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3种特色资源(品种)工夫红茶品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汝城白毛茶、保靖黄金茶和槠叶齐茶树鲜叶原料,采用传统红茶加工工艺制作工夫红茶,分别进行感官审评及测定主要品质与香气成分。结果表明:3种工夫红茶品质各异,其中汝城白毛茶红茶芽头肥壮,金毫满披,花香持久,汤色红浓,滋味浓强回甘;保靖黄金茶红茶棕褐色尚润,金毫多,汤色红亮,香气尚持久带花香,滋味醇和鲜爽;槠叶齐品种红茶紧细,乌黑油润,显金毫,汤色红浓、亮,香气甜香、尚浓,滋味浓强回甘。生化检测表明:保靖黄金茶红茶氨基酸含量最高(6.18%),汝城白毛茶红茶茶多酚含量最高(18.49%),槠叶齐品种红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2.43%);3种红茶香气物质均以醇类、醛类与水杨酸甲酯含量为主,其中保靖黄金茶红茶醇类含量最高(65.92%),汝城白毛茶红茶含量最低(37.62%);基于香气成分分析,建立了3个品种(株系)的鉴别模型。  相似文献   

2.
红茶是我省传统的大宗出口创汇茶类。六十年代以后,我省红茶生产以红碎茶为主,最高年产量达2~3万t,出口最多的年份达2万t以上。红碎茶质量除要求红亮的汤色、叶底和浓强鲜爽的滋味以外,香  相似文献   

3.
浅谈入世之初的祁门红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祁门红茶的现状1.1面临的问题1.1.1品质下降祁红与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乌瓦红茶并称世界三大高香茶,曾凭其独特的“祁门香”而盛誉于全球红茶市场。但因属于典型的工夫红茶,加工中采用重萎凋、重发酵工艺,加上地理位置、茶树品种等因素局限,传统祁红汤色不够红亮,滋味浓强度也相对较差。自上世纪80年代末,祁红品质尤其是在香气品质上开始下降,品质优势渐弱。赵和涛等(1996)研究后认为,茶园常年无机肥的施入是导致品质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本人认为:年降雨量减少、平均气温升高和湿度的下降以及茶树生长期(无…  相似文献   

4.
刘洋  陈勤操  李义全  滕杰 《茶叶通讯》2021,48(4):686-690
武宁县有着悠久的种茶制茶历史,是江西宁红茶三大产区之一.本试验以武宁县境内种植的群体种茶园茶树鲜叶制作的红茶(简称茶园红茶)为对照,对以太阳山野生茶树鲜叶为原料按最佳工艺加工的红茶(野生红茶)进行主要生化品质检测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太阳山野生红茶水浸出物、茶多酚、没食子酸、咖啡碱、可可碱和茶黄素含量均高于茶园红茶,且外形条索肥壮、乌润有光泽;汤色红亮;香气鲜爽、有收敛性、带梅子味;滋味浓郁持久、带果香;品质较优异,与当地茶园红茶相比,其香气和滋味具有典型的野生红茶地域特色,感官审评总分稍高于茶园红茶.本试验结果可为江西省太阳山野生茶树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坦洋工夫红茶是历史名茶,原产于福安坦洋而得名,它以香高味醇,条型细长匀整,汤色红亮的形质兼美而自成一格,品质要求"红汤红叶",即是条索圆紧匀直,色泽乌黑油  相似文献   

6.
宜红茶初考     
宜昌红茶简称“宜红”。由于外形条索紧细显毫,色泽乌润,香高味醇,汤色红亮,叶底红匀,做工精细,在外销红茶中,“宜红”工夫茶独树一帜,在国际茶叶市场上颇负盛名,深受茶叶消费者的喜爱。“宜红”茶区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著名茶  相似文献   

7.
陈天志 《中国茶叶》2012,(12):16-17
工夫红茶是中国特有、独具风格的红茶产品,也是传统出口茶叶商品,曾一度垄断了整个世界红茶市场。随着内销红茶比重连年上扬,工夫红茶内销市场也日趋火爆,工夫红茶的再次崛起,为闽中腹地-尤溪县茶业创造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利用当地丰富的主栽良种福云6号、梅占等为优质鲜叶原料,借鉴名优绿茶的加工工艺进行尤溪特色工夫红茶制作,探讨在烘干与造型工艺相结合,创新开发出具有眉形、螺形等各种特色外形的高档红茶,达到汤色橙红或红亮、香高味醇的新型高端特色工夫红茶的品质特征,促进更多高档新产品抢占市场。  相似文献   

8.
江华苦茶是湖南珍稀地方茶树资源,原产于南岭山脉,具有大叶种特征,适制优质红茶。20世纪70年代,经系统选育程序,从江华苦茶群体资源中选育出优质红茶新品种37-2,后命名为湘茶研4号,2019年经农业农村部登记,编号GPD茶树(2019) 430029。湘茶研4号为小乔木型、中叶类、中晚生种、芽叶黄绿,春季一芽二叶游离氨基酸3.01%、茶多酚33.49%、咖啡碱4.92%、水浸出物47.23%,制红条茶外形紧结、乌黑较润、显金毫,汤色红亮,香气带甜香,滋味醇和略苦,叶底红亮较匀,抗寒、抗旱、抗病虫能力均较强。  相似文献   

9.
以优化福建工夫红茶发酵配套工艺参数为目标,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中心试验设计,优化发酵工艺参数。采用不同萎凋时间、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同时对加工过程中茶色素的变化做出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加工福建工夫红茶的茶厂,采集加工过程的样品,做出化学测定分析及感官品质分析,找出福建工夫红茶加工工艺的最优参数,新工艺发酵的茶样品质均匀、叶底红亮,香气和滋味品质明显提升,感官品质总分较传统发酵提高2.1分。  相似文献   

10.
以优化工夫红茶发酵配套工艺参数为目标,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中心试验设计,优化发酵工艺参数。采用不同萎凋时间、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同时对加工过程中茶色素的变化做出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加工福建工夫红茶的茶厂,采集加工过程的样品,做出化学测定分析及感官品质分析,找出福建工夫红茶加工工艺的最优参数,新工艺发酵的茶样品质均匀、叶底红亮,香气和滋味品质明显提升,感官品质总分较传统发酵提高2.1分。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寿宁县白芽奇兰茶叶的生产现状,介绍了高山区白芽奇兰红茶的初制工艺和品质特征。高山区白芽奇兰红茶初次制工艺包括:应用标准鲜叶原料、分阶段萎凋、适度重压揉捻、自然发酵、高温工而成的红茶,其外形紧结乌黑油润显毫、品种香明显且带兰花香、味甘甜醇厚并带花香、叶底橙红明亮、汤色铜红匀亮,品质风味独特,是寿宁高山红茶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2.
1前言 乌龙茶和红茶是我省的主要茶类,广东栽培的茶树品种主要为云南大叶种和单丛茶,其中云南大叶种占总数55%以上,是适制红茶的品种。广东大叶种红茶因其色泽乌润,颗粒均匀结实,香气高锐,茶汤红亮,滋味浓烈,饮后甘美怡神,清心爽口,加上牛奶、白糖后,更是色、香、味俱佳,因此,从六十年代起,在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就很受欢迎,  相似文献   

13.
前言 随着我国茶叶科学研究和制茶机械化的不断发展。解放后特别是大跃进以来,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都有着显著的提高,其中红茶的生产方式和工艺技术也有很大的改变,利用鲜叶原料制成的分级红茶主要的特点是:渴色红亮,溢味浓而富收敛性,外形上叶茶、碎茶、片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国内红茶热的兴起,安徽省池州市安池茶叶有限公司通过改进工艺,开发高端红茶新品种,研制出高端红茶祁魁。祁魁茶品质特征:外形匀直稍扁,色泽乌润,甜香浓郁,滋味鲜爽,汤色红艳明亮,叶底红亮匀嫩。现将其加工技术介绍如下。一、鲜叶采摘1.采摘方法和标准制作祁魁茶的鲜叶嫩度要求较高,要手工采摘,保持芽  相似文献   

15.
坦洋工夫红茶是福建三大工夫红茶之一,久已闻名于国内外茶叶市场。“金针王”产自坦洋 工夫红茶原产地——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是福安市坦洋茶场创新配制的坦洋工夫红茶系列新产品之一,于年参加北京中国茶文化国际20002000研讨会暨展示会茶叶评比,以其优良的品质荣获金将。其主要品质特点为:外形条索紧细匀直,叶色润泽,净度良好,毫尖金黄,香气高锐持久,滋味浓醇鲜爽,醇甜、有桂圆香气,汤色红亮,叶亮红明。“金针王”的制作过程,我们注重保留其传统坦洋工夫红茶的品质特征,在此基础上经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档次,以适应市场…  相似文献   

16.
工夫红茶“早白尖”工夫红茶“早白尖”是我国每年应市最早的一个红茶品种。产于四川宜宾地区的宜宾县、商县、筠连、珙县和宜宾市,由宜宾茶厂精制加工出口。该茶具有条索紧细,金毫显露,色泽乌润,香气鲜嫩,滋味鲜爽,汤色红亮,叶底嫩匀的品质特点,1985年曾荣获葡萄牙里斯本第二十四届世界优质产品质量评选会金奖,并多次荣获省、地级优质名茶奖和优质产品奖,名扬海内外。“早白尖”红茶采自“早白  相似文献   

17.
江华苦茶是我省茶树珍贵资源,产于南岭山脉,制红茶香气浓郁,滋味浓强,冷后呈乳状,叶底红亮,红碎茶达二套样水平。抗寒性强,耐-9℃低温,可在长江中下游茶区种植。我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江华苦茶性状分离圃中进行优中选优,通过系统选育程序,选育出优质抗寒红茶新品种——潇湘红21—3(后简称21—3)。  相似文献   

18.
正尤溪红产于福建中部的朱熹故里,系采摘茶树单芽,按工夫红茶工艺精心制作而成。其外形紧细。油润、金毫显,汤色橙红明亮,香气鲜活、持久、显花果香、品种香;滋味甘甜、醇滑,叶底全芽匀整、软亮,已成为闽红之极品茗中新秀尤溪红  相似文献   

19.
《广东茶业》2000,(1):48-52
1.茶树育种类 《高香优质红茶品种“五岭红”选育研究报告》──李家贤 曾佛桂 苗爱清 何玉媚 林友欣 高香优质红茶品种“五岭红”是以国家级红茶品种英红1号的自然杂交种子为材料单株选育而成的无性系优质,抗寒大叶红茶品种。属小乔木开展型,分枝密度大,封行快,萌芽早,发芽密,芽梢重,萌发力强,具有高产,优质,抗寒的优良性状。品试(1986-1990)5年平均亩产干茶227公斤,比云南大叶增产56.7%,差异极显著特别适制红茶,成茶乌黑油润,汤色红艳,滋味浓强,香气鲜爽带花香,属二套大样高档水平。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冷冻时间、不同干燥提香方式加工的冷泡工夫红茶茶样的感官评审及水浸出物含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48h冷冻工艺技术处理后的茶样叶底色泽红亮,发酵均匀,且水浸出物含量较对照提高10%-20%;三种不同干燥提香方式的比较结果表明炭焙提香工艺最优,表明采用冷冻48h处理结合炭焙提香的加工工艺技术生产的冷泡红茶品质最佳,该工艺生产冷泡红茶具有示范推广的可行性,尤其是原料较为粗大的品种采用冷泡红茶工艺技术所制干茶品质提升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