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干育试验     
一、试验材料及方法 1.供试材料:九白海品种 2.時期:1958第三造(五月廾七日收蚁)第四造(七月四日收蚁)进行。 3.飼育型式:对照区为普通育,1——3龄每日給桑10——8囘,4——5龄每日給桑8——7囘。试验区的饲育型式如下表:  相似文献   

2.
人工饲料全龄2次给饵法(1—3龄1次、4—5龄1次,1—4龄1次,5龄1次)育蚕的结果表明:幼虫发育良好,且无蚕病发生,茧质亦较优。本饲育法与对照区(全龄3次给饵育)相比,饲育劳力更节省,适用于人工饲料育的丝茧和蚕种生产。  相似文献   

3.
我们为了节约养蚕劳力、用叶,简化设备,提高屋外条桑育省力效果,从1961年起,参照近年来国内外经济饲育方法的试验资料,并根据土壤比热大,温度变化迟慢,吸湿力强的原理,提出桑蚕土坑育经济饲育法的试验。 1.试验方法:稚蚕期同对照区一样,在室内用普通防干纸六回育。壮蚕期从四龄开始,对照区仍在室内用普通全叶四回育;试验区用全叶饷食,第二次给桑前移入土坑中开始用条桑二回育。 土坑设在桑园内2公尺以上的桑树行间。土坑深约30公分,坑口宽1公尺,长因收容头数而定,如收容5000头其长5公尺,10,000头其长10公尺。  相似文献   

4.
1—3龄人工饲料育、4龄以后桑叶育的蚕和全龄桑叶育的蚕、将其4龄以后的成长,特别对它们与4、5龄饲育温度(22℃’27℃)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探讨,获得结果如下: 1:1—3龄期人工饲料育的蚕,4龄的饲育温度以27℃饲育比22℃饲育,其食下量和消化量都增加,并且全茧层量也增加,5龄期则刚好与此相反,以22℃比27℃饲育为佳。而对于1—3龄桑叶育的蚕,4龄饲育温度22℃与27℃之间,在上述诸形质上没有显著差异。 2:4龄以后同一条件饲养时,眠蚕体重与饲育经过时间及茧层量之间存在着如下的相互关系:在4龄期,当3眠蚕体重重时、4龄饲育经过缩短,同时4眠蚕体重重。在5龄期,4眠蚕体重重时,相反地5龄经过延长,茧层量增加。 3:4、5龄期蚕体重的时间性变化没有因1—3龄期饲料不同而显示特异性的变化。即1—3龄人工饲料育,从4龄改为桑叶育时,于交换后体重的成长量未表现出一时的停滞现象。文献:略李伟译自《蚕丝试验场汇报》第106号’P67—83  相似文献   

5.
供试品种中122号(太)×日124号(春)和中124号×日124号(初秋),饲育溫度1—2龄30°和28℃,3龄28°和24℃,4龄和5龄为28℃、24℃和20℃。试验结果:①各龄和全龄饲育经过,随着饲育溫度升高而缩短,随着饲育溫度降低而延长,同时5龄的经过,1—4龄飼育溫度低的比高的长,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不同家蚕品种人工饲料育的饲育效果,选择安徽省5个现行蚕品种(菁松×皓月、皖丰×夏晖、华康2号、华康3号、苏豪×钟晔)为试验品种,以人工饲料育适应性品种优食一号为对照种,设置全龄桑叶育(MF)、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AMF)、全龄人工饲料育(AF)3种饲育处理方式,以龄期经过、蚕体重、经济性状与健康性、丝质成绩为指标调查不同家蚕品种不同饲育方式的综合成绩。结果表明,各试验品种AMF组家蚕综合饲育成绩较优秀,与MF组差异较小,而各试验品种AF组综合饲育成绩较差,品比结果表明菁松×皓月综合饲育成绩较优。因此,采用小蚕饲料育、大蚕桑叶育方式饲养优食一号或菁松×皓月可以实现较为理想的饲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蚕的多回育(年5~6回饲育)从昭和40年(1965年)前开始在日本国推行,曾有“多回育养蚕不安全”之说,还确实为之恐怕不安过.笔者在当时,曾就蚕的多回育有关工作进行调查研究,结论是:1—2龄共育,要求蚕前蚕室蚕具彻底消毒,养蚕室和上簇室分开,并确保室外病原不进入蚕室,养蚕工作没有不安全的.现在正在推行蚕的超多回育(年10~12回饲育),有关防治蚕病的基本方法是一致的.不过,因超多回育的情形例如1—2龄共育与1—4龄共育(也有1—3龄共育的)、桑叶育与低成  相似文献   

8.
人工饲料育始于60年代,首先由日本开发成功.1977年日本开始推广稚蚕人工饲料育,至今普及率已达到45%以上,我国70年代研究并获得初步成功,但长期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为了探讨此饲育型式,目前在我省农村应用的可行性,于1995年春蚕期在嘉兴农校普通蚕室内一切根据农村条件进行了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为了进一步探索用漂白粉添食或蚕体蚕座喷雾消毒,防治家蚕病毒病的生产实用价值,我们配合生产在夏蚕期进行了漂白粉添食、蚕体蚕座喷雾消毒防治家蚕血液型脓病的生产性试验。现将使用效果汇报于后, 一、供试地点、材料试验是在渭南县花园公社农科站进行的。夏蚕期饲育蚕品种为浙农一号×苏12。饲育温湿度及标准:一、二龄80—82°F,干湿差2—3°F,三龄78~80°F,干湿差4—6°F。采用塑料簿膜全防干育,全令四回育。  相似文献   

10.
58年春省提出,3—5年实现全省全年二化性白茧化的要求,很多人认为不可能,强调广东第二至六造不適宜于饲育二化性白茧蚕种,但在各级党委领导下,群众都有实现全年白茧化的决心,和继续去年番顺县槎涌队第二,三造试育或功之后,今年各造各地都进行试育工作,除了番顺德小涌队第四造创造了(运输×华八)单强产茧102斤茧,成绩突出以外,沙滘社党委试验蚕房第五造饲育,(沄文×华+)获得单张(8公分蚁量计)产茧85.31斤,经验比较完整,从这个事例可以打破迷信和充分说明了广东全年白茧化的可能性,兹将试育经过和结果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1.
九江公社五星大队上南生产队,过去桑叶利用率是很低的,担桑产茧只有5斤,单张产茧也不到60斤。今年蚕桑生产是持续跃进的一年,上南生产队的干部和群众决心实现春蚕开造红。鼓足干劲,大闹技术革新,他们除细蚕继续采用方桑饲育外,还大胆进行干(?)全芽复盖饲育方法的试验。连续两批试验,对比结果,证明采用干(?)复盖育能提高桑叶利用率40—  相似文献   

12.
为了总结南海县九江公社首创的快省高产养蚕法——“防干全叶少囘育”的养蚕经验,推动全区大量进行少囘育试验和逐步推广面使用,本月1—5日在九江公社召开了现场会议。到会的有南海、中山、顺德、三水等县主要蚕桑公社的养蚕室长,蚕种场站及县的技术干部,省农业厅、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代表等共55人,(其中室长39人、技术干部16人)。会  相似文献   

13.
广食一号夏蚕期分别采用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1~2龄M10粉体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1~4龄颗粒人工饲料育5龄桑叶育3种饲育形式,秋蚕期采用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调查了广食一号在不同季节及不同饲养形式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及主要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广食一号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优良,疏毛率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相仿,但在同样饲养条件下,其3龄起蚕率、蚕体质量以及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品种.广食一号对M10粉体人工饲料的摄食性低于颗粒人工饲料,但发育整齐度仍然较高,蚕体质量、生命率、产茧量和茧质均明显高于颗粒人工饲料育.广食一号1~4龄颗粒人工饲料育,全龄经过及5龄虫蛹生命率与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无明显差异,结茧率和茧层率稍高于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但蚕体质量、产茧量、全茧量和茧层量均明显降低,说明这种颗粒人工饲料不能满足广食一号3~4龄期的营养要求.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茧质调查及丝质鉴定结果表明:在相同龄期相同饲料饲育条件下,广食一号的产茧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及茧丝质主要指标优于菁松×皓月.  相似文献   

14.
<正>为改革传统的养蚕工艺,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1990年起我市引进了小蚕人工饲料育的先进技术,并在大蚕期配套进行条桑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991年夏季我们建成了1120m~2、一次可饲养200张蚕种的小蚕人工饲料育饲育中心,采用1~3龄人工饲料平板1回育。饲育前蚕室、用具彻底消毒,每张蚕种备干体饲料4公斤,收蚁前1日将干体饲料与清水按1:2.2比例充分搅拌均匀、装袋、成型、高压灭菌后备用。蚕卵卵面进行充分消毒,蚕种定量分区,放入纸盒内进行补催青。收蚁时将纸盒中的蚁蚕连同卵壳与少量未孵化的蚕卵扫落在饲育框内的平板饲料上,饲育室的温湿度,1~2龄温度为29~30℃,湿度为85—  相似文献   

15.
<正> 为了探索桑园受氟污染情况下,蚕桑生产的对策,我们在1987年春季对污染桑叶做了多种处理的养蚕对比试验,现将情况整理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供试蚕品种:苏6(二)分区:共设5区,每区二个重复,3龄点数500头蚕饲育,每日四回育。(1)轻污染区:养蚕用叶桑园离污染源500米以上;(2)清水区:对重污染区的桑叶采后  相似文献   

16.
小蚕笼箱密闭育是一种新的养蚕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饲养1—3龄蚕,与普通饲育相比,收蚁结茧率提高5%;单张种产茧量增加14.07%;单张种产值增加15.93%。1—3龄期给桑次数减少一半,节省桑叶和劳力25—30%。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家蚕1~4龄人工饲料的饲育技术规范,对家蚕品种皓月×菁松1~4龄人工饲料育在蚕体发育整齐度方面的实用化水平进行了试验,结果如下:1 ~4龄采用人工饲料育,3龄起蚕的弱小蚕淘汰率为2.35%;4龄起蚕的弱小蚕淘汰率为1.06%;5龄起蚕的弱小蚕淘汰率为0.69%,累计淘汰弱小蚕4.10%,说明1~4龄人工饲料育在蚕体发育整齐度方面已达到实用化水平,并初步形成了1~4龄人工饲料育的饲育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8.
2015年春季,在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云阳试验基地内,进行了优食一号一至二龄颗粒人工饲料饲育、三至五龄桑叶育的养蚕试验,以探索颗粒人工饲料的养蚕条件和实用技术。结果显示:优食一号一至二龄颗粒饲料育的产茧量能够达到全龄桑叶育水平,蚕茧质量接近全龄桑叶育水平,养蚕工效比桑叶育分别提高5倍左右。  相似文献   

19.
著者为了谋求人工饲料育的低成本与省力化,在无菌室和普通蚕室对稚蚕期(1—3龄)人个饲料一回给饵的蚕进行了大量饲养。关于此生产法的安定性已进行了病理学的探讨(松原等1989)。人工饲料育中,开发饲料与饲育方法关系极为密切,两者不能简单的分离。著者认为在普及饲育方法中,有必要探明饲料种类与饲育法的关系。为此,本研究在普通蚕室中为其向养蚕现场普及稚蚕期(1—3龄)人工饲料一回给饵育,使用市售的2种饲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飼育温度对蚕的虫質、茧質影响的研究(Ⅰ)不同龄期的飼育温度与虫質、茧質的关係——上田悟,《蚕絲研究》,No.41,P.6—21,1962。(日文) 供试品种为中122号(粗)×日124号及中124号×日124号。試驗方法:1~2龄用补湿箱飼育,3龄用半防干紙育,4~5龄普通育,对試驗的結果用變量分析法分析;飼育溫湿度的设計如下表。分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