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9 毫秒
1.
近年来,长江忠县段频繁捕获中华鲟、胭脂鱼等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对如何救护长江保护鱼类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2006年5月20日,由农业部渔业局、中国渔政指挥中心和三峡办水库司共同主办,长江水产研究所、荆州市人民政府、湖北省水产管理办公室及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联合承办,在湖北省荆州开展主题为“珍爱国宝中华鲟,保护长江母亲河”的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向长江放流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中华鲟13.1万尾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12万尾。这是二十多年来,集中放流大规格珍稀濒危动物物种数量最多的一次。这次放流活动,  相似文献   

3.
(本刊特约记者何建湘摄影报道)2006年5月20日,由农业部渔业局、中国渔政指挥中心和三峡办水库司共同主办,长江水产研究所、荆州市人民政府、湖北省水产管理办公室和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联合承办,在历史名城湖北荆州开展主题为"珍爱国宝中华鲟,保护长江母亲河"的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向长江放流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中华鲟13.1万尾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10万尾.这是二十多年来,集中放流大规格珍稀濒危物种数量最多的一次.放流仪式由长江水产研究所张显良所长主持,中国渔政指挥中心李彦亮副主任出席放流活动仪式并致开幕词.  相似文献   

4.
长江湖北省宜昌市江段,地处中上游交接点,鱼类资源十分丰富。葛洲坝建坝以后,各种鱼类受阻于坝下,其中包括珍稀鱼类白鲟、中华鲟、胭脂鱼等。这些资源的情况如何、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据宜昌市渔政站最近提供的资料,由于各  相似文献   

5.
<正>长江全长6300公里,天然落差达5300余米,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连接着数千条支流和湖泊,流经的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气候差异显著,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境,栖息着极为丰富的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等水生生物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为止,长江流域中珍稀鱼类已超过30种,而且这一数字由于长江鱼类渔业资源不断地衰退还在进一步地增长。长江珍稀鱼类中比较著名的有"长江三鲜"(河豚、刀鱼和鲥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白鲟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松江鲈鱼、胭脂鱼等。  相似文献   

6.
正6月6日,《上海市中华鲟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实施当日,24尾中华鲟、2 000尾胭脂鱼等在长江口水域被放流。据悉,自2004年以来,上海累计放流各种规格中华鲟、胭脂鱼、松江鲈等珍稀水生生物55万余尾。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鲟是中国特有物种,是与距今1亿5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恐龙同时代的孑遗种类,被誉为"水中熊猫"。长江口是中华鲟生命周期中唯一的天然集中栖息场所。在这里,中华鲟完成各项生理调整。近年来,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持续衰退,栖息地破坏带来的影响日益明显,中华鲟自然种群延续面临重重困难,衰退趋势加剧,抢救性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李家明  王庆 《水产养殖》2007,28(3):15-17
长江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是我国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属鲤形目,亚口鱼科,胭脂鱼属。亚口鱼科大多数种属分布于北美洲,现存约14属,近80种。长江胭脂鱼是胭脂鱼科在亚洲分布的唯一种属,是我国二类保护的珍稀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以长江上游数量为多,其长江产卵场在上游金沙江、岷江、嘉陵江等地。葛洲坝、三峡大坝截流后,中下游亲鱼已不能上溯到上游产卵场产卵。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7月30日,农业农村部在重庆市万州区三峡库区举办长江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放流中华鲟、长江鲟、胭脂鱼等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和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共计5万余尾。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毅、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路伟、重庆市万州区政府区长聂红焰、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会长李彦亮参加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华鲟研究所宣布,经过7年多时间的研究,试验,中华鲟活体产卵技术已趋成熟,这项科研成果对中华鲟种群资源保护有重要意义。据中华鲟研究所科研中心主任介绍,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中华鲟洄游产卵季节,经农业部批准,中华鲟研究所从长江里捕捉野生亲鱼进行人工取卵、授精,繁育出幼苗再放入长江。  相似文献   

10.
梁益岭 《齐鲁渔业》1998,15(2):32-35
分析了山东省主要淡水鱼优良性状退化原因,提出科学繁育、混合选择、开发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等对策。建议开发养殖鳜、乌鳢、黄蟮、青虾、中华鲟、胭脂鱼等,引进匙吻鲟、大口胭脂鱼等,并加快良种产业化开发。  相似文献   

11.
9月13日下午5时,重庆市长寿县千佛乡渔民雷德友、廖家胜在长江长寿码头碛捕捞区作业时,捕获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胭脂鱼一尾,体长127厘米,体重21公斤。同日晚11时许,该县渔民雷敏在同一水域捕获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中华鲟一尾,体长90厘米,体重3.6公斤。雷德友、雷敏等3位渔民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产》2014,(1):29-29
<正>本刊讯2013年12月8日,上海市珍稀濒危物种增殖放流活动在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附近水域举行。本次放流活动以"中华鲟梦长江口,美丽上海你我他"为主题,由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主办,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承办。活动共放流中华鲟129尾,胭脂鱼45220尾及松江鲈鱼37500尾。此次放流的中华鲟全为1.5米以上的大中型中华鲟,其中包括野生抢救的大型中华鲟2尾(全长分别为3.3米和2.5米)。为了提高放流物种的野外适应和生存能力,保障放流效果,本次放流活动的  相似文献   

13.
<正>危起伟(突出贡献奖)危起伟,博士生导师,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危起伟三十多年来致力于我国水生生物生态和资源保护研究工作,尤其在长江珍稀濒危水生动物,包括中华鲟、白鲟、达氏鲟、胭脂鱼、鲥鱼、秦岭细鳞鲑、川陕哲罗鲑和大鲵等物种的保护生物学、物种保护技术研究以及保护工程实践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4.
1975年4月,从四川省合川水产学校用尼龙袋充氧的方法,空运一批中华鲟和胭脂鱼回库试养。中华鲟放入草鱼亲鱼培育塘中混养,水面5.1亩,水深1~1.5米,水质清,可经常注入新水。胭脂鱼混养在鲢、鳙、鲤鱼池塘中,水面1.6亩,水深1米左右,水质肥沃。投饵施肥同几种家鱼亲鱼,无特殊食料。其生长情况见下表: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科研人员等来激动人心的消息:佩戴卫星标记编号为20U0560和20P2232的放流中华鲟,在历经17 d、约1 800 km的旅程后,已游到长江入海口,投入东海的怀抱。这2尾佩戴卫星标记的中华鲟作为"先头部队",已分别于4月22日和23日出现在江阴江段(距入海口200多公里)。"首批卫星标记放流中华鲟游入大海,对三峡集团首次开启的放流中华鲟海洋生活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中华鲟研究所总工程师姜伟说。4月10日,2021年长江三峡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举行。这是三峡集团第64次开展中华鲟放流,共放流"子二代"中华鲟1万尾,其中,有16尾不仅佩戴了常规的"身份证"——声呐标、PIT标和T型标,还首次打上了卫星标记。此次放  相似文献   

16.
胭脂鱼栖息于长江水域中的国家二级保护的珍稀鱼类,最大体重可达到30kg,它的幼鱼具有较好的观赏经济价值。近年来,由于栖息环境条件恶化,导致资源量呈下降趋势。为了补充和增殖长江水域胭脂鱼资源,确保胭脂鱼资源生存延续和资源量  相似文献   

17.
《渔业科技产业》2007,(1):36-36
我国首个对野生胭脂鱼进行专门救护的机构——江西长江胭脂鱼救护中心,近日在江西省九江市建成并投入运营。目前,该中心己救护6条长江渔民误捕的野生胭脂鱼。胭脂鱼又名黄排,是我国也是亚洲特有的鱼类,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和闽江水系,因全身淡红,如涂抹了一层薄薄的胭脂而得名。目前在长江流域野生胭脂鱼比较罕见,江西境内野生胭脂鱼也难觅踪影,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上游以宜宾为中心的“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前不久获国家批准立项实施,这是目前长江上游唯一的一个国家级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 据中科院水产专家调查研究,长江水系共有鱼类350种,长江特有鱼类142种,其中近80%的种类分布于长江上游。而且长江上游河势奇特,水流湍急,砂砾和水形成的泡漩众多,是许多天然鱼类的天然繁育场,尤其是以宜宾为中心的长江段是中华鲟、白鲟、胭脂鱼、大鲵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鱼类的重要产卵繁殖场。近年来,由于人们酷渔滥捕、水质污染和兴修水利工程原因,造成长江流…  相似文献   

19.
高州水库为我国亚热带地区大型水库之一,常年平均水温22℃以上,无冰冻现象,雨量充沛,鱼类的生长期长,是发展水库养鱼的好水域。高州水库于1975年4月,从四川省合川水产学校引入一批中华鲟和胭脂鱼,经过八个月的饲养,已在高州水库“安  相似文献   

20.
《水产养殖》2011,(9):17-17
2011年6月9日武汉长江汉阳门码头,6万尾人工养殖的胭脂鱼鱼苗放归长江,此次放流的胭脂鱼规格为5~8cm,于2011年孵化。胭脂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水系和闽江地区,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近年来,因不合理捕捞和产卵环境被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