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DM-130大孔树脂固定脂肪酶催化松香酯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DM-130大孔树脂为载体,对脂肪酶进行了固定化,利用所获得的固定化脂肪酶催化松香酯化,并由此获得了固定脂肪酶催化松香酯化的最佳反应条件:温度35℃,pH值6.0,加水量1%(体积比),分子筛量与反应液的质量比1∶40,最佳振荡反应时间36 h。  相似文献   

2.
漆酚金属盐高分子复合催化剂催化酯化反应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探讨了漆酚金属盐高分子复合试剂催化酯化反应的情况,首先以乙酸和丁醇为反应体系,筛选了最佳催化剂,实验表明,Fe、Al、Ti、Sn等的金属盐与漆酚树脂的复合度剂均能催化酯化2,其中,漆酚Fe^3+和Al^3+盐的复合试剂催化酯化活性最好,重复使用8次后转化率仍为92%。此外,该催化剂还能催化乙酸乙酯、乙酸丙酯、忆知心是等一系列有机酯的合成,转化率为87-97%,且能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3.
高酸价酸化油制备生物柴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酸化油为原料两步法制备生物柴油,以对甲苯磺酸作为催化剂,采用分段反应的预酯化工艺先将酸化油脂中的脂肪酸转变为脂肪酸甲酯(FAME),然后再碱催化酯交换反应得到生物柴油.考察了甲醇与脂肪酸物质的量之比(醇酸比)等不同条件对预酯化反应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的预酯化反应条件并研究了油脂酸价对碱催化酯交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酯化反应影响大小依次为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醇酸比和反应时间,预酯化最优化的工艺条件为:醇酸比10∶1,催化剂用量3%,反应时间150min,反应温度70℃,通过分段反应的预酯化工艺,反应时间缩短了1h,催化剂回收率达到90%以上.进行碱催化酯交换的油脂要求酸价不能大于4mg/g.  相似文献   

4.
浅色松香树脂的制备及浅色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松香在新型催化剂(CLC)存在下与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加纳色号2-4的浅色松香树脂。对反应前后松香成分分析发现,加入CLC反应后松香中的脱氢枞酸和氢化树脂酸含量从零增加到30%和22%,枞酸型树脂酸含量从86%下降到34%,不加CLC的对照实验中,没有脱氢枞酸和氢化树脂酸生成,枞酸型树脂酸含量变化不大,实验表明CLC在松香酯化反应过程中起到了松香歧化反应的催化作用,由于歧化反应,使松香中枞酸含量降低是松香浅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稀土金属氧化物催化松香酯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稀土金属氧化物 (NdnOm,SmnOm,GdnOm,LanOm)对松香酯化反应的催化作用 ,系统探讨了各种反应因素对松香酯化反应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稀土金属氧化物催化松香与各种醇的酯化时 ,具有催化剂用量少 (仅占原料松香的 0 .33 %~0 .83 % )、反应时间短 ( 2~ 6h)、反应温度低 ( 2 0 0~ 2 60℃ )等优点 ;酯化完成后不需碱中和等后处理过程 ,酯化产品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6.
松香催化酯化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10,他引:24  
综述了30年来松香催化酯化反应的研究进展,重点考察了反应使用的催化剂、反应条件以及产品性能,对进一步研究松香酯化改性具有指导意义,并有利于我国松香资源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程序升温式酯化反应研究了GIC-90固体酸催化剂催化α-蒎烯与草酸酯化反应的规律,结果表明该酯化反应选择性较好,皂化后粗龙脑得率为45%~55%,副产物中二聚体较少,为8%~10%。反应放热量较小,通过控制外加热源电压可灵活调节反应温度程序,并可惜此调节粗龙脑得率和组成。  相似文献   

8.
硫酸铈作为松香酯化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研究了硫酸铈(Ce(SO4)2·4H2O)对松香酯化反应的催化作用,系统探讨各反应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它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而且反应后处理程序简单。  相似文献   

9.
项艳 《绿色科技》2013,(3):137-140,144
对羟基苯甲酸与正丁醇分别在浓硫酸、对甲苯磺酸、磷钨酸铯这三种催化剂催化下,探讨了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利与弊,分析了酯化反应的各种影响因素,以及这几种反应方法的优化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0.
烷基锡酸催化松香酯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以松香树脂酸的酯化反应为例,研究了烷基锡酸为酸化反应的催化作用,系统的探讨了影响反应的各种因素,研究表明烷其锡酸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可以高效地催化合成系列松香酯,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1.
pH值对多元羧酸与纤维素交联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以多元羧酸为酯化剂,以无机盐类和含氮化合物为催化剂的木材交联体系,这是一类新型的,水溶性的,无毒害,无污染的非甲醛系列交联体系。本文推导了这类反应的PH值与溶液中离子浓变化平衡关系式,采用FTIR光谱分析了PH值对酯化纤维素和反应中间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秸秆(RCS)为原料,经氨水预处理得预处理玉米秸秆(PCS),再经乙酸酐酯化改性制备改性玉米秸秆(ECS)吸油材料,并考察不同酯化条件对产物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CS、PCS(预处理6 h)对0~#柴油的吸收倍率分别为1.90和4.43 g/g;以冰乙酸为溶剂,冰乙酸与乙酸酐质量比为1∶1,秸秆与冰乙酸-乙酸酐混合液的质量比为1∶15,催化剂浓硫酸用量为4.5%(以秸秆质量计),反应温度为110℃条件下,酯化反应5 h所得改性产物ECS的吸油率可达9.03 g/g,且ECS疏水性和漂浮性能均得到显著改善。采用XRD、FT-IR、SEM和BET等方法对预处理前后及酯化改性后秸秆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酯化反应已顺利进行,酯化改性后秸秆呈非晶态,ECS呈均匀的介孔结构,介孔及粗糙表面的出现提高了材料的吸油率和漂浮性能。  相似文献   

13.
拟通过精馏法催化裂解工艺和酯化后处理工艺联用,制备低含氧量的替代柴油燃料油。采用自组装精馏法催化裂解反应装置,CaO催化剂,考察了催化裂解对裂解产物(裂解油)组分的影响,GC-MS和凝胶色谱分析显示:精馏法催化裂解工艺可有效控制裂解油的分子组成,降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测定裂解产物的部分燃料油性能分别为:酸值59 mg/g,密度825 kg/m3、黏度4.07 mm2/s、热值41 kJ/g、冷凝点-43℃、冷滤点-22℃。裂解油经催化酯化后处理后,经FT-IR和GC-MS分析表明,其组成主要为碳链小于C24的烷烃、烯烃化合物,长链烃含量减少,C16以下的短链脂肪酸甲酯明显增多;酸值降至2.9 mg/g,羧酸含量显著降低,燃烧热值增大,进一步提高了燃料油品质和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裂解燃料酸值,增加燃料的稳定性能,将吡啶丁烷磺酸硫酸氢盐应用于菜籽油裂解燃料的酯化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对酸值的影响,并在最佳优化条件下考察了裂解燃料成品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吡啶丁烷磺酸硫酸氢盐对催化酯化反应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优化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1.2%、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7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酸值降低到1.0 mgKOH/g以下。  相似文献   

15.
马来海松酸快干醇酸树脂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松香和顺酐反应合成的马来海松酸 (MPA)代替苯酐制备醇酸树脂涂料。讨论了合成工艺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发现采用非醇解工艺可以缩短合成改性醇酸树脂的反应时间。应用GPC和FTIR分析了MPA醇酸树脂的结构及分子质量 ,表明MPA醇酸树脂的分子质量比苯酐醇酸树脂的大 ;比较了MPA醇酸树脂和苯酐醇酸树脂的涂膜性能 ,发现MPA醇酸树脂涂膜干燥速度快、硬度高和耐水性好  相似文献   

16.
的催化作用     
采用以多元羧酸为酯化剂,无机盐为催化剂的交联体系。这一体系是水溶的、无毒害的纤维素交联反应的非甲醛系试剂的交联体系。作者采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ITIR)分析了多元羧酸与纤维素交联反应过程中催化剂次磷酸盐(NaH2PO2)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催化剂NaH2PO2对多元羧酸与纤维素酯化反应的两个过程都有催化作用,其两个过程为:1)多元羧酸脱水形成五元环酸酐中间体,NaH2PO2可以降低五元环酸酐中间体形成的温度,加速五元环酸酐的形成;2)五元环酸酐与纤维素亲核取代形成酯,NaH2PO2提高了酯化产物转化率,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来海松酸聚酯氨基树脂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马来海松酸和线性小分子二醇为原料,合成马来海松酸聚酯多元醇,再用氨基树脂交联,制备马来海松酸聚酯基树脂。利用热重分析,讨论了了不同原料种类及配比对树脂耐热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马来海松酸聚酯多元醇和氨基树脂以及它们的配比直接最终树脂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松香与丙烯酸的Diels-Alder加成反应制备了丙烯酸松香(AR),再对其进行酰氯化和酯化反应成功制备了丙烯酸松香(丙烯酸-2-羟基乙基酯)酯(ARA),采用气-质联用分析技术分析了上述物质的组成与含量.通过细乳液聚合方式制备了AR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共聚物,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溶剂抽提等手段考察了共聚物的物理性能并将其与MMA的均聚物和共聚物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ARA主要由海松酸、脱氢枞酸、枞酸和丙烯海松酸的二种异构体的丙烯酸-2-羟基乙基酯的酯化产物组成,ARA是一种良好的交联剂,可与大多数乙烯基单体共聚合,其与MMA的共聚物的耐溶剂性和耐热性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ARA与MMA共聚合物不溶于丙酮,在丙酮中抽提流失率为7.5%,热失重(TG)曲线整体向高温方向偏移.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地沟油的有效回收利用,采用热裂解和催化酯化工艺制备了地沟油生物燃料油,并把制得的燃料油与0#柴油调合进行台架试验测试。结果表明:通过热裂解反应,油品的物质组成发生了变化,热裂解油主要组分为C10~C18的烷烃、烯烃和羧酸等,其中烃类质量分数占64%。裂解油再经过催化酯化反应,油品的燃料性能进一步提高,所制得的生物燃料油性能如下:酸值0.29 mg/g,黏度2.58 mm2/s,热值为44 MJ/kg,冷凝点-7℃,冷滤点-3℃,各性能都符合国家生物柴油标准。台架试验测试混合燃料的动力性能和排放性能,数据表明地沟油生物燃料油对于柴油机动力性能影响甚微,排放尾气环保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20.
马来海松酸制备防霉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产化学与工业》1995,15(1):40-50
马来海松酸单酰氯与多种二胺反应生成不同的聚酰亚胺-聚酰胺树脂。此种树脂可用作霉菌生长抑制剂。介绍了各种树脂的制备过程、性质及其衍生物在乳胶漆中的防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