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福建九龙江流域产业结构的水环境污染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九龙江流域的自然概况、土地利用方式、水环境监测结果,分析了研究区水环境的基本现状。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水环境污染的三个主成分,分别是农业污染物排放、三次产业结构、工业污染物排放。根据主成分载荷,分析了三个水环境污染主成分的贡献率。研究表明,农业污染物的排放是水环境污染的最重要因素,三次产业结构、工业污染物排放对区域水环境恶化也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分析了各个水环境污染因子的地区分布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控制农业化肥的使用、减少畜禽养殖的排放、优化产业结构、对重污染地区实施搬迁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毕节喀斯特山区饮用水源地水环境污染分析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毕节地区倒天河水库等13个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选择生活污水排放量等9个水环境因素作为分析变量,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把水源地水环境影响因素概括为流域人口数量、流域农业土地利用强度、流域农业化学污染、流域自然条件4个主因素,其方差累积贡献率达86.093%。根据各主因素影响水体污染的强度差异和水体污染现状,将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划分为生活废水污染、水土流失污染和农药化肥污染3种类型,提出了相应的水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粤北典型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程度遥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04年冬季的TM遥感影像,结合遥感技术、GIS技术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石漠化现状评价模型,并对粤北典型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的发展程度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粤北典型岩溶山区石漠化程度依然严重,74.03%的石漠化土地面积被划分为中度以上石漠化等级,主要分布在阳山县中部和乳源县西北部。评价结果与野外调查情况基本吻合,表明采用遥感技术获取石漠化景观表征因子,在ArcGIS平台中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石漠化现状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新疆绿洲生态经济类型划分的初步研究--以北疆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疆北疆地区为例,以近年来新疆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运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北疆39个市县进行生态经济类型的划分,根据指标选取原则并结合北疆地区实际特点,建立指标体系,首先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然后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北疆39个市县划分为8种类型,最后对各类型生态经济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和概述。为系统的认识和评价新疆各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江苏昆山市为典型区,对长三角地区土壤盐酸可提取态重金属含量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得出该区盐酸可提取态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格局并揭示了引起这种分布格局的成因和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昆山市盐酸可提取态Cd、Cr、Cu、Pb、Zn、Hg属强变异,Ni和Co为中等变异。半方差函数模型拟合表明所有盐酸可提取态重金属元素均符合球状模型,8种重金属元素在一定范围内均存在空间相关性。采用Kriging最优内插法得到了盐酸可提取态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表明土壤盐酸可提取态重金属含量与工业活动、污水灌溉和大气降尘密切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得出该区盐酸可提取态重金属由4个主成分构成,第一主成分为Cd、Cu、Pb、Cr和Zn,决定这一成分的主要因素为工业污水灌溉、大气降尘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第二主成分为Ni,决定这一成分的主要因素为土壤内部因子;第三主成分为Hg,该成分主要受工业点源污染的影响;第四主成分为Co,该成分可能主要受地形影响。  相似文献   

6.
豆腐乳感官和理化品质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对市售的16种豆腐乳利用感官评定和理化分析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感官评判的前4个主成分可以解释豆腐乳感官品质的85.25%,前4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49.60%,16.76%,12.05%,6.87%;理化成分的前4个主成分可以解释豆腐乳理化特性的79.02%,前4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32.68%,21.33%,17.82%,7.20%。利用感官评分和理化特性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分别对所取样品进行了综合评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景观格局的变化与驱动因素,以期为研究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利用1990,2000和2010年的3期土地利用类型遥感影像,运用ArcGIS及Fragstats景观分析软件,并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分析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1990-2010年土地利用/覆被和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果]①研究区近20 a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明显。耕地和林地面积增加,草地面积减少,而水体面积总体保持一致,但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过程。②景观结构多样性增加,类型斑块数增加,破碎化程度加剧。③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和景观格局变化是人为因素和气候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为人为因素,第3主成分是自然因素。3个主成分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贡献率分别为51.34%,23.49%,10.90%。[结论]研究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主要是人为活动中的耕地面积、人口数量、GDP、一产产值和气候因素中的降雨因素所致;自然因素贡献不大,人为因素中政策因素影响更加直接。  相似文献   

8.
我国南方设施园艺气候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对南方设施园艺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气候因子为指标 ,利用主成分、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进行多指标综合分区 ,将我国南方设施园艺发展区域分为 5个气候区 ,并分析了各区设施园艺现状和发展趋势 ,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赵卫权  郭跃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6):319-322,325
探讨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重庆自然灾害易损的社会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主要成分和确定权重,再利用GIS技术对灾害的社会易损度进行综合空间分析计算,并按照社会易损程度把重庆的40个区县分成了5类区域。最后,对此类灾害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其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研究在对陕西省咸阳市10个县农村闲置宅基地现状以及农户对于宅基地流转意愿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咸阳市实际,提出了闲置宅基管理的思路,以期为咸阳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的妥善、合理、科学解决提供有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贵阳市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贵阳市1996—2009年的统计资料,选取总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农业机械化水平、城镇化率等12个社会经济因子,运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近14a来贵阳市耕地面积变化趋势以及变化因子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并揭示了引起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近14a来贵阳市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人均耕地面积变化态势与总耕地数量变化保持一致。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导致贵阳市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为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科技水平的进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耕地的措施,以确保该市耕地资源得到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耕地的动态变化及驱动因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江西省1990—2009年耕地变化数据以及社会经济资料,分析了该区域耕地动态变化的时空特征,并将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结合,揭示了江西省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江西省耕地数量变化在时序上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在空间上区域差异性较大,不同时期各市耕地利用动态度波动较大;江西省耕地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包括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农业科技提高3个主要类别,总体上,耕地数量变化与人口、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大产业、耕地产出率以及农机机械总动力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在第1主成分中经济和人口两大因子是主要的驱动因素,第2主成分中农业科技进步是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基于MODIS NDVI年序列的区域化肥投入空间化方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随着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和大量化肥投入,区域农业生态系统面临很大的生态环境压力。为准确评估区域施肥导致的环境风险,需要化肥投入的空间分布数据。在区域土地的初级生产力构成因素理论分析基础上, 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不同作物种植模式下MODIS的NDVI年序列与区域土地自然质量和化肥投入的空间关系,建立了化肥统计数据的空间化分配方法。研究区结果表明NDVI年序列第一主成分与第二主成分,分别与土地自然质量和化肥投入呈显著相关,利用该关系完成了乡镇化肥汇总数据的空间分配,表明该方法对区域化肥进行加权分配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主成分聚类分析在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8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本,土地利用生态安全问题也日益被重视。该文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分类。先建立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用主成分分析剔除存在相关性、信息重叠的指标,再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具有代表性的主成分指标代替原来的评价指标,对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进行聚类分析,所得结果客观,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杜忠潮  韩申山 《水土保持通报》2009,29(6):198-202,207
依据P-S-R模型,从土地自然资源现状、土地社会经济环境压力和人文影响3方面出发,选取与土地资源利用密切相关的25个因子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陕西省西安市、铜川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延安市、汉中市、榆林市、安康市、商洛市等10个省辖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延安市和榆林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处于良好状态;汉中、安康和商洛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处于预警状态;铜川市和宝鸡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处于中警状态;西安、咸阳和渭南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处于重警状态.针对各省辖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状态特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降维处理密度图聚类解析的农田整治分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增强多维空间大样本数据分类的直观性和可解释性,提高农田整治类型区划分结果的实用性,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降维处理的密度图法与定性解析相结合的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多维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以提取主变量,然后在第一和第二主变量构成的二维平面空间制作样品分布散点图,采用密度图分割法对样本进行初步分类;最后再结合定性变量特征,对初步分类结果进行定性解析续分。采用该方法对新郑市的315个行政村单元进行了农田整治分区研究,结果表明:1)第一主分量(F1)和第二主分量(F2)包含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农田灌溉率等原始变量信息总量的85.55%,可由其替代原始变量信息;2)F1、F2主变量与粮食单产间的相关性总体优于原始变量,在F1-F2二维平面散点图上,样品聚类特征明显;3)新郑市的315个行政村可划分为6种类型的农田整治区,不同类型区的粮食单产及影响因素差异显著,农田整治工程建设的重点各不相同。结果说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密度图法与定性解析相结合的分类方法适宜于多因素大样本情况下的农田整治类型区划分,研究结果可为新郑市的农田整治规划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密云水库的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建设重点区域——潮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GIS技术,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2005年流域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指标体系,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分析了1981—2005年政策、经济、人口、科技进步等驱动因素对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潮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2005年,流域林地、草地的变化最为显著,其中林地面积增加最多,草地面积则大幅减少;政策因素是影响该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8.
基于景观指数的巢湖流域各县区耕地细碎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巢湖流域14个县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5年高分一号遥感影像数据提取了巢湖流域耕地的空间分布数据,以景观格局为视角,构建基于6个景观指数的耕地细碎度度量指标体系,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形成两个主成分(F1,F2)的耕地细碎化综合测算模型,以期为巢湖流域的土地整治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可行建议。结果表明:所选取的6个景观格局指数综合了面积、形状和分布等因素,是度量巢湖流域耕地细碎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法的前两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达96.969%,能够表达6个原始景观指数的大部分信息,其中,第一主成分是描述斑块平均面积和分布的综合指标,第二主成分是代表斑块形状信息的综合性指标。巢湖流域各县区耕地细碎化空间差异大,东部细碎程度最低,可大力促进农业规模化的发展;西部和南部四个县区细碎程度中等,主要与原始地形起伏较大有关,建议通过平整土地、合并零星地块的方式降低细碎度;北部三个县可以通过土地整治规整田块形状来降低耕地细碎化;合肥市所辖四区耕地细碎程度最大,与城市的扩展对农田的占用具有一定的联系,在城市发展中应当合理考虑城市拓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耕地资源安全是保护耕地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选取我国重要的商品粮食基地——松嫩高平原黑土区巴彦县为研究区,从自然、经济、社会和生态共4个方面构建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最优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综合指数法定量评价巴彦县2000—2009年间耕地资源安全状态,并采用SPSS软件对耕地资源安全驱动力进行主成分分析,引入Cubic曲线,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耕地资源安全变化模型,对研究区耕地资源安全值及其驱动力进行结果验证。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巴彦县耕地资源安全状态存在一定差异。2000年研究区耕地资源安全处于较不安全等级;2001—2003年处于极不安全等级;2004—2005年处于较不安全等级;2006年处于稍不安全等级;2007—2009年处于相对安全等级。研究期间耕地资源安全级别转换呈先负向后正向发展。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动力、自然干扰力和生态质量影响力是促使巴彦县耕地资源安全变化的驱动力。巴彦县耕地资源安全与3类驱动力表现出非常显著的Cubic曲线关系,说明构建的耕地资源安全变化模型符合研究区实际。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直接关系到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如何衡量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以广州市1990—2007年建设用地数据、各类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构建适合广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BP神经网络建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计算其集约利用程度,并与前人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的结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990—2007年广州市整体集约利用水平呈上升趋势,1990—1994年、1996—1997年处于粗放利用,1995年、1998—2003年处于中度集约,2004—2007年处于高度集约。主成分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评价方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结果平均误差为4.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