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摩擦-接触型界面单元模拟钉土界面真实的变形协调情况,建立了基坑开挖土钉支护的数值分析模型,并通过和工程实测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借助动态仿真分析支护系统内力、钉土界面剪应力以及土体应力状态和应力路径随开挖、支护的不断推进而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定量揭示了支护系统的加固机理:单根土钉发挥应力分担、扩散以及传递的锚固作用,分别改善土钉头部、中部和尾部土体的应力状态,并提高土体抗剪强度;群钉系统发挥整体加固作用,增加土体刚度;土体强度、刚度增加且应力减小,双重抑制了边坡位移和塑性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针对新型桩-土耦合抗滑结构的工作机理研究,通过常规室内模型试验,采用土压力盒等应力测试手段,分析耦合结构中各围桩在滑体中的应力变化。结果表明:黏性土滑坡体中,采用围桩间距为4倍桩径,呈正六边形布置的耦合结构,锚固深度为桩长的2/5,在滑坡推力作用下,抗滑段内各围桩后土压力近似呈抛物线分布,在滑面以上约桩长的10%附近出现最大值。各围桩与桩中土压力值大致相等,围桩与桩间土体能够形成桩土耦合体共同来抵抗外荷载。锚固段内土压力值普遍较小,大致呈三角形分布,为讨论这种耦合结构的计算理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林木根系固土作用数值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林木根系的固土作用是通过影响土体的应力、应变(位移)状态来实现的.该文将根土复合体看作是由土体、根系以及土体与根系之间的接触单元所联系起来的有机体,采用Duncan-ChangE-μ模型和非线性界面单元模型对根系固坡问题进行了应力应变分析,以油松为对象,模拟了油松根系与黄土相互作用的应力场,探索了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在根系固土机理研究领域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根系能使坡面表层的应力传递到土层深层,并弱化一定深度土层土体的应力,尤其是根底边缘附近的浅层土体应力减小的幅度较大,表明根系固土的影响范围局限于土体浅层.采用有限元法计算坡面在无林与有林两种条件下的边坡安全系数分别为1·821和1·984,有油松根系存在的边坡其安全系数比天然边坡计算的安全系数提高了10%,说明根系具有一定的固土作用.  相似文献   

4.
适当的镇压可以提高作物产量,镇压力的合理选择与土壤墒情有关。为获得不同土壤含水量下的应力容重关系,使用电子万能拉伸试验机对2种含水量的土壤进行压板下陷试验,得到压板装置在不同镇压力下对应的土壤容重和下陷量。采用BAILEY三参数模型来描述土壤容重和应力的关系,通过MATLAB最小二乘法对试验数据拟合,得到2种土壤含水量下的应力-容重方程,从而为量化镇压强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水利工程中,为了防止土体的水平移动,通常需要设置挡土结构,挡土结构的设计首先需要确定作用的荷载。文章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求解挡土结构的土压力,得到一些初步的成果,可为挡墙的设计和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加筋土挡土墙试验原型进行了改进.以不同超载下墙面板的土压力、墙面板的位移、拉筋的拉力等变化过程为依据,对加筋土挡土墙的工作机理进行了探索.测试结果分析表明:加筋土挡土墙通过发生一定的侧向位移使拉筋发挥作用;墙面板所受的土压力随着竖向土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过程;拉筋对土体的侧限作用发挥到一定程度后,墙面板的土压力将要开始随着拉筋内力的增大而减小;拉筋的内力越大,拉筋对土体的侧限作用发挥越充分,墙面板的位移增加越缓慢.  相似文献   

7.
耕耘机械室内模拟性能测试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试验手段,科学评价耕耘机械的性能,研究设计了能够测试耕耘机械牵引性能的测试系统,该系统集机械、电器、仪表技术于一体,由土槽、台车总成、试验装置、测试记录系统、土壤处理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可通过调节土槽水分,模拟不同的土壤条件,测试装置由框架结构定位,传感器适时感受信息,准确及时显示测试数据,符合实际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桩土应力比计算方法存在的局限性与不足,研究了基于桩土相互作用机理的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应力应变关系,并在考虑桩、土体孔隙率随加载而不断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面积置换率与桩、土体变形模量及泊松比的确定方法.引进分级加载和分层计算的思想,建立了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新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不同布桩方式下桩土应力比的求解,且能够反映桩、土体变形模量和面积置换率随加载而不断变化的特点.工程实例计算与分析并与其他计算方法比较表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种测土配方施肥的新方法--土壤养分含量法.该方法遵循测土配方施肥的理论原则,依据土壤养分测试结果指导施肥,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建立了一套系统的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指标体系,并通过实例解析了如何应用该方法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测土配方施肥的复杂性,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玉米根茬根土分离过程中的土壤运动与破裂规律以及根茬变形与受力规律,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算法构建玉米根茬根土复合体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分别进行了玉米根茬根土复合体在压力与冲击作用下的根土分离过程动态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压缩作用下,为使土壤破碎同时避免压实,应控制压缩率90%;当压缩率为90%时,玉米根茬大部分根须所受等效应力为0.421~2.907 MPa;采用飞锤冲击玉米根茬根土复合体,不仅可以有效促使土壤破碎,提高根土分离效果,而且可以减少根须所受应力,降低根茬损失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扬州市区几个工程地基的土工试验,发现扬州市Q3下蜀组粘性土具有超固结土的特性;分析了这种超固结粘性土在三轴剪切试验中孔隙水应力,应力应变关系的变化规律以及超固结特性对强度指标取值的影响;提出了三轴剪切试验中确定超固结土强度破坏点的方法和土体强度指标取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2年5月对昆明近郊水稻土、菜园土、大棚土136个土壤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了解昆明近郊水稻土、菜园土、大棚土3种土壤肥力现状。结果表明:有机质、全N、全P、碱解N、速效P在耕作中不存在缺乏现象。全K3种土壤全层都缺乏。速效K在水稻土、菜园土的20~40cm、40~60cm土层中缺乏,其余土壤的土层不缺乏。  相似文献   

13.
模拟土壤表面竖向应力分布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的新方法可为各种垂直于机械行进方向的垂直应力分布在PLAXIS模型中提供模拟.在土壤轮胎与土壤接触面加入一个平板,通过改变平板的抗弯刚度EI可以得到从均匀到U形的竖性向应力分布,而EI则取决于轮胎的性能参数.通过U形竖向应力分布模型的模拟数据和土壤压实试验中的实测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到两者较好的一致性.因此,运用土壤和轮胎之间抗弯刚度可变的平板,可较为准确的得出农业机械行驶过程中对土壤压实模型产生的竖向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14.
不同耕种方式对草甸土熟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甸土经过水耕熟化和旱耕熟化过程分别被定向培育成草甸型水稻土、菜园土和旱田土,使原有草甸土的土体结构和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研究认为,精耕细作、合理灌溉能促进土壤的熟化,旱田土的粗放式耕作使对土壤熟化的人为因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伊通县《测土配方施肥专家指导系统》研发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欣 《吉林农业》2011,(6):135-139
伊通满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按照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要努力培肥地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要求,把测土配方施肥作为中心工作来抓。由于土壤测试值较多,运算时参数较多,对一些相关性问题靠人工计算、分析无法实现,所以决定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这一问题,为此,伊通满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人员研发了《测土配方施肥专家指导系统》。文章对该系统的研发进行了简要介绍,为该系统的推广、运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对土壤测试的传统与新系列操作模式进行比较,观察两者之间的差异,并指出测土配方施肥中提高土壤测试效率的关键就在于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传统操作模式使分析的过程变得极为繁琐复杂,且人为造成的误差较大,使得土壤分析的速度受到了限制,这是人们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上的一个难点。新系统的操作模式是利用连体杯等设备对土壤进行分析,使得人为所造成的误差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对土壤测试的传统与新系列操作模式进行比较,观察两者之间的差异,并指出测土配方施肥中提高土壤测试效率的关键就在于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传统操作模式使分析的过程变得极为繁琐复杂,且人为造成的误差较大,使得土壤分析的速度受到了限制,这是人们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上的一个难点。新系统的操作模式是利用连体杯等设备对土壤进行分析,使得人为所造成的误差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原则和方法,研究了分布于山东半岛一带和河南南阳盆地的六个土壤剖面的发生特征和分类。供试土壤的割面单一体化明显,为A-C土体构型。土壤粘粒含量高,且富含蒙脱石类粘土矿物,线性膨胀系数大于0.1。割面中多交叉状裂隙和楔形结构体,有滑擦面和应力胶膜。盐基高度饱和。有机质含量不高。氮、磷含量低。这些土壤划归变性土土纲、半旱变性土亚纲,文中还有亚纲以下各级分类和命名。  相似文献   

19.
根据“3414”田间试验得到的田间试验信息和土壤养分测试结果,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将复杂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变为直接简便的科学施肥系统。  相似文献   

20.
在土力学中,计算土体作用于结构上的作用力是一个古老的课题,经典土压力理论的不足与岩土结构本身的复杂性,导致土压力问题成为至今仍难以用理论计算做出精确解答的土力学问题之一。文章通过有限单元法对作用于重力式挡墙上的土压力进行数值分析,采用静止、绕墙顶上某点向左、向右转动的不同变位方式,研究挡墙变位方式对土压力大小及其分布规律的影响,并评价挡土墙结构的抗滑稳定。得到一些初步的成果,可为重力式挡土墙结构设计和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