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款冬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款冬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研究表明:根为典型的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初生木质部四原型;茎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维管束二环,具皮层维管束;叶为异面叶,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疏松,海锦组织具大量气隙,叶脉维管束较发达,叶上下表皮均具有气孔器,气孔器为不规则型。  相似文献   

2.
运用冷冻切片技术,用光学显微镜对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C.G.&Th.Nees)Bl.〕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阴香叶为典型的异面叶;上下表皮均由一层排列紧密形状不规则细胞组成,上表皮细胞外角质膜较厚;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上,气孔类型为无规则型;叶肉组织不甚发达,具分泌腔,栅栏组织由1~2层排列疏松的柱状细胞组成,海绵组织有发达的胞间隙,横切面上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之比为1∶1.6;主脉发达,为外韧维管束,具有厚壁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侧脉有发达的由厚壁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延伸区。这些特征反映出阴香叶片结构与其生长环境之间的适应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潮州产抗癌植物穿心莲叶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冷冻切片法制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了潮州产抗癌植物穿心莲叶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穿心莲叶为典型的异面叶,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形状不规则的表皮细胞组成.细胞外壁角质膜较厚、上、下表皮细胞均含有长椭圆形或棒状钟乳体的细胞,且上、下表皮均被有少数腺鳞.气孔类型为横列型,下表皮密布,上表皮仅有零星分布,叶肉组织发达、栅栏组织为1~2层排列整齐的圆柱形细胞组成,贯穿于主脉上方,海绵组织排列疏松;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约为1:2.28.主脉维管束为外韧型,呈月牙形.上述特征主要与穿心莲的生活特性以及其生长环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通过石蜡切片技术,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 (Maxim.) Li]叶片的解剖结构,结果显示,从横切面观察,火棘叶片解剖结构由表皮、叶肉与叶脉三大部分组成。上表皮和下表皮细胞都是单层,排列整齐有序,外切向壁加厚为角质层,无表皮毛,下表皮的气孔凸出叶表面,有孔下室。典型异面叶,叶肉分化明显,富含叶绿体,栅栏细胞长柱状,排列有序,整齐划一,2~3层,海绵细胞排列无序,细胞形状不一,大小不一。主脉维管束发达,充分体现了其运输功能,另在维管束上下两侧有少量的机械组织,侧脉维管束结构简化。以上特征与干旱等环境条件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黑穗醋栗叶柄由表皮、薄壁组织和维管束等组成。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子叶和初生叶的叶柄各组成部分较简单;成长叶和成熟叶的叶柄组成较复杂,其表面除一层表皮细胞外,还有一层下皮;邻接下皮处有数层厚角细胞;薄壁组织中分布3个分离(近轴端)或连合(远轴端)的维管束;每个维管束的韧皮部外面有数层厚壁细胞,增加叶柄的机械支持作用。在同一叶柄的不同水平切面上,维管束的数目和排列不尽相同。但在同一品种的成熟叶叶柄远轴端与叶片基部相接处的结构特征和维管束排列形状常相同,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6.
霍山石斛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山石斛叶为等面叶 ,气孔四列型 ,仅分布于下表皮。平行叶脉 1 3条 ,大小相间排列于叶肉中。茎表皮为 1层较小的扁长方形或椭圆形细胞 ,外侧具金黄色角质层 ;基本组织中散生有 2 3条外韧有限维管束。根被由 4~ 6层薄壁细胞组成 ,外皮层、内皮层和中柱鞘均由 1层薄壁细胞和厚壁细胞相间排列组成 ,薄壁细胞为通道细胞。辐射维管束六原型 ,无髓。  相似文献   

7.
四川苏铁(Cycas szechuanensis)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苏铁(Cycas szechuanensis Cheng et L.K Fu)根、茎、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中柱3部分组成,未见明显的中柱鞘和内皮层,具二原型木质部,皮层薄壁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晶体;茎具大量薄壁组织,薄壁组织中有明显的分泌腔,薄壁细胞富含淀粉粒,维管束呈环形排列或散布在薄壁组织中;叶柄的基本组织中具有裂生分泌腔,5~8束维管束呈弧形排列或散布在薄壁组织中;羽片叶上表皮的角质层厚,气孔分布在下表皮,有小叶脉产生.根、茎、叶木质部中的管胞主要是螺纹和孔纹管胞,有少量纤维.  相似文献   

8.
通过石蜡切片方法,观察了鸡屎藤根、茎、叶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鸡屎藤主根和侧根均由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主根的周皮比侧根的厚约130μm,在主根和侧根的皮层薄壁细胞中都有棕色的含晶细胞,主根中的含晶细胞比侧根中的要多;茎由表皮、厚角组织、皮层、维管束和髓组成,13个维管束呈环状分布1周;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构成,上表皮比下表皮细胞厚约28μm,叶肉中栅栏组织仅有1层,平均厚度44μm,海绵组织的平均厚度71μm,主叶脉中的维管束呈扇形排列.  相似文献   

9.
以伞形科柴胡属植物银州柴胡(Bupleurum yinchowense)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结合组织透明法对银州柴胡茎和叶的结构发育进行研究,以期为柴胡属植物的分类和鉴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银州柴胡茎的发育可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生长以及次生生长4个阶段,茎尖顶端分生组织分为原套和原体;茎的初生分生组织包括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原表皮发育为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发育为皮层、髓射线和髓,原形成层发育为维管束(由初生韧皮部、形成层和初生木质部组成);茎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维管柱包括维管束、髓射线和髓;银州柴胡茎有微弱的次生生长,髓射线位置细胞的细胞壁常明显加厚。叶的发育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初生生长3个阶段;叶为异面叶,上下表皮由一层细胞组成,有气孔分布,为无规则型;栅栏组织由1层细胞组成,海绵组织由6~8层细胞组成;叶脉维管束为外韧维管束,其上下方均未观察到纤维分布;茎棱角的皮层、初生韧皮部、髓周围以及叶脉韧皮部均分布有分泌道;叶脉维管束木质部上方的组织中,分泌道有或无;银州柴胡茎和叶分泌道均为裂生型。结果表明,银州柴胡茎和叶的结构特点明显...  相似文献   

10.
依托扫描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长白山高山珍稀濒危植物牛皮杜鹃、毛毡杜鹃及苞叶杜鹃的叶片结构,分析了其对高山环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3种杜鹃叶片均为异面叶,具表皮附属物。上表皮由1~2层细胞组成,有角质层,无气孔器;下表皮由1层细胞组成,有气孔器分布。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有2~8层,海绵组织细胞间隙大,中脉维管束为圆形外韧型。此外,叶片的表皮附属物类型,气孔器特点,海绵组织细胞排列方式等差异明显。3种杜鹃植物的扫描电镜结构特征,既为种间鉴别提供了依据,也反映了其对高山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美洲黑杨与青杨及其杂交子代的叶角度变化与解剖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美洲黑杨‘I-69’杨(♀,F)、青杨(♂,M)及其杂交子代的3种类型(偏母型FP、中间型I、偏父型MP)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亲本和子代叶取向的光响应机制和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为南方山地适宜杨树无性系选育提供依据。方法观测叶角日变化规律、测量叶形态指标、扫描电镜观察叶/叶柄解剖结构。结果亲本F的光响应主要通过叶柄扭曲角和叶悬挂角的协同作用完成趋光和避光运动,M则通过改变叶悬挂角来完成;F1代3种类型通过叶角变化进行光调节的效果并不明显。亲本和杂交F1代的叶解剖结构差异较大,其中F和FP为等面叶类型,其上、下表皮气孔密度比分别为0.87和1.02;叶解剖结构包括上下2层栅栏组织,且占比较大(>0.7),无海绵组织。M、I和MP为异面叶类型,其上、下表皮气孔密度比分别为0.08、0.45和0.55;叶解剖结构包括较厚的海绵组织和上层栅栏组织,其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比为MP(0.75)>I(0.55)>M(0.47)。叶柄解剖结构表明不同部位结构与叶角度运动密切相关:母本F的叶柄由上至下形态上表现为窄椭圆形渐变为宽心型,维管束的排列方式由纵向排列逐渐成为横向排列;父本M叶柄结构从上至下差异不大,形态上由近圆形至心形,维管束排列方式呈放射状;F1代3种类型无论从形态上还是维管束排列方式上的变化皆介于2亲本间。结论结合南方山区的气候特点,初步认为F1代中的I型和MP型具有较好的抗旱结构特点和较高的光合能力,适宜栽培于高海拔山地,而FP型可能更适于低海拔山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该研究为研究野生豆腐柴茎叶的解剖结构。[方法]运用植物解剖技术对豆腐柴的茎、叶作解剖观察。[结果]结果显示茎为辐射对称的轴器官,初生结构均有表皮、皮层、维管柱三大部分组成;叶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束构成;表皮一层细胞,外具角质膜和表皮毛;阳生叶为两面叶,叶片具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阴生叶几为等面叶。[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豆腐柴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银杏观叶新品种叶片解剖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银杏观叶新品种筒状叶银杏、金条叶银杏、黄叶银杏叶片解剖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个新品种叶片与银杏原种结构相同,均由上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下表皮构成。上、下表皮及栅栏组织均只有一层生活细胞,维管柬与粘液道交替排列。但3个新品种叶片气孔密度、栅栏组织厚度、维管柬粗度等较原种有不同程度变异。另外,观察到下表皮上较为普遍双气孔与三气孔集生现象。  相似文献   

14.
缺镁与正常供镁的菜豆组织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研究了缺镁对菜豆植株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镁培养的菜豆植株叶片细胞中叶绿体数量增多,并有淀粉粒积累。外部表现出严重缺镁症状后,叶片细胞失去原有的正常形态,细胞收缩,细胞间隙增大,最后细胞破裂,内溶物丧失,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结构均消失,叶片厚度减少。叶柄和茎的粗度在缺镁时较小,叶柄中维管束发育不良,数目少。叶脉中维管束占的比例小。叶脉韧皮部细胞膜上ATPase活性在缺镁时较低,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上黑色的铅沉淀少;正常供镁的主脉韧皮部细胞间胞间连丝较多。  相似文献   

15.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及叶表皮刮取技术对桂竹叶片进行解剖学研究,对其表皮及横切面解剖结构进行测量和分析,观察桂竹叶片泡状细胞、长细胞、短细胞、叶肉细胞、梭形细胞、气孔器、维管束、表皮毛、下表皮乳突的形态及排布规律。结果表明,各形态指标的变异系数为4.9%~37.8%,下表皮细胞的形态指标变异系数普遍大于上表皮细胞,短细胞、梭形细胞、气孔器等的解剖结构具有显著特征。对桂竹叶片解剖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建立了横切面结构与表皮结构的对应关系。桂竹叶上表皮呈现“维管束-长(短)细胞-泡状细胞-长(短)细胞-维管束”的交替带状结构,下表皮呈现“维管束-长(短)细胞-维管束”的交替带状结构,上下表皮解剖结构差异明显。桂竹叶切面上呈现“泡状细胞簇-维管束-泡状细胞簇”的交替结构。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桂竹具有分类学意义的解剖学特点,为刚竹属近缘属间、属下的界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西瓜营养器官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的营养器官结构如下:(1)幼根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初生木质部为四原型;成熟根具有一定的次生结构,维管束为外韧型。(2)下胚轴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维管束、髓和髓射线等构成,维管束为双韧型;次生生长时形成层主要存在于外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为有限的次生生长。(3)地上茎的结构较复杂,初生结构中维管束排列近两轮;次生生长与下胚轴大致相似。(4)卷须的结构与茎的基本相似。(5)子叶与叶片均由表皮、皮层和叶脉三部分构成,叶片为典型的异面叶。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石蒜科中玉帘属的葱兰、石蒜属的石蒜、水仙属的水仙和朱顶红属的朱顶红4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进行了解剖学显微结构比较.结果表明,4种植物叶片的海绵组织发达,叶脉中的维管束都为有限外韧型维管束,且维管束鞘由薄壁细胞组成,气孔器都由2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无副卫细胞,气孔器的长宽比都很小,在1.03~1.44之间.但是,葱兰叶片横切面轮廓基本呈“肾形”,石蒜、水仙和朱顶红叶片横切面轮廓基本呈浅“W”或“V”字形;葱兰叶片横切面的上、下表皮分界不明显,无叶缘结构,而石蒜的叶缘为楔形,水仙的叶缘为乳突状,朱顶红的叶缘为圆弧形;葱兰、水仙和朱顶红均为等面叶,而石蒜为异面叶且下表皮细胞上具有明显的尖刺状乳突;石蒜、水仙和朱顶红叶片海绵组织内相邻维管束间有大而明显的薄壁细胞,这类细胞破裂后可形成较大的空腔,葱兰则是以花环状的薄壁细胞围成小空腔;叶表皮细胞有长细胞和短细胞之分,葱兰、石蒜、水仙的叶表皮细胞形状多数为长矩形,朱顶红的叶表皮细胞多数近椭圆形或近圆形;葱兰和水仙叶片的上、下表皮气孔器分布密度差异很小,石蒜和朱顶红叶片的上、下表皮气孔器分布密度差异明显.说明4种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具有许多相似的特征,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种间差异,可为石蒜科植物的种属关系确认与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