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博林  彭艳  郭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602-18602,18610
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法,结合实证调研数据,利用SPSS 16.0软件对影响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因素进行了聚类分析,将其分为个人素质、社会宏观和家庭影响三大因素,以期为指导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农林类院校毕业生非基层就业问题突出,农业人力流失现象严重。理论分析表明,劳动力市场分割、基层就业职业搜寻成本收益不对等、大学生保留工资过高是造成农林类院校毕业生非基层就业的重要原因。促进农林类院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需要进一步完善基层就业促进机制和保障机制,提高基层就业信息服务能力,同时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面向基层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3.
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农业建设人才,基层理应成为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然而基层高素质人才极度匮乏,特别是农业、农村地区急需大量的农林专业人才。究其原因,既有社会政策导向的问题,也有高等农林院校和大学生自身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了促进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基层就业的5点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林院校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慧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3):175-176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冲击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已为全社会所关注。农林院校毕业生自身受传统思想束缚、就业岗位供需矛盾、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等因素影响,就业形势严峻。探寻解决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学生、学校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我国“三农”工作的关键举措,人才振兴是其中重要一环,农林类高职院校毕业生更是“一懂两爱”新农人的生力军。为了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林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以及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对江苏省3所优质的农林类高职院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林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学生就业意识薄弱等问题,建议政府统筹,精准施策,高校多措并举,落实落细,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增强责任担当,让农林类高职院校毕业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河南省部分高职农林院校女大学生就业趋向的调查和分析,指出在应届毕业生中相对于男生来说女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较为悲观,女性受调查者中89.3%的人认为就业有难度或很难就业;随着对专业和行业的深入了解,不同年级在校女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呈现明显差别;在高校中存在一些不正确的女性就业观念.文章指出造成高职农林院校女大学生就业趋向的原因是政府、高校、家庭和女大学生本身多方面的原因,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从宏观到微观多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职农林院校女大学生就业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化,大多数农林类高等院校毕业生都培养自己良好的择业观,即便如此,仍有一部分的毕业生对于当前的人才市场没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剖析了农林类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和择业观念,以及就业的基本形势;第二部分分析了农林类高等院校毕业生目前的就业方向选择;第三部分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就业方向提高就业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许恒勇  王继文  王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368-8369
通过对当前我国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其提供了就业平台,并提出了农林院校毕业生扩大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也产生了以就业为中心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势必会对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带来影响,也不利于其顺利就业。针对大学生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进行分析,并提出调适方法,将对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和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等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毕业生就业是关系社会稳定、高等农林院校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甘肃农业大学为观察点,系统分析高等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开辟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服务,为高等农林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就业能力的内涵和层次结构,解构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就业能力。基于对信阳农林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证分析,认为只有以就业能力培养为中心,进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才能缓解人才供给矛盾。  相似文献   

12.
钱海燕  汪雯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290-2293,2312
基于2009~2010年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劳动力项目入户调查得到的陕西省6个县的微观数据,统计了非农就业者10年的工作经历,分析其在职业选择、就业地点、就业途径方面呈现的趋势和相关性。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所占比例不断提高;省内转移与跨省转移并存,逐渐趋向于跨省就业;在就业途径中自主就业与社会关系网络都发挥着巨大作用。最后从技能培训、公共服务、就业渠道、户籍制度等多个层面提出了增强农民工就业能力、创造就业机会和完善保障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目前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的就业与创业情况,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通过调查与分析发现,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多数对就业前景不太看好,但农科类研究生对就业前景较社科类研究生看好;大多数研究生认为"自身能力与经验、技术不足"是就业面临的最大障碍;研究生在校期间最想获得的就业指导项目是就业信息指导,其他依次为就业心理辅导,创业辅导,职业知识指导,择业方法与技巧指导等;研究生对创业并不是非常看好,原因可能是我国政府及学校在研究生创业方面引导、支持力度还不够,研究生自身能力和风险承受力有限等等。进一步促进研究生就业和创业,研究生自身需要提高能力和素质,校企需要进一步拓宽产学研合作领域,政府需要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以湖北海棠1年生实生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淹水胁迫对其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淹水时间延长,湖北海棠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过氧化物酶(POD)先下降后上升,二者可能存在一定的补偿机制;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除可溶性糖外,其他生理指标的峰谷值出现的时间均为第10d,但各指标的启动时间不同,PRO与MDA在0~5d启动,SOD与POD以及可溶性糖在5~10d启动,可溶性蛋白在15~20d启动。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水淹胁迫后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初步认为MhWRKY1、MhWRKY40b和MhMYB121基因可能参与了湖北海棠响应淹水胁迫的响应。  相似文献   

15.
对天津农学院2003—2006届毕业生的专业结构、生源地区、就业流向及专业与就业对口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毕业生专业结构日趋合理、外地生源比例增加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率和考研率逐年增加,其中工科类及特色专业就业率较高;天津成为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地,就业单位以企业为主,而且专业对口率逐年降低。同时,通过探讨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提出进一步改善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金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金华园区)企业带动产业发展能力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园区企业集聚程度不高和产业融合不深。园区企业带动产业发展能力不足会降低园区企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致使园区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建立健全园区企业管理制度、深化园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皆有利于提高园区企业的集聚和产业的融合,同时更易于增强园区企业带动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四倍体刺槐嫩枝扦插生根机制和选择适宜的扦插时间,2010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教学实验苗圃,研究了不同扦插时间对嫩枝插穗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和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8月和7月扦插的插穗IAA含量明显高于5月和6月,较高含量的IAA是抑制生根的主要因子;ABA含量在生根过程中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是起协...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西藏兰科一新记录种——秉滔羊耳蒜,并提供其形态描述和照片。该种首次发现于西藏自治区墨脱县,仅1个居群约10株。凭证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植物标本馆(FAFU),标本号为20160419。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一流涉农大学的发展逻辑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选取世界一流涉农大学、一流农科大学、国内一流农科大学三类样本,简要分析国内农科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存在的差距,并借此探索世界一流大学所具有的共性特点,即科学合理的学科结构体系、广为涵盖的科学研究领域、纵深推进的政产学研合作等。世界一流涉农大学的成长与发展的逻辑机理为我国农科大学走向国内一流乃至世界一流带来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即强化基础学科实力为重点构建学科体系,稳打稳扎推进办学多科性发展,高度重视政产学研协同共进,以加速农科大学高水平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报道福建玄参科一新记录归化植物——伏胁花[Mecardonia procumbens(Mill.)Small]。凭证标本存放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树木标本室(FJF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