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1997~1998年2年系统观察,初步探明抛栽稻纹枯病具有:发病迟,前期病情发展缓慢,中、后期病情激增,危害重的特点。经不同用药次数、时间(组合)试验表明,用药3次(水稻分蘖末期+拔节期+破口期)、用药2次(分蘖末期+拔节期)、用药1次(分蘖末期),其平均产量分别较空白对照增加71.5%、57.5%和36.5%。按其发生特点,提出“前压、中控、后保重点”的防治对策,便于结合其他病虫,开展总体防治,降低成本,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分析总结了在浙江省嘉善县不同耕作制度下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特点,发现耕作制度的改变不仅影响稻纵卷叶螟繁殖率和种群数量的消长,而且各代为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也随着改变。当前直播单季晚稻模式十分有利于稻纵卷叶螟发生和为害,大发生频率高,且为害期长,稻纵卷叶螟为害状明显,农民非常重视防治,用药量大,防治次数多,容易造成盲目和过度用药。总结并提出了在不同耕作制度下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3.
井岗霉素控制稻纹枯病效果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岗霉素防治早稻纹枯病,其控病效果与施药时病情基数和控病时间有关,早稻纹枯病的防治以施药1~2次为宜,一次施药适期为孕穗至抽穗期,其控病效果为63%~74%,两次施药适期为孕穗至灌浆期,控病效果为86%~93%,不同施药措施对纹枯病控制效果与经济效益都有显著影响,用药次数一般不必超过两次。  相似文献   

4.
周述尹 《植物保护》1988,14(5):25-26
通过分期喷药,对照生育期及病情消长的系统观察资料得出:药剂防治纹枯病的药效期,与水稻产量形成期和病害盛发期等,3期吻合天数的长短,与防病保产效果成正相关。由此认为,早稻纹枯病用井冈霉素防治1次的最佳喷药期,应选喷后药效期与产  相似文献   

5.
单季晚稻稻曲病防治适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不同时期接菌诱发试验,得出水稻破口前10~20d是稻曲病菌侵入的敏感期;在不同时期用药防治试验中得出水稻破口前8~15d防治效果最好。据此提出单季晚稻稻曲病的防治适期为水稻破口前10d左右进行。  相似文献   

6.
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室内对水稻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接种带毒灰稻虱成虫 ,观察其传毒发病过程和调查田间自然发病结果表明 ,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早、晚稻不同品种上的抗性表现和在不同生育期的感染敏感性有差异。分析了秧苗期与本田期的侵染机率 ,提出了秧苗期是水稻黑条矮缩病治虫防病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7.
水稻秸秆还田方式对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水稻秸秆还田方式对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为推广水稻秸秆还田提供科学的防病依据。在不采取防病措施的情况下,对4种方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稻纹枯病发生从轻到重次序是:秸秆还田翻压一秸秆还田免耕一秸秆不还田翻耕一秸秆不还田免耕。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水稻区试品种(系)对稻曲病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安徽省潜山县分3个播期对120个水稻区试品种进行稻曲病自然诱发鉴定,采用发病率的平均值与最大值以及病情指数的平均值与最大值对鉴定结果作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间对稻曲病的抗性有显著差异,不同播期间的病情指数也有明显差异,早播的发病轻,后两个播期发病重.以最大值评价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更可靠.一般情况下,可用病穗率最大值评价品种抗性,如需更精确的评价,则以病情指数最大值作为评价标准为宜.  相似文献   

9.
水稻纹枯病产量损失及经济阈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从1982年开始,对杂交稻汕优二号和常规稻泸科三号,进行了纹枯病病情与产量损失关系的研究,现将结果简述如下: 方法: 1.病情观察:从移栽返青后开始每天普查发现中心病株后,定点每5天观察一次直至蜡熟期病情稳定时为止,调查记载病丛率、病株率、并按国际分级标准(后同)分级计算严重度和病情指数。 2.小区控制试验:采取接不同量纹枯病菌体诱发和不接菌并施药控制发病,造成不  相似文献   

10.
10%井冈霉素·蜡质芽孢杆菌防治稻曲病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10%井冈霉素·蜡质芽孢杆菌防治水稻稻曲病、纹枯病试验,结果表明,10%井冈霉素·蜡质芽孢杆菌667m2 150 mL分别于破口前7d和破口期施2次药防治稻曲病、纹枯病效果最好,与对照区比较差异显著;与对照药剂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667m2 15 mL比较,稻曲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种质资源筛选是抗病育种的前提和基础。以已知抗病水平的5份鉴别品种为对照,对水稻5个类群和1个混合类群的299份品种进行了温室苗期纹枯病抗性鉴定,筛选抗纹枯病水稻新种质。在“雾室/mist-chamber”环境下以改进的带菌木质短棒为接种物、以基于“叶枕高”的“0~9”级病级指标为标准,可有效区分对照品种间的抗病水平。299份品种中未发现免疫和高抗品种,中抗以上品种比例仅为36.5%,多数品种为中感至高感水平。就水稻不同类群而言,AUS类群中中抗以上品种的分布频率最高,超过60%;其次为ARO类群,为54.6%;分布频率最低的为TRJ类群,仅为22.7%。结合各品种苗高及与抗病对照YSBR1间的病级差异,从299份品种中筛选到7份抗病新种质,其中1份的抗性显著高于YSBR1,接近高抗水平。本研究为水稻抗纹枯病遗传育种提供了新的抗源,同时为选择合适的类群间品种杂交以培育抗纹枯病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稻抗纹枯病苗期快速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以抗感反应不同的5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箱、控温室中进行水稻苗期抗纹枯病接种试验,并与田间相应的成株期抗性试验进行比较,研究水稻苗期快速鉴定技术。结果表明:85%的相对湿度为纹枯病菌侵染危害水稻苗期植株的适宜湿度;苗期5个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差异极显著,可将其分为相对感病(Lemont、武育粳3号)和相对抗病(YSBR1、Jasmine85、特青)2大类;接种叶龄对发病程度有显著的影响,5个品种在四叶期接种时的平均病级显著高于五叶期接种的平均病级;苗期水稻品种间抗感差异小于田间鉴定试验结果,但两者间品种抗感趋势基本一致。苗期快速鉴定技术可用于大规模水稻品种(组合)的抗性筛选或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丘陵双季稻区易发生季节性干旱导致养分供应受阻、水稻生长发育受影响、产量下降等问题,研究了干旱条件下5种养分管理措施(即T1:增施钾肥+喷清水;T2:叶面喷施0.2%Zn SO4;T3:增施钾肥+叶面喷施肥0.2%Zn SO4;T4:提高后期施N比例+喷清水;CK:常规施肥+喷清水)对双季晚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期干旱胁迫下,不同养分管理对双季晚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其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T3T1T2T4CK。T3在分蘖期干旱胁迫下能有效促进水稻分蘖能力,提升苗峰值和有效分蘖数,最高分蘖数比CK高7.26%,并显著提高拔节期和齐穗期的叶片SPAD值、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片蒸腾速率以及根系活力,同时还显著增加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地上部单株干物重,改善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其增幅分别在2.19%~25.22%,从而显著提高双季晚稻每公顷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和结实率等产量构成因素,最终使双季晚稻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获得较高产量。T3的产量在所有处理中最高,达10.07 t·hm~(-2),分别比T1、T2、T4及CK高6.34%、7.70%、14.17%和25.56%。  相似文献   

14.
水稻条纹叶枯病产量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条纹叶枯病不同病情与产量损失关系的研究,初步探明了水稻条纹叶枯病对产量的影响,病株率(x)与产量损失率(y)之间的关系为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1.06 0.84x(R=0.9278)。据此提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指标为病株率3%。  相似文献   

15.
苯并噻二唑诱发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苯并噻二唑(B1H)诱发水稻产生对纹枯病的抗性。离体条件下,1.0mmol/L BTH对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BTH叶面或灌根处理四叶一心期水稻幼苗,并将植株第2、3和4叶离体接种纹枯病菌,水稻叶片纹枯病病斑长度明显下降,BTH诱发苗期水稻产生抗性的最佳诱导期在处理后的3—5天,最佳浓度为0.1mmol/L,BTH灌根处理诱发抗性的效果较好。用BTH溶液叶面喷雾处理成株期水稻倒二叶后离体接种纹枯病菌,倒二叶、倒一叶和剑叶上病斑长度显著低于对照,最佳诱导期在处理后3—5天。用BTH处理苗期水稻第2叶或成株期倒二叶,可使未经处理的苗期水稻第3和4叶以及成株期水稻倒一叶和剑叶上纹枯病病斑长度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水稻和稻田中2-(乙酰氧基)苯甲酸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稻田水样中残留的2-(乙酰氧基)苯甲酸用酸性三氯甲烷直接提取;而稻田土壤、水稻茎秆和稻壳样品则先用酸性乙醇和三氯甲烷的混合液提取,再用三氯甲烷萃取;糙米样品先用乙醇和三氯甲烷混合液提取,再用三氯甲烷萃取。各萃取液经弗罗里硅土柱层析净化后,经ODS Hypersid柱分离,采用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在0.10~3.06 mg/L范围内,2-(乙酰氧基)苯甲酸的 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8。在稻田水中添加0.1~1.0 mg/L, 稻田土壤、水稻茎秆、稻壳和糙米中添加0.1~1.0 mg/kg的2-(乙酰氧基)苯甲酸,其平均回收率在80.8% ~103.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74%~6.11% 之间,其在稻田水、稻田土壤和水稻茎秆、稻壳和糙米中的最低检测浓度(LOQ)均为0.10 mg/kg(或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2-(乙酰氧基)苯甲酸在稻田样品中的消解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茎秆中消解迅速,半衰期分别为2.44~2.60、4.44~5.21、3.95~4.04 d。在低剂量和高剂量(有效成分0.027和0.041 g/m2)下在水稻成熟期施药3次和4次,至水稻收获时,其在糙米中的最终残留量未超过0.042 mg/kg。推荐我国对2-(乙酰氧基)苯甲酸在糙米中的最大允许残留水平(MRL)值为0.10 mg/kg。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植保无人飞机喷施30%苯甲·丙环唑微乳剂对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为植保无人飞机施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在水稻分蘖末期和破口期采用植保无人飞机进行药剂喷施防治水稻主要病害试验。结果表明:在减量25%的情况下,植保无人飞机喷施30%苯甲·丙环唑微乳剂对纹枯病病株和病情指数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33%和82.72%,对稻瘟病病穗和病情指数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36%和80.41%,对稻曲病病穗和病情指数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11%和79.25%。该施药方式对水稻中后期主要病害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和人工施药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噁草酮防除直播稻田杂草稻的施用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林  沈浩宇  强胜 《植物保护学报》2016,43(6):1033-1040
为确立噁草酮防除直播稻田杂草稻的施用技术,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比较了噁草酮在不同土壤水分环境下对栽培稻的安全性及对杂草稻的防效,并在大田中比较了不同直播方式下其对杂草稻的防效及栽培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气条件下,噁草酮对栽培稻的药害最低,但对杂草稻的防效也较差;饱和水分条件下对杂草稻防效较好,150 g(a.i.)/hm~2时其出苗率和鲜重的抑制率达89.61%和61.87%,超过450 g(a.i.)/hm~2时完全抑制出苗;但药后播种对栽培稻安全性较高,600 g(a.i.)/hm~2下对其出苗率和鲜重的抑制率仅分别为38.06%和39.96%,播后施药的药害较重,最低剂量150 g(a.i.)/hm~2时抑制率已分别达88.77%和45.52%;淹水条件下,虽对杂草稻有100%的防效,但也完全抑制栽培稻出苗。大田施用噁草酮300、450、600 g(a.i.)/hm~2,旱直播和水直播方式下杂草稻株防效分别为26.88%、43.54%、44.45%和84.88%、85.74%、90.92%;鲜重防效分别为11.58%、20.16%、27.33%和30.86%、53.68%、80.15%。旱直播和水直播方式下施用量分别超过450、300 g/hm~2时栽培稻产量显著增加。综合分析,推荐水直播整地后泥水状态施用300 g(a.i.)/hm~2噁草酮,水层落干后播种,保持土壤湿润且土表不出现水渍,栽培稻顺利出苗后及时上水且不淹没苗心为宜。  相似文献   

19.
水稻稻瘟病是世界性的重要病害,植物源诱抗剂前胡能提高水稻对稻瘟病菌的免疫力,对稻瘟病有较好的防控效果。本试验采用普通喷雾法,研究了WS-16卫士型喷雾器和工农16型喷雾器两种不同的器械施药时,前胡水乳剂对稻瘟病的防控效果,药液量为40 kg/667m2,施药时使水稻叶片正反两面受药均匀。结果表明:15%前胡水乳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优于前胡水煮液和前胡原粉,WS-16卫士型和工农16型喷雾器喷施15%前胡水乳剂150倍液药后30 d的防效分别为80.09%和72.54%,药后67 d的增产率分别为5.93%和3.61%,效果均稍低于对照药剂三环唑和稻瘟灵。采用两种不同的施药器械喷施前胡水乳剂,其对稻瘟病的防效存在显著差异性,但对水稻的增产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水稻品种间纹枯病的严重度与产量损失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田间人工接种条件下,比较江苏省10个水稻生产品种的纹枯病发病程度及其产量损失率。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间的发病程度和产量损失率均有明显差异。增施氮肥后纹枯病的严重度增加,但对产量的影响则因品种而异。在按株测定7个水稻生产品种的病害严重度与产量损失的关系中获知:用来衡量病害严重度的病级(病斑高度)与产量损失之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而建立了病级(x)与产量损失率(y)之间的回归方程:y=4.487x-1.4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