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桑枝栽培平菇和秀珍菇的调控出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食用菌生产中出菇季节集中和出菇后培养料中存余剩余营养的问题,以平菇和秀珍菇为试验材料,采用自然贮存和二次出菇的方法对食用菌的调控出菇和二次间断出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平菇正常出菇的生物学效率为41.923%~129.1%,相差3 倍之多。秀珍菇正常出菇的生物学效率为64.31%~78.77%,相差不大。从出菇调控结果看,‘平菇831’的生物学效率从50.312%降低至46.591%,调控出菇方法比正常出菇方法生物学效率降低了3.721 个百分点,生物学效率降低7.4%。‘秀珍菇195’的生物学效率从69.4%降低至28.99%,生物学效率降低一半以上。使用‘平菇803’进行二次出菇试验,以薄层箱栽和直接全拨皮出菇效果最好,生物学效率分别为12.42%和16.08%,而其他出菇方法的生物学效率仅为1%左右。可见平菇和秀珍菇是良好的调控出菇食用菌种类,在生产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而二次出菇技术由于产量低下和用工量较大,在生产上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液体和固体制种技术比较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食用菌液体和固体两种不同制种技术的成本利润率,探讨食用菌液体制种技术的经济效益优势,为推广液体制种技术,推动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思路。【方法】本文以一个食用菌试验室和一个食用菌规模化生产基地为实例,详细记录并统计2009年和2010年白灵菇液体和固体制种过程和出菇情况,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成本收益比较分析。【结果】液体制种技术的经济效益优势明显,如制种周期减少约24 d, 栽培袋菌丝满袋时间缩短约10 d, 污染率减少1.5个百分点, 每栽培袋成本降低0.732元, 成本利润率提高42.08%,但液体制种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还存在诸多发展瓶颈。【结论】与食用菌固体制种方法相比,液体制种在菌种质量、减少污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稳定性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液体制种的普及和推广,关键是需要改进与摇床和发酵罐相配套的接种设备,加快农科研与市场的充分对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大力推动中国食用菌液体制种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香菇菌株各出菇性状间的关系,以期得出可推及香菇菌株性状间联系的一般性结论,为香菇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68支香菇菌株进行栽培出菇管理,测定20个性状指标,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对20个出菇指标的方差分析表明性状指标间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因子分析将出菇性状指标按照因子得分归纳为6个因子成分,包括产效因子、单菇质量因子、结构因子、着生及潮次因子、营养生长因子和菌丝菌棒互作效应因子,可以解释73.223%的性状变量信息.通过通径分析得到单棒菇数、菌盖直径、污染率等3个出菇性状指标对单棒产量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量化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自变量与因变量关联程度大小为单棒菇数>菌盖直径>污染率.[结论]68支香菇菌株出菇性状的信息可以用6个因子成分表征,性状指标与单棒产量之间关系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96.616+5.389x1+3.087x2+ 131.744x3.  相似文献   

4.
引起蘑菇房害螨发生的原因很多。害螨常可通过菌种、培养料、复土、环境等途径传播,其中以菌种带螨最重要,菌种带螨率常达13.3%~48.9%,平均18.6%。从环境中侵入的害螨往往先在近门,窗边的菇床上发生,然后逐渐向内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5.
以棉秆粉碎料为平菇栽培主要基质,用棉籽壳等作对照进行栽培试验,从菌丝生长状况、出菇性能、生物转化率和平菇的商品性状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棉秆粉粹料与棉籽壳混合栽培平菇具有菌丝生长旺盛、出菇性能良好、生物转化率较高、商品性状良好等优点,最佳配方为:棉秆粉碎料50%,棉籽壳35%,麦麸15%。  相似文献   

6.
吴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841-5843,5856
[目的]为富硒香菇和富硒平菇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天然保健品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以富硒香菇和富硒平菇的子实体为材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其中的多糖,通过水杨酸法检测多糖对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结果]在50~250μg/ml范围内,富硒香菇多糖和富硒平菇多糖均具有一定的清除·OH和O2^-·的能力,且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加,其对·OH和O2^-·的清除率上升;相同浓度富硒香菇多糖和富硒平菇多糖对.OH的清除能力与硒含量成正比,而相同浓度富硒香菇多糖对O2^-·的清除效果明显好于富硒平菇多糖。[结论]富硒香菇多糖和富硒平菇多糖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其浓度与抗氧化活性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7.
金针菇栽培方式大多选用大棚栽培,大棚栽培金针菇比较方便,所需条件不是很高,栽培过程中湿度、温度、光照等条件均易于控制。在实际栽培过程中,探讨大棚栽培金针菇的关键技术,避免错误操作影响产量。从菌株、配方的选择、栽培袋的制作、灭菌、接种、培养、出菇、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论述了金针菇大棚栽培的关键技术,阐述了大棚栽培金针菇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一些栽培要领,为广大金针菇栽培户提供有价值的技术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河西走廊绿洲灌区在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的同时,也带来了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本文利用养分流动和模型分析的方法,分析河西走廊绿洲灌区典型“农田-食用菌”生产系统(农田-食用菌集约生产模式、农田-食用菌单户生产模式、农田单作)的氮元素流动特征.结果表明:农田作物秸秆通过食用菌体系还田使氮素利用率提高了10%左右,秸秆还田氮输入量(165.6kg· hm-2·a-1)占农田氮素总输入量的37.1%,使化肥氮输入量减少,因此秸秆氮的合理循环利用可作为减少化肥投入的有效途径.但农田氮素仍有盈余,单位面积氮盈余量高达217.0 kg·hm-2· a-1,未能实现循环模式内养分平衡的理想效果,因此优化氮素管理、确定合理的大田作物和食用菌面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根据一定规模的实践,研究总结出一套成功的大棚畦床栽培蘑茹高产高效技术,具体介绍了大棚构建、畦床制作、堆料配制、适宜播期、优良品种、营养液、相对湿度、棚温和料温管理等的操作关键。文中还就适宜播期、种植方式、保湿越冬和适时补充营养液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宜北京地区高温季节栽培平菇品种,选取10个耐高温平菇品种,以北京地区种植品种灰平260为对照,于北京地区高温季节6-8月做出菇试验。通过对菇型的调查,海南2号、高平09、夏抗50叶片薄、易碎且畸形,因此商品性差,不适宜种植;另外,通过对产量的统计与分析,早秋615、2008A产量表现突出且菇型好,表现出较好的耐高温性,夏秀990、夏丰1号、基因2005、江都71在北京35~40℃极高温期仍能出菇且菇型好,表现出极耐高温性,以上6个品种在产量上均优于对照灰平260,是北京地区适宜高温季节栽培的平菇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