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2011~2015年连续4年开展的白背毛木耳栽培基质添加豆粕试验与示范结果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常规栽培料发酵结束后加入豆粕栽培白背毛木耳,会导致污染率急剧增加,添加6%豆粕的菌包废包率高达32.5%;在常规栽培料建堆时,将豆粕与麸皮、轻质碳酸钙等辅料一起加入到木屑中进行充分发酵,可以显著提高木耳产量和品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相对常规料栽培白背毛木耳,添加豆粕的栽培料发酵时间和翻堆次数需要适当增加,必须确保培养料发酵充分,否则容易出现培养料氨味过重,以致菌丝不吃料或吃料困难,影响栽培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通过茶屑、茶粉代替木屑、麸皮栽培食用菌的结果表明:1、利用茶屑代替木屑栽培毛木耳、黑木耳、香菇是可行的,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随着茶屑用量的增加,产量呈递度增长,而且产品内质也有所提高。2、茶粉代替麸皮栽培毛木耳、黑木耳是可行的、适量的比例对产量有促进作用;茶粉对香菇的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3.
选取不同菌株(屏优一号、V0026和V0024-3)、麸皮、棉籽壳等作为试验因素,采用L9(34)正交表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对所选菌株以及麸皮和棉籽壳的添加量作了试验,对草菇生物转化率结果作方差分析,确定合适的周年栽培配方。试验结果表明:麸皮、棉籽壳和品种对生物学效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麸皮>品种>棉籽壳,麸皮是影响生物学效率的主要因素;以屏优一号为生产菌株,适合周年栽培配方为稻草58%、麸皮10%、棉籽壳30%、石膏2%、石灰2%。  相似文献   

4.
苎麻骨粉在金针菇栽培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去皮后的新鲜苎麻骨晒干,加工成0.2-0.3cm大小的颗粒,通过不同用量添加到杂木屑、棉子壳中栽培金针菇,试验结果表明:①当用量不超过50%时,金针菇菌丝生长发育良好,菌丝生长健壮、浓密、洁白、杂菌污染率低,且子实体生长发育良好,产量较高;②以30%麻骨粉与杂木屑或棉子壳混合,比单纯用杂木屑或棉子壳栽培食用菌的效果要好,生物转化率提高约10%左右,麻骨粉可以代替部分杂木屑或棉子壳栽培食用菌;麻骨粉30%为栽培食用菌的最适宜用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马铃薯》2016,(5):268-272
以平菇菌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袋栽方式,研究加入0(CK),5,10,15和20 kg/100kg的马铃薯淀粉渣对平菇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测定了菌丝生长、菌丝生长速度、出菇产量和平菇生物学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加入不同量的马铃薯淀粉渣对平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不同;马铃薯淀粉渣最佳加入量为15 kg/100kg,其栽培的最佳配方为马铃薯淀粉渣15%、玉米芯35%、木屑26%、棉籽壳15%、石膏粉1%、玉米粉6%和石灰2%,在此栽培基质配方下平菇菌丝生长均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培育适应中、高海拔,出菇季节广、产量高的香菇新菌株。[方法]采集贵州野生马桑香菇部分分布区域健壮子实体为育种亲本,依据《食用菌品种选育技术规范》,经系统选育,获得味道鲜美、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马桑香菇优良品种。[结果]该菌株菌丝在5~28℃均能生长,子实体适宜温度15~22℃。菌丝萌发,形成原基能力强。除7—8月外,其余时间均可生长。平均产量90000 kg/hm2,生物学转化率80%。采用马桑木屑+麸皮+过磷酸钙+蔗糖配方栽培。[结论]驯化后的马桑香菇在不同海拔地区试验产量稳定,没有出现突变现象和性状分化情况,具有很好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7.
金针菇松杉木屑菌糠栽培猴头菇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猴头菇生产成本和解决松杉木屑工厂化栽培金针菇菌糠利用问题,研究了金针菇菌糠营养成分和不同配方对猴头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金针菇菌糠含有9.8%粗蛋白、32.3%粗纤维、1.2%粗脂肪、17.9%木质素和7.7%灰分;筛选出配方2是最佳的配方,比例分别为金针菇菌糠38%、棉籽壳20%、玉米芯30%、麸皮10%、碳酸钙2%,其产量和利润分别比对照组、配方1、配方3和配方4提高了9.67%、25.00%、6.12%、8.40%和115.91%、48.44%、46.15%、25.00%。为金针菇菌糠用于猴头菇大面积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采集于云南临沧的野生灵芝子实体中分离纯化获得纯培养物,编号为YAASM4672,结合形态学与ITS序列分析鉴定其分类学地位,并设计了9种栽培种培养基,测定其栽培特性。结果显示,采集到的菌株YAASM4672为灵芝(Ganoderma lingzhi),其形态特征与分子鉴定结果一致。该菌在2号栽培种配方上,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农艺性状(覆土组优于露地组)表现最好。菌丝体白色,长势浓密,38 d满袋,平均生长速度达(5.89±1.01) mm/d;菌盖黄色,直径达66.00 mm,平均生长速度最快为(4.14±1.07) mm/d,与其他配方相比,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菌柄褐黄,其长度、直径分别达到84.00 mm、18.00 mm。驯化的野生灵芝菌株YAASM4672人工栽培最优配方为:78%玉米芯、18%米糠、2%高粱粉、1%石膏粉、1%白砂糖,覆土能促进其子实体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通过栽培技术的集成设置了5种栽培模式(T1氮空白、T2当地常规、T3高产高效、T4超高产、T5高效超高产),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探索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齐穗后的光合性能(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齐穗后的20 d内,T2的叶绿素含量较T3、T4和T5含量高,而后其叶绿素含量较T3、T4和T5低;叶绿素荧光指标Y(NPQ)在齐穗后10 d,T3,T4,T5分别比T2高26.1%,60%,18%,在齐穗后30 d,T3,T4,T5分别比T2高25.5%,32.3%,32.0%,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额在齐穗后10 d,T3,T4,T5分别比T2低5.6%,13.3%,0.9%,在齐穗后30 d ,T3,T4,T5分别比T2低5.1%,16.6%,0.8%;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在齐穗后10 d,T3,T4,T5分别比T2高34.9%,87.9%,21.1%,在齐穗后10 d,T3,T4,T5分别比T2高38.0%,57.8%,34.8%;T3、T4和T5的产量分别比当地常规模式T2提高8.3%、14.6%和25.8%,并且T4和T5在5%和1%显著水平上都与T2差异显著。说明通过栽培技术的集成,可提高齐穗后叶片的光合性能,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栽培稻种间杂交改良云南粳稻品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引入非洲栽培稻的有利基因以丰富云南粳稻的遗传基础以达到培育高产、抗病、抗逆云南粳稻品种的目的,利用179个非洲栽培稻品种作母本与6个云南粳稻杂交,并用相应父本回交后形成F1、BC1F1、BC2F1、BC2F2群体,同时对滇粳优1号作轮回亲本的组合在BC2F1中每组合随机用5~10株回交至BC3F1。研究表明,F1及BC1F1的自交结实率为0,种间杂种不育是非洲栽培稻与亚洲栽培稻种间杂交最主要的生殖障碍;但回交至BC2F1自交结实率即达到7.9%, BC3F1的平均结实率为14.6%,在BC2F1选结实率在10%以上的植株自交1次,BC2F2的结实率即为42.8%,变幅15%~80%;表明杂种不育模式符合“单位点孢子体 配子体互作不育”。在BC2F2群体中,10.7%的组合的综合表现优于轮回亲本。大规模育种实践表明,通过两次回交,再自交2~3代,种间杂种不育的障碍基本可得到克服,并可引入非洲栽培稻的有利基因。  相似文献   

11.
白绢病是茉莉根部的一种主要病害。木霉82是一种抗生菌。目前研制供各地使用的是木霉82二级菌种,应加消毒麸皮才能使用。使用方法:(一)100斤培养土加入木霉1.5斤,充分混合后作盆土栽种新花苗或结合翻盆、分盆、并盆等栽培时作盆土。(二)不翻盆的花树,应把盆土挖出(见根为止)倒放  相似文献   

12.
《中国麻业》1989,(1):35-40
益阳地区1988年5月从湖南浏阳县引进麻菇菌种,以苎麻副产物为原料,采取试验和示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用100公斤苎麻副产物加干牛粪或猪牛混合粪20公斤,石灰4公斤、石膏粉和磷肥各1公斤,在4—6月和9—10月踩菌堆3—5层,7—8月踩菌堆1—2层:播750克袋装棉子壳菌种6—8袋;根据不同季节采取菌堆降层或增层和薄膜,湿稻草覆盖等降温保湿或保温保湿措施,使菌堆中心温度保持在32—42℃之间、膜内相对湿度保持在78—90%范围内,并严格消毒灭菌,生产率可达30—48%。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料配方添加锌、硒微量元素对大球盖菇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9个栽培料配方处理,并添加锌、硒微量元素,测定各处理大球盖菇菌丝长势、出菇时间、产量、生物转化率等指标.[结果]富硒香菇菌渣30%+玉米芯70%配方,熟料栽培产量35574.32 kg/hm2,产量排名第1位,生物转化率56.9%;富硒...  相似文献   

14.
利用畜禽粪便和农作物废弃秸秆生产有机堆肥,寻找有效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途径。通过采用猪粪渣与稻草秸秆人工翻堆的静态高温堆制方式生产堆肥并应用于蔬菜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以猪粪渣与稻草秸秆7∶3(W/W)混合,添加外源菌剂进行堆制,堆制过程中p H值均为弱碱性,温度在第11 d达到最高值72.6℃,高于对照组(未添加外源菌剂);对照组和试验组在堆肥过程中,碳素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全氮含量均呈先上升后降低,全磷和全钾含量均逐渐上升;堆制20 d后GI值达到50%以上,说明堆肥已经成熟。在小白菜栽培试验中,添加外源菌剂的堆肥组产量高于化肥组和对照组,增幅分别达22.19%和10.19%。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稻草黑膜覆盖免耕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需用稻草量大,为解决免耕稻草用量大的困难,进行了稻草黑膜覆盖免耕栽培试验的探索。试验田不经翻耕犁耙,摆种施肥后,覆盖10cm厚的稻草和覆盖3cm少量稻草加黑色农膜的两个免耕种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稻草+黑膜覆盖免耕比单用稻草覆盖的免耕栽培,稻草用量减少2/3,萌芽出苗和收获都提早16d,增产20.87%,每667m2节本增收576.14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外文摘译     
▲90.144 茶园施用石灰的初步研究[英]/John K WanyokO∥Tea Vol.10Num2 1989.12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讨pH低的茶园土壤石灰需要量以及调节土壤pH对幼龄茶树养分含量及茶树生长的影响。pH低的土壤取自Dimbolil等地茶园,全部土壤样品加入不同用量石灰后培养3周。盆栽试验:按风干土重的0.2%、0.4%和0.6%施用石灰,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基质对食用菌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粉碎后木薯茎杆和木屑为主要培养基质栽培平菇、榆黄蘑两种食用菌,观察不同配比基质对两种食用菌的发菌天数、菌丝生长速度、产量情况,确定栽培基质最优配方。结果表明,配方中添加30%木薯杆和60%木屑栽培的平菇和榆黄蘑,发菌天数分别为25、27 d,菌丝生长速度分别为0.49、0.48 mm/d,总产量分别为1.77、1.51 kg/袋。进一步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配比基质对平菇和榆黄蘑两种食用菌生长特性影响可分为两个成分,其累积贡献分别90.3%、88.0%,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评价模型表明配方3适合于平菇栽培,配方1适合于榆黄蘑栽培。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寒地栽培的秀珍菇菌渣为研究对象,实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法]采用生物学强化发酵方法和传统堆肥发酵的方法对秀珍菇菌渣进行处理。[结果]在秀珍菇菌渣堆肥中加入生物腐熟剂,可以有效提高堆体温度,缩短堆肥发酵时间。秀珍菇菌渣接种生物腐熟剂可使堆内温度迅速上升至57℃以上,并可持续10 d以上。经过30 d堆制,秀珍菇菌渣的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pH等试验数据可达无害化处理后的标准。从整个堆体的发酵时间、堆体温度、养分含量和外观形态等方面看,接种发酵腐熟菌剂的处理3秀珍菇菌渣的腐熟效果最好,获得秀珍菇菌渣的成本较低,因此更适合作为作物的栽培基质。[结论]可实现秀珍菇菌渣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苗膜下移栽不同破膜时间对烤烟产量与产值的影响。[方法]以小苗膜下移栽后及时破膜、移栽后2 d破膜、移栽后4 d破膜3种不同破膜时间开展小区试验,并以常规栽培方式作对照。[结果]小苗膜下移栽后2 d破膜,烤烟产量产值最高,且超过了对照;移栽后及时破膜处理产量略低于对照,但产值略高于对照;移栽后4 d破膜处理的产量与产值均低于对照。[结论]移栽后2 d破膜为当地烤烟小苗膜下栽培的适宜破膜时间。  相似文献   

20.
德化县马铃薯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研究了马铃薯不同品种、免耕栽培稻草覆盖、不同培土次数等栽培技术对产量、块茎性状、商品率等的影响;经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测验,结果表明:泉引1号、白花仔、泉引2号可作为我县春秋种的优良品种;采取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不同处理:开穴5cm播种后覆土+稻草覆盖3cm免耕栽培,稻草覆盖10cm+免耕栽培,既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率,又能省工省本,减轻劳动强度,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增加培土次数,于出苗10d、20d和30d各培土1次,有助于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