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访碧螺春     
我是爱茶的人。茶可消食,茶可解乏,茶可清心,茶可益思,茶的好处多得难以枚举。我喜欢茶的淡雅清香,尤其是它营造的清雅氛围,和它造就的闲适和愉悦的情调。我喝茶的历史,毫不夸张地讲,足有三十年,我几乎喝遍我国所产的名茶。这在于环境的熏陶,我  相似文献   

2.
李波韵 《福建茶叶》2000,(Z1):44-46
茶在我心中的位置超出我对它的理解。茶作为人类灵魂的饮品 ,它深蕴着人的精神文化现象 ,应照人的灵魂 ,强化生命的意识 ,它给人激发出多维度、多层次的精神空间 ,使人与大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历史之间的对话成为现实 ,更令人神往的是它可将所有的一切协调得如神境般混然一体 ,明亮透彻而又生机勃勃。自从神农氏发现了茶 ,人们一直不断地探索茶的本性和茶的文化内涵 ,唐代陆羽《茶经》的问世 ,茶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事物 ,千余年来 ,茶人不断在茶事中积累经验 ,并加以总结 ,形成了丰富多彩 ,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 ,“茶艺”也逐…  相似文献   

3.
林治:回顾我在茶行业里的从业经历,我种茶,管茶,开茶馆,从事茶文化的推广,可以说从茶的田间地头一直做到茶馆里面。好茶馆要具备什么条件?我归纳为两大要素:好茶与茶艺。必须要有好茶的道理很简单,客人到茶馆里来,你不能让他怀着对茶沉甸甸的希望而来,却抱着满腔的失望而去,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没有好茶,客人有什么理由第二次进你的茶馆呢?另外一个是茶艺,我对茶艺有自己的理解,首先它是艺术,不是表演,而且它不是茶艺艺术,而  相似文献   

4.
超微茶粉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寿珍 《中国茶叶》2007,29(6):12-14
超微茶粉在我国是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它是用茶树鲜叶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可以直接食用的超细颗粒的茶叶新型产品,颗粒300目。超微茶粉可作为速冲饮料直接饮用,也可用于茶道和加工各种茶叶食品,如茶冰淇淋、茶糖果、茶月饼、茶汤圆、茶豆腐、茶面包以及其他茶制食品。目前,超微茶粉主要有超微绿茶粉和超微红茶粉两种。  相似文献   

5.
正我认为茶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和姜"——和谐健康、英的享受。我的这个理论观点,首先来自陆羽《茶经》的启示。何谓文化?广义来说,一切由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均可称为文化。多数人认为茶文化侧重从人的意识形态或精神现象结合茶的物质现象。陆羽所著的《茶经》,对茶开宗明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之为用,为饮最宜。"这可视为对茶的定位与定性的首创性评价。陆羽不仅对茶的物质现象作出概括,而且在意识形态方面提出"精行俭德"这一个可视为"茶道精髓"  相似文献   

6.
凯亚 《福建茶叶》2002,(1):48-49
1茶是什么 ?———都说茶是饮料 ,更有把茶与咖啡、可可并列在一起 ,而称作所谓“世界三大饮料”的 ,许是以此表示对于茶之推重罢。然而 ,这果真是在推重茶么 ?近日重读我国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的诗集《死水》 ,则不由引起我对于茶是什么的一番追问 ,一番感怀。对于茶 ,闻一多则执意不肯袭用“饮料”这个字眼来诠释它 ,称呼它 ;却以其特有的审美情怀与审美视角而诠释之 ,称呼之 ,说 :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 !哦哦 ,竟把苦茶看作是其生命的粮食 !这就一语道出了对于中国之茶的最高礼赞 ,并且流传不衰而成了现代茶道文化的一则不朽格言。虽说我国…  相似文献   

7.
旧茶園改造是增加產量和提高品質的重要关鍵,不僅在我國作为当前增产措施之一,即其他產茶國家如印度、錫蘭、日本等近來亦都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对我國当前旧茶園的改造应采取如何的途徑,由于它是一个新问题,还缺乏經驗。本省虽已提出改造技術指導意見,但还有待我們因地制宜的通过实践來完成。至于其他產茶國家旧茶園改造,因为基礎不同,他們已進一步应用科学技術致  相似文献   

8.
西藏茶文化     
徐锐 《中国茶叶》2012,(9):36-36
应邀与宗教人士去西藏考察,我兴奋应诺。其实,西藏的神秘,是我很久的向往,那里有通天之路,那里是朝圣之地。"水、花、香、灯、茶、饭",这是藏族人每天起来必做的一件事,藏族人离不开茶,除了每天早上需要用茶碗装上"七碗水"用来敬佛外,煮酥油茶则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次旅行,我感受最多的就是藏文化的厚重和神秘,还有雪域高原那绮丽的风光。藏族人品茶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酥油茶,一种是甜茶。据  相似文献   

9.
从茶叶抗病毒的研究--谈茶氨酸的生产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林智 《中国茶叶》2003,25(3):4-5
最近,在“非典”流行期间,国内外专家都提到饮茶可增强抵抗力,预防传染病。据美国最新的研究显示,茶叶的这种作用可能与茶氨酸有关,哈佛医学院布考斯基博士通过在志愿者身上进行试验,证明茶氨酸能通过调节γ-δT免疫细胞,增强人体免疫系统,抵抗致病微生物如病毒、细菌和真菌的入侵,它甚至可5倍地提高人体预防疾病的抵抗力。科学家预言,茶氨酸有朝一日可能用于研制抗病药物。那么,茶氨酸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呢,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茶氨酸(Theamine)是茶叶中含有的一种特殊的氨基酸,它是1950年日本学者酒户弥二郎首次从玉露茶(一种日本高级绿茶…  相似文献   

10.
我在本刊1985年第二期上写的《苏东坡与茶》论述了有关他的茶诗、茶词和茶文三个方面。对于茶诗,我觉得写得太少了,意有未尽,特再写一续篇,以供茶人们研究、欣赏。东坡写有茶诗近八十篇(包括詠茶之诗和有茶之诗),内容大体可分为:名茶、名泉、议论、立传、怀念陆羽、自比卢仝、煎茶、饮茶、茶叶生产、茶具等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陶卫民 《茶报》2004,(3):22-22
茶籽可提取茶籽油和茶皂素。从茶籽中提取的茶籽油,与花生油、橄榄油相似,色香味正,除可食用外,还可用于制药和其它化工产品。茶籽中含有10%~14%的茶皂素,它是一种具有良好乳化性能的植物葡萄苷,用途广泛,可作为乳化剂、粘合剂和稳定剂使用。茶皂角苷还可作啤酒酿造中的增泡剂,效果很好,其发泡率大大高于其它发泡剂。  相似文献   

12.
从年轻时学茶叶专业知识到现今,认识六堡茶已有50多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我已深深地爱上了六堡茶,特别是陈年六堡茶。我无论走到那里,都会向别人说起六堡茶,六堡茶已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份;我无论是在制六堡茶,还是品六堡茶,藏六堡茶都觉得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相似文献   

13.
名茶,顾名思义就是有名气的茶,受人珍爱的茶,它品质优异,别具一格。郭老说如今是“科学的春天”,我说也是“名茶的春天”。我国名茶之所以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4.
李荣林 《茶叶》2010,36(4):243-245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楹联真是独一无二的瑰宝,它是任何其他文化也无法仿效的。茶事楹联也是蔚为大观,读来写来茶墨俱香。陕西有一号为冷香斋主人的马嘉善先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数年之间遍饮真茶感受到的茶香七味,这让我很有启发,习茶数年,我也断续写过一些茶联欣赏的文字,  相似文献   

15.
正人生只若初见,那当然是美的!而有些茶喝过,仿佛故人,消失在茫茫人海,便再难遇见……12年前,在武昌的卓刀泉公园,曾有过一家茶艺山庄。那是夏天,茶界的一位老先生约我,品一款名"观音王"的茶,那种烟盒式装的。那个下午,在一位茶艺师冲泡下,我和老先生两人,将那款"观音王"喝了整整20多泡。茶的香气、滋味就不说了;而身体的感觉,至今记得是神清气爽、通泰无比。实际上茶是仍然可以冲泡下去的,它韵味十足,只是那时我们都喝不动了。  相似文献   

16.
綠叶和黃叶     
你們想必都曉得开利可(Kericho)附近的任何茶園里的茶叢間嫩芽叶色的差異,我曾在东菲其他茶区看見过这样的差異,但是这种現象在开利可似乎更为顯著,可以看見深綠色和淡黄色的茶叢生長在一起。在这里我指的不是偶然發生  相似文献   

17.
《茶风》选录了伟权仁弟近几年写的散文、随笔,内容多为茶与茶文化.作者工作在我家乡余姚多年,后调任宁波.我和他相识却出自十年来的茶缘,以茶论文、以文识人,乐意为《茶风》出版写序. 《茶风》文章曾见诸省、市及其以上报刊.如今结集成书,如同散落在大地的明珠,拾掇连接成串,嵌镶成片显得璨亮醒目.它纵向以河姆渡文化中的原始茶遗存为起点,挖掘数千年沉积的茶文化,直至当代著名的茶人茶事.横向辐射面广,作者立足浙东,由海上茶路启航地生发开去,写了茶在国内外的影响,尤其是日、韩、东南亚国家,直至中亚西亚地带.  相似文献   

18.
<正>茶是会说话的水,我一直这么认为,只是因人不同,说话的方式各异。我比较喜欢绿茶,一枚枚嫩芽如刀剑林立,一缕缕清香淡雅袭人,一口口茶汤鲜爽回甘。斯时,它和我说话的方式是形神兼备的,既给予我赏心悦目的形体,又予以我口舌生津的韵味!同样我还听过其他茶的话,红茶的话,香甜高贵,适于慢品,愈品愈有味道;白茶的话,温婉细软,似  相似文献   

19.
《茶世界》2017,(9)
正我们要做"百年老店"。一方面,传承创造茶文明,把中华茶文化推向海外;另一方面,带动更多的年轻人饮茶,茶是健康的,它带给人们快乐幸福的生活。——恒福股份创始人徐结根徐结根先生恒福茶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创新官广州恒福茶文化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配套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国际商会广州商会副会长他命中注定与茶结缘,坚守"一辈子、一杯茶"的情怀!"我生活在茶的故乡,小时候也卖过茶,但  相似文献   

20.
《茶世界》2017,(1)
<正>茶宠,茶席上的一个小点缀、小摆件,如宴席上的一道小点心,有时会"喧宾夺主",往往精美的清玩更能讨巧,向茶人邀宠,博得茶人的清欢,久而久之,便被称之为"茶宠"。我看这茶宠的"血脉"错综复杂,兼有小雕塑、吉祥物、把玩件、小摆件的"基因"。若执着地让它"认祖归宗",不成熟的自以为,它大概属于文房清玩的"后裔"。茶宠不像茶器,因茶而生,有漫长的"家族"发展史,是茶事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而茶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