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仓房条件、储粮状况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进行PH3和CO2混合环流熏蒸与糖面布点、风机环流熏蒸的对照试验。研究PH3和CO2混合熏蒸时CO2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按照每手克AlP(AlP按2.18/m^3计算总用量)配1瓶CO2钢瓶气(25kg/瓶)进行环流熏蒸时,CO2浓度在粮堆内过低,达不到专家推荐的4%~8%的增效范围,此时CO2的增效作用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甲基嘧啶磷气化防治储粮害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宏  谢婧  向楚华  谢念平 《粮食储藏》2006,35(1):22-23,31
在不同磷化氢环流熏蒸设备配置条件下采用气化施药法在粮堆中施用甲基嘧啶磷防治储粮害虫。试验结果表明:气化施药法可以使储粮保护剂在粮堆中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但在粮堆上下层的浓度相差较大,在环流系统效率较好的情况下,粮堆上层1 m多的粮层中药剂浓度可达到全仓平均施药浓度以上。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的跨学科储粮研究团队对储粮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该团队的最新研究活动包括:储粮生态系统建模,粮堆热点的发生和安全储存条件,粮堆气流流动,害虫在粮堆中的迁移、分布与对其取样、诱捕的关系,以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这些研究增进了我们对储粮生态系统的认识与理解,为粮食储运的安全性及高效率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主要储粮生态区储粮害虫探管诱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粮堆表面储粮害虫诱捕器监测技术的应用研究,掌握云南省主要储粮生态区域在粮食储藏过程中储粮害虫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粮库开展害虫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储粮工作者及时采取害虫防治措施,减少粮食损失。同时,可为建立云南省在线储粮害虫监测预警分析系统提供基础数据,为粮库安全储粮、科学储粮提供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高湿储粮区,诱捕器的使用对储粮害虫的发生具有较好预警效果,同时也探讨根据诱捕器诱捕到害虫的时间开展预防性杀虫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弄清粮食储藏期间真菌的种类及其生长演变规律是实现储粮减损的重要前提。本研究着眼于储粮真菌的种类问题,以储藏小麦为载体,将PCR-DGGE技术应用于储粮真菌多样性的分析中。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储藏小麦样品中生长的真菌主要为帚状曲霉、枯叶格孢腔菌、枝孢菌和假丝酵母。虽然在DGGE的谱图中出现了一些非真菌条带,但是这些条带与真菌的条带明显分布在两个区域,不会影响到真菌条带的分析。研究结果确立了PCR-DGGE技术用于储粮生态体系中真菌多样性分析的流程和方法,为利用此技术监测储粮生态系统中的真菌种类奠定了基础,并为建立储粮真菌生长演变谱图数据库积累了部分初步资料。  相似文献   

6.
1前言 长期以来,对粮堆采取熏蒸杀虫措施,一般都要等到粮堆中检查出若干头害虫时才进行,也就是说对储粮害虫存在一定的容忍度。各种粮油期刊、以及实际储粮工作中的统计资料表明:采取熏蒸杀虫措施时,粮堆中一般都能检查到2~30头/kg(不计书虱、螨类)储粮害虫,  相似文献   

7.
CO2气调储粮技术对粮食真菌的抑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进行了粮食在不同CO2气体浓度、不同粮食水分、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储藏后的粮食真菌区系变化情况、尤其是在粮食水分较高、储藏温度较高的条件下CO2对粮食真菌的抑制效果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和绵阳CO2气调库粮食真菌的区系变化实仓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O2气调储粮方法对水分在15%以内的各种粮食上着生的粮食真菌于15~35℃的温度范围内在较长时间内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用于低水分粮的长期储藏;60%高浓度的CO2对水分在15%~16%的高水分粮于15~25℃温度范围短时间内(品质较差的粮食15天、品质较好的粮食140天左右)有较好的防霉作用,但粮食感官品质有所下降;35%以下浓度的CO2对高水分粮在15~35℃温度范围内均不能较好地抑制粮食真菌的生长,粮食储藏一段时间后就发生霉变;CO2不适宜于高水分粮在常温下的长期储藏,即使是60%以上浓度的CO2也不能很好地抑制高水分粮上着生的引起粮食霉变的储藏性真菌。  相似文献   

8.
探管网分布气体的膜下PH3与CO2混合熏蒸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老式房式仓仓外安装气体分配箱,粮堆内布设探管网,用于分布气体,粮面采用薄膜密封,利用仓外PH3发生器,进行膜下PH3与CO2混合熏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PH3浓度分布均匀,均匀度大于0.83;熏蒸期间气密性较好,平均浓度下降率为4.5%/d;熏蒸28天后散气,杀虫效果良好,粮堆内储粮害虫死亡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9.
低氧绿色储粮技术应用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本地区生态区域特点和储粮工作实际,中央储备粮绵阳直属库在试验仓内开展了氮气气调储粮试验,结果表明:向密闭仓房或粮堆内充入氮气,维持氮气浓度在98%以上达30 d以上,可有效杀灭米象、赤拟谷盗、谷蠹等储粮害虫,并能有效保持粮食品质,延缓品质劣变速度。粮堆内较长时间维持95%以上浓度,则能有效抑制储粮害虫的生长繁殖,达到绿色储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控温储粮是将粮堆控制在一定的温度水平,以确保储藏安全。控温储粮能降低粮食呼吸作用,抑制虫和霉生长,延缓粮食品质劣变,是目前一项比较安全、经济、绿色的科学储粮新技术。文章主要介绍了控温储粮的基本理论依据、储粮控温方法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选择了北京地区储藏小麦、稻谷和玉米3个粮种共5个仓,针对易出问题的粮堆表层,对温度、粮食水分、CO_2气体以及霉菌和害虫生长,开展为期1年的实仓跟踪监测试验,研究实际粮堆中温度、水分、CO_2浓度与虫霉危害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粮堆表层温度受环境影响较大,无法检测虫霉危害的发生。粮食自身呼吸不会导致开放式粮堆表层CO_2浓度明显升高。当CO_2浓度明显升高时,可以确定粮堆安全出现异常状况,可能出现霉菌或害虫生长,也可能是虫霉协同共生,需采取其它简单快速的检测方法加以区分确认,以便于后续采取措施。由于气体有扩散性,实际仓储过程中,CO_2浓度量值和变化幅度受霉菌或害虫生长速度以及仓房密闭性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彩色樱桃番茄品种果实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及相对含量差异,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2个彩色樱桃番茄品种果实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海棠黑彩和彩星分别含有72种和58种挥发性物质。海棠黑彩和彩星具有53种相同成分,其中醇类14种、酮类4种、酯类2种、醛类20种、烃类4种、其他类9种;包括18种主要风味成分,分别为3-甲基-1-丁醇、2-甲基-1-丁醇、1-戊醇、6-甲基-5-庚烯-2-醇、苯乙醇、1-戊烯-3-酮、6-甲基-5-庚烯-2-酮、β-紫罗兰酮、E-2-戊烯醛、E-2-己烯醛、E-2-庚烯醛、苯甲醛、苯乙醛、正壬醛、Z-4-癸烯醛、1-硝基-3-甲基丁烷、2-异丁基噻唑、1-硝基-2-苯乙烷,这些共有的挥发性物质构成了彩色樱桃番茄的主体风味。另外,海棠黑彩和彩星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海棠黑彩含有19种特有成分,其中E,E-2,4-癸二烯醛、愈创木酚、苯乙腈为主要风味物质。彩星含有5种特有成分,其中乙酸己酯为主要风味物质,为彩色樱桃番茄品种的高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川渝主要储粮区(中温高湿区)偏高水分稻谷和小麦的实仓安全储藏预警技术。实仓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储粮条件下,稻谷和小麦中早期储藏危害真菌的生长均明显受到水分、初始带菌量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小麦的耐藏性和储藏安全性明显优于稻谷。早期储藏危害真菌的数量变化可以作为监控即时粮情的重要参考指标,其良好的预警作用(高灵敏性和及时性)对粮食安全储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CO2气调储藏防治储粮害虫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气密性良好的粮仓内通入CO2气体来改变粮仓内气体的组成,使粮仓中的昆虫因缺氧窒息而死亡。试验表明:CO2气调技术能完全杀死粮仓内昆虫成虫、卵、蛹和幼虫,有效保持粮食较高品质和延长储藏期,不会产生任何残留污染,是一项能完全替代磷化铝的储粮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孟宪兵 《粮食储藏》2011,40(3):14-17
臭氧通风杀虫与常规的磷化氢熏蒸杀虫相比,具有无残留、无二次污染、广谱高效抗菌杀虫、易于察觉等显著特点。与利用CO2和N2的气调储粮相比较,臭氧通风杀虫具有对粮仓密封性要求较低,运行成本低,无需连续处理等优点。目前臭氧在粮食仓储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可用于综合熏蒸、灭菌防霉,配合良好的环流通风系统更能达到使粮食均匀降水的目的。总结了开展大型仓房整仓臭氧熏蒸杀虫除霉菌工作成果,为未来臭氧在绿色仓储以及食品的保鲜保质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疆天山北麓地区赤霞珠葡萄酒香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微萃取法提取赤霞珠葡萄酒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鉴定,并以4-甲基-1-戊醇为内标物,半定量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以此来鉴定新疆天山北麓地区赤霞珠葡萄酒香气成分。结果鉴定出72种香气成分,主要香气成分为:乙酸异戊酯、琥珀酸单乙酯、辛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琥珀酸二乙酯、3-羟基丁酸乙酯、癸酸乙酯、2-羟基丙酸乙酯、1-己醇、2-己烯醇、异戊醇、苯乙醇、2-甲基-丙醇等。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研究目的)FACE(Free Air CO2 Enrichment,空气CO2浓度增加)设施使得实际地模拟未来植物生长所处的CO2浓度增加环境变为可能,FACE下,植物生长和产量发生不同程度的加速和提高,而了解水稻在灌浆期间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对CO2浓度增加的响应认识,为今后合理筛选育种材料提供依据。(方法)本试验利用FACE设施,研究了CO2浓度升高200µmol•mol-1对籼稻IR24灌浆期茎鞘中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及其运转以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整个灌浆期,籼稻IR24茎鞘中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NSC)的积累在FACE下的均高于对照下的。而运转率表现不一致,在灌浆初期和后期,FACE下茎鞘中NSC的运转率低于对照下的,而灌浆中期的运转率则为FACE的高于对照下的。另外,FACE处理能显著提高籼稻IR24的产量。(结论)这些结果初步说明,FACE处理促进了茎鞘中NSC的积累及产量的增加,但在不同时期对运转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防治抗性害虫的有效途径,于1993年9月13日和1994年9月28日对金华第二粮库的高大型房式仓散装储粮进行了PH3和CO2混合熏蒸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他外混合熏蒸机将PH3与CO2混合气体通过小孔径白色塑料硬管直接输入仓底,杀虫效果非常理想,对已产生抗性的储粮害虫锈赤扁谷盗,熏杀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基于改进的CTGC系统下不同CO2浓度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二氧化碳肥效作用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的长期影响及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综合影响,验证改进后二氧化碳与温度梯度系统(CTGC)的精确性与可靠性,开展了水稻全生育期二氧化碳和温度梯度处理试验,测定了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反应,分析了环境因素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就试验系统原理和功能的改进做了说明。研究表明,处理小区水稻的籽粒灌浆增长和灌浆速率、干物质增长和增长速率显著增加,产量和生物产量显著增加,并且表现为随二氧化碳浓度与温度增高而增加的趋势。生物量增加尤以营养生长中后期旺盛表现最为明显,并使得水稻发育期略显延迟;处理小区水稻的经济系数比对照小区明显降低。表明二氧化碳与温度处理增加了水稻的生物量,二氧化碳肥效作用对水稻籽粒产量的提高具有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