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年,前期由于受洪灾影响,晚稻抛秧面积扩大了很多。晚稻抛秧栽培是一项新技术,要想获取高产,在管理上应特别注意落实一些有别于常规晚稻的技术措施。及早追肥。晚稻抛秧由于秧龄弹性小,故一般采用早中熟组合。为了夺取高产,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有效穂数。如亩产450~500公斤,要求每亩有效穗数达到20~22万,以多穗取胜。早中熟组合感温性强,感光性弱,基本营养生长期短,在8月份高温条件下,发育加快,幼穗分化早,有效分蘖期短。另外,抛秧田基本苗也较移栽田少,只有做到早追肥、促分  相似文献   

2.
“水稻塑盘育秧抛栽”轻型栽培,具有省工、省本、高产高效的优点,目前已在我国单季稻和双季稻的早稻上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大效果。由于适宜抛栽的水稻秧苗不能过大,秧龄不能过长,而塑盘育秧播种密度大对于晚稻应用该技术是一个制约因素。为了能在晚稻使用该技术,晚稻...  相似文献   

3.
左晓斌 《种子科技》2001,19(2):115-115
1 播种不适时播种过早 :早育秧能适当提早早杂播种时间 ,但播种过早 ,前作未熟 ,造成茬口矛盾 ,要么前作提早收获 ,降低产量品质 ,要么不得不超秧龄 ,影响秧苗素质。播种过迟 :生产者认为旱育秧以小苗移栽就可延迟播种时间 ,致使旱育秧小苗与早播湿润秧大苗在 4月下旬同期移植。但苗龄要小 ,也显著缩短营养生长期 ,压缩生殖生长 ,影响早稻产量 ,影响后茬。一般以前作收获前 2 0 d(即 3月中下旬 )开始播种为宜。如播种过早 ,需用半旱式寄插田缓解茬口和秧龄老化矛盾。如播种过迟 ,要培育壮秧 ,促早期分蘖 ,加大本田密度 ,靠主穗和大穗保高产…  相似文献   

4.
连作晚稻夏季育秧期气温高,秧龄又长,因秧苗徒长,移栽时苗体过大,栽后败苗严重,不利于争季节创高产。自推广连晚杂交稻以来,上述问题更显突出。多效唑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延缓物质,有控制稻苗生长,促进秧田秧苗分蘖,防止移栽后败苗等效应,并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多效唑对连晚秧苗的控长促蘖效应与栽培、气温条件等有关,在一般连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湖南部分地区晚稻插后旱象发生严重,一些晚稻主茎有明显的早穗现象;采用抛秧栽培的晚稻分蘖期长,个体之间发育进度不一,吐穗和抽穗期会拉得较长,如果在晚稻生长的中后期巧用"920"就可缓解这些矛盾,使其抽穗整齐、成熟期整齐一致,既有利于避过寒露风,提高结实率增加产量,又有利于后茬作物小麦、油菜等能够及时播种,实现季季作物丰产,针对今年晚稻生产的实际情况应分不同情况,合理分类喷施"920"。秧苗老化的晚稻施用。部分晚稻因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2个杂交籼稻‘广两优7217’和‘天优华占’的秧龄弹性,采用湿润育秧、手工移栽方式,比较25、30、35、40、45天秧龄处理对手插晚稻产量、秧苗素质、生育进程、分蘖能力和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秧龄的延长,两个品种的产量先增加后减少,皆以30天秧龄处理的产量最高,较各自秧龄处理的最低产量分别提高15.8%和8.2%,产量的提高是由于总颖花量的增加,结实率无显著差异。随着秧龄的延长,苗高和叶龄增加、单株分蘖减少、百株干重和充实度先增大后减小;生育时期提前,始穗期提前尤为突出;生物产量先增加后减少,收获指数增加。综上所述,‘广两优7217’高产栽培适宜秧龄为30天,不宜超过35天;‘天优华占’的高产栽培适宜秧龄为30~35天,秧龄弹性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7.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具有增产增收 ,省工节本的效果 ,是全国“九五”重点推广项目。但国内抛秧主要以塑料软盘育小苗抛栽为主 ,秧龄只能在 35天以下 ,叶龄在 4叶以下 ,秧苗过大 ,由于单位面积的营养供给不足 ,导致秧苗素质低下 ,产量下降。因此只能在冬闲田中进行 ,这与贵州典型的稻油(麦 )两熟区的实际情况存在着突出的茬口矛盾。针对这一实际 ,我们在旱育稀植技术和塑料软盘抛秧的基础上 ,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贵州省农技总站的统一安排下 ,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 ,在 1995年和 1996年的探索研究和示范获成功的基础上 ,于 1997年至 19…  相似文献   

8.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自 1992年引进贵州试验示范成功后 ,由于增产效果显著 ,迅速在全省各地推广开来。但由于按原栽培模式 ,播种 2 2 0 g/m2 谷种 ,3 5叶移栽 ,秧龄仅2 5d左右 ,只能适宜旱涝保收的早茬田 ,而我省稻田多为稻油 (麦 )两熟 ,望天田较多 ,一般水稻最佳播期至油菜 (小麦 )收获插秧为 45~ 5 5d ,部分地区需秧龄在 6 0d左右。因此 ,贵州水稻旱育稀植必须实行大、中、小苗配套。为此 ,对水稻旱育秧不同播种量下 ,秧苗叶片生长动态、分蘖滞增叶龄期及秧苗素质进行了研究 ,以贵州水稻旱育稀植确定适宜的播种量与移栽叶龄和秧龄…  相似文献   

9.
水稻长秧龄旱育抛秧壮苗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通过播种密度、苗期氮肥追施量、化学调控剂的使用三种方式培育长秧龄抛秧壮苗的最佳搭配方式应为:稀播、不控氮、二次化控。若是运用壮秧营养剂培育28d以上秧龄秧苗,应与化学调控剂联合使用,并注意后期补追氮肥。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4种旱育秧方式对水稻出苗时间、出苗率、成秧率、整齐度和秧苗素质的影响,同时还探讨了苗床免少耕 旱育保姆抛秧型、塑盘旱育两种育秧方式在本田免耕和翻耕条件下对抛秧立苗、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床免少耕条件下,旱育保姆能明显提高水稻出苗率、成秧率和整齐度,提高秧苗素质和延长秧龄弹性,并可用旱育保姆旱育秧型替代抛秧型培育无盘抛秧;本田翻耕比免耕更易于抛秧立苗,但立苗时间基本无差异,用旱育保姆抛秧型培育的秧苗立苗速度显著快于塑盘旱育秧;无论是本田免耕还是翻耕,无盘旱育抛秧均比塑盘旱育抛秧增产,增产幅度为3.29%~4.95%;水稻苗床本田全程免少耕无盘旱育抛栽产量最高,技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试验表明在相同水肥管理及秧龄条件下,编织布隔层育秧无盘抛栽每667m~2早稻产量比塑盘育秧(ck)增产33.8kg,增长7.25%;晚稻产量比塑盘育秧(ck)增产61.9 kg,增长10.9%。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编织布隔层育秧的秧苗素质好,在假茎高、假茎宽、单株根数、单株白根数和秧苗分蘖率等方面编织布隔层育秧均明显优于塑盘育秧,并且所育秧苗带泥抛栽时因秧苗的"外婆泥"形成"吸盘",立苗快,基本无回青期,抛栽后分蘖早、分蘖多、够苗早。因编织布隔层育秧的秧苗单株所占空间相对较大,可以增加秧苗弹性,可以适当提早播种,对于晚稻增加迟熟品种,延长水稻的营养生长期,增加干物质积累,对晚稻培育适龄老壮秧、抢季节、避免"寒露风"危害均有利。秧苗素质的高低与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和水稻的产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早稻收获已接近尾声,双季晚稻栽插进入高峰期。针对今年可能发生中等以上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南方秋季低温多雨,寒露风与病虫危害叠加出现风险增大,影响晚稻安全成熟的情况,农业部提出了《南方双季晚稻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强调以"抢时栽插促早发、科学施肥促早熟、强化抗灾夺丰收"为重点,切实加强田间管理,力争晚稻获得好收成。(一)抢时栽插,以密补迟。对因早稻收获期延迟不能及时栽插的田块,各地要抢时栽插,以密补迟,插足基本苗。对受强降雨天气影响,秧苗被大水冲乱的抛秧田块,要及时进行移  相似文献   

13.
晚稻育秧施肥用多效唑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晚稻应用两段培育多蘖壮秧技术,其产量和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晚稻育秧期正值夏季高温,秧苗易徒长,后期阴敝较重,不但影响分蘖发生,而且使早发分蘖阴敝致死,造成秧苗带蘖少,素质差,栽后返青慢,分蘖发生迟,限制了晚稻产量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于1987~1988年引进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MET)于晚稻秧苗上试验,以确定“控长促蘖”效果,进一步完善晚稻培育多蘖壮秧措施。  相似文献   

14.
2002年浙西地区连作晚稻部分组合生长异常,发生大面积早穗现象,品种主要有协优46、协优963等,主要表现是抽穗提早、始穗不整齐、植株高矮不一、主穗与分蘖穗穗型大小差异明显、成熟度不一致。不同农区不同品种以及不同的育秧方式与秧龄,早穗程度各异。且秧龄越长早穗现象越严重,并随着秧龄延长,摇风叶及早穗比率递增,而株高、穗长、粒数及产量呈下降趋势。而同一品种作单季种植无此异常现象发生。1原因分析1.1气候异常连作晚稻育秧期间受高温天气影响,秧苗生长发育、出叶速度比常年明显加快。与常年同样的秧龄,秧苗叶龄超前1叶以上。据当地…  相似文献   

15.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是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研制发明的高吸水种衣剂"无盘抛秧剂"为核心技术,实施包衣旱地育苗,培育壮秧,并在秧苗根部形成"吸湿泥球",利于抛植立苗,这种方式既综合了塑盘旱育抛秧的带土抛植、易抛秧、易立苗的优点;又综合了肥床旱育抛秧秧龄弹性大、可培育中、大苗壮秧、利于高产的优点,是将旱育秧技术和抛秧技术相集成的稻作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岳优3700熟期适宜、根系发达、茎秆粗壮、耐肥抗倒,适于轻简栽培,介绍了作双晚种植的抛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多效唑处理水稻种子培育长秧龄机插壮秧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建明 《种子》1991,(3):58-59
水稻简易露地小苗机插技术,因省工省力效益好,目前正在南方稻区逐年推广。但由于插秧机对苗高要求严(适宜为12~16厘米)、播种密度大,因此秧龄弹性小,一般为16~20天,即可供机插的适龄期很短,如延长秧龄,不仅因秧苗过高不适应机插,还会使秧  相似文献   

18.
汤洪 《中国种业》2017,(8):69-69
贺优50是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自主选育的双季晚稻品种,2015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4-2015年在湖南省益阳市多点引种试种,表现出丰产性好、熟期适宜、抗性好、整精米率高、适应性广等优点。为充分挖掘贺优50的增产潜力,在栽培上实行本地农民习惯的轻简化盘育抛秧的高产栽培方式。为此,总结了贺优50在益阳地区配套栽培技术措施,以期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9.
以H优518、中嘉早17为材料,采用传统育秧手栽(手栽)、机插秧苗手栽(机手)、机插秧苗机插(机插)和抛秧4种种植方式,研究机插对晚稻栽后秧苗生长及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育秧手栽秧苗素质最好,抛秧次之,机插育秧最差;机插对秧苗的损伤程度大于手栽;抛秧、机手和机插生育期分别较手栽延迟1~2、3~5和4~6d;秧苗移栽至幼穗分化期,单株茎叶干质量、单株根干质量和单株根数都随时间呈指数模型增加;最终产量表现为手栽>抛秧>机手>机插;秧苗素质差,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少,植伤重及群体根系活力较弱是晚稻机插生育期推迟的主要原因。生产上可通过培育适龄壮秧,提高机插质量等措施缓解生育期延长,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南方早稻成熟期普遍推迟,加之"双抢"关键时期,部分地方遭受特大洪涝灾害,致使晚稻插期普遍推迟7~10天。重灾区晚稻基本苗插得不足、部分迟插的晚稻秧苗老化拔节等,这些不利情况加大了晚稻田间管理的难度。因此,必须抓住有利时期,认真抓好当前以施肥为重点的田间管理,力争早稻损失晚稻补。晚稻施氮总量和前后分配数量被确定,并且按要求施用基肥和分蘖肥后,拔节孕穗肥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