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从湖南、湖北、河北等地区菜地采集土样,采用抑菌圈法筛选对白菜黑斑病病原菌芸薹链格孢菌(Alternaria brassicae)具有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菌株。通过初筛得到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20株,复筛出1株拮抗活性较高的菌株LBC-1。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形态特征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种属鉴定。鉴定结果为菌株LBC-1属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是1株广谱拮抗芽孢细菌菌株。  相似文献   

2.
以从敦煌地区盐碱土壤中分离获得的19株细菌为试材,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筛选,通过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采用盆栽试验测定所筛选的拮抗菌,研究了其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的防效,以期得到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结果表明:从敦煌地区盐碱地土壤中共分离出19株拮抗细菌,其中菌株A7-3-14拮抗作用最强,抑制率为79.22%,菌株鉴定为内生芽孢杆菌Bacillus endophyticus,盆栽防效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处理后的黄瓜苗病情指数为28.14,防治效果达到69.77%。表明分离到的芽孢杆菌菌株A7-3-14可以用于黄瓜枯萎病的生物防治,且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从丰富的土壤微生物资源中挖掘对西瓜枯萎病有较高防效的生防菌株,通过梯度稀释和平板涂布法分离获得西瓜根际土壤主要细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和测定盆栽防效的方法,从中筛选出对西瓜枯萎病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并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和gyrA基因序列比对获得生防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8份西瓜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到182个细菌单菌落,并筛选获得对西瓜枯萎病防效较高的3株拮抗细菌,接种30 d后盆栽防效均高于75%,与30%噁霉灵水剂防效无显著差异。综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序列分析结果,明确拮抗菌株JHXG0406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拮抗菌株JHXG0221和XQXG0111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获得了3株对西瓜枯萎病有较好防效的菌株,具有作为生防菌剂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香蕉枯萎病拮抗菌的鉴定及香蕉组培袋装苗防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对峙法比较海南省土壤中分离到的5株对香蕉枯萎病有较强拮抗作用细菌,并进行形态特征及16S rDNA序列鉴定.结果表明,菌株S40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不同浓度S40的发酵滤液均可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生长.该拮抗菌发酵液可明显推迟组培袋装香蕉苗发病和死亡,不同处理的相对防治效果均大于70%.  相似文献   

5.
通过组织分离法,在不同健康果树的木质部中分离到235株内生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对所得菌株进行了初筛和复筛,得到6株拮抗作用较强的菌株。用过滤和高温灭菌得到的菌株发酵液进行抑菌谱试验,最终获得拮抗作用较强的内生细菌X8。对X8菌株在植物体内定殖、分类鉴定和防治作用的深入研究。结果表明:X8菌株可以在杏、辣椒等植物中定殖。X8菌株发酵液对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抑制作用最强,达80.3%,对3种链格孢菌(Alternaria)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达到75%以上,对番茄灰霉病和辣椒疫病的防效达到75.4%和79.3%,显著高于50%腐霉利和25%甲霜灵的防效。经16S rDNA序列分析,X8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达99%。综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最终将X8鉴定为B. subtilis,在GenBank中序列登录号为HQ647257。  相似文献   

6.
从严格密封温室的盆栽巨峰葡萄根系、寄生的葡萄根瘤蚜虫体和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7个细菌菌株,并对其16S rDNA基因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7个细菌菌株16S rD-NA均扩增出1 500 bp左右的片断,通过与Genbank上已知同源性较高细菌的16S rDNA部分序列对比,初步确定了这17个细菌菌株分属于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stilis),其中蜡状芽孢杆菌(菌株C2、R2、L2、L3、L4)和巨大芽孢杆菌(菌株L1、L4、R1、R3、C1、B1、B2、J1、J2)集中于葡萄根系和葡萄根瘤蚜虫体,而枯草芽孢杆菌(菌株T1、T2)只在根际土壤中发现,说明蜡状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为葡萄根系和葡萄根瘤蚜的共生细菌。  相似文献   

7.
香樟根际促生菌的筛选与促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樟根际土壤为试材,采用PVK平板检测法、亚历山大平板检测法、CAS平板检测法、JNFb培养基检测法、Salkowski比色法,分别研究了从香樟根际土中随机挑取的22株细菌的解磷、解钾、产铁载体、固氮、产吲哚-3-乙酸(IAA)能力,采用16S rDNA对产铁载体和产IAA能力较强的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以期为探讨香樟速生、耐贫瘠等机制,同时也为香樟及其它植物研制微生物菌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挑取的22株细菌中,有7株具有解磷能力,8株具有固氮能力,11株能产铁载体,16株能产IAA。对初步分离的具有产铁载体和产IAA的菌株进行进一步的定量测定发现,菌株XZ3和XZ22产生的铁载体活性单位明显高于其它菌株,分别为78.4%和74.6%。XZ11和XZ13产IAA的能力最强分别为46.82、46.19μg·mL~(-1)。经16S rDNA分子鉴定,XZ3和XZ22分别隶属短小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和芽孢杆菌(Bacillus sp.),XZ11和XZ13分别隶属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和短小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  相似文献   

8.
 通过高效筛选法从不同环境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出44株对黄瓜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初筛和复筛得到一株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放线菌XF-7。研究了菌株XF-7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黄瓜种子发芽的影响,以及对苗期枯萎病的生防效果。结果表明:菌株XF-7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促进黄瓜种子发芽,且对黄瓜苗期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防效达79.57%。经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菌株XF-7与毒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toxytricini)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达100%。结合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将菌株XF-7鉴定并命名为Streptomyces toxytricini XF-7,在GenBank中该菌株的序列登录号为JN315670。  相似文献   

9.
黄瓜枯萎病病原拮抗细菌DS-1菌株鉴定及其生防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平板对峙法,从日光温室连作黄瓜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具有稳定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DS-1,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对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和对苗期枯萎病的生防效果。结果表明:菌株DS-1与已报道的Brevibacillus brevis 16S rDNA具有100%同源性,结合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确定DS-1为短短芽孢杆菌。基因库中该菌株的序列登录号为EF108303。DS-1对黄瓜种子萌发具有促生作用,苗期防治枯萎病的效果显著,防效达84.92%。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离获得对果树真菌病害[苹果轮纹病(Botryospuaeria dothidea)、苹果斑点落叶病(Alternaria alternaria)、葡萄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葡萄白腐病(Coniella diplodiella)和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 viticola)]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菌株,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为果树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潜在的材料菌株。【方法】从不同植物上分离内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菌落生长速率法及叶盘法等试验筛选拮抗菌;根据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gyrA基因序列分析等对其进行鉴定;通过测定拮抗菌发酵液对温度、pH值的敏感度分析拮抗物质的稳定性;通过测定拮抗菌发酵液对菌丝的影响,初步分析其拮抗机制。【结果】从不同植物根、茎、叶中共分离得到58株细菌,其中编号为YTB1407的细菌菌株对上述5种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经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且该菌株发酵液的拮抗活性在温度为20~100℃、pH为2.0~10.0,比较稳定。经该菌株发酵液处理后的病原菌菌丝畸形。【结论】该拮抗菌株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温度和pH值对该菌株拮抗物质活性影响不大;该拮抗菌株可以通过影响病原菌菌丝正常生长发挥其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番茄灰霉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X-75菌株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筛选对番茄灰霉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经过对200株分离自土壤的细菌菌株进行初筛、复筛后,得到了1株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菌株X-75。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初步将其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将其16SrDNA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标准菌株的16SrDNA序列进行比对,并用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X-75菌株进化树,结果表明,X-75与标准菌株AB245422 Bacillus velezensis聚于同一分支,同源性最高,达99.93%;利用番茄离体叶片对X-75菌株的防效进行初步检测,结果表明X-75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对黄瓜疫霉菌有抑制作用的生防菌,采用土壤稀释法从湖南、北京等地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到269株放线菌和细菌,以黄瓜疫霉菌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2株对黄瓜疫霉菌有明显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采用5倍稀释发酵液对黄瓜疫霉菌进行抑菌活性检测,放线菌X54和细菌P3的抑制率达到70%以上。通过培养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 DNA分子鉴定,放线菌X54为弗吉尼亚链霉菌(Streptomyces virginiae),细菌P3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相似文献   

13.
以东北油豆角腐皮镰孢菌为靶标菌,采用室内平板对峙培养和温室防效测定方法,从发病油豆角根际(围)土壤中筛选拮抗能力强的芽胞杆菌菌株,以期获得腐皮镰孢菌根腐病的生防资源。结果表明:该试验筛选到一株拮抗芽胞杆菌WJ-126,初步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在温室人工接种条件下,该菌株对油豆角腐皮镰孢菌根腐病的相对防效可达60.92%。  相似文献   

14.
从苹果韧皮组织分离获得1株潜在的生防菌菌株。基于形态和16S rDNA、gyrA鉴定其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命名为BaA-007(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存中心,菌种编号:ACCC60382)。该菌株及其次生代谢物对苹果腐烂病菌(黑腐皮壳菌,Valsa mali)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离体条件下可显著降低腐烂病病斑的扩散速度。以BG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筛选其最佳培养条件为蔗糖0.5%、细菌学蛋白胨1%、硫酸二氢钾0.1%、温度36 ℃、pH 7.0。BaA-007处理后,苹果水杨酸(SA)响应性基因PR1、PR2和NPR1,茉莉酸(JA)响应性基因PDF1.2、CORONATINE INSENSITIVE 1(COI1)和AOS,乙烯(ET)响应性基因ETR1、ERF1和HEL以及几丁质合成酶B基因(Chitnase B,ChiB)在接种处理后的不同时间点均上调。综上所述,菌株BaA-007对苹果腐烂病有显著的拮抗效果,有望作为防治苹果腐烂病制剂开发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K103对黄瓜穴盘苗的促生效果及作用机理,以草炭、蛭石、珍珠岩混合物料为基质,播种前基质接种K103,测定黄瓜穴盘苗生长发育参数,并采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分析穴盘苗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K103具有较高的固氮和溶解有机磷活性;基质接种K103提高了黄瓜穴盘苗根系活力和矿质养分吸收积累量,促进黄瓜生长;K103可在黄瓜穴盘苗根际定殖,并显著提高了根际食菌蛭弧菌,鞘氨醇单胞菌CHNTR37、CL01,德氏嗜酸菌,鹰嘴豆中慢生根瘤菌等9种细菌的相对丰度,这些细菌对植物多具有促生潜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峙培养法筛选对灰葡萄孢菌有显著拮抗性的产芽胞细菌,利用番茄果实检测拮抗菌及其发酵上清液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ESI-MS检测拮抗菌发酵上清液粗提取物中主要抑菌物质并利用PCR检测合成抑菌物质的相关基因,通过菌体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及gyrB分析对拮抗细菌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筛选的拮抗菌fqhm-13及其发酵上清液对番茄果实灰霉病防治效果分别达到69.0%和78.1%。fqhm-13发酵上清液粗提取物中主要抑菌物质为脂肽抗生素C14 ~ C16的surfactin A和C15 ~ C17的iturin A。fqhm-13基因组中含有脂肽抗生素合成基因ituC、ituD、fenD和srfAB。fqhm-13菌株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研究为利用芽胞杆菌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番茄果实灰霉病奠定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安全、高效的食用菌绿霉病生防菌株,有效控制病害的传播扩散,以常见绿霉病原菌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为指示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和管碟法筛选得到5株木霉拮抗菌株,其中me-1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达24.7 mm。经过培养性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性状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me-1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经抑制作用测定,表明该菌株对黑木耳、杏鲍菇和灵芝无抑制作用,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抗菌谱试验表明,菌株me-1对3种其他常见食用菌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黑木耳青霉病菌(Penicillium paneum)的抑菌率达到了92.9%,该抑制效果在1%和5%水平显著高于其他2种病原菌。所得研究结果为食用菌病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