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不同灌溉模式对设施番茄产量与土壤养分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提高设施番茄水肥利用率,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试验设置滴灌施肥与传统漫灌施肥两种模式,共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对设施番茄产量以及设施菜田土壤温度、硝态氮、有效磷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漫灌施肥相比,滴灌施肥模式能提高设施莱田土壤温度0.5~1.5℃,增产4%~35%,氮肥利用率提高2%~17%。综合节水、氮肥利用和产量3项指标,以每6d滴灌1次,灌溉定额为每次180m^2·hm^-2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大棚西瓜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棚西瓜的种植过程中,采用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西瓜的生长速度与西瓜品质,并具有一定的节水、节肥效果。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通常采用微喷灌与滴灌的方式,与传统的沟灌方式相比,能够节水近40%,节肥近30%,同时西瓜的维生素C含量与糖度也会有所提高。基于此,本文对大棚西瓜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传统设施园艺生产过程中水资源的管理方式粗放,灌溉施肥方式落后、水肥资源浪费严重,不合理的施肥方式会造成土壤中残留肥料,对环境造成污染。为提高设施作物的水肥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本研究围绕设施精准灌溉施肥技术研究基于云平台的设施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采用模块化的思想,设计了以STM32为控制终端的智能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实时采集水肥参数,利用灌溉施肥控制算法,实行闭环反馈控制,保证水肥溶液配制的精确性;采用触摸屏组态技术,设计了人机交互系统,拥有手动、定时定量、配肥等多种操作模式;利用物联网技术,设计了水肥一体化远程监控EMCP云平台,实现了云平台间的实时通信,满足了设施作业的网络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传统灌溉施肥模式也将随之变化。结合设施农业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关系,对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情况展开了分析。根据节水灌溉、平衡施肥等技术的应用现状,对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问题进行了思考,希望能够为发展设施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香蕉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规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是基于香蕉生长特性和果园环境状况等条件,将灌溉与施肥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项现代农业综合技术措施。近年滴灌技术逐渐应用于香蕉栽培,并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应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已是当前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香蕉的必要灌溉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工程包括技术要求、水质净化、工程模式及设施安装、施肥与水分管理、设施维护及其他管理,应用于香蕉上能保证适时适量水肥供应,改善蕉园生态环境,达到节水节肥、提高效率、增产增收等效果。  相似文献   

6.
选用番茄新品系HH1101,在同一座温室大棚内设置水肥一体化管理区和常规灌溉施肥区,研究番茄对水肥的利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节水23.84%、节肥19.89%的情况下,采用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的温室大棚番茄,较常规灌溉施肥管理增产22.41%,增幅明显。本试验验证了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在设施蔬菜栽培中的节本增收特性。  相似文献   

7.
灌溉企业与肥料企业联手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肥一体化就是要求灌溉与施肥结合。在实际操作中要求灌溉企业与肥料企业要合作,共同为作物服务、为农户服务。水肥一体化技术是采用设施灌溉和设施施肥。这些设施通常由灌溉企业规划设计安装。如果灌溉企业不了解水溶肥料的一些特性及施肥过程,在设计上就会犯错误。比如在北方大面积灌溉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提高我国设施农业灌溉和施肥的利用率,采用分析水肥一体化技术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的方法,介绍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发展,特别强调了设施农业中水肥一体化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集成应用,并针对我国设施农业中水肥一体化的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结果表明:对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机理研究和管理系统以及研发适合中国国情的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装备及配套系统体系非常必要,同时应积极利用物联网技术探索设施农业大型园区或基地水肥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绿色农业发展的不断深入和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水肥一体化是当前农业生产的重要技术之一。灌溉和施肥是设施蔬菜生产管理的关键环节,设施蔬菜的水肥高投入和环境的高风险给中国设施蔬菜生产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影响着设施蔬菜的产量和质量。该文通过对设施蔬菜灌溉与施肥遭遇瓶颈以及水肥一体化技术优势进行深入分析,针对现状提出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技巧。  相似文献   

10.
温室菜瓜水肥一体化高效栽培集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肥料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同步控制、达到水肥耦合的农业生产新技术,传统的灌溉和施肥方式不仅造成水肥浪费,环境污染,同时造成棚室内湿度大、病害易发生等不良后果,为改变农民粗放的水肥管理模式,提高水肥利用率,经研究菜瓜的需水、需肥规律和生长需求,现将设施菜瓜水肥一体化高效栽培集成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国滴灌施肥技术优缺点分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肥水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问题,文章综述了国内外近20年滴灌施肥技术研究进展,发现滴灌施肥技术具有节水、节肥、省工、增产、地形适应能力强等优点,但滴灌施肥技术还存在滴头堵塞、盐分积累以及首次投入成本高等不足。要促进此项技术的广泛使用,既要依靠政策驱动和技术创新促进滴灌施肥技术发展,又要强化培训和示范推广提速该项技术的应用,今后还需研究水肥药平衡和自动化控制技术,以促进中国精准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Alternate partial root-zone drip fertigation (ADF) is a combination of alternating irrigation and drip fertigation, with the potential to save water and increase nitrogen (N) fertilizer efficiency.  A 2-year greenhous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ertigation frequencie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moisture and nutrients and tomato yield under ADF.  The treatments included three ADF frequencies with intervals of 3 days (F3), 6 days (F6) and 12 days (F12), and conventional drip fertigation as a control (CK), which was fertilized once every 6 days.  For the ADF treatments, two drip tapes were placed 10 cm away on each side of the tomato row, and alternate drip irrigation was realized using a manual valve on the distribution tapes.  For the CK treatment, a drip tape was located close to the roots of the tomato plants.  The total N application rate of all treatments was 180 kg ha–1.  The total irrigation amounts applied to the CK treatment were 450.6 and 446.1 mm in 2019 and 2020, respectively; and the irrigation amounts applied to the ADF treatments were 60% of those of the CK treatment.   The F3 treatment resulted in water and N being distributed mainly in the 0–40-cm soil layer with less water and N being distributed in the 40–60-cm soil layer.  The F6 treatment led to 21.0 and 29.0% higher 2-year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mineral N in the 0–20 and 20–40-cm soil layer, respectively and a 23.0% lower N concentration in the 40–60-cm soil layer than in the CK treatment.  The 2-year average tomato yields of the F3, F6, F12, and CK treatments were 107.5, 102.6, 87.2, and 98.7 t ha–1, respectively.  The tomato yield of F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23.3%) than that in the F12 treatment, wherea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3 and F6 treatment.  The F6 treatment resulted in yield similar to the CK treatment, indicating that ADF could maintain tomato yield with a 40% saving in water use.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and N, and tomato yield, a fertigation frequency of 6 days under ADF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water-saving strategy for greenhouse tomato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水肥一体化灌溉模式中施肥量与基追肥比例对大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山东嘉祥紫皮蒜为试验品种,在减施化肥20%条件下,设置不同的灌溉方式和基追肥比例。结果表明,大蒜水肥一体化灌溉较常规大水漫灌,每667 m2平均节水40.85 m3,节水率平均达52.50%;在不同的基肥追肥比例及灌溉方式中,水肥一体化喷灌并施用基肥60%和追肥40%处理增产效果最明显,蒜薹和蒜头产量分别提高了14.48%和10.89%,且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相比于常规大水漫灌处理分别提高了9.01%、15.75%。研究表明,通过水肥一体化模式,在合适的基追肥比例下,能够实现大蒜种植的节水、减肥和增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适用于日光温室番茄水肥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探讨不同灌溉施肥模式在日光温室番茄节水节肥增产效能上的差异。【方法】基于负压装置和滴灌系统,研究常规施基肥(CK)、营养液滴灌施肥(DI)和负压供液施肥(NI)对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负压供液施肥模式下土壤水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0—20 cm土层含水量周年变化幅度为20.8%—25.0%,低于滴灌施肥处理的19.7%—28.6%。基于负压装置的供液模式(NI)相对于处理CK和DI,不但养分(N+P_2O_5+K_2O)的周年总投入量分别降低了5.0%和17.2%,而且显著促进了番茄植株生长,增加了产量,改善了果实品质。其中处理NI与CK相比,番茄生物量提高了23.0%以上(P0.05),产量增加了7.5%—10.0%,而与处理DI相比,果实硝酸盐含量降低了17.3%—21.5%(P0.05)。负压供液施肥模式能够减少水肥用量,降低温室番茄周年耗水量,提高水肥利用率。与处理CK和DI相比,处理NI的年灌水量分别减少了18.4%和17.2%,番茄年耗水量分别降低了12.8%和12.1%(P0.05),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2.7%—40.1%和10.0%—30.3%(P0.05),肥料偏生产力则分别提高了10.4%—19.6%和14.5%—42.7%(P0.05)。水分的持续稳定供给是负压供液施肥模式实现节水节肥增产保质等效能的重要原因。【结论】基于负压装置的供液模式不仅减少了水肥的投入量,而且能够促进温室番茄生长、确保产量,同时改善了果实品质并大幅度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可作为日光温室番茄水肥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冀东平原设施辣椒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是提高设施蔬菜水分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设置2个不同施肥量处理,对滴灌施肥与畦灌冲肥作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设施辣椒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具有较好的节水节肥效果,能够提高辣椒产量,改善辣椒品质,同时提高水分利用率。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可节肥2 265 kg/hm2,节肥率40.3%;节水5 670 m3/hm2,节水率60.0%;增产6 435 kg/hm2,增产率达7.2%,为今后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在设施辣椒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随着肥料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水资源与矿物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以水溶性肥料为代表的新型肥料备受关注。同时,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水溶性肥料的研究。水肥同施、以水调肥不仅能节水节肥,提高水肥的利用率,而且能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在国家提倡发展节水节肥农业的大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响应国家的发展战略,越来越多的企业顺应时代潮流,投身到水溶性肥料产业。当前,水溶性肥料的有效登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水溶性肥料在肥料产业的新局面逐步形成,然而,水溶性肥料产业起步较晚,存在生产技术不成熟、生产标准不达标、施肥方式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回顾水溶性肥料国内外的发展历程,简述其生产工艺和施用技术,结合在我国农业上的应用研究,总结水溶性肥料及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点和存在问题,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从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不同作物滴灌施肥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山西省永济、稷山、原平、侯马、万荣等县在棉花、葡萄及日光温室蔬菜上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具有显著的"三节"、"两省"、"两增"功效。"三节":①节水:与大水漫灌相比,节水813~2 685m3/hm2,节省投资408.75~1 342.5元/hm2,水分利用率提高36.5%~43.5%。②节肥:与常规施肥相比,节肥90~225kg/hm(2纯养分),节省投资420~1 800元/hm2,肥料利用率提高15.2~24.2个百分点。③节药:实施滴溉施肥,有效调节了作物生长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使病虫害发生率降低20~70个百分点,节省农药投资150~1 470元/hm2。"两省":①省地:滴灌省去了畦灌的渠系占地,一般节地3%~5%,增加收入570~7 500元。②省工:滴灌施肥田比常规田节省劳动用工60~150个/hm2,节省投资600~1 500元/hm2。"两增":①增产:与常规田相比,增产棉花8.26%/hm2、葡萄22.22%/hm2、日光温室蔬菜3.76%/hm2;②增效:与常规田相比,棉花增纯收益1 992.45元/hm2、葡萄增纯收益19 226.55元/hm2、日光温室蔬菜增纯收益19 796.25元/hm2左右。  相似文献   

18.
不同滴灌施肥方式下棉花根区的水、盐和氮素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不同滴灌施肥方式下土壤水、盐、氮和棉花根系的分布,对于滴灌条件下水肥盐的合理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温室条件下应用15N标记尿素进行了不同滴灌施肥方式对土壤水、盐和氮素分布的影响及其与棉花根系分布之间关系的盆栽试验。根据滴灌灌水(W)和施肥(N)的先后顺序,设置4种不同氮肥施用方式:①氮肥在一次灌溉过程的前期施用(N-W);②后期(W-N);③中间(W-N-W);④全程施用(NW)。同时以传统的氮肥直接施入土壤后浇灌(SN-W)为对照。【结果】土壤水盐分布明显受灌溉方式的影响,但滴灌条件下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水盐分布无影响。氮肥滴灌施肥24 h后15N主要分布在0~20 cm深度土层,但不同施肥方式之间差异明显。NW处理15N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最深,但水平分布范围较小,且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在下层大量积累,容易造成淋失。相比之下,N-W处理15N在0~20 cm土层分布最均匀,收获后土壤硝态氮的残留量也最小,且棉花根系的生长和分布也优于其它处理。【结论】滴灌条件下,氮肥在一次灌溉过程的前期施用有利于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的淋洗损失。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不同滴灌施肥方式下土壤水、盐、氮和棉花根系的分布,对于滴灌条件下水肥盐的合理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在温室条件下应用15N标记尿素进行了不同滴灌施肥方式对土壤水、盐和氮素分布的影响及其与棉花根系分布之间关系的盆栽试验。根据滴灌灌水(W)和施肥(N)的先后顺序,设置4种不同氮肥施用方式:①氮肥在一次灌溉过程的前期施用(N-W);②后期(W-N);③中间(W-N-W);④全程施用(NW)。同时以传统的氮肥直接施入土壤后浇灌(SN-W)为对照。土壤水盐分布明显受灌溉方式的影响,但滴灌条件下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水盐分布无影响。氮肥滴灌施肥24h后15N主要分布在0~20cm深度土层,但不同施肥方式之间差异明显。NW处理15N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最深,但水平分布范围较小,且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在下层大量积累,容易造成淋失。相比之下,N-W处理15N在0~20cm土层分布最均匀,收获后土壤硝态氮的残留量也最小,且棉花根系的生长和分布也优于其它处理。滴灌条件下,氮肥在一次灌溉过程的前期施用有利于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的淋洗损失。  相似文献   

20.
在山西省稷山县棉花、葡萄及日光温室蔬菜上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具有显著的"两节"、"两增"功效。两节指节水:与大水漫灌相比,节水813~2 685 t/hm2,节省投资408.8~1 342.5元/hm2,水分利用率提高36.5%~43.5%;节肥:与常规施肥相比,节肥90~225 kg/hm2(纯养分),节省投资420~1 800元/hm2,肥料利用率提高15.2~24.2个百分点。两增为增产:与常规田相比,每公顷增产棉花8.26%、葡萄22.22%、日光温室蔬菜3.76%;增效:与常规田相比,棉花、葡萄、日光温室蔬菜增加纯收益分别为1 992,19 227和19 797元/hm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