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水稻穗芽的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重组自交系籼稻中-156/谷梅2号304份株系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营造高温、高湿的小气候,以“穗穗芽率”及“粒穗芽率”为指标,筛选易发生穗芽与不易发生穗芽的极端材料,比较研究重组自交系亲本与各供试株系籽粒在穗芽发生期间的生理差异。结果表明,该重组自交系母本谷梅2号比父本中-156易穗芽,在正常成熟过程中籽粒内源GA1含量水平高于中-156,ABA含量水平低于中-156;谷梅2号籽粒淀粉酶活性也高于中-156。花后15 d至完熟的籽粒灌浆期如遇高温、高湿条件,谷梅2号及易穗芽的株系籽粒内源GA1随雨日渐增,增幅高于中-156及不易穗芽的株系,同时其淀粉酶活性回升,在正常成熟过程中花后15 d后籽粒中淀粉酶活性与日渐降,但其幅度远高于父本中-156及不易穗芽的株系,这种变化可能是易穗芽的亲本与株系对高温、高湿敏感诱发穗上发芽的主要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多年生产调查及研究表明,小麦穗发芽主要是气候因素、成熟度和品种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小麦收获前遇连阴雨天气是诱发穗芽大发生的主要外部因素,而导致穗芽发生的内因是小麦籽粒的发芽能力。发芽能力主要与籽粒的成熟度及休眠特性有关,红皮小麦品种因其休眠期长,抗穗发芽能力强于白皮小麦品种;同时栽培措施对穗发芽也有一定影响。在目前人力不能控制天气和抗穗发芽白皮小麦品种缺乏的情况下,选用对穗发芽有较强抗性的红皮小麦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是淮南麦区解决穗发芽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穗发芽是种子在收获前遇到多日阴雨天气或高温潮湿环境条件时在母体植株上发芽的现象。水稻穗发芽现象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本综述主要从穗发芽的分子机制、籽粒特性和穗部结构、种子含水量、α-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内源激素、环境等多个方面概括了影响水稻穗发芽的因素,以期为水稻耐穗发芽品种的选育、减少生产上穗发芽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滨海盐碱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选取8个小麦品种(系)在大田盐碱地上种植,并对其花后旗叶可溶性物质、灌浆速率的动态变化及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穗粒数等产量形成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个小麦品种(系)的可溶性物质、灌浆速率及产量等呈现不同的差异性。盐碱条件下随时间的延长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升高,灌浆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盐碱条件下品种间穗粒数、千粒重差异不显著,而单位面积穗数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营养物质的含量及组成影响着小麦的穗分化进程。为分析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对冬小麦穗分化过程的影响,以熟期不同的5个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在穗分化过程进行取样,测定不同时期冬小麦植株叶片中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果糖含量在抽穗期相对于伸长期明显降低;果糖含量在单棱期最高;药隔形成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随后降低。由此得出,穗分化过程需要进行可溶性糖的消耗以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先积累后消耗,穗分化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抽穗期发生的早晚,药隔形成期蔗糖和果糖的比值越大,抽穗可能越早。  相似文献   

6.
盐胁迫对构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盐胁迫下构树种子萌发特性及幼苗生理的研究有助于探明构树的耐盐机理,为盐碱地造林树种的选育及栽培提供依据。于2007年夏季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的构树种子发芽、胁迫中萌发幼苗的生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构树种子在0~0.4% NaCl溶液中具有发芽能力,0.1% NaCl溶液对构树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浓度大于0.1%之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发芽率、芽长、发芽速度及发芽指数也随之降低,浓度对各项发芽指标的影响极显著。种子在NaCl胁迫中萌发的幼苗体内脯氨酸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下降。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安徽省冬小麦品种穗发芽抗性情况,筛选适合在皖北地区推广使用的抗穗发芽品种。小麦成熟期遭遇连续阴雨天气后,在大田条件下对 92 份小麦品种的穗发芽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穗发芽抗性差异极大,丰星麦 8 号、宿 7034、徽研 66、皖垦麦 1702、柳紫黑麦 1 号、瑞麦 618、烟农 1212、万丰 269、新世纪 999 共 9 个品种的整穗发芽率为 0,可作为抗穗发芽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
以11份Wx蛋白全部缺失类型(糯性),11份Wx蛋白部分缺失类型(非糯性)和大面积推广品种扬麦158、扬麦12(非糯性)为试验材料,以白皮品种豫麦47为穗发芽对照,研究了它们的穗发芽特性、α-淀粉酶活性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糯小麦的穗发芽率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非糯小麦,而α-淀粉酶活性与非糯小麦差异不显著。α-淀粉酶活性高是非糯小麦穗发芽的原因之一,两者呈指数关系,y=0.4145e0.4864x(R2=0.3513*);对于糯小麦,籽粒可溶性糖含量高可能是其穗发芽严重的诱导因素,两者亦呈指数关系,y=0.0001e2.5599x(R2=0.5338**)。  相似文献   

9.
小麦收获前穗发芽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引言小麦收获前遇到阴雨或在潮湿的环境下易穗上发芽。穗发芽不仅影响产量,而且影响品质(尤其是加工品质)、贮存及下年的播种质量,给小麦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不  相似文献   

10.
刘金山  王有武  高山  江卫 《种子》2012,31(6):4-9
目的:研究陆海杂交棉新陆中31号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生理动态变化规律,为陆海杂交棉栽培管理、高产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新陆中31号、新海21号、中棉49号为试验材料,在棉花整个生育期,研究叶绿素荧光参数、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以及POD活性和CAT活性的变化。结果:在整个生育期,参试材料的Fv/Fm、Fv/Fo、qP、Yield和ETR、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酶和CAT酶活性基本上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随着生育期变化呈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总体上表现为盛花期最高,之后逐渐开始降低,而qN值的变化则不同。另外,在相同条件下,新陆中31号的Fv/Fm,Fv/Fo、qP、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酶和CAT活性总是高于两个常规棉对照品种,说明在同等栽培管理条件下,该品种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较高,属于典型的高光效品种。结论: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酶和CAT酶活性的变化与基因型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其中陆海杂交棉新陆中31号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