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由于红麻脱胶环境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强耦合、时变的复杂被控对象,难以实现产业化所要求的实时跟踪控制,其模型难以通过机理建模的方式用简单数学公式或传递函数来描述。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应用到红麻韧皮纤维生物酶脱胶过程当中,分析了温度、时间、pH值、浴比和酶浓度等五项主要脱胶工艺参数对脱胶效果的影响水平,经过MATLAB仿真程序的设计和实验,确定了最佳的BP神经网络拓扑结构,建立了红麻韧皮纤维脱胶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汉麻温水沤法脱胶过程中的水体pH值和果胶酶活性,以及汉麻韧皮纤维中各组成成分(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探明了汉麻温水沤法脱胶过程中水体pH值、果胶酶活性和韧皮纤维脱胶状态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汉麻温水沤法脱胶过程中的水体pH值和果胶酶活性,以及汉麻韧皮纤维中各组成成分(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探明了汉麻温水沤法脱胶过程中水体pH值、果胶酶活性和韧皮纤维脱胶状态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脱胶是麻类加工中基础而又关键的工序 ,脱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纤维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就红麻的微生物脱胶方法、脱胶机理和影响脱胶的因素进行概述 ,并针对现行红麻脱胶方法存在的问题对混种脱胶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脱胶是麻类加工中基础而又关键的工序,脱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纤维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就红麻的微生物脱胶方法、脱胶机理和影响脱胶的因素进行概述,并针对现行红麻脱胶方法存在的问题对混种脱胶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大麻生物脱胶有重大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麻业》2003,25(2):98-98
由山东省纤维检验局、山东大学和泰安大麻纺织科研所共同承担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专题《大麻脱胶工业用制剂》现已先后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科技部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组织的鉴定、验收。麻类韧皮纤维纺纱的成败首先取决于脱胶效果。长期以来,原麻脱胶一直沿用自然发酵法和化学法生产。化学法越来越受制于环境保护,传统的生物脱胶方法又不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要求。采用高新生产技术--酶制剂对韧皮纤维进行脱胶,是大势所趋。但韧皮纤维酶法脱胶是十分复杂的过程,不但要有脱胶所需的各种酶菌,还要有适当的脱胶方法,前期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红麻微生物脱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礼富 《中国麻作》2000,22(3):34-38
脱胶是麻类加工中基础而又关键的工序,脱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纤维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就红麻的微生物脱胶方法,脱胶机理和影响脱胶的因素进行概述,并针对现行红麻脱胶方法存在的问题对混种脱胶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黄麻红麻不同脱胶程度与熟麻产量质量的关系,探索不同鲜皮厚度脱胶适度所需的时间,掌握黄麻红麻鲜皮脱胶技术,我们于1979年、1982年进行了脱胶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汇总如下: 材料与方法脱胶试验于1979年10月13日至11月8日在余杭县五杭公社红卫大队进行,熟麻品质分析于1982年5月在浙江供销学校进行。所用材料系红卫大队同一块黄麻或红麻田中挑选。脱胶试验尽量选用高度、粗  相似文献   

9.
红麻由于“南种北植”,延长了营养生长期,在我县至10月中旬,仅少数麻株开花,一般采取鲜皮精洗,容易发生脱胶偏熟的问题。为了研究红麻鲜皮精洗脱胶程度对产量与质量的关系,以解决目前大部分生产队红麻精洗脱胶过熟,影响红麻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我们于1978年在中塘  相似文献   

10.
从红麻田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T1163,这株菌可在36小时内使红麻脱胶,96小时内基本脱掉黄麻胶质。系统研究了这株菌的适宜培养条件,并采用湿润发酵方式进行了红麻接种T1163菌的小型脱胶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杂菌干扰下,脱胶红麻干皮只需3天时间,比传统的天然脱胶法缩短7天以上,并大大减少纤维损失,使精洗率提高5.7%。文中还就T1163的分类、培养及发酵条件和湿润加菌脱胶法的经济、生态效益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较全面地回顾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科研成就:苎麻、亚麻、黄/红麻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麻类及同类纤维种质资源研究;麻类种植技术研究;麻类加工技术与加工机具的研究与推广;麻类生物脱胶与产品加工研究,特别是纤维质生产乙醇及环保型麻地膜的研究。本文还分析了未来该所麻业发展的走向:从麻类作物拓展到纤维植物;加工手段从农业微生物拓展到酶制剂;产品从传统的纺织原料拓展到生物能源与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2.
Samples of kenaf (Hibiscus cannabinus) grown in Malaysia were examined to determine the kraft pulp and papermaking properties of their bast (or bark) fibers. Using kraft pulping process showed that bast fibers were relatively easy to cook resulting good pulp yields in the range of 45–51%. The bast pulp produced sheets with great density, tear index and dry zero-span breaking length. Kenaf bast fiber is considered promising for production of high-grade printing, writing and specialty papers.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麻纤维厌氧生物脱胶系统,对苎麻、剑麻、大麻和棕榈麻进行厌氧脱胶处理。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过程中pH值稳定在7.2左右,化学需氧量(COD)在327 mg/L以下,氨氮质量浓度在5.2 mg/L以下,能实现近零排放;试验参数条件下苎麻脱胶效果优于剑麻、大麻和棕榈麻:苎麻纤维残胶率可达1.32%(低于化学脱胶),剑麻、大麻和棕榈麻残胶率分别为16.03%、20.13%、35.49%;各纤维强力指标能够达到传统化学脱胶法水平,其中苎麻的各项指标满足《苎麻精干麻》(GB/T 20793-2015)的一等水平。  相似文献   

14.
桑皮纤维脱胶工艺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从桑树韧皮中提取出桑皮工艺纤维,对桑树韧皮采用化学脱胶法和生物-化学联合脱胶法分别进行了脱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生物化学联合脱胶法能降低桑皮工艺纤维的残胶率,且对纤维损伤小。制得的工艺纤维长度为52.7mm,细度为1.33tex。经与大麻工艺纤维对比,认为桑皮纤维物理指标接近大麻纤维,其脱胶、制纤工艺可参考大麻纤维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5.
麻类优异种质的创新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种质资源是育种和生产重要的物质基础,种质创新是种质资源研究的核心。通过多年的系统研究,我国麻类种质资源研究已跃居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世界麻类资源大国。但是,麻类种质创新落后、育种材料遗传基础狭窄、可利用资源贫乏的矛盾还十分突出,种质资源研究与育种和生产还有较大的差距。本文报告了麻类种质创新的方法和技术,麻类优异基因源的发掘和利用,“十五”苎麻、红麻、亚麻、黄麻优异种质创新和利用的成果,对今后的麻类种质创新工作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麻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更新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我国麻类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安全保存和优异种质的评价利用现状,讨论了黄麻、红麻、亚麻、大麻种质资源的繁种更新技术关键和经验,并对麻类种质资源工作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亨氏厌氧技术从沤麻塘底泥等厌氧生境中分离筛选到N2,Y4,Z2-6三株厌氧细菌,研究结果表明,其产酶最适pH为7.0-7.4,最适温度为30℃,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豆饼粉。N2、Y4、Z2-6的果胶酶活分别为:913u,973u,927U,半纤维素酶活分别为:137u、140u、170u,纤维素酶活分别为0、3u、0,对数生长期均为5-9小时,产酶高峰时间均在72小时左右。三个菌株混合发酵红麻皮,5天可成浆,粗浆得率为74.4%,半纤维素脱除率为28.79%,果胶脱除率为72.41%,脂蜡质脱除率为23.23%,打浆后做手抄片,白度为40.5,裂断长为3529m。对N2,Y4,Z2-6进行了初步鉴定,经查《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三个菌株均属梭菌属的群Ⅲ。  相似文献   

18.
红麻综合利用研究进展与产业化前景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红麻是重要的韧皮纤维作物,世界各国在红麻多用途开发利用上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综述了红麻在造纸、纺织、建筑材料、麻塑复合材料、水土保持、吸附剂、饲料、食用油、栽培基质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利用现状,并对产业化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促进我国红麻的生产发展和提升综合开发附加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红麻是重要的韧皮纤维作物,世界各国在红麻多用途开发利用上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综述了红麻在造纸、纺织、建筑材料、麻塑复合材料、水土保持、吸附剂、饲料、食用油、栽培基质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利用现状,并对产业化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促进我国红麻的生产发展和提升综合开发附加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biodegradable bio-composite can replacement the synthetic polymer materials, which is used for automobile interior materials, finishing materials of air conditioner and refrigerator. To develop both components as biodegradable bio-composite, this research used natural polymer starch as matrix and kenaf fiber as a filler. Various plasticizer(polyvinyl alcohol, polyethylene glycol, glycerol) were added and examine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kenaf/starch bio-composites according to these plasticizer. The kenaf bast which cultivated in Korea was retted with 2 % NaOH solution. The plasticizer weighting 10 % of that of matrix was added. kenaf/starch composites were molded with hot press for 30 minutes at 130 °C and 3,500 PSI molding conditi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such as tensile strength, elongation, and young modulus of the kenaf/starch composites were measured. Also, we measured the SEM cross-section image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interfacial adhesion properties of fractured surfaces. The order of strength size of composites were G (12.42 MPa) > PVA (9.72 MPa) > PEG (4.73 MPa) samples respectively.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PEG sample i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sample (5.40 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