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农业部<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于2002年颁布实施以来,在加强和规范动物强制免疫工作、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某些条款可操作性不强,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笔者认为需要进行修改完善,最好能纳入<动物防疫法>有关条款,以进一步规范动物防疫和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是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基础性工作,免疫质量的好坏对畜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基层动物防疫员应合理储运和使用疫苗,规范注射操作方法,做好免疫标识,规范建立免疫档案以及做好疫苗免疫记录,实现动物疫病的可追溯管理。强制免疫是国家对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采取制定强制免疫计划,确定免疫生物制品和免疫程序,以及对免疫效果进行监测等一系列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3.
曾洁 《兽医导刊》2016,(1):35-36
正开展免疫标识工作是对实施强制免疫的动物佩戴耳标、建立免疫档案,包括给动物佩戴耳标和建立免疫档案两个内容,其前提是实施强制免疫。免疫标识工作对加强和规范动物免疫,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防止畜产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实施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已有十多年,很多问题至今仍存在,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以推动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禽业导刊》2002,19(13):42-42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动物强制免疫工作,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动物免疫标识包括免疫耳标、免疫档案。第三条凡在我国境内对动物重大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均须建立免疫档案管理制度,对猪、牛、羊佩带免疫耳标。第四条在我国境内从事免疫标识生产、供应、使用,以及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屠宰、加工等与动物防疫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免疫标识管理工作,各级人民政府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  相似文献   

5.
为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人民群众舌尖安全,结合现实情况,谈谈如何对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防范。一、实施科学养殖1.认真落实国家强制免疫。《动物防疫法》第14条规定:“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履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义务,按照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强制免疫;经强制免疫的动物,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免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实施可追溯。”因此,各养殖场户要自觉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  相似文献   

6.
村级动物防疫员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基本力量,是动物强制免疫、畜禽标识加挂、免疫档案建立和动物疫情报告等重要防疫措施实施的主体力量,是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在养殖户中执行与落实的桥梁和纽  相似文献   

7.
动物强制免疫是预防控制动物疫病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是建立免疫无疫病区的重要保证。《动物防疫法》确立强制免疫制度,为推动我国免疫无疫病区建设起到依法保障作用。免疫标识管理作为强制免疫制度一项重要内容,能否监管到位,直接关系到强制免疫制度能否依法、规范地执行。现阶段,我国执业兽医制度尚未建立,兽医执业管理处于相对混乱状态,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兽药经营者、兽医执业人员违法买卖、使用免疫标识等违法行为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强制免疫制度实施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依法加强免疫标识监管,遏制免疫标识违法行为,保障强制免疫…  相似文献   

8.
浅谈免疫标识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免疫标识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详细的论述,提出了免疫标识佩戴作为动物经过强制免疫的标识,也是动物产地检疫出证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实行全国佩戴统一标识,并且加强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建立畜禽及畜禽产品可追溯制度,加强监督,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才能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9.
村级动物疫病防治员队伍是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基础,是动物强制免疫、畜禽标识加挂、免疫档案建立和动物疫情报告等重要防疫措施实施的主体力量。目前,村级动物疫病防治员队伍普遍存在年龄老化,知识僵化、素质低化现象,这支队伍对当前要深入实施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和动物疫病追溯体系建设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10.
动物免疫标识是指按国家规定,对动物(猪、牛、羊)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后所佩带的耳标及记录的免疫档案。实施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对加强和规范动物强制免疫工作,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我国畜牧业经济加入世界经济大循环的“瓶颈”问题。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 ,保障动物防疫质量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呢 ?全面实行动物免疫标识制度 ,不失为新形势下规范和强化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一项新举措。一是保障《动物防疫法》规定的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落实到位。《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对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做了硬性规定 ,要求标识动物的猪瘟、五号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 %。二是促进防疫人员转变工作作风 ,增强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建立和实施动物免疫标识,是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加强和规范动物强制免疫工作,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农业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制定了《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3.
动物强制免疫是预防控制动物疫病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是建立免疫无疫病区的重要保证。《动物防疫法》确立强制免疫制度,为推动我国免疫无疫病区建设起到依法保障作用。免疫标识管理作为强制免疫制度一项重要内容,能否监管到位,直接关系到强制免疫制度能否依法、规范地执行。现阶段,我国执业兽医制度尚未建立,兽医执业管理处于相对混乱状态,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兽药经营者、兽医执业人员违法买卖、使用免疫标识等违法行为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强制免疫制度实施造成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现实疫病流行形势严峻对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稳定和防疫工作扎实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础,是动物强制免疫、佩戴畜禽标识、免疫档案建立和动物疫情报告等重要防疫措施实施的主体力量。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流行,必须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尤其是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强制免疫是我国预防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行计划免疫制度,实施强制免疫。近几年,我国在强制免疫工作中投入了大量财力和物力,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制约了强制免疫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危险性。1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口蹄疫、疯牛病、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在国际上时有发生,周边的少数国家和地区动物疫病日趋复杂,对我国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构成极大威…  相似文献   

16.
宾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畜禽养殖目前仍以家庭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占整个养殖业的比重较低。全县现有村级动物防治员214人,他们是宾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基础,是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畜禽标识佩戴、免疫档案建立、产地检疫和动物疫情报告等重要防疫措施实施的主体力量。动物防疫工作对保障宾阳县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动物免疫耳标生产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和规范动物强制免疫工作,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农业部于2002年5月制订并颁布了《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我省从2003年1月1日开始,全面推行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制度。办法规定凡国家实行强制免疫的动物,均需建立免疫档案管理制度,对猪、牛、羊佩带免疫耳标。屠宰检疫时,检疫员凭耳标和动物检  相似文献   

18.
动物免疫标识是指按国家规定,对动物(猪、牛、羊)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后所佩带的耳标及记录的免疫档案(包括养殖户保存的动物免疫证和防疫机构保存的免疫记录)。实施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对加强和规范动物强制免疫工作,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动物免疫标识是指按国家规定,对动物(猪、牛、羊)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后所佩带的耳标及记录的免疫档案(包括养殖户保存的动物免疫证和防疫机构保存的免疫记录)。实施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对加强和规范动物强制免疫工作,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湖南畜牧兽医》2003,(6):10-11
第一条为落实强制免疫措施,规范动物免疫工作,加强动物免疫标识管理,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农业部第13号令《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动物免疫标识包括免疫耳标、免疫证明和免疫档案。第三条凡国家规定对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的,均须建立免疫标识制度。第四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免疫标识生产、供应、使用,以及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屠宰、加工等与动物防疫活动有关的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