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验于2014年11月至2017年6月上旬期间,对毛竹林采用不同抚育技术措施(A:全面锄草清杂+翻垦+施肥;B:全面锄草清杂+翻垦;C:全面锄草清杂;CK:不抚育)进行出笋成竹及新竹生长效果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抚育技术措施对毛竹的出笋成竹及新竹生长具有极显著影响,以处理A的出笋成竹量及新竹生长量最高,平均春笋出笋数达965个/hm~2,平均成竹数达922株/hm~2、平均成竹率达95.5%,平均胸径达11.6cm、平均高达12.8m。  相似文献   

2.
采取对照、劈杂、深翻、施复合肥料、施饼肥5种技术措施,对残次毛竹林进行了人工更新改造。经过4个年度对毛竹林分出笋、成竹、胸径3个指标进行了观测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改造措施总体上促进了毛竹林的生长;随着人工改造措施实施时间(次数)的延长,各年度间毛竹林分出笋、成竹均有极显著差异、胸径有显著性差异;各人工改造技术处理间出笋数差、胸径差异显著,而成竹数差异不显著。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的人工改造措施对毛竹生长的正效作用排列依次为施复合肥料施饼肥深翻劈杂对照。  相似文献   

3.
笋竹两用丰产林不同经营模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在长汀县四都乡青山林场设置毛竹笋竹两用林的试验地,采用施肥,深翻、全锄、劈草、对照5种不同的经营措施进行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表明:施肥对新竹产量、胸径、株数和增加出笋量的效果最显著,笋竹两用丰产林除了要强调全锄深翻外,而且还要强调科学施肥。  相似文献   

4.
于2015—2018年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洋庄乡对毛竹笋竹两用林分别采取垦复+除杂(处理A)、垦复+除杂+施肥(处理B)、垦复+除杂+施肥+灌溉(处理C)等不同经营措施组合管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措施组合对毛竹笋竹两用林笋产量和毛竹生长均具有显著影响,冬笋、春笋产量和产值,成竹数、胸径、高度、立竹数、立竹产值排名均为处理C处理B处理A。年总产值处理C比处理B高出7.3%,比处理A高出25.1%。说明灌溉、施肥是毛竹笋竹两用林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垦复+除杂+施肥+灌溉是毛竹笋竹两用林最佳的经营模式,施肥和灌溉加入常规经营组合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于2015—2017年在福建省永安市上坪乡和洪田镇,对3~5 a的毛竹纯林采伐后的伐桩进行灌水、灌水+施肥、施肥等处理,以不灌水也不施肥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处理对毛竹林出笋成竹数量、新竹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伐桩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冬笋产量,有效降低春笋的退笋率,提高其新竹生长量,有利于毛竹林生产力的提高。其中:灌水+施肥、灌水、施肥处理的冬笋产量分别比对照高22.2%、3.9%、6.2%;退笋率分别为27.2%、24.8%、23.1%,均低于对照毛竹林的34.3%;平均春笋出笋数分别达到830、700、720个·hm-2,分别比对照高84.4%、55.6%、60.0%。此外,不同伐桩处理的春笋平均出笋数、平均成竹数和平均成竹率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伐桩处理的新竹生长量大小为灌水+施肥>施肥>灌水>对照。表明本研究中,对毛竹纯林采伐桩进行灌水+施肥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采取对照、劈山清杂、全垦、施复合肥料、施饼肥5种技术措施,对毛竹疏残林进行人工改造。经过对毛竹林分出笋、成竹、胸径3个指标连续4 a的观测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改造措施总体上促进了毛竹林的生长;随着人工改造措施实施时间(次数)的延长,各年度间毛竹林分出笋、成竹、胸径3个指标均有极显著、显著性差异;各人工改造技术处理间出笋数差异极显著、胸径差异显著,而成竹数差异不显著。q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的人工改造措施对毛竹林生长的正效作用排列依次为施复合肥料>施饼肥>全垦>劈山清杂>对照。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肥方法对毛竹出笋成竹及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3-2016年期间,对试验地毛竹林采用沟施、穴施、蔸施、撒施4种不同施肥方法进行笋竹生长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沟施和穴施2种施肥方法对毛竹林笋竹生长的促进作用均较好,平均春笋出笋数分别达975个/hm2、848个/hm2,平均成竹数分别达947株/hm2、817株/hm2,平均成竹率分别达97.1%、96.3%,平均胸径分别达11.5cm、11.1cm,平均高分别达12.5m、12.0m;蔸施效果次之,平均春笋出笋数为740个/hm2,平均成竹数为697株/hm2,平均成竹率为94.2%,平均胸径为10.6cm,平均高为11.3m;撒施效果较差,平均春笋出笋数为680个/hm2,平均成竹数为630株/hm2,平均成竹率为92.6%,平均胸径为10.0cm,平均高为10.8m。  相似文献   

8.
对比分析了材用、笋竹两用和笋用3种不同经营目标的毛竹林的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立地条件好(I级)的毛竹林分,经营笋竹两用林经济效益最佳,而立地条件较好或中等(Ⅱ级)的毛竹林经营材用林经济效益最好。试验结果为毛竹林的分类经营和因地制宜制定配套的经营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毛竹林分别采用不同的抚育措施,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土壤pH值等指标,研究毛竹不同抚育方式的土壤化学性质。结果表明:以劈草抚育方式最好,化学锄草次之,深翻抚育最差。在毛竹林的抚育方式上应大力推广劈草抚育,谨慎采用化学除草和浅锄抚育,杜绝深翻抚育。  相似文献   

10.
不同整地施肥处理对毛竹生长及收入估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试验设计法对毛竹生长与不同整地、施肥处理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毛竹不同整地、施肥处理之间的出笋数、新竹成竹株数和成竹率、胸径差异极显著。经过整地、施肥的A、B、C、D标准地的出笋数、成竹株数和胸径均大于不整地、施肥处理的E、F标准地。经过全垦深翻、施肥的毛竹收益较高,可达1.148万元·hm-2。  相似文献   

11.
对天然茶秆竹采取不同垦复措施后的出笋数、成竹数、成竹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年度的天然茶秆竹采取相同的垦复措施,垦复效果一年比一年好;(2)茶秆竹林采取不同的垦复措施效果不同:采取劈山+全锄+施肥处理,2a出笋数10995株·hm-2,比其它2种措施提高15 5%~16 0%。成竹数7455株·hm-2,提高20 5%~23 3%;成竹率67 8%,提高4%~5 9%,明显高于其它2种措施;(3)经过劈山+全锄处理的茶秆竹发笋个数和新竹株数与劈山处理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红哺鸡竹是高产、优质的笋用竹种.试验中采取施用无机肥、生物有机肥、种绿肥与不施肥等不同措施,结果是采用A处理(劈山+全锄)和D处理(种绿肥)在发笋数、成竹数及平均胸径、平均竹高相差不大,而B处理(劈山+全锄+化肥)和C处理(劈山+全锄+生物有机肥)的效果明显优于A、D处理,特别是C处理(劈山+全锄+生物有机肥)对发笋数、成竹数及平均胸径、平均竹高等促进效果最好.为红哺鸡竹的丰产培育及绿色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19—2021年连续3年对试验地毛竹林采用氮、磷、钾肥进行3种不同配比量追肥,m(N)∶m(P2O5)∶m(KCl)分别为处理1:5∶3∶2、处理2:4∶4∶2、处理3:3∶4∶3,比较毛竹林追肥后的出笋量、成竹株数及生长效果。结果表明,毛竹林不同肥料配比追肥的出笋量、成竹株数及生长量以处理1的效果最好,处理2次之,处理3较差,对照不施肥效果最差;处理1的平均春笋出笋数达988.3个·hm^(-2)、平均成竹株数达964.6株·hm^(-2)、平均成竹率97.6%、平均胸径达11.9 cm、平均高达12.6 m。  相似文献   

14.
三种不同竹类专用肥对毛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NP毛竹增产剂、复合肥(竹类专用)、生物有机肥(竹类专用)3种不同肥料对毛竹林生长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肥料对毛竹发笋数、成竹数及成竹平均胸径均产生极显著影响;BNP竹腔施肥与施复合肥(竹类专用)、生物有机肥(竹类专用)及不施肥(CK)相比,单位面积发笋数分别增加3.41%、7.07%和44.22%,成竹数分别增加12.70%、13.60%和61.36%,成竹平均胸径分别增大3.21%、5.50%和15.76%;而且BNP竹腔施肥的退笋率最低。  相似文献   

15.
笋竹两用麻竹林是一种新型的经营类型。介绍笋竹两用麻竹林母竹选择、母竹挖掘、栽植方法、造林密度、造林季节等栽培技术与林分组成、立竹度、立竹粗度、立竹年龄、叶面积指数、立竹分布等林分结构的基本特点以及除草松土施肥、挖笋留竹、合理采伐、防治病虫害等抚育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不同抚育措施对新植油茶林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鹏 《江西林业科技》2011,(2):12-13,28
试验通过对当年新植油茶林采用不同抚育措施的生长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抚育措施对当年新植油茶林的生长量的促进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以环山水平带状垦复(预留生草带)+扩穴培土、施肥技术措施(A)的生长量最大,苗木保存率最高;全面垦复(不留生草带)+扩穴培土、施肥措施(B)的生长量和苗木保存率次之;只进行扩穴培土抚育措施(C...  相似文献   

17.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法,进行毛竹林不同抚育措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抚育措施的毛竹出笋数1206个﹒hm-2~1388个﹒hm-2,比CK增长34.0%~54.2%,新竹成株率63.2%~65.8%,与CK无差异,新竹平均胸径为9.55~10.72cm,比CK大7.66%~20.85%。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抚育措施对毛竹的出笋数和新竹平均胸径均有极显著影响,对毛竹的新竹成竹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抚育措施以化学除草经济效益最好,全垦深翻的产值较高达1.579万元·hm-2、比平均值(1.120万元·hm-2)大41.0%。化学除草的纯收入较高达0.666万元·hm-2,比平均值(0.547万元·hm-2)大21.8%。本文为经营毛竹林选择合适抚育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三种处理下(BNP毛竹增长剂、毛竹专用肥和不施肥)毛竹林的发笋数量、成竹率和新竹胸径以及立竹结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施肥增加了毛竹新分株数量,不同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即BNP毛竹增长剂专用肥不施肥。施肥提高了毛竹林新竹成竹率,施BNP增长剂(50.48%)和专用肥(46.18%)的毛竹林成竹率均显著高于不施肥(25.57%)(P0.05),但BNP毛竹增长剂与专用肥间无显著差异(P0.05)。施肥可促使胸径变大和竹林结构年轻化,施BNP毛竹增长剂的毛竹林成竹胸径(10.40±0.17 cm)显著高于不施肥毛竹林成竹胸径(P0.05),且其Ⅰ度竹比例(37.56%)也分别是专用肥的1.27倍、不施肥的2.59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不同垦覆深度对毛竹林进行了垦覆抚育试验。结果表明,经不同垦覆深度抚育管理的竹林,出笋数、成竹数和新竹胸径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垦覆深度为25 cm和30 cm的毛竹林,其垦覆后第3年出笋数和成竹数都显著高于其他垦覆深度的竹林;新竹胸径在不同垦覆深度的毛竹林中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以雨雪冰冻受灾毛竹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受灾前毛竹林经营密度和灾后救护措施的灾后恢复效应。究结果表明:灾前经营密度、施肥量和抚育措施对灾后恢复均有显著影响。随着竹林经营密度的增加,灾后毛林的新生竹株数、胸径和秆重也增加,3 000株·hm~(-2)是一个较适宜的经营密度;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新竹株数、胸径和新竹秆鲜重逐渐增多,施肥量750 kg·hm~(-2)时,灾后竹林的恢复效果最好;合理的抚育措施能提高出笋量和成竹量,其中以深翻+施肥的新生竹株数、胸径和竹秆鲜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