,一般年份15%~20%,严重年份 30%~60%,个别品种达8  相似文献   

4.
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水稻空秕率为15%~25%,如果遇到不良气候,空秕率会增高,严重影响产量,因此,在水稻生产上除了争取多穗大穗外,还要减少空秕粒,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才能获得高产.弄清空秕粒形成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是防止或减少空秕、提高杂交水稻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据调查正常情况下,水稻约有5%~20%的空秕粒率,在气候不正常的年份或栽培技术不当的情况下,有些地区的空秕粒率达到了20%~30%,甚至更高,直接影响了水稻的品质和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现将水稻空秕粒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水稻空瘪粒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空瘪粒是指不受精的空粒和受精后不能发育的半空粒,这是水稻生产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理障碍。在正常的气候和栽培条件下,水稻的空瘪粒率为10%~20%;但在不正常的年份,空瘪粒率可达30%~40%,甚至更高,这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近年来,遂昌县安口乡种植户普遍反映水稻产量低,空瘪粒特多,笔者针对这一实情作了调查与分析,总结出了水稻空瘪粒形成的原因及防止措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育不全或不能完成授粉而形成空壳(不实粒)。即使完成授粉过程,由于环境条件或穗部营养不良,子房中途停止发育也会形成秕粒(半实粒)。在一般正常栽培条件下,大约有10%~20%的空秕粒,在不正常的年份则更高,影响水稻产量。因此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是进一步挖掘水稻增产潜力的重要途径,选择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品种、旱育秧早栽、合理密植采用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测土配方科学平衡施肥、抓好各时期病虫害防治的栽培方式可实现这一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杂交水稻空秕率15%~25%,如果遇到不良气候,空秕率显著增高,严重影响产量,石屏县1994年、1995年、2000年3年都出现了空秕率高达30%~50%的田块,面积在466.67hm2左右.因此,弄清空秕粒形成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是防止或减少空秕、提高杂交水稻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于1982~1983年在长沙进行,采用剪除叶片和穗部一次枝梗以调节“库”“源”的方法,研究了杂交水稻威优6号等三个组合的空秕粒分布以及“库”“源”与结实性的关系,空秕粒在一穗中的分布以下部枝梗和二次枝梗较多,上部枝梗和一次枝梗较少;空秕粒中空粒约占3/4;剪除部分叶片空秕粒提高,剪除穗部一次枝梗则可使结实率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利用山东省临沂市1994~2007年的气候资料和临沂国家农业气象基本站的水稻观测资料,采用多元双重筛选回归法分析了水稻不同生育期气象因子对水稻各主要产量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临沂市水稻产量的最主要因子为幼穗分化期的降水量,其间降水量每增加1mm,每hm^2水稻大约减产13.5kg。影响空秕率的主要影响因子是穗发育期的日平均温度,其中穗发育期温度每升高1℃,水稻的空秕率大约下降3.93个百分点。水稻的穗粒数和成穗率共同受到分蘖期日照时数的影响,分蘖期日照时数每延长1h,穗粒数大约减少0.24粒,成穗率大约下降0.07个百分点。影响水稻成穗率的另一主要气象要素为穗发育期的日平均温度。水稻千粒重主要受幼穗分化期的日平均温度和降水量的影响,幼穗分化期低温多雨不利于千粒重增加。  相似文献   

11.
<正> 我镇自1993年引进Ⅱ优63试种,面积由1993年的13.3公顷发展到1996年的133公顷。经过1994年的极高温影响,发现Ⅱ优63空秕粒较多,此事引起我们的关注,也给我们一定启示。因此我们对此组合进行了全面调查。其中每点考察了有代表性的10户农民,计4公顷、25块田,共考种375穗。总的来看,结实率偏低,空秕率很高。好一点的田块,结实率为66.85%,一般田块的结实率为60%,差的田块结实率为40.75,平均空秕率为44.1%,对比常年高出10-30%。一、原因分析根据大量事实分析,可以初步断定造成空秕粒的主要原因为幼穗分化和扬花授粉期间,受反常持续高温危害所致。1、不同播期对结实率的影响。播期不同,至扬花授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业科技》2016,(8):71-72
结合兴宁市水稻生产的实际,分析了杂交水稻空秕粒形成的原因,包括品种自身因素、外界的不良气候因素、栽培方面的因素等,并从品种选择、播种、管理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预防技术,以期为降低杂交水稻的空秕粒、增加产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山区谷地水稻,常年空秕粒率为10%~20%;但在气候条件异常、栽培管理不当情况下,空秕粒率可达30%~40%,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2003年气象因素对信阳水稻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气象角度分析,2003年信阳市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有:苗期、分蘖期、抽穗开花期、灌浆乳熟期遭受连阴雨天气及低温冷害影响;抽穗开花期遭受高温热害、中后期遭农业气象灾害衍生的病虫害的共同影响,致使水稻生育期延长、有效分蘖减少、穗粒数减少、空秕率增加、灌浆速度减慢、千粒重及品质下降。全市水稻减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在水稻生产中,空秕粒现象发生较为普遍,一般可达15~20%,严重的可达30~40%,不但降低了水稻的产量与质量,而且也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分析水稻产生空秕粒的成因,并采取技术措施进行科学管理,是夺取水稻稳产高产的一项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寒露风是湖南省晚稻生育后期的主要气象灾害,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影响抽穗的速度,使抽穗缓慢,甚至穗子不能完全抽出来。二是影响颖花的开花授粉、受精,形成空秕粒。三是影响稻粒正常灌浆发育,形成秕粒。寒露风是晚稻后期生长的天敌,如遭遇1次稍强的寒露风,可造成10%~20%的空秕率,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农民的收益。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国杂交水稻试验成功并大面积推广,这是水稻生产上的一项重大革新.继"三系" (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 杂交水稻之后,安徽省芜湖地区农科所又进行了"两系" (不育系、恢复系) 杂交水稻试验,并获得可喜成果. "两系"杂交水稻"鉴59"F1表现明显的杂交优势,单产达千斤以上,既可作早稻又可作双晚栽培,且制种较"三系"简便,是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的又一创举. 杂交水稻增产的基本原因是穗大粒多,每穗实粒数可达100粒以上,但其空秕率却达30~40%,显著高于一般水稻,这既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杂交水稻增产潜力所在. 杂交水稻造成空秕粒的原因,是一个  相似文献   

18.
刘洋 《吉林农业》2006,(8):11-11
水稻从抽穗到成熟的过程称抽穗结实期。此期经历出穗、开花、灌浆、结实等时期,是决定结实率、粒重以及最终产量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田间管理的中心是攻粒重和促进成熟。在穗多粒多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粒饱,减少空粒和秕粒,在霜前充分成熟,实现高产。1、施肥酌量水稻抽雄期追施  相似文献   

19.
维娜 《现代农业》2003,(10):24-25
水稻在各个生育阶段会因不良环境条件,或栽培管理不当而引起种种生理障碍.常见的主要有烂秧、发僵、早穗、早衰、翘稻头以及空、秕粒等,每年天津市华明镇发现水稻存在生理障碍的面积约8000亩,不仅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同时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在杂交水稻制种生产过程中,部分生长茂盛的制种田在抽穗扬花至成熟阶段,常常会发生倒伏。一旦发生倒伏,就会导致生产的种子空秕粒上升,黑粉病加重,穗上萌芽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