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根据我国主要人参分布区的中心产地——长白山区,选择人参总皂甙5.8~6.6%的优质人参产地,吉林省的靖宇、集安、抚松的农业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应用农业气候相似原理,从皖南九华山的特点出发,采用了人参引种栽培的温湿系数k=1/C(T7-R年),作为主要农业气候指标。凡k≤1为冷凉湿润气候,k>1为温凉潮湿气侯,k值在0.70~1.00之间为人参适宜栽培区。皖南九华山不同海拔高度的温湿系数k都在2以上,应属人参慎重栽培区。同时指出,皖南九华山区冬季人参“根拔”现象是人参引种栽培的一大危害。  相似文献   

2.
人参是多年生草本五加科植物(panax ginseg)的根,多产于长白山区。原生长于深山密林之中,称为山参。后被人工栽培称为园参。人参对光、热的要求是喜阴凉,斜射散射光;湿度偏高,但排水良好;禁忌高温、强光和干燥。长白山人参多分布在900米以下的平坡地上。尽管各坡向温湿状况不同,但均可栽培人参。一般暖坡人参分布位置较高,冷坡分布高度略低。虽然人参栽培具有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微生物和土壤酶是土壤微环境构建的重要部分,土壤质量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酶活性等生物学指标密切相关,人参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对人参的产量和品质均有很大影响,研究不同栽培年限人参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理化指标及酶活性的相关性,为人参的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人参红果期分别采集种植3、4和5...  相似文献   

4.
在东北,人参产地多处于山区和半山区,无霜期短,积温少,不利人参栽培。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用了“塑膜裙围式人参棚(下称“裙围式”)进行人参栽培试验。试验表明:此种方法对改善人参棚内的小气候条件,充分利用当地春季的气候资源,提高人参的品质和产量均有明显效果。一、试验方法1.试验地点及试验面积地点在吉林省抚松县第一参场,3年试  相似文献   

5.
《农业信息探索》2012,(6):33-33
人参市价连续4年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如下。产量下降 从2005年起。东北人参主产区的吉林、黑龙江、辽宁3省在地面积减少,产量随之大幅下降。据调查了解,2005年人参栽培面积由2004年的1400hm^2,2005年下降至1333hm^2,产量由5500t下降至4500t;2008年人参栽培面积下降至700hm^2,产量减少至2900t,2010年栽培面积再减至550hm2.产量下降至2400t,2011年产量已下降至2200t,预计2012年人参产量将降至2000t以下。  相似文献   

6.
人参学名 Panax ginsey C.A.Mey,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医药上为一强壮兴奋剂,对一般虚弱者功效很大,一向视作良好补剂,目前对于人参的科学研究也已引起国人注意。 由于人参需要特殊的生长环境,比较一般森林植物要求较高,所以在自然情况下野生人参数量很稀少,而且生长缓慢。要适应医学上的需要,势必进行人工栽培提高其产量。 中国人参产地主要在东北,而吉林东部长白山区抚松辑安两县,又是栽培人参最集中之地。作者拟根据调查结果,将该处裁培人参的地理环境,尤其是土壤条件进行说明,为研究人参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7.
<正>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属于阴性植物,所以遮荫栽培一直是人参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过去多数参区一直采用坡式全荫棚,由于这种荫棚造价高,费材料,并且在这种荫棚下栽培的人参产量低、质量差。所以近年来不少地区改为双透(或单透)拱形棚和双透(或单透)坡式棚,使人参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关于这  相似文献   

8.
参地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参栽培采用皆伐林木、清除根茬的整地方法,从栽培到收获的6年时间内需换床1次,参后地30~40年不能重复利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其防治要点是,参前控制人参种植地类、床长与走向及整地时间,栽培管理期主要控制作业道水土流失,参后地要及时造林种草。  相似文献   

9.
人参(Panax ginseng)主产于吉林省长白山区的林下暗棕壤及白浆土上。已有三百余年的栽培历史,人工栽培,多模拟野生条件,不施肥。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种植面积扩大,注意改进栽培技术的同时,仿效农田施肥,基、种、追、喷肥并施,复合肥、专用肥皆用,缺乏针对性(人参、土壤)。为发展人参生产,合理施用肥料,从了解人参营养需要和土壤供肥水平人手,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参地水土流失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南部山区是我国人参的主要产区,现有已参地和近三年参后地近20万亩。人参种植业在整地、栽培和参后地的三个阶段中都产生水土流失,尤以作业道上最明显、最严重。预防措施是,栽培前控制地类、坡度和坡长;栽培期间采取挖水平截水沟、蓄水池等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参后地要及时还林种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市场调查数据及与韩国产高丽参的对比,分析了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提出了加快吉林人参产业发展的建议。即坚持标准化种植,提高人参种植质量;加强人参产品的研发;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市场声誉;整合资源,做强品牌。  相似文献   

12.
吉林人参产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市场调查数据及与韩国产高丽参的对比,分析了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提出了加快吉林人参产业发展的建议。即坚持标准化种植,提高人参种植质量;加强人参产品的研发;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市场声誉;整合资源,做强品牌。  相似文献   

13.
人参适宜在土层深厚 ,土壤肥沃的坡地上生长。种植人参采用皆伐林地、清除根茬、顺坡做床的方法 ,从栽培到收获的 6a时间内需换床 1次 ,参后地在 30~ 40a内不能重复利用 ,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其整地、晒地期由于土地失去了原有植被的保护 ;管理期间面积占参地 2 0 %~ 2 5 %的作业道要承受整个参地的降水量 ;参后弃地土质疏散、表土裸露 ,在这 3个不同阶段均需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防止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种植年限对健康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功能的影响,以种植一年和二年的健康三七根际土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及Biolog微平板法等技术手段分析土壤微生物活性、氮素循环功能基因丰度、碳源代谢活性及其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与未种植过三七的土壤相比,三七种植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氮素循环功能基因丰度(nifH和细菌amoA)、碳源代谢活性及其功能多样性,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健康三七根际微生物活性及其功能逐渐增强。同时,种植年限能够改变健康三七根际微生物的碳源利用特征;但是,根际微生物对酚酸类物质的代谢能力并未随三七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这也从侧面说明,根际酚酸物质降解能力的不足可能是导致其积累并驱动根际微生态失衡和形成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这些研究结果不仅为深入了解健康三七根际微生物活性及其代谢功能特征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解析三七连作障碍的形成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An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UPLC-Q-Tof MS)-based metabolomic technique was applied for metabolite profiling of 60 Panax ginseng samples aged from 1 to 6 years.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derived patterns among the samples. The data set was subsequently applied to various metabolite selection methods for sophisticated classification with the optimal number of metabolites. The results showed variations in accuracy among 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s for the samples of different ages, especially for those aged 4, 5, and 6 years. This proposed analytical method coupled with multivariate analysis is fast, accurate, and reliable for discriminating the cultivation ages of P. ginseng samples and is a potential tool to standardize quality control in the P. ginseng industry.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地区连作西洋参为研究对象, 通过3种土壤改良剂(熟石灰、EM菌剂、沼液)随机区组试验对其土壤理化性状、酶活性、根际微生物区系及产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低浓度熟石灰、中浓度EM菌剂及高浓度沼液处理最有利于提高西洋参产量; 施加熟石灰处理后, 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数量显著减少, 土壤pH显著升高, 并对土壤脲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 施加沼液和EM菌剂处理后, 土壤有效微生物菌群显著增加(P<0.05), 土壤有机质和营养物质含量也显著增加(P<0.05), 并对土壤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相关性分析发现, 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的数量与蔗糖酶、脲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其中, 土壤细菌数量与蔗糖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95**和0.808**), 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与蔗糖酶、脲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932**、0.769**、0.840**和0.837**、0.891**、0.797**)。另外, 土壤细菌数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63**)。表明连作西洋参根际微生物区系及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状之间紧密联系, 通过施加不同土壤改良剂, 可以为耐连作种植西洋参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study, an in vitro nitric oxide (*NO)-generating system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NO-scavenging effects of methanolic extracts of white ginseng (Panax ginseng C.A. Meyer), red ginseng, and sun ginseng and several ginsenosides and phenolic compounds. Sun ginseng extract showed the strongest activity among the three ginseng extracts. None of the ginsenosides used in this experiment showed *NO-scavenging activity, but the phenolic compounds, such as p-coumaric and vanillic acids, and maltol inhibited *NO production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Moreover, maltol levels markedly increased by heat processing. Therefore, the enhanced *NO-scavenging activity of ginseng by heat processing was closely related to phenolic acids and the increased content of maltol.  相似文献   

18.
不同参龄人参及其根际土壤中Cu、Zn、Mn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参龄人参药材与根际土壤中Cu、Zn、Mn3种微量元素动态变化特征的分析,探讨人参与土壤中微量元素间的相互关系,找出人参对Cu、Zn、Mn的吸收积累规律和参地土壤Cu、Zn、Mn含量的变化规律,为确定人参适宜的生产环境和建立标准化的田间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人参根际土壤中Cu含量随人参种植年限的增加有明显的累积趋势,该人参基地土壤Zn含量偏低,应适当施用Zn肥来提高土壤Zn含量;7月份是各参龄人参药材Cu含量和单株根Cu积累量增加最快的时期,7、8月份是各参龄人参药材Mn含量和单株根Mn积累量增加最快的时期,9月份是6年生人参对Zn元素需求旺盛的时期,在整个人参生长期,6年生人参药材Cu、Mn、Zn含量和单株根积累量都高于4、5年生人参,在本试验的采样年限内,以生长6年为最佳采收年限。  相似文献   

19.
影响人参发根皂苷含量基因rolC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要:通过发根农杆菌?穴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雪与人参?穴Panax ginseng C. A. Mey?雪根外植体共培养,用直接接菌方法诱导出人参发根。培养4周后人参发根的总皂苷含量达到栽培3年生人参皂苷含量的水平,单体皂苷Rb1含量明显提高,说明TL-DNA具有影响人参皂苷生物合成的能力。根据Slightom等RiA4TL-DNA序列分析结果,利用PCR方法从人参发根中扩增并克隆了影响人参皂苷合成的基因rolC。与已发表序列相比较,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