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蛋雏鸡正常生长发育是培育高产鸡群的关键。育雏期生长发育速度是最快的.尤其是骨骼与内脏器官。加之雏鸡在8日龄前体温调节机制不完善。抗寒能力差,若不给予完善的饲养管理.易发病或导致生长发育不良。出壳后开食时.有一些雏鸡很快学会采食.但有部分雏鸡采食较慢.有的雏鸡出壳3天时。嗉囊还是空瘪的.这些鸡生长缓慢.容易感染疾病,死淘率高。为此,必须给雏鸡提供代谢能、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丰富的平衡饲粮,使所有雏鸡在3天内学会啄食.并给以精心的照管。  相似文献   

2.
雏鸡体小娇嫩,抗病力弱,加之大群密集饲养.很难达到100%成活率。雏鸡死亡的原因很多,有意外死亡,如压死、淹死、啄死、咬死、踩死等;加之疫病的原因,雏鸡发病后死亡率比较高.发病死亡是雏鸡育成率降低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提高雏鸡育成率既要进行科学饲养.提高雏鸡机体抵抗力.又要加强管理,防止意外死亡.还要加强疫病综合防控.有效提高鸡群抗体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3.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技术要点禽谚说:“育雏如育婴”这是很有道理的.雏鸡刚出壳身体幼小,绒毛稀疏,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御寒能力很差.雏鸡体质娇嫩,对疾病抵抗能力弱.雏鸡神经十分敏感,胆小,伯惊吓,喜欢安召.雏鸡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决.因而育雏工作好坏,不仅直接影响雏鸡成活率,还关系到成年后的产蛋力与种用价值.有些专业户养鸡失败的原因,往往是没有掌握住有维的技术要点,饲养管理条件差,或感染疾病造成大批死亡.据自己多年养鸡的体会,浅谈一下育雏的技术要点,以供参考.l速好鸭苗,备好房舍种苗质量好坏是育雏成…  相似文献   

4.
雏鸡糊肛是由多种疾病或应激引发的一种症状,多发生于出壳后3~7天的雏鸡,其主要症状为精神萎靡,羽毛脏乱.不食或少食.粪便粘稠,黏着于肛门周围的绒毛上,甚至堵塞肛门。雏鸡常因肛门被堵,排便困难而发出尖叫声,后期可因衰竭而死亡。如果对本病的重视不够、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措施不当.就会导致雏鸡生长缓慢,延长生长周期或降低雏鸡成活率.甚至造成雏鸡的大量死亡,在临床实践中这种病例屡见不鲜.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张刚 《北方牧业》2004,(20):18-18
雏鸡体温凋节能力差.较成年鸡体温低了3℃.雏鸡绒毛稀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要在2周龄后才逐渐完善,所以秋季维持适宜的育雏温度对雏鸡的健康和正常发育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雏鸡成活率的高低.是养鸡的关键一步。雏鸡一般是指0~3周龄的鸡只.在这个时期.由于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代谢旺盛,而消化能力弱,抗病能力低,常会发生各种疾病,引起大批死亡。现就雏鸡的死亡原因及相应的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1.25×107C.baileyi卵囊的剂量人工经口感染3~75日龄雏鸡,通过C.baileyi卵囊排出规律和临床发病情况的观察,研究了雏鸡对C.baileyi感染的年龄免疫现象。结果表明,3~75日龄雏鸡均能感染C.baileyi;3~10日龄雏鸡易感性高,感染后排出印囊的量大,排出印囊的时间长,持续到感染后第20天;20日龄以上的雏鸡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后排出卵囊的量逐渐减少,排出印囊的时间缩短,仅持续到感染后第15天。50日龄以下的雏鸡感染后排出卵囊的量明显地高于50日龄以上的雏鸡,50~75日龄的雏鸡易感性很低,排出卵囊的量趋于恒定地极少量排出。从而揭示随着雏鸡年龄增长免疫系统发育逐步完善,感染后排出印囊的量逐渐减少、排出卵囊的时间缩短、对C.baileyi的易感性逐渐降低的规律。首次实验证实C.baileyi作为一种原发性病原主要侵害50日龄以下的雏鸡,尤其是10日龄以内的雏鸡易感性最高,发病和死亡主要见于10日龄以内感染的雏鸡。  相似文献   

8.
鸡白痢多发于3~14日龄雏鸡.7~14日龄雏鸡最易感染.14—21日龄以内雏鸡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为最高,表现为急性败血症.以发热、排灰白色粥样或粘性液状粪便为特征.呈流行性,是造成雏鸡死亡、育雏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球虫病多发于14。15日龄雏鸡。两病常呈暴发,给肉鸡业造成很大损失。如果采取有效的防制措施。则可避免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硒增强雏鸡对IBD抵抗力机制的细胞免疫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硒对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抵抗大的影响及其细胞免疫机制,自1日龄起给雏鸡分别饲喂基础(含硒0.086mg/kg)、补硒0.3mg/kg和0.6mg/kg的不同日粮,于49日龄采用微量全血培养 ̄3H-TdR掺入法测定其中自然发生IBD后第10天和正常对照雏鸡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并计算IBD鸡死亡率。结果,两补硒组IBD雏鸡死亡率显著低于基础日粮组IBD雏鸡(P<0.01);IBD明显抑制雏鸡T淋巴细胞转化率(P<0.05;P<0.01);补硒的正常对照雏鸡和IBD雏鸡T淋巴细胞转化率分别高于各自基础日粮雏鸡(P<0.05;P<0.01)。结果显示补硒可提高雏鸡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增强雏鸡对IBD抵抗力,降低雏鸡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雏鸡的饲养管理是养禽业中的一个最为细致和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影响养禽业的效益。据我校实验场多年的实践和其他单位的经验,总结以下提高雏鸡成活率的综合措施,与同行共同探讨。1雏鸡的生理特点1.1体温较低、调节能力差。初生雏鸡的体温比成年鸡低25~35℃,从4日龄起逐渐上升。1.2胃肠容积小、消化机能也没有发育完善。在雏鸡阶段必须选用易消化、含纤维少的饲料,做到少添多餐。1.3生长发育快、相对增重快。如:肉用AA鸡初生体重约为5097周龄体重可达2.skg。1.4雏鸡性情既活泼又胆怯、自卫能力弱,容易受兽类伤害和怪声惊扰。1.…  相似文献   

11.
氟哌酸可溶性粉(诺氟沙星)是抗菌药,主要对鸡大肠杆菌和鸡白病有特效,并有增重效果。我们在对雏鸡生长期预防白痢的同时,并进行了对雏鸡增重效果观察,并应用其它两种抑菌增重药物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氟唤酸可溶性粉由江苏江都县兽药厂生产,批号为苏兽字(gi)X008251号。2.雏鸡选用刚出壳迪卡沃伦品种雏鸡。3.分组。随机抽样分为4组.每组25只。雏鸡第l、2组为分别饲喂AB两种药物级.第二级*加入01%宝顺酸可溶性粉(均匀拌料)试验组,第4组为对照组。4.饲养。开食前对雏鸡进行称重后于不同笼中饲…  相似文献   

12.
肉用雏鸡相对生长发育较快,对营养要求高,幼雏期间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弱,稍有疏忽,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而死亡。雏鸡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加强饲养人员的责任心.严格各项操作规程,搞好育雏的环境条件.供给营养全面而平衡的饲料,严格防疫和疾病防治的措施.就可以减少雏鸡死亡数,提高育雏的成活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生产中,保证肉用雏鸡“零死亡”,必须采取以下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925雏痢康预防雏鸡白痢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25雏痢康系采用中西药物经科学配制的新型兽药,经与吡哌酸、纯中药复方制剂、土霉素预防雏鸡白痢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各组雏鸡10日龄时成活率分别为97.5%、87.7%、84.6%和31.8%;重复扩大试验12批共预防雏鸡14594只,10日龄时平均成活率为96.6%。试验证明,该药不仅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而且在连续使用的情况下,病原菌不易产生耐药性,是防治雏鸡白痢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4.
在养鸡过程中,雏鸡的死亡占有较大的比例。在引起雏鸡病亡的诸多因素中,人们总认为传染病是首位或归结于孵化上的问题,而忽略了环境因素对雏鸡健康的重大影响。据调查结果表明,环境恶劣、管理粗放是造成雏鸡死亡的重要原因,约占雏鸡死亡总数的70%,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低温鸡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的环境温度条件下,能保持体温相对恒定。当鸡的体温降至某一温度时,鸡群中有50%的鸡发生死亡,这时的体温称为低限致死体温。据资料介绍,1日龄幼龄的低限致死体温为15.4~15.8℃,4日龄16.2~16.6℃,8…  相似文献   

15.
一般来讲,雏鸡运输怕热不怕冷.热应激对雏鸡的危害极为严重。夏秋高温季节是各个种鸡场、孵化厂运输雏鸡最头疼的时候,短时的高温就容易导致雏鸡出现急剧脱水而大批死亡.给企业的信誉和利益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也给客户造成极大的不便。下面就笔者从事家禽行业几年来的一点心得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6.
选用3株基孔肯雅病毒人工感染雏鸡.结果表明,感染雏鸡能产生3~4天的病毒血症;感染后第6天产生血凝抑制抗体.第14~20天达高峰,感染后第8天产生中和抗体,第20~30天达高峰,雏鸡内脏呈炎性改变和出血倾向;感染蚊虫叮咬.能将基孔肯雅病毒传给雏鸡.实验证明,雏鸡对基孔肯雅病毒易感.  相似文献   

17.
(一)根据雏鸡生理特点巧应对1.雏鸡生长迅速,代谢旺盛,对饲料和环境的要求高。蛋用雏鸡2周龄体重约为初生时的2倍,8周龄为15倍。所以既要保证雏鸡的营养需要,又要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雏鸡羽毛生长快、更换勤,因此,雏鸡日粮的蛋白质,尤其是含硫氨基酸水平要高。  相似文献   

18.
影响种蛋孵化率的因素很多,出壳时由于缺氧而造成雏鸡破壳或脱壳无力而致死,是影响孵化率的因素之一。本次试验采用人工脱壳方法,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孵化率提高了7.21%(P<0.001)。同时对人工脱壳的雏鸡进行了饲养试验,结果人工脱壳的雏鸡与正常出壳的雏鸡无明显的差别。试验组成活率比对照组低3.99%,差异不显著(P>0.05),20周龄体重为1565g,基本上达到了标准体重。  相似文献   

19.
育雏初期即10日龄之前.有时会遇到雏鸡糊肛现象。雏鸡排出的白色黏稠粪便粘于泄殖腔周围的绒毛上,不能自然脱落,甚至堵塞泄殖腔。糊肛的雏鸡占全群的10%~40%,对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人工帮助清除可以减少死亡。许多养鸡户认为糊肛是由于雏鸡感染了沙门氏菌引起的鸡白痢,我们对这种较为普遍的想象进行了分析和监测.认为这是由于饲料蛋白质过高和管理不当引起的非细菌性疾病.  相似文献   

20.
1育雏期的选择 1.1 出壳时间 雏鸡出壳有早有晚,一般以21天出壳的雏鸡较好,这样的雏鸡体质强壮。晚出壳的雏鸡体质较弱,卵黄吸收不好,肚大,毛焦,脐带愈合不好。尤其是最后出壳的鸡只更是先天营养不良,疾病多,不易成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