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Po1CMS、S2A和MICMS三种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油菜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主要农艺性状表现负效应趋势.但不同来源的胞质在不同性状上的遗传效应有明显的组合特异性,其遗传效应不仅与不育胞质的类型有关.还和保持系、恢复系的核基因及其互作有关。在所研究的核背景下,Po1CMS不育胞质的遗传效应明显优于S2A和MICMS。通过选用优良不育胞质和合理选配组合,可以把不育胞质的负效应降到最小限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BT和UP细胞质的3个不育系与4个恢复系配制的12个杂种,及其相应保持系杂种F2种子的加工和外观7项米质性状的表现型的比较表明,BT和UP细胞质对杂交粳稻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和垩白米率有明显的负效应,但对糙米率、糙米长、宽和长/宽比则没有影响,不育细胞质的这种负效应,具有很大的组合特异性,尤以恢复系的影响较大。胞质效应的变异占不育系杂种总变异的24~67%。  相似文献   

3.
利用珍汕97A等9个籼型不育系与测早2一2等5个籼型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同时分析了籼型杂交稻稻米营养品质性状中由种子、母体植株和细胞质三套遗传体系引起的多种杂种优势分量。结果证实种子杂种优势可以增加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指数、赖氨酸含量和赖氨酸指数等性状,而母体植株杂种优势则会降低蛋白质含量和提高赖氨酸指数。细胞质效应也能显著影响营养品质性状的表现,其中具有野败胞质的浙协2号A和粳型胞质的作5A具有较好的细胞质效应,在以改良营养品质性状为主要目的杂交稻育种中可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珍汕97A等9个籼型不育系与测早2-3等5个籼型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同时分析了籼型杂交稻稻米营养品质性状中由种子、母体植株、细胞质三套遗传体系引起的多种杂种优势分量。结果证实种子杂种优势可以增加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指数、赖氨酸含量和赖氨酸指数等性状,而母体植株杂种优势则会降低蛋白质含量和提高赖氨酸指数。细胞质效应与能显著影响营养品质性状的表现,其中具有野败胞质的浙协2号A和梗型胞质的作5A  相似文献   

5.
李海平 《作物研究》2005,19(4):221-222
2003年在岳阳利用波里马细胞质不育系9301A等材料开展杂交配组试验,结果表明,PolCMS在4种不同核组合中对F1的杂种优势没有明显影响;用PolCMS配制的4个组合杂种间差异显著,表明杂种优势的大小取决于核组合的作用;同时随着所配组合的优势增强,不育细胞质正效应有增加的趋势.PolCMS对杂种一代没有不良的遗传效应,且有较好的利用价值,在利用PolCMS进行油菜杂种优势育种时,只需考虑核组合的选择与搭配,即培育优良的恢复系和保持系,就可获得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两个方面,即不育胞质与可育胞质之间的差异和几种不同不育肥质之间的差异,研究了渭A、波里马A和75—3A等三种雄性不育系不育胞质在13个农艺性状和对菌核病抗性的遗传效应。试验结果初步表明:三种不育胞质对杂种F_1的农艺性状和抗病性无不良影响;三种不同质源的不育胞质间在杂种F_1主要农艺性状和抗病性上无显著的差异。但作者认为,开展新的不育胞质的研究,防止细胞质单一化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细胞质对杂交水稻农艺性状遗传效应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野败、柳野、神奇、冈型、红野、包台、滇一和滇三等8种不育胞质对杂交水稻株高、穗颈长和产量等12个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了部分组合及其亲本花药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8种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的株高、穗颈长、穗数、成穗率、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粒重和小区产量表现负效应,使抽穗期明显延迟,不育系配制的杂种产量较低是由于产量各构成因素均不同程度降低的结果,但不育胞质对杂种优势的负效应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配合力好、恢复度高的组合来说,这种负效应并不足以改变杂种优势的方向和程度。供试杂交水稻三系及其所配组合子代在成熟花药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活性(条带数、宽窄和密度)上表现明显可辨的差异,不育系>恢复系和保持系,籼粳两组异质同核不育系间也有明显差异。提出了“细胞质效应”或“细胞质优势”的概念,用于评价不同质源不育系对杂种优势影响的方向核程度。  相似文献   

8.
北方新质源粳稻雄性不育系恢保关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北方生产上应用的杂交粳稻不育系细胞质遗传背景单一,开发创新新质源不育系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从根本上克服包台型(BT)不育胞质的育性不稳定、高温自交结实等缺点,同时比较新质源的粳稻杂交稻杂种优势,以期获得生产上可应用的优良组合。结果表明:9种不同细胞质源不育系间保持关系的相似性,使转育同核异质不育系成为可能,从而为实现北方杂交粳稻细胞质多样化提供了实验依据。试验中的7个BT型常用恢复系对这9个不育系的恢复能力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同一个恢复系对这9个不育系的恢复力不同,同时7个恢复系对同一不育系的恢复力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以来源于不同地域的8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为细胞质供体,以温敏核不育系株1S、准S作为细胞核供体,通过杂交和连续回交,得到8种细胞质2套核背景的同核异质温敏核不育系,将株1S、准S(为对照)及其同核异质温敏核不育系分别与4个恢复系杂交,得到72个同核异质两系杂交组合,比较分析了新质源杂交组合与对照杂交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细胞质对同核异质两系杂交组合的8个农艺性状均表现出极显著的遗传效应,新质源整体上在大多数农艺性状上都表现出负效应;质核互作对8个农艺性状也均表现出显著的遗传效应。Lemont细胞质对两系杂交组合的全生育期、株高、单株生物产量、单株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有显著的负效应,但对结实率有显著的正效应;V20A细胞质对两系杂交组合的全生育期有显著的正效应,对其余性状均表现出显著的负效应,不适合作两系杂交水稻的细胞质源;日本晴细胞质对两系杂交组合的单株生物产量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对全生育期与株高有一定的负效应,可在两系杂交水稻育种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
冈型及D型杂交稻的选育、利用和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冈型及D型杂交稻是冈型及D型各同质不育系组配成的一群杂交稻。冈型及D型不育系是通过籼亚种内品种间杂交途径,育成有生产价值的雄性不育系的首例,是继野败型、BT型杂交稻之后大面积投产的非野败胞质的新型不育系。它为培育水稻雄性不育系,开发新胞质源展示了新的可行途径,开始打破杂交水稻生产上单一野败胞质的局面,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均十分显著。在组配中,早熟杂交稻的恢复系和改良不育系异交习性的保持东选育上也获较好效果。比较系统观察了细胞质效应在不育系主要性状、小孢子败育进程、过氧化物酶同功酶谱、可恢复性、组配杂种F1性状以及杂种后代育性表达分离等的影响,表明水稻品种细胞质源的遗传多样性,并对不育系及其组配杂种F1性状形成有特定遗传效应。在杂种组配规律研究上,观察到杂种性状观察值与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之和(即总效应值),呈显著线性关系,另根据其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之和,粗放预测杂种性状优势的可信度,也是高的,对单株产量等性状实际观察值的检验表明.杂种亲本即不育系、恢复系须选择一般配合力高或中者,才有可能获较强优势杂种。关于水稻育性遗传也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几个水稻同核异质不育系的异交习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不育系是由不育细胞质与保持系细胞核相结合而形成的异源核质杂合体,其所表现的一切性状都源于质核互作。研究不育胞质对异交习性的影响,可为筛选优良的不育胞质,提高不育系的异交率提供依据。 水稻同核异质不育系的异交率测定,目前仅见罗孝和等(1981)报道过,表明差异非常明显。但供试的不育胞质中没有我国目前推广的主要类型。因此,本文选用已大面积投产的野败胞质和四川农业大学培育的D型及冈型胞质材料,研究它们对异交率等主要异交性状的效应。 一、材料和方法 本试验选用野生稻( O.Sativa L.f.Spontanea)败育株细胞质的珍汕97不育系(…  相似文献   

12.
胞质效应在杂交水稻主要数量性状上的多样性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用3套包含3种不同雄性不育细胞质的9个不育系,与8个恢复力具有明显差异的恢复系组成9×8不完全双列杂交,按再裂区设计分析了胞质效应。结果表明,胞质效应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它既表现为不同胞质对同一性状和同一胞质对不同性状的效应存在差异;也表现为胞质效应组成的多样性,即胞质效应由胞质的一般配合力、胞质与保持系结合的特殊的一般配合力、胞质与恢复系互作及胞质与保持系、恢复系二级互作的特殊配合力四个组分中的一个或多个组成。野败型、D型和K型三种胞质对杂种一代千粒重的效应包含上述四个组分;对穗总粒数的效应只含胞质与保持系、恢复系互作的特殊配合力;对其余各性状的效应无明显差异。提出选育类似于多系品种的多胞质杂交稻的设想。 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不同细胞质源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恢复系做测验系,用系×测验系分析法比较了水稻4个同核异质系[珍汕97B,D(汕)A,G(汕)A和W(汕)A]主要性状的配合力。胞质一般配合力方差(GCA)和特殊配合力方差(SCA)表明,在所测性状中,胞质基因对11个性状、核质互作对6个性状效应明显;不育胞质对多数性状表现负效应,可育胞质表现正效应;大多数性状的核基因组变异大于胞质基因组变异。不育胞质的一般配合力负效应可通过一些育种途径予以降低,胞质基因组是水稻目标性状改良的重要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优良的新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对斯卑尔脱、云南铁壳麦、提莫非维小麦、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等四种异源细胞质在同核异质条件下对不育系及其杂种一代的种子长度、重量及杂种优势的遗传效应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斯卑尔脱细胞质对小麦种子大小、重量具有明显正效应,且筛选出了两个由其所配制的具明显杂种优势的杂交组合。这说明,斯卑尔脱细胞质不育系在栽培小麦中易于找到恢复源且恢复度高,其对种子大小和重量的稳定的正效应可能是产生较强杂种优势组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主要有三种途径:即人工去雄法、核雄性不育两系法和胞质不育三系法。胞质不育三系由于细胞质的减产效应和恢复系单一,未能实现商业应用;我国大部分单位采用人工去雄法生产杂交棉种子,但F1代种子生产的高劳动投入已成为人工去雄法大规模利用的“瓶颈”;以四川农科院经作所为代表而采用的核雄性不育两系法目前得到扩大应用,其中以转基因抗虫核不育系及其杂交组合在全国主产棉省的示范应用最受棉农欢迎。1棉花核不育杂交组合的共同特点1.1种子生产技术要求高。棉花核不育杂交组合的母本均为核雄性不育两用系,制种时需在蕾期识…  相似文献   

16.
哈克尼西棉细胞质对陆海种间杂种优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哈克尼西棉细胞质不育系和陆地棉保持系细胞质为亲本配制 A× R、 B× R的 2 1种基因型 42个组合 ,研究了两种细胞质、不同亲本基因型对杂种 F1 的产量、产量组成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种细胞质对 F1 产量等经济性状的表现有一定差异 ,哈克尼西棉的胞质效应广泛存在 ,主要对F1 单株成铃数、皮棉产量、2 .5 %跨长、麦克隆值有显著负效应 ,但不同的亲本基因型对 F1 表现各不相同 ,胞质效应与母本基因型密切相关 ,差异显著。若要配置产量纤维品质优异的陆海三系组合 ,在陆地棉亲本上的选择是首要关键 ,其次是海岛棉恢复系亲本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对不育系的遗传构成的剖析表明,不育系一般配合力由不育胞质配合力,不育胞核配合力和核质互作配合构成;不育胞质基因组通过胞质配合力,与不育胞核的互作,与恢复胞核的互作以及与不育胞核和恢复系的二级作四种遗传机制影响杂交稻组合性状的表现,供试三种不育胞质基因组有产量组分配合力上的差异,以K型胞质产量组分配合力较好,胞质配合力在不育系配合力构成中随性状的不同有0-51%的相对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不育系的配合力  相似文献   

18.
水稻KV型不育系细胞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索KV胞质的利用价值,用KVV41A、WAV41A、KV福伊A、WA福伊A与不同类型的恢复系配制18对组合,其F1的六个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两种不同胞质组合的农艺性状有明显差异,除个别组合少数性状外,总的趋势是KV型组合优于WA型组合。在相同细胞核遗传背景条件下,KV型胞质组合的杂种优势大于WA型胞质组合的杂种优势,这种效应是受细胞质支配的。通过内源激素检测进一步探明:KVV41A、WAV41A和V41B中的内源素IAA、GA1+3+4+7含量有明显差异。V41B两种内源激素总含量最高,其次是KV型,最低的是WA型。V41B在整个幼穗发育过程中两种内源激素含量也是始终高于WAV41A和KVV41A,不育系的含量都较低,这可能是引起雄性不育的内因之一。而KVV41A中两种内源激素总含量和幼穗发育多数时段的含量介于WAV41A与V41B之间,可能是 KVV41A较WAV41A更容易被恢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由夜公和野败的两个异质同核不育系分别与两个恢复系杂交,配制8个组合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在相同核背景下比较不同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交水稻的影响。结果表明,夜公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交水稻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优于野败,是一个可以开发利用的雄性不育细胞质。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利用小麦亚族丰富的细胞质资源改良小麦淀粉品质,以具有山羊草属(Aegilops)6种不同异源细胞质的异质小麦品种Chris为材料,与生产上广泛种植的4个常规小麦品种进行正反杂交。研究了异源细胞质对其F1籽粒淀粉粘度参数(峰值粘度和稀懈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以6种异源细胞质材料为母本的杂交组合中,70%的组合其峰值粘度高于反交对照。78%的组合其稀懈值高于反交对照;偏凸山羊草、单芒山羊草、粗山羊草和二角山羊草细胞质对峰值粘度和稀懈值的影响具有普遍的正效应,其中尤以偏凸、粗山羊草的细胞质正效应最大;而粘果山羊草和柱穗山羊草对峰值粘度和稀懈值具有负效应。(2)在核背景相同而质背景不同,以及质背景相同而核背景不同的情况下,其峰值粘度和稀懈值差异显著,表明在峰值粘度和稀懈值方面存在着显著的核质互作关系。这些结果说明利用异源细胞质改良小麦淀粉品质性状是可行的,但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核质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