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以基因枪转化获得的抗除草剂转bar基因材料HR为供体亲本;以9311为受体亲本的回交转育过程中,发现回交转育后代9311HR的抗性单株自交后代中bar基因始终表现1∶1的异常分离.以外源基因异常分离水稻9311HR为材料,探讨bar基因的导入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花粉育性、花粉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抗除草剂bar基因的导入对目标亲本的主要农艺性状无明显影响,9311HR抗性植株正常染色花粉率及花粉离体萌发率均在90%左右,其结实率正常,与轮回亲本9311均无显著差异.花粉DNA的PCR分析结果显示,9311HR抗性植株形成了携带外源基因bar的成熟花粉.说明9311HR抗性植株不存在雌雄配子败育.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抗除草剂2,4-D的亲本与不抗除草剂的品系配制组合,对亲本、F1代和F2代植株进行抗性鉴定、调查、统计,进行棉花抗除草剂2,4-D性状遗传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棉花除草剂2,4-D抗性性状是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该抗除草剂性状属于质量性状遗传,便于在棉花育种中利用,抗性水平较高,能达到800mg/kg以上水平。抗除草剂性状可以在棉花常规育种和杂交种生产利用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水稻分子育种亲本在安徽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由国际水稻研究所统一提供的水稻分子育种亲本进行了农艺性状的观察和分类,同时进行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体亲本基因十分丰富,可用作改良核心亲本,为分子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以基因枪转化获得的抗除草剂转bar基因材料HR为供体亲本,9311为受体亲本的回交转育过程中,发现回交转育后代9311HR抗性单株自交后代中bar基因始终表现1∶1的异常分离。以9311HR抗性单株作母本,与常规非转化品种杂交获得的F1,除草剂抗性植株和非抗性植株比例为1∶1;以9311HR抗性单株作父本,与常规非转化不育系的杂交后代均不抗除草剂。PCR分析结果显示,F1抗性植株PCR扩增呈阳性,非抗性单株PCR扩增呈阴性。上述结果表明,9311HR中外源基因bar仅能通过雌配子传递给后代,而不能通过雄配子即花粉传递给后代。推测HR中bar基因的插入位点可能与某一育性相关基因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技术为水稻抗稻瘟病育种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以转GO基因蜀恢162阳性单株为母本,与恢复系乐恢188、晋恢21、明恢63及R473分别复交,对20个农艺性状优良的复交后代株系进行抗谱测定。结果表明,HR320及HR332两个转GO基因后代株系总群抗病频率分别为86.3%和84.3%,与Tetep的88.2%相当。Tetep不抗ZA群生理小种,但HR320对ZA15,HR332对ZA11及ZA15的抗病频率均为100%。多数稻瘟病抗源材料的总群抗病频率及小种抗病频率都高于转GO基因杂交后代。HR320及HR332在稻瘟病抗病育种中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BAR基因对水稻的影响,对转BAR基因的Bengal HU-10、Bengal HC-11、Cypress PB-6、Cypress PB-13的抗性遗传、生理特性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对除草剂Liberty的抗性均受一对显性核基因控制,在这4个实验材料中,BAR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位置互不等位,株高、生育期和每穗粒数等农艺性状也不相同.转BAR基因水稻与原亲本比较,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GS酶活性等均未有明显差异,但用Liberty处理2 d后,上述生理性状变化明显,且在这4个转BAR基因材料之间也有显著差异,说明与BAR基因的插入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水稻恢复系C418与携带Xa21基因亲本回交转育的中间材料,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人工接种鉴定,农艺性状考察和田间配合力测定,选育出一批携带Xa21基因、白叶枯病抗性显著提高、农艺性状优良、配合力较强的新恢复系,同时筛选出一批优势杂交组合,为杂交稻抗病育种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Pi-ta和Pi9稻瘟病抗性主效基因在32份粳稻骨干亲本中的分布状况,利用抗稻瘟病基因Pi-ta和Pi9的分子标记对32份粳稻骨干亲本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32份骨干亲本中,Pi-ta抗性基因检出率为46.88%,Pi9抗性基因检出率为12.50%,同时检测到Pi-ta和Pi9抗病基因,检出率为3.12%,不含有Pi-ta和Pi9抗病基因的材料占比为43.75%。在骨干亲本中,Pi-ta单个基因的检出率较高,Pi9单个基因的检出率较低,同时含有Pi-ta和Pi9抗病基因的材料较少,因此可见,多个抗稻瘟病基因的聚合育种是今后水稻抗病育种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以优良香稻品种京香2号为香味供体亲本,宁夏当地品种宁粳38号为受体亲本进行杂交,根据杂交后代植株香味的表现,对京香2号水稻品种香味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并利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水稻香味基因进行初步定位。结果表明,水稻京香2号的香味性状是由单隐性基因控制;将香味基因 Jx2(t)初步定位于水稻第8染色体,位于SSR标记RM339和RM6948之间,与2个标记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3.6 cM和9.4 cM。该结果将有助于香味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10.
几个转基因抗虫水稻种质产量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转双价抗虫基因水稻种质与5个非抗虫恢复系材料为亲本,按NC II设计配制杂交组合,分析7个产量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1)所考查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株高、有效穗、穗长和每穗粒数等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千粒重、结实率和单株产量等性状受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影响较大。(2)非抗虫恢复系对杂种一代的性状形成起主要作用。(3)亲本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一般配合力与亲本自身的表现值则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明在育种研究中必须注意亲本自身性状的改良。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稻品种各层叶片光合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以亚种间两系组合培矮 6 4S/E32、培矮 6 4S/ 9311、X0 7S/紫徽 10 0及三系杂交组合冈优 881、汕优 6 3和中粳 95 16为材料 ,研究水稻不同生育期单株的叶面积和 2 2 5m2 小区的叶面积系数、不同叶层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特性 (叶绿体PSⅡ的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参数 qP和非光化学猝灭参数qN)等的变化 ,分析上述水稻品种的群体冠层结构 ,截光特点以及不同叶层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 ,参试的 6个高产水稻品种 (组合 )的冠层结构均具有分层的特点 ,形成了分层的群体光合作用特性 :上层为光合速率限制区、中层为光能截获限制区、下层为光合速率和光能截获双限区 ,但与汕优 6 3相比 ,除培矮 6 4S/E32的株型显著改善 ,类似于粳稻的冠层结构外 ,其他两系或三系杂交稻的冠层结构改善不大  相似文献   

12.
Peiai64S, an indica male sterile rice with a male fertility alteration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s, is selected from the offspring of indica rice crossed with Nongken58S. Nongken58S, a japonica photoperiod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rice (PGMS), deriving from a natural mutant plant individual of normal japonica rice variety, Nongken58, is used as a male sterile gene donor of Peiai64S. But Peiai64S is not a typical PGMS rice, the male fertility is sensitive to temperature just as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rice (TGMS). We have selected typical PGMS plants in F2 population of Peiai64S × Nongken58, whose ratio of fertile plants to sterile plants is nearly 3:1. The sterility inheritance conformed to one pair of gene segregation model. The result indicates the main male sterile gene in Peiai64S is not other than the PGMS gene, and comes from Nongken58S. The genetic background affects effective expression of the PGMS gene. This suggests that we ought to focus on optimizing the genetic background of the PGMS gene in PGMS rice breeding, and select an ideal genetic background as a transgenic background in molecular breeding.  相似文献   

13.
不同杂交稻组合再生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了筛选再生力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的杂交稻优良组合,对6个不同熟期的杂交水稻组合在同一栽培条件下比较其再生特性,结果表明,生育期较长,头季后期干物质生产最高,可溶性糖含量高的组合再生力强;各组合头季稻产量间差异不显著;由于各组合再生力不同,腋芽萌发有很大差异,再生季产量差异显著,增矮64S/E32,增两优500再生季产量分别比对照汕优63增产26.19%,23.81%,达极显著差异水平。因而增矮64S/E32,培两优500可作为湖南地区蓄留再生稻品种。  相似文献   

14.
超级稻培矮64s/E32开花结实期间的叶片衰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超级稻培矮64s/E32和常规稻浙农952开花后剑叶衰老、光合速率及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开花后,剑叶内光合速率和Rubisco活力明显下降,并与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降低呈正相关;与此同时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上升。与常规稻浙农952相比,超级稻生育后期衰老快,导致剑叶光合速率迅速降低,影响籽粒充实度。因此,有效控制或延缓超级稻衰老,是进一步发挥增产潜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新株型水稻与杂交稻结实期的光合特性与产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穗型较大的3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组合)新株型稻IR65600-85、二系杂交稻培矮64S/E32和三系杂交稻 优86为材料,研究其结实期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比较特性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培矮64S/E32和 优86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它们极显著地高于IR65600-85.就单茎物质生产力而言,IR65600-85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归因于其株型紧凑、少蘖大穗、分蘖成穗率高、单茎茎鞘重、光合速率高,但由于抽穗后叶、茎、鞘物质输出受阻,导致功能叶碳氮代谢紊乱,比例失调,使籽粒结实率低、充实差,产量潜力无法发挥.  相似文献   

16.
肖辉海  王文龙  郝小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10-18112,18135
[目的]明确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制种时GA3的用量。[方法]以长选3S及其亲本培矮64S为材料,在制种田对长选3S和培矮64S进行GA3不同用量的对比试验。[结果]长选3S在制种中喷施GA3以抽穗10%时为最佳时期,用量为90 g/hm2,分2次喷。在喷施90 g/hm2的条件下,长选3S的穗颈伸出度达到+1.78 cm,柱头外露率达到96.87%,比培矮64S高21.46个百分点;异交结实率达到36.44%,比培矮64S高16.33个百分点;长选3S/9311制种的理论产量达到2 931.90 kg/hm2,比培矮64S/9311增产1 259.40kg/hm2。[结论]长选3S比培矮64S对GA3更为敏感,可大大减少制种中GA3的用量。  相似文献   

17.
以萌发特性差异显著的杂交水稻品种培矮64S和金23B为材料,通过对其种子萌发率的测定并结合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植酸、肌醇、可溶性糖等生理生化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比较了培矮64S和金23B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植酸含量均下降,蒸馏水培养金23B48h植酸的含量高于培矮64S,120h含量降至比培矮64S低。肌醇含量均上升,且金23B的升幅大于培矮64S。可溶性糖含量均上升,金23B在各个时间点的含量均低于培矮64S。由此说明,易萌发的金23B种子萌发时的分解代谢作用比培矮64S种子萌发时旺盛。  相似文献   

18.
用花粉管通道法将bar基因导入水稻获得可遗传的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抗Basta除草剂的bar基因导入水稻品系“E32” ,获得转基因植株。抗性鉴定表明 ,转基因植株能充分表达对Basta除草剂的抗性 ;通过对转基因植株后代进行PCR分析 ,证实bar基因已整合到受体植株的基因组中。遗传分析表明 ,bar基因能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传递给后代 ,并在T3 代开始分离出抗性一致的稳定株系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头季稻+再生稻”栽培模式研究及优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 0 0 0~ 2 0 0 1年对不同熟期的杂交水稻进行了“头季稻 +再生稻”栽培模式的试验 ,结果表明 :两系杂交水稻“丰两优 1号”、“两优培九”和“653 96”适合于这种栽培模式 ,它们的产量较对照“汕优 63”高 ,且“丰两优 1号”的米质较优 ,“头季稻 +再生稻”栽培模式的全生育期比“早稻 +晚稻”模式短 1 7d左右  相似文献   

20.
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制种时GA3的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长选3S是由培矮64S通过辐射诱变选育出的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为了明确长选3S制种时GA3的用量。[方法]以长选3S及其亲本培矮64S为材料,在制种田对长选3S和培矮64S进行GA3不同用量的对比试验。[结果]长选3S在制种中喷施GA3以抽穗10%时为最佳时期,用量为90g/hm^2,分2次喷。在喷施90g/hm^2的条件下,长选3S的穗颈伸出度达到+1.78cm,柱头外露率达到96.87%,比培矮64S高21.46%;异交结实率达到36.44%,比培矮64S高16.33%;"长选3S/9311"的制种理论产量达到2931.90kg/hm^2,比"培矮64S/9311"增产1259.40kg/hm^2。[结论]长选3S比培矮64S对GA更为敏感,可大大减少制种中GA的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