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通过测定秦油2号角果长、宽的增长及其亮、籽粒重量变化。角果长度在花后12—15天定型,宽度在花后21—28天定型。当长度达到最大值时,宽度的增长速度达最大值;当宽度达最大值时,果壳的鲜重、干重及籽粒的鲜重也达最大值。秦油2号籽粒增重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不同品质类型春玉米子粒可溶性糖和蔗糖的积累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不同品质类型春玉米子粒可溶性糖和蔗糖的积累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子粒灌浆过程的进行,东农早甜在吐丝后15d可溶性糖和蔗糖的百分含量达到最大值,以后又缓慢下降。东农早粘在吐丝后20d达到最大值。四单19在吐丝后10d达到最大值。为确保甜玉米的商品价值和独特风味,甜玉米和糯玉米应在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迅速下降之前适时采收。  相似文献   

3.
菜用大豆荚粒品质发育过程及适宜采摘期分析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选用夏播菜用大豆不同熟期组6个代表品种通州豆、楚秀(熟期组Ⅲ),海系13、南农87c-38(熟期组Ⅳ),南农大黄豆、黑皮绿仁(熟期组V),对其荚粒品质发育过程进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1)荚长、荚宽及荚厚的发育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荚长、荚宽在开花后10-20天伸长较快,基本接近品种的固有长度和宽度;荚厚在开花后25-40天快速增长。(2)百荚鲜重、百粒鲜重发育符合二次曲线,熟期组Ⅲ品种在开花后35~55天达到最大值,而熟期组Ⅳ、熟期组V品种在开花后55—70天达到最大值。(3)出籽率及可溶性糖的变化符合四次曲线方程,在R5-R7前半期可溶性糖含量逐渐提高,R7后半期有所回落;不同熟期组的菜用大豆生长发育变化相似。菜用大豆的适宜采摘期为R6-R7的前半期。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甜玉米种子活力差异近等基因系植株生育后期源库关系,进一步阐明甜玉米种子活力形成的生理基础,以2组种子活力差异的近等基因系材料hv1与lv1、hv2与lv2为试材,研究其生育后期叶“源”和籽粒“库”的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种子活力高的近等基因系材料(hv1和hv2)籽粒的可溶性糖含量较低,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吐丝后,种子活力高的近等基因系材料(hv1和hv2)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较高。研究还表明: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光合生理特性(除叶绿素b含量外)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而籽粒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吐丝后30 d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a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均显著正相关。因此,适度较强的叶片光合生理,保证光合产物的高效积累,降低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籽粒可溶性蛋白含量,是提高甜玉米种子活力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水泥池小区试验,研究了B、Mo、Zn三种微量元素对甘蓝型油菜双低品种华双4号角果发育进程中干物质累积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锌缺乏阻碍了主茎和第一次分枝角果皮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进而影响籽粒干重的增加;三种微肥以及硼、锌配施利于角果皮干物质向籽粒的转移,促进籽粒增重。华双4号主茎角果皮干重在开花后43d达最大值,第一次分枝角果皮干重在开花后38d达最大值,主茎籽粒干重在开花后53d达最大值,第一次分枝籽粒干重在开花后49d达最大值。各处理主茎籽粒干重和粒壳比在花后38d出现明显差异,而第一次分枝的籽粒干重和粒壳比在花后33d开始出现明显差异。硼钼锌配合施用有利于油菜籽增产,对产量影响顺序为,完全处理(NPKBMoZn)>-Zn(NPKBMo配合)>-B(NPKZnMo配合)>-Mo(NPKBZn配合)>CK(NPK)。  相似文献   

6.
播娘蒿角果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测定播娘蒿角果的长度以及角果的鲜重、干重、体积的变化,对其角果的发育规律作初步评价.角果的长度在花后15~18d定型,当体积达到最大值时,角果的鲜重、干重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叶茎粒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其与籽粒淀粉积累的关系   总被引:41,自引:10,他引:41  
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鲁麦22和鲁麦14两个冬小麦品种旗中、倒二茎、籽粒糖含量及籽粒淀粉积累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叶片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在开花后15-20d出现高峰;茎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果聚糖含量变化呈单峰曲线,最高含量亦出现在花后15-20d,而籽粒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在灌浆期呈下降趋势,花后20d至成熟期各器官糖含量与籽粒淀粉积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油菜结实特性与库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以4个油菜品种的结实特性研究表明,开花后20d内油菜角果体积和表面积急剧增长,角果和籽粒干重随成熟进程而增加,籽粒干重在开花25d后增重加热,40d左右超过果皮干重。具有生殖生长优势品种的单位角果皮面积的生产力(PPA)和单位角果皮表面积负担的籽粒数(SNPA)较高。果皮与种子的生理代谢进程不同,二者的全氮,叶绿素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与角果形态及干物质积累转化进程有明显的相关性。初花期去叶处理可使4个品种明显减产,去叶对分枝产量的影响大于主花序,主要减少分枝的每角粒数;去短叶的减产幅度大于去无柄叶。  相似文献   

9.
研究结果表明,花生专用叶面肥能增加花生幼苗根长、根系体积、鲜重和干重,提高根系活力。其中以浓度为2000mg/L的处理最明显。专用叶面肥还能提高幼苗根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花生根瘤鲜重和干重,提高根瘤固氮酶活性。  相似文献   

10.
水稻粒重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解析   总被引:47,自引:3,他引:47  
 应用292个 Lemont/ 特青F13重组自交系(RILs)和272个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分析粒重及籽粒长、宽、厚、长/宽、体积和容重6个相关性状的遗传。所有性状在RILs中出现超亲分离。粒重与其他籽粒性状均呈显著正相关,而涉及籽粒品质的容重与粒宽、粒厚呈显著负相关。检测到影响粒重及其相关性状的主效QTL 48个和互作位点38对,这些QTL解释了各性状55%以上的表型变异。80%以上的主效QTL呈现一因多效或生理相关。QGl3和 QGl2等通过籽粒体积间接影响粒重, Lemont增效等位基因有利于籽粒品质的改良,而QGw5、QGt1和QGv7的特青增效等位基因增加粒重同时降低籽粒容重及品质。通过标记辅助选择进行不同QTL的重组,有望在增加粒重的同时改善籽粒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