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施氮量对冬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冬马铃薯的合理施氮量,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施氮量(0、80、160、240 kg/hm~2)对马铃薯费乌瑞它出苗率、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马铃薯出苗率总体降低;在块茎膨大期至收获期,马铃薯茎干物质积累量先升高后降低,以施氮160 kg/hm~2处理最高,马铃薯叶、块茎及总干物质积累量升高,均以施氮240 kg/hm~2处理最高;马铃薯商品薯比率、商品薯产量及鲜薯产量均总体提高,以施氮240 kg/hm~2处理最高,其中鲜薯产量较不施氮肥处理提高51.28%,施氮160 kg/hm~2处理次之,两者差异不显著;马铃薯可溶性糖含量、粗蛋白含量、粗蛋白产量、淀粉产量均升高,以施氮240 kg/hm~2处理最高,施氮160 kg/hm~2处理次之,两者差异不显著(粗蛋白产量除外)。综上,费乌瑞它适宜施氮量为160 kg/hm~2。  相似文献   

2.
以不施锌肥为对照,探讨了施用不同剂量锌肥对马铃薯植株锌的吸收、积累以及薯块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适量锌肥可以提高马铃薯的薯块产量、大薯率和商品薯率,明显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马铃薯薯块中的锌含量。在江西省九江江湖平原洲地,对马铃薯施用30 kg/hm2硫酸锌的效果最佳,其植株发病率、死亡率最低,商品薯率和薯块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以不施锌肥为对照,探讨了施用不同剂量锌肥对马铃薯植株锌的吸收、积累以及薯块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适量锌肥可以提高马铃薯的薯块产量、大薯率和商品薯率,明显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马铃薯薯块中的锌含量。在江西省九江江湖平原洲地,对马铃薯施用30 kg/hm2硫酸锌的效果最佳,其植株发病率、死亡率最低,商品薯率和薯块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马铃薯克新13号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氮肥不同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个生育时期,氮肥用量不同对马铃薯干物质的积累有一定影响,以对地上部分的影响较大。不同处理间,植株体内氮磷钾含量的变化差异不大。马铃薯的产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以施氮12 kg/667 m2产量最高;马铃薯的品质也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其淀粉、粗蛋白的含量也随之增加,而还原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逐渐降低。合理施氮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改善其品质。  相似文献   

5.
氮肥施用量对甘薯生长、含氮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兼用型甘薯品种郑红22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甘薯生长、含氮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地上部鲜质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及生长时间的延长均不断增加;地下部鲜质量随生长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地上部鲜质量与地下部鲜质量的比值随生长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甘薯地上部干物质含氮量和地下部干物质含氮量均随生长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地上部干物质含氮量与地下部干物质含氮量的比值随生长时间的延长不断升高,总体上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鲜薯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以施氮量75 kg/hm2处理最高,为43 819.44 kg/hm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地上部鲜质量与地上部干物质含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地下部鲜质量及地下部干物质含氮量均与鲜薯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地上部鲜质量与地下部鲜质量的比值与地下部干物质含氮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氮水平下马铃薯块茎品质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探讨不同氮水平影响下马铃薯块茎中蛋白质、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播种后63~91 d,不同处理的块茎粗蛋白质含量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之后施氮120 kg/hm2处理下降较快;马铃薯收获时,各处理马铃薯块茎总淀粉含量分别为619.2~669.1 g/kg。[结论]过量的氮肥不利于可溶性糖向淀粉的转化;过高的氮肥水平并不利于马铃薯生长后期块茎中淀粉的积累。  相似文献   

7.
杨建军  程卫东  蔺海明  刘学周  胡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536-4538,4541
[目的]研究坡缕石配施氮磷钾肥对红芪植株干物质积累、产量和红芪多糖含量的影响,为红芪药材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各生育期内进行采样,测定红芪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收获后计算产量;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红芪多糖的含量,计算多糖产量。[结果]坡缕石配施氮磷钾能够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提高后期(9月下旬和10月末)植株地下部分红芪多糖含量,或延缓多糖含量的降低,提高红芪药材的质量;显著增加红芪产量和多糖产量,高用量坡缕石(2250kg/hm2)和氮磷钾肥配施增产效果显著,增产731.32kg/hm2。坡缕石单施也能够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提高红芪各部分的多糖含量,延缓地下部分多糖含量的降低,增加红芪的产量和多糖的产量,高用量坡缕石(2250kg/hm2)单施效果显著,增产368.34kg/hm2。[结论]坡缕石与氮磷钾配施能够提高红芪药材的产量和质量,高用量的坡缕石(2250kg/hm2)和氮磷钾肥配施效果显著;坡缕石单施也有延长红芪干物质积累时期和延缓多糖含量降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马铃薯生长中期以不同浓度的多效唑溶液进行叶面喷施,研究多效唑对马铃薯农艺性状、产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喷施多效唑能矮化植株,抑制地上茎杆生长,使植株叶色浓绿,增强光合作用,增加营养积累,促进薯块膨大,从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淀粉含量,其中以喷施400 mg/L的15%多效唑溶液600 kg/hm2的处理效果最好,产量为16 572.22 kg/hm2,比对照增产3 516.66 kg/hm2,增幅为26.94%,淀粉含量最高达19.48%,比对照增长12.54%。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了不同氮肥施用量[0、45、90、135、180、90(缓释氮肥)kg/hm2]对高淀粉甘薯新品种龙薯24号的性状、产量、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处理之间,甘薯蔓粗变化不大,差异不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甘薯的平均蔓长、基部分枝数呈增长趋势,施氮各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不施肥的N_1的产量水平最低,N_2、N_3、N_4、N_5、N_6的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最高的是N_5,即施磷量(P2O5)90 kg/hm2]对高淀粉甘薯新品种龙薯24号的性状、产量、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处理之间,甘薯蔓粗变化不大,差异不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甘薯的平均蔓长、基部分枝数呈增长趋势,施氮各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不施肥的N_1的产量水平最低,N_2、N_3、N_4、N_5、N_6的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最高的是N_5,即施磷量(P2O5)90 kg/hm2、施钾量(K2O)180 kg/hm2、施钾量(K2O)180 kg/hm2,施氮量(N)135 kg/hm2,施氮量(N)135 kg/hm2时,最高鲜薯产量达53857.5 kg/hm2时,最高鲜薯产量达53857.5 kg/hm2,最高薯干产量16071.1 kg/hm2,最高薯干产量16071.1 kg/hm2,最高淀粉产量11552.4 kg/hm2,最高淀粉产量11552.4 kg/hm2。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研究膜下滴灌栽培模式下不同施钾量和施钾模式对马铃薯块茎产量、淀粉及粗蛋白质含量、钾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以冀张薯8号为试验材料,设105、210、315 kg/hm23种施钾量和2种施钾模式。[结果]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块茎淀粉含量呈先增后降趋势,粗蛋白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而块茎产量、钾素的生理及利用效率呈降低趋势。当施钾量为105 kg/hm2时,块茎产量最高,钾肥的吸收利用率最大。[结论]施钾量的1/2用于基施,另1/2用于追施,有利于块茎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及钾肥吸收效率的提高,建议生产中将部分钾肥用于追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氮磷钾配施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动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可为马铃薯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以紫花白为试验材料,分别设:对照(CK)、氮磷(NP,N 120.0 kg/hm2、P2O5105.0 kg/hm2)、氮钾(NK,N 120.0 kg/hm2、K2O 120.0kg/hm2)、磷钾(PK,P2O5105.0 kg/hm2、K2O 120.0 kg/hm2)、氮磷钾(NPK,N 120.0 kg/hm2、P2O5105.0 kg/hm2、K2O 120.0 kg/hm2)5种不同施肥处理,研究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动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5种施肥处理马铃薯单株总干物质积累量、块茎干物质积累量、块茎产量(鲜)均表现为NPK〉PK〉NK〉NP〉CK,NPK处理较PK、NK、NP处理全株及块茎干物质积累速率都明显提高,达到0.05显著水平。5种处理单株茎叶总干物重为NPK〉NP〉NK〉PK〉CK,分配于地上茎叶的干物质率为NPK〉NP〉NK〉CK〉PK,分配于块茎的干物质率则为PK〉CK〉NK〉NP〉NPK。[结论]氮磷钾配施有利于促进马铃薯植株干物质积累和地下部块茎形成与增长;在其他2种养分配合施用基础上,增施氮肥对地上茎叶的促进作用最明显,磷肥次之,钾肥最小。而对地下块茎的促进作用则以钾肥效应最大,磷肥次之,氮肥最小。  相似文献   

12.
杨瑒  靳学慧  周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3,(22):9309-9312
[目的]探究不同氮水平对马铃薯抗晚疫病和薯块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高、中、低3个水平(90、145、180 kg/hm2)氮肥处理后的马铃薯叶片接种晚疫病,研究了不同氮水平对马铃薯抗晚疫病和防御物质(防御酶和抗性物质)以及薯块产量的影响.[结果]中氮水平能增强马铃薯植株的抗病能力并有最高产量,而高、低氨水平则削弱植株的抗病力并降低产量.相关防御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力在马铃薯叶片接种晚疫病后的前4d都被诱导上升,并在中氮水平下最高.受病叶片的总酚和类黄酮的积累量也显著上升,并在中氮水平下达到最高.中氮水平能使马铃薯产生最大比例的大个块茎.[结论]为了解氮对植物抗病反应和产量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确定膜下滴灌马铃薯生产中适宜的种植密度和合理施氮量,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块茎产量及品质,为膜下滴灌马铃薯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方法]以紫花白为试验材料,设54 000、65 550、77 100株/hm23个密度以及0、142.5、285.0、427.5纯Nkg/hm24种施氮量,采用裂区设计.[结果]在膜下滴灌种植模式下,马铃薯氮素累积吸收量均随着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增加施氮量,AE、RE、PFP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而适度提高种植密度,RE、AE、PEP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马铃薯块茎产量、淀粉产量与施氮量、氮素累积吸收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率之间存在0.01水平显著的正相关.协同提高氮素累积吸收量和吸收利用率是决定马铃薯块茎产量的关键.[结论]适度提高种植密度且增加施氮量有利于膜下滴灌马铃薯对氮素的吸收量、利用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块茎产量和淀粉产量.在该试验条件下,适宜的种植密度与施氮量组合以77 100或65 550株/hm2、施氮量28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施氮量对甜高粱光合特性·糖分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氮肥对甜高粱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醇甜2号为试材,设5个氮肥用量处理,研究氮肥用量对甜高粱光合特性、糖分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拔节期甜高粱的光合作用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强趋势,拔节期后其光合作用随施氮水平提高呈先增强再降低的趋势。甜高粱糖分积累和产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施氮量为225kg/hm2处理的效果最好,其次是150、300和75kg/hm2,不施氮的效果最差。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施氮对甜高粱成熟期锤度、茎杆产量、籽粒产量的效应均可较好地用二次曲线回归方程进行拟合(P<0.0001)。[结论]氮肥对甜高粱的光合作用有明显调节作用,对茎杆糖分含量有一定影响。甜高粱茎杆和籽粒产量在施氮量为225kg/hm2时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提高原种的繁殖效率,降低原种成本,为原种繁殖提供合理的施肥依据.[方法]设4个施氮水平和1个对照,在2011、2012年分别进行“威芋3号”、“洋人洋”的不同氮肥水平的原种繁育试验.[结果]施用氮肥能提高原种的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原种产量、块茎平均重量、30 ~90 g块茎的数量和重量及所占比例.当纯氮施用量达到90 kg/hm2(尿素195 kg/hm2)时,原种的繁殖效果最好,上述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结论]在中晚熟品种进行微型薯繁育原种时,在保证其他肥量适宜的基础上,氮肥用量以尿素195 kg/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地区马铃薯青薯2号优质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永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15-1017
[目的]研究柴达木地区青薯2号马铃薯高产优质的密度,及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的最优组合。[方法]在柴达木地区利用4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青薯2号马铃薯的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与其块茎产量、淀粉含量、商品薯含量、淀粉产量的回归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在柴迭木地区,青薯2号块茎产量、淀粉产量最高的最优组合为密度6.75×10^4粒/hm^2、纯氮125.00kg/hm^2、P2O5 120.00kg/hm^2、K2O 250.00kg/hm^2;商品薯产量最高的最优组合为密度6.75×10^4粒/hm^2、纯氮199.32kg/hm^2、P2O5 95.67kg/hm^2、氧化钾199.32kg/hm^2。[结论]在柴达木地区,青薯2号的块茎产量、淀粉含量、商品薯产量、淀粉产量与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之间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7.
高淀粉甘薯品种块根淀粉积累和产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高淀粉甘薯品种的淀粉积累和产量特征。[方法]以10个甘薯品种为供试材料,扦插后60d内,每20d每小区选取5株分别进行块根淀粉、直链淀粉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测定,收获期选取10株计算单株薯数和单株鲜重。[结果]收获期,不同甘薯品种间产量和块根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差异明显,产量变幅为6.2×10^3-20.7×10^3kg/hm^2,淀粉含量的变幅为46.0%~73.3%,块根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幅为10.9%~17.2%,可溶性总糖的变幅为11.2%~20.2%。甘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块根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均呈持续增高的趋势,块根可溶性总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结论]可溶性总糖含量、直链淀粉与淀粉积累密切相关,产量和干率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基因型是影响淀粉含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油菜(Brassica napus L.)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为稻茬直播油菜精确定量施用氮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扬油6号为材料,测定不同施氮处理(0、45、90、135、180、225、270、315和360 kg/hm2)初花期和成熟期各器官干重和氮素含量。[结果]油菜氮素吸收量和氮素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满足二次曲线关系。当施氮量低于110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油菜对氮素的吸收量和利用率都呈增加的趋势;当施氮量在110~315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吸收量仍呈增加的趋势,但氮素利用率已呈下降的趋势;当氮施用量超过315 kg/hm2时,随施氮量的增加二者均呈下降趋势。籽粒产量与施氮量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78 kg/hm2。施氮量为278 kg/hm2时的氮素吸收量和利用率分别为209.90 kg/hm2和20.01 g(籽粒)/g(N),与最大氮素吸收量211.78 kg/hm2和最高氮素利用率20.88 g(籽粒)/g(N)相比,获得最高产量时的氮素吸收量和氮素利用率分别下降0.89%和4.17%。[结论]油菜达到最大氮素吸收量和最大氮素利用率的施氮量分别为315和110 kg/hm2。施氮量为278 kg/hm2能较好地协调油菜对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关系并取得最高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氮肥过量施用问题,探索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情况和马铃薯最佳施氮量,为科学施用氮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水平(0,75,150,225,300,375Nkg/hm2)对水浇地覆膜马铃薯‘青薯9号’各生育期土壤0~20cm和20~40cm土层矿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铵态氮含量变化较小,但0~20cm和20~40cm土层硝态氮的含量随施氮量增加显著增加,不同氮肥用量T2、T3、T4、T5和T6处理的0~20cm土层中硝态氮含量至收获期时高达57.53,88.53,149.86,185.10mg/kg和240.42mg/kg,比播前增加了40~200mg/kg;20~40cm土层硝态氮含量至收获期时分别为63.90,88.11,156.70,192.13mg/kg和244.51mg/kg,比播前增加了30~200mg/kg;过量施氮(T5和T6)和氮肥施用不足(T1、T2和T3)均降低了马铃薯的块茎产量.【结论】试验条件下,马铃薯的经济最佳施氮量和最高产量施氮量分别为180.99kg/hm2和231.07kg/hm2.不同氮水平主要通过影响‘青薯9号’的平均单株薯质量而影响块茎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