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奶牛产前瘫痪的防治奶牛产前瘫痪是奶牛在妊娠末期,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如奶牛的腰部、臀部、后肢没有遭受损伤,又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但后肢不能站立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生在初产、高产以及瘦弱、衰老的奶牛。  相似文献   

2.
奶牛产前瘫痪是奶牛在妊娠末期.在没有外部损伤的情况下,如奶牛的腰部、臀部、后肢没有遭受损伤.又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但后肢不能站立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一般不多见。主要发生在初产、高产以及瘦弱、衰老的奶牛。青壮年体质好的奶牛很少发生此病。  相似文献   

3.
奶牛产前瘫痪是奶牛在妊娠末期,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如奶牛的腰部、臀部、后肢没有遭受损伤,又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但后肢不能站立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生在初产、高产以及瘦弱、衰老的奶牛。青壮年体质好的奶牛很少发生此病。但由于此病的发生原因尚不清楚,所以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奶牛产前瘫痪是奶牛在妊娠末期,一般距分娩10d左右.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下,如腰、臀部、后肢无损伤,又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但后肢无法站立的一种疾病。此病多见于老龄牛,近几年,随着奶牛饲养量的增加,成年牛也时有发生。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须仔细诊断鉴别,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5.
牛床地面较滑,地面坡度大于5%,奶牛站立、起卧太快,易引起后肢撕伤。如卧地不起,病程太长,半个月不能站立的牛,往往被淘汰,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对奶牛前肢肌肉、韧带撕伤治愈的病例报道较多,但中西结合治愈奶牛后肢撕伤的病例少见报道。现将中西医结合治愈奶牛后肢肌肉、韧带撕伤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奶牛产前瘫痪是奶牛在妊娠末期,一般距分娩10d左右,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下,如腰、臀部、后肢无损伤,又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但后肢无法站立的  相似文献   

7.
正奶牛产前瘫痪是兽医临床上较难治疗的一种常见病,是怀孕母畜运动机能发生扰乱的一种疾病。此病多见于老龄奶牛,常在妊娠末期,一般距分娩半月左右,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下,如腰、臀部、后肢无损伤,又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但后肢无法站立。近年来,随着畜牧业大力发展,奶牛饲养量不断增加,成年小牛也时有发生。产前瘫痪的奶牛大多因营养不良而引起,体温、心跳、呼吸无大变化。有食欲、反刍,嗳气减少,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须仔细诊断鉴别。在配合药物治疗的  相似文献   

8.
奶牛产前瘫痪是由于奶牛产前血钙水平下降而发生的四肢尤其是后肢站立不起的疾病。临床上多见于产前10天左右的奶牛。笔者曾参加治疗过一起奶牛的产前瘫痪,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因缺钙引起奶牛瘫痪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但因缺钾而造成奶牛瘫痪往往易被人忽视,常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1病例及临床症状大安市一头高产奶牛冬末春初发病,患病奶牛初期喜卧,后肢运动障碍严重,呈转移性跛行。逐日  相似文献   

10.
奶牛截瘫是怀孕中后期的奶牛无导致瘫痪的局部损伤,也无明显的全身症状而后肢无法站立的一种疾病。2004年4月我市一奶牛专业户家就出现了这种病例,该奶牛发病时距预产期尚有30多天。  相似文献   

11.
因缺钙引起奶牛瘫痪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但因缺钾而造成奶牛瘫痪往往被人忽视,为此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1临床症状本市一头高产奶牛冬末初春发病,患病奶牛初期喜卧,后肢运动障碍严重,呈转移性跛行。逐日加重,出现步态强拘,最后瘫痪倒地不起。误认为缺钙,  相似文献   

12.
肢蹄病是奶牛场和奶牛养殖户中常发的奶牛疾病之一.2007年4月20日,天津市嘉立荷牧业有限公司一下属奶牛场的一头高产奶牛出现严重跛行,表现为左后肢跛行.我们随之进行了诊断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因缺钙引起奶牛瘫痪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但因缺钾而造成奶牛瘫痪往往易被人忽视,常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1病例及临床症状大安市一头高产奶牛冬末春初发病,患病奶牛初期喜卧,后肢运动障碍严重,呈转移性跛行。逐日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奶牛体况、飞节损伤程度、后肢清洁度、年龄、胎次和泌乳时期等8个因素与跛行程度的关系,在2018年8月至11月调查了黑龙江省南部某奶牛养殖场的奶牛跛行情况,并进行跛行程度评分,同时对调查的奶牛进行体况评分、飞节损伤程度评分、后肢清洁度评分,并通过养殖场管理软件,收集泌乳牛的年龄、胎次、泌乳时期、日泌乳量和日步履数的数据,应用统计学分析8个因素与跛行程度的关系。结果发现,调查的奶牛养殖场奶牛跛行情况较为严重,奶牛体况、飞节损伤程度、年龄、胎次、泌乳时期与奶牛的跛行程度呈现正相关性,而奶牛日泌乳量和日步履数与奶牛跛行程度呈现负相关性,奶牛肥胖或者偏瘦都可能造成奶牛跛行程度增加,但不同后肢清洁度评分间的跛行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牛床地面较滑,建设地面坡度大于5%,奶牛站立、起卧太快,易引起后肢撕伤,卧地不起;因病程太长,长时不能站立而被淘汰。对奶牛前肢肌肉、韧带撕伤治愈的病例较多,但治愈奶牛后肢肌肉、韧带撕伤的病例少见。现将中西医结合治愈奶牛“躺卧不起综合症”一例报告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蹄叶炎发生在包围趾骨的真皮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65%的蹄病直接或间接地与蹄叶炎有关。研究表明大多数奶牛的跛行是由蹄叶炎引起的。蹄叶炎可分为三个阶段: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在所有三个阶段,奶牛通常都有特定的姿势以减轻疼痛。患蹄病的奶牛通常后背拱起来,如后肢放置比正常情况更朝前,说明疼痛在脚趾,如比正常更朝后,说明疼痛在蹄踵。  相似文献   

17.
闭孔神经麻痹,是闭孔神经受到损伤而使它所支配的后肢内收肌丧失机能的一种疾病.笔者在从事临床工作中,曾遇到14例奶牛闭孔神经麻痹病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随着奶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疾病的发生也在逐渐上升,尤其是奶牛"卧地不起"综合征."卧地不起综合症"不是病名,而是一个症候群.奶牛"卧地不起"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发生于高产或分娩前后的奶牛.临床特点;瘫痪、不能起立,后肢肿胀,僵硬,头颈呈"S"状弯曲,精神沉郁,体温偏低,心跳加快等这样卧地不起将必然成为危害我区奶牛业发展的一大疾病.本文通过卧地不起病例的病因、提出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正>奶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高热、流泪、有泡沫样流涎、鼻漏、呼吸困难、后肢无力等。此病虽然为良性经过,但发病面广,流行快,奶牛感染后产奶量急剧下降,部分奶牛因后肢无力长期卧地不起而被淘汰,急性病例可造成死亡,发病后怀孕牛可造成流产,故此病应引起广大奶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几十年,随着奶牛育种和规模化饲养水平的快速发展,中国奶牛群单产水平大幅提高,但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繁殖性能呈现不断下降趋势,严重影响了奶牛养殖的盈利能力。繁殖性能的降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环境、畜群管理、遗传和各种疾病等。近年来,生殖器官疾病(也称繁殖疾病)降低奶牛生殖能力的情况越来越明显,其对奶牛繁殖的影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简述了国内外生殖道疾病如子宫炎、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和卵巢疾病如卵巢囊肿、持久黄体等繁殖疾病发生情况。通过文献检索和数据比较,重点介绍了繁殖疾病对奶牛繁殖性能如空怀天数、产犊间隔、妊娠率、发情检出率、产后首次配种天数、配种指数等繁殖指标的影响和研究成果。同时,重点分析了繁殖疾病通过干扰生殖内分泌,损伤子宫内环境,导致卵巢功能异常影响奶牛繁殖性能的可能机制,并对奶牛繁殖疾病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改进中国规模牧场管理措施、减少繁殖疾病发生、提高奶牛群生产和生殖能力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