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沙漠区生态旅游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漠生态旅游是一种以沙漠生态建设为主题,以沙漠资源为依托的旅游新形式。近年来,随着旅游行业的升温,沙漠区生态旅游成为广大旅游爱好者关注的焦点。我国的沙漠区生态旅游与其他国家相比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在管理与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不足。搞好此项活动,需要多行业的联手,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开辟特色景点。  相似文献   

2.
辽河三角洲湿地在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独特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景观。基于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为了谋求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运行,必须缓解湿地旅游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探讨了湿地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辨证统一关系,分析了辽河三角洲湿地旅游开发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和生态保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析了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内旅游 ,区外服务”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与措施 ,并强调“区内旅游”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科学规划 ,突出区域特色 ,以人为本和丰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安传艳  梁留科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5):236-238,241
论述了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以河南省黄河湿地为例,分析了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从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完善设施、打造特色生态旅游产品、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培育生态旅游示范景区(点)等方面提出了河南省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贵州湄潭茶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突出,但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深度却不够。当前旅游产业已由观光、休闲向体验旅游方向发展。体验经济时代旅游者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趋向于深层参与的体验式旅游,体验旅游产品有着较大的发展市场。本文通过对湄潭茶文化旅游资源现状的调查,基于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开发性十大原则,提出体验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产品可行性开发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保障以资源为基础的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了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3个类,14个亚类,31个指标,并划分为4个旅游资源等级。利用该体系对狼牙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狼牙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区位条件良好,属二级(国家级)旅游区,与周边旅游资源类型互补,开发潜力巨大,适宜扩大开发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公园开发生态旅游提出几点建议:坚持以保护为前提,以生态旅游养保护,与周边景区合作开发区域旅游产品,打造狼牙山自身旅游品牌,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7.
围绕环都市圈乡村生态旅游扶贫,以福州北峰为研究对象阐述福州北峰生态旅游的优势和劣势,同时对北峰乡村旅游未来发展进行了初步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包括环境建设、资源开发和社区矛盾问题的解决等,从而促进北峰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区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将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划分为森林、山地和水体三类,并进行了分类评价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采取带-区-亚区三级方法,对秦岭进行了旅游功能区划。对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给出建议,提出了秦岭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生物资源、景观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举措。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区进行生态旅游开发韵主要问题是土壤侵蚀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通过退耕还林、建立生态预警机制、严格控制开发建设、分区管理等措施,可促进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森林生态旅游依托森林自然环境吸引游客,可使人们放下城市生活的压力和烦恼,心灵回归自然,享受自然阳光雨露,提高环保意识。而且,通过发展森林生态旅游,能够提高人们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同时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基于此,从森林生态旅游内涵及特点入手,论述广西南宁市横县生态森林旅游资源优势,分析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环保放在首位,挖掘旅游资源,开发森林生态旅游特色项目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浅谈生态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论述了蒙山国家森林旅游公园的生态环境,开展生态旅游必须在保护前提下开发,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的原则,达到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发展生态旅游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析了三峡库区旅游资源特点及其发展潜力,指出该区宜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水域生态旅游和文化型生态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12.
山镇柞区域属陕西省主要生态旅游区,属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分析了生态旅游与水土保持的关系,提出将生态旅游发展与水土保持建设相结合,以水土保持为基础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振兴地方经济。同时,以生态旅游为经济支撑,开展广泛的水土保持工作,从而达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与水土保持协调发展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多种形式的水土保持样板治理工程,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提供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延伸了水土保持效益,有助于为水土保持工作开展吸引资金并争取社会支持,但也会带来环境压力。如何减轻因旅游活动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以及建立水土保持与生态旅游的协调发展机制,对二者协调发展机制的内涵及其构成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生态旅游和水土保持协调发展机制的建立,需要在构建驱动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基础上,明确各方利益与责任的划分。从政府支持、群众参与和尊重市场规律入手,强化合作,为生态旅游和水土保持工作开展取得广泛支持,以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红河哈尼稻作梯田旅游资源价值空间差异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红河哈尼稻作梯田拥有丰富的自然与文化景观资源,是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目前该地区旅游发展水平空间极不平衡,在对其资源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差异化发展的策略是现实需要,也具有示范意义。本研究以哈尼稻作梯田十大片区所在8个乡镇的旅游资源为评价对象,根据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特征的差异,从资源特征和影响力两个方面,分别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自然景观6个指标,人文景观7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模糊数学分析方法对其资源价值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景观价值方面,马鞍底乡、阿得博乡和三猛乡依托国家级保护区资源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其中马鞍底乡因景观奇特、规模宏大而优势突出,甲寅镇则因其水域和植物等组合景观而具有自然景观优势;人文景观价值方面,攀枝花乡、新街镇、甲寅镇和宝华镇因梯田而知名度高,民族文化典型而优势明显,其他乡镇也因具有优美的梯田景观、古村落、传统文化等人文景观资源而得到较高评价。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的人文景观价值高于自然景观价值,但自然景观资源尚未得到开发,旅游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巨大。最后,本研究根据各乡镇的资源优势,提出了各有侧重的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山地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开发的限制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地旅游资源是中国西部地区极为重要的一种自然旅游资源 ,从地理学角度对中国西部地区山地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 ,认为西部山地旅游资源具有 6个显著的特点 ,并对西部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的限制因素及需注意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鲁承琨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6):425-430,443
为了明晰旅游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增长效应与发展作用,以东北地区36个市(州)范围内的87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等空间统计方法,阐释了东北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态势。(2)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南多北少”的特征,大体可分为辽宁中东部、吉林中部、吉林东北部和黑龙江中部4个“中心—外围”片区。(3)从乡村旅游重点村所在市(州)来看,延边州与本溪市是乡村旅游重点村数量最多的地区; 从空间关联来看,“高—高”集聚区在延边州,“低—高”集聚区在白山市,“高—低”集聚区在本溪市。(4)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受到地形、水资源、区位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综上,东北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具有集聚特征,各区域受自然条件与社会人文等因素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海南是我国的旅游大省,尤其是"建设国际旅游岛"政策的颁布将海南旅游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了加快海南旅游的信息化速度,提高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水平,建立一套旅游资源评价系统则是非常必要的。阐述了旅游资源及其评价的相关理论、方法,介绍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的过程,初步形成一个新的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并对此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各类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信息资源十分丰富,这些信息的收藏和传阅过程中,经过图书馆人的悉心整理、加工、编篡,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文化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和创新性,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赋予相应的知识产权予以法律保护,使这些成果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