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引诱剂甲基丁香酚、4-(P-醋酸基-苯基)2-丁酮(简称Cuelure)与这两种药的混合剂(简称Islon)对柑桔小实蝇和瓜实蝇(雄虫)进行诱捕试验,结果表明,国产与日本产的这两种引诱剂的效果无明显差异,日产的甲基丁香酚药效持久性稍长于国产的;cuelure与Islon对瓜实蝇的诱捕效果无明显差异;甲基丁香酚对柑秸小实蝇的诱捕效果稍高于Islon剂。推荐用Islon作检疫或监测实蝇的引诱剂。本文还对柑桔小实蝇和瓜实蝇的虫口变动与寄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2.
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是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的一种重要入侵性害虫,评估其在不同生长期苦瓜上的产卵偏好,旨在摸清该虫的防治适期。本研究选取了不同生长期的苦瓜,通过设定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测试,在室内研究了不同生长期损伤和未损伤的苦瓜对瓜实蝇产卵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的苦瓜显著影响了瓜实蝇的产卵偏好。针对无损伤的苦瓜,瓜实蝇偏好在谢花2~5和6~8 d后的苦瓜上产卵;针对损伤的苦瓜,除谢花1 d的苦瓜外,瓜实蝇在其它生长期苦瓜上的产卵偏好无显著性差异。基于本研究,对于无损伤的苦瓜,谢花2~8 d是预防和防治瓜实蝇的关键时期;而苦瓜一旦损伤,除谢花1 d外所有生长期均应提防瓜实蝇的为害。  相似文献   

3.
苦瓜瓜瘤形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个瓜瘤形状不同的苦瓜品系进行杂交,再经过自交和回交,观察杂交后代的分离,研究苦瓜瓜瘤形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苦瓜瓜瘤形状的遗传是数量性状的遗传,苦瓜的瓜瘤形状遗传模型是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1模型)。  相似文献   

4.
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 Coquillett)是危害多种蔬菜和水果的重要害虫,化学防治效果成效甚微,生物防治有望成为最有潜力的防治技术。本文主要对瓜实蝇的寄生性天敌阿里山潜蝇茧蜂(Fopius arisanus Sonan)和弗氏短背茧蜂(Psyttalia fletcheri Silvestri)的生物学特性、影响寄生蜂存活和雌雄性比的主要因素、寄主范围及寄主选择性、扩繁技术及其对实蝇的防治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为2种蜂在瓜实蝇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牛角瓜根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牛角瓜根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牛角瓜根中共鉴定出62个化学成分,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60.43%。根的脂溶性成分主要为α-香树脂醇(4.18%),棕榈酸乙酯(3.49%),1,7-二甲基-萘(3.06%)。  相似文献   

6.
以收集的国内外37份南瓜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其形态学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参数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0个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10.35%~69.44%),不同性状在不同的材料之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形态学多样性。其中突出的是叶形、瓜形、瓜形指数、商品瓜横切面形状、老瓜肉色、种皮色、商品瓜横径等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是瓜形(69.44%)。此外,南瓜种质资源的其它一些性状也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猫屎瓜[Decaisnea insignis (Griffith) J. D. Hooker et Thomson]是木通科猫屎瓜属的一种野生植物资源。猫屎瓜药效独特,其果实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种子可榨油,果皮含有橡胶,用途广泛,具有很高的经济开发价值。本文对猫屎瓜的分类分布与形态特征、繁殖与栽培管理及应用价值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更好地了解该植物,促进该植物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选取与瓜实蝇偏好寄主植物果实以及对其具有强引诱作用的非寄主果实相关的果香香精8种,研究了瓜实蝇对这些香精的趋向行为。结果表明,瓜实蝇对不同果香香精表现出不同的趋向行为。室内室外的初筛结果均表明瓜实蝇偏好榴莲香精和南瓜香精,且两种香精诱集的瓜实蝇雌雄虫数量并无显著差异。通过Y型嗅觉仪行为测定发现瓜实蝇最偏嗜10% (w/V)的榴莲香精和南瓜香精。基于本研究的结果,建议选择10%的榴莲香精和南瓜香精溶液用于瓜实蝇的监测和诱杀防治。  相似文献   

9.
在设施条件下,研究了9个不同旱黄瓜品种生育期、形态特征、果实性状及产量等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旱黄瓜品种生育期存在差别,其中吉优春冠618和极早38号收获期较其他品种长3~7 d;不同品种的旱黄瓜形态差别不大,田间生长势均较强;不同品种的旱黄瓜瓜长、瓜横径和单瓜重均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其中超纯吉杂四号的单瓜重最大,为160 g;不同品种的旱黄瓜小区产量达到了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以吉优春冠618和极早38号产量最高,分别为201.6、201.5 kg。综合性状及产量等数据,认为吉优春冠618和极早38号适应性好,产量高,适合在三亚冬季种植。  相似文献   

10.
“春白瓜-中晚稻-秋花椰菜”种植模式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年产值达每公顷15万至18万元,可增加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粮食生产,减少化学肥料与农药的施用量,改善耕地土壤生态环境、有效缓解蔬菜连作障碍,在不减少农民经济收益的前提下实行水早轮作,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从田块要求、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秧)、移栽定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白瓜、中晚稻、花椰菜3种作物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11个瓠瓜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个瓠瓜品种的14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小区前期产量与雌花开花期、子房柱宽为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83、0.73;小区产量与单瓜重、小区采瓜数、小区前期产量为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76、0.85、0.65;通径与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子房柱形指数对前期产量形成的贡献最大,直接作用系数为1.401 5,单瓜重对产量形成的贡献最大,直接作用系数为0.789 0。因此,在瓠瓜早熟性育种实践中,应注重选择雌花期早、子房粗短、瓜形比较短的类型;在丰产性育种实践中,应着重选择单瓜重、结瓜数多的类型。  相似文献   

12.
金丝瓜     
金丝瓜含18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营养极为丰富.该瓜自然成丝,脆如蜇皮,可配制成数十种高级菜肴.既能鲜炒作汤,也可加工食品,属珍稀蔬菜新品种,且有植物海蜇之美称。金丝瓜蔓生,生育期100天,北方一年可种两季。嫩瓜55天左右即可食,老瓜80天成熟。金丝瓜耐贮存,春瓜可保存3个月,秋瓜可保存半年以上,且风味不减,故可在淡季上市。该瓜因其外皮坚韧,运输极为方便,故被誉为高级天然罐头.金丝瓜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对土壤、水肥要求不严,房前屋后田边地角均可种植。病害少,易管理。在20℃以上能正常开花结果,38℃以…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瓜螟绒茧蜂Apanteles taragamae Viereck的田间消长动态和对瓜螟幼虫龄期的选择,及其寄生对瓜螟幼虫发育历期和取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瓜螟绒茧蜂全年均可寄生,其中以温度较低季节(上年10月至翌年3月)寄生率较高,为14.33%~29.73%;温度较高季节(4~9月)寄生率较低,仅为2.26%~8.54%;瓜螟绒茧蜂能寄生瓜螟1~3龄幼虫。当1~3龄幼虫同时存在时,偏爱寄生2龄幼虫。在室内试验条件下,每雌24h内平均可寄生6.33头幼虫,对幼虫平均寄生率为15.83%;被寄生幼虫的历期有延长的趋势,其中4龄被寄生幼虫历期较正常幼虫的历期延长较为明显;瓜螟幼虫被寄生后的取食量极显著少于未被寄生幼虫的取食量。研究结果认为,瓜螟绒茧蜂是一种值得保护和利用的寄生蜂。  相似文献   

14.
以从山西引进的无蔓南瓜品种F2代分离体中选出的无蔓单株隔离自交育成自交系92-01-03与日本南瓜Y200-01杂交,后代采用系谱法经5代选择而获得经济性状稳定的优良新品系,定名为无蔓60.该品种早熟,宜食嫩瓜,植株无蔓丛生,具3-~4个短分枝,枝长10cm时着生根瓜,春播后约60d,秋播后约40d可采收嫩瓜,嫩瓜近园形,皮色淡绿间绿斑,瓜肉黄色,味甜.适宜贵州大部分地区(尤其早熟菜区)栽培,目前已推广333.3余hm2.  相似文献   

15.
印楝提取物对瓜叶螟幼虫拒食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6种印楝种仁提取物(编号为A,B,C,D,E,F)对瓜叶螟(Diaphania indica)幼虫的拒食活性。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印楝的6种提取物稀释10倍时,对瓜叶螟幼虫具有较强的拒食活性。24h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D100.0%,B96.1%,A93.2%,E87.5%,C76.5%,F66.6%;在稀释100倍时,处理后24h,提取物D对瓜叶螟幼虫具有较好的拒食作用,拒食率为96.5%,C61.6%,其他4种拒食活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人工合成的化合物——覆盆子酮乙酸酯[4-(p-acetoxyphenyl)-2-butanone]是目前监测和防治瓜实蝇应用最广泛的雄性引诱剂.为改善引诱剂的诱捕效果,对覆盆子酮乙酸酯和与其结构相似的化合物覆盆子酮、对甲氧基苯丙酮以及几种酯类按照一定比例混配,利用旋转嗅觉仪进行室内试验,筛选出效果较好的5种配方在室外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效果最好的配方为覆盆子酮乙酸酯∶对甲氧基苯丙酮∶乙酸丁酯=3∶1∶1.  相似文献   

17.
以10个东北大面积推广的大豆品种(北豆18、绥农10、丰豆3、黑农28、东豆339、中黄13、合丰55、垦鉴豆35、黑农44和垦丰16)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探索大豆在不同生育时期(V1、V3、V5、R2和R4)的根际土、根、茎和叶的甲醇提取液对瓜列当种子萌发的刺激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的甲醇提取液对瓜列当的诱导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中黄13的根际土对瓜列当的刺激作用显著高于其它品种;大豆V3和V5期的植株提取液对瓜列当的诱导作用最强;大豆的根、茎和叶对瓜列当的诱导效果为根>茎>叶.在瓜列当危害区,大豆可以作为瓜列当的“诱捕”作物.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旱季气候变化对冬季瓜菜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瓜菜为海南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服务好冬季瓜菜生产,利用海南省近10年气象数据,进行旱季降水量、气温及日照时数等与冬季瓜菜相关气候特征时行分析,并探讨气候变化对冬季瓜菜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旱季低温季节(12月-翌年2月)南部气温明显高于中北部地区,15℃以下天气数以西部地区最高,10年间旱季气温相对平稳,仅在2008年初出现了明显低温灾害天气,但近几年南部低温天气有呈小幅上升的趋势;(2)旱季降雨量10年间以东北部地区降雨量最多;南部最少,变化幅度最大,无雨天数最长,2007到2008年出现了严重干旱现象;且降雨量有时空上分布极度不均衡;(3)日照时数以南部地区最高,北部及东北部地区较低,10年间旱季除南部地区日照时数外,其它均在40%以下,2008年以后南部地区在20%以下日照时数的天气数呈逐步上升趋势.因此从近10年的气候变化看,全岛南部冬季瓜菜生产种植适宜度有所降低,西北及东北部地区冬季瓜菜种植适宜度有所提高,全岛冬季瓜菜生产结构需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9.
科技文摘     
瓜拉那(Guarana西班牙文),是一种生长于热带的多年灌木,盛产于巴西的亚马孙地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秘鲁等国也有少量出产.将其种子焙干碾成粉,冲水饮用或与木茹粉拌和食用,有提神、强身、增强性功能等奇效,被印第安人奉为神品.瓜拉那属无患子科(Sapindaceae)与龙眼、荔枝是同宗兄弟,1826年巴西著名植物学家马尔乌斯(Martius)定其学名为:Paulinia Sarbilis,Martius.  相似文献   

20.
采用 SPME/GC-MS法对4个龙眼品种果实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4个龙眼品种共检测出44种芳香物质,其中烷类11种,烯类18种,酯类10种,醇类3种,酮类1种,炔类1种,它们构成4种龙眼主要的香气成分。4个龙眼品种在香气组成和含量上有所差异,储良、东良、东丰、石硖中分别含有25种、24种、26种、21 种香气成分。其中,4种龙眼共有的香气成分有7种:分别是十七烷、罗勒烯(顺式)、罗勒烯(反式)、别罗勒烯、1,3,8-对-薄荷三烯、α-石竹烯、(E)-β-金合欢烯,但其相对含量都有所差异;此外,各品种也具有自己独特的香气成分,如储良特有的香气成分有9种:包括十六烷、2-甲基-4-亚甲基-5 -(2,2-二甲基环丙基)-1-戊烯、5-环丙基戊酸乙酯、二十酸乙酯、棕榈酸乙酯、9-十六碳烯酸乙酯、香叶基芳樟醇、芳樟醇、2,7-二甲基-3-辛烯-5-炔;东丰特有的3种:包括1-碘十一烷、反式,反式-法尼基酸甲酯、2-羟基十二烷酸甲酯;石硖特有的4种:包括十一烷、(-)-异丁香烯、1,3,3-三甲基-2-乙基环己烯、喇叭茶醇;东良没有特有的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