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松辽186是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以93-8为母本,松辽05-L328为父本配组,品种间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2 a内蒙古自治区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66.7 kg/667 m~2,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增产9.4%;1 a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17 kg/667 m~2,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增产15.2%。生育期136 d,需≥10℃有效活动积温2 700℃以上,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2.
兴粳11号由兴安盟农牧业科学研究所与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联合选育,是以松辽0519为母本、长白19为父本配组,品种间有性杂交,经穿梭育种、系谱法多代选择而成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135 d左右,抗性好、米质优、活秆成熟,2022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审定,适宜≥10℃活动积温2 600~2 700℃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3.
松辽6号是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1999年以(珍富10×吉95-2542)F1为母本,92-106为父本,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系谱选择法育成的水稻新品种,生育期135 d,需≥10℃有效活动积温2 700℃以上,在吉林省属中熟品种,具有优质、高产、耐肥、抗病中等、抗倒、耐盐碱、耐寒、活秆成熟、籽粒饱满,适应性较广等特性,系吉林省中熟稻区主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4.
水稻新品种松辽122系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优质基因资源材料"长b-2-1"为母本,以"松辽2130"为父本配组,品种间有性杂交、穿梭育种、世代选拔,系谱法选育而成,具有品质优良、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熟期适中,适应性广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特点。简述了水稻新品种松辽122选育创新性及其技术路线与方法和品种特征特性,在品种育成过程中同步试验研究相适应的优质高产综合配套技术,应用生产发挥品种最大增产潜能。  相似文献   

5.
水稻新品种松辽122是以基因资源材料"长b-2-1"为母本、"松辽2130"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后代材料采用穿梭育种、系谱法选育而成,丰产性稳产性好,兼具多抗性强、品质优良、适应性较广等特性。介绍了松辽122品种的选育经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品种推广模式,供生产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稻新品种松辽122(代号松辽12-2112)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穿梭育种系谱法选育而成。具有熟期适中,株型理想,受光率高,丰产性好,抗逆性强,品质佳,适应性较广等综合性状优良的特点,适于北方稻区早粳晚熟区域种植,需≥10℃有效活动积温2 700℃以上,是该区域水稻生产较为理想的更新换代品种。2017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水稻新品种乌兰1号(松辽1508)是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早锦品种为母本,众禾一号品种为父本,品种间有性杂交,经系谱法育成。生育期136 d,需≥10°C有效活动积温2 700℃以上。2 a内蒙古自治区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92.5 kg/667 m~2,比对照(CK)品种吉玉粳增产3.9%,1 a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00.5 kg/667 m~2,比对照(CK)品种吉玉粳增产12.9%。抗稻瘟病综合表现为抗(R),抗纹枯病、稻曲病及二化螟虫,较耐寒、较抗盐碱,稻米品质达国标二级优质米标准。适于在北方稻区早粳晚熟品种生态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8.
《北方水稻》2021,51(5)
水稻品种松辽122是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北方早粳晚熟品种选育技术课题组育成的产量高、品质佳兼具多抗、适广综合性状优异的品种。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22.7 kg/667 m~2,比对照(CK)品种吉玉粳增产2.0%,1 a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03 kg/667 m~2,比对照(CK)品种吉玉粳增产12.6%。吉林省引种备案,在中熟稻区种植,2 a试验平均产量625.6 kg/667 m~2,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增产6.3%。品质达到国标优质米2级,适应性广,在北方稻区早粳晚熟生态区域,需≥10℃活动积温2 700℃左右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9.
松辽186是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经穿梭育种、世代选拔,系谱法育成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熟期适中、创新点突出,丰产性好、品质优良、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异。介绍了松辽186选育的创新性和栽培技术要点,为北方稻区早粳晚熟生态区域种植该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稻新品种松辽186系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品种间有性杂交,穿梭育种,世代选拔培育,系谱法育成。生育期136 d,需≥10℃有效活动积温2 700℃以上,丰产性好,抗逆性强,品质优良,适应性较广,综合性状优异,籽粒饱满,活秆成熟,呈秋优型生育态势,适应于北方稻区早粳晚熟区域种植。应注意培育壮秧,适时移栽,氮、磷、钾、硅肥合理平衡施用,科学灌溉,及时防治病虫害等栽培技术,以确保丰收。  相似文献   

11.
松辽122是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长b-2-1"为母本,"松辽2130"为父本配组,品种间有性杂交,经穿梭育种,系谱法育成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丰产性稳定性好、抗逆性强、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等特点。适于吉林省中熟稻区,内蒙晚熟稻区以及北方稻区早粳晚熟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2.
松辽7号是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吉农大3号为母本,藤747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有性杂交,系谱法育成的水稻新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株型紧凑,分蘖力强,耐肥、耐盐碱,秆硬抗倒,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稳产。稻米各项指标达到国标优质米三级食用粳稻品种品质标准。适于吉林省和辽宁省北部稻区,宁夏引黄灌区以及内蒙古赤峰、通辽,河北省承德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水稻新品种蒙松138是以"松辽02-A21"为母本,以"华越前"为父本配组,品种间有性杂交,经穿梭育种,系谱法选育而成。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25.4 kg/667 m~2,比对照(ck)品种吉玉粳增产4.15%。1 a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15.6 kg/667 m~2,比对照(ck)品种吉玉粳增产11%,增产点数100%。适于在吉林省中熟稻区、内蒙晚熟稻区以及北方稻区早粳晚熟区域种植,需≥10℃有效活动积温2 70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水稻品种松辽122具有熟期适宜、丰产性好、抗逆性强、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等综合性状优良的特点,适于吉林省中熟稻区及北方稻区早粳晚熟区域种植,2017年3月经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应用推广。生产上可根据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条件的要求,因地制宜种植,以创造优质高产。从培育壮秧、适时合理移栽、科学灌溉、合理施肥、防治病虫草害等方面探讨了松辽122品种的综合栽培技术,为种植该品种的广大农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稻新品种松辽122是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6年夏以优质基因资源材料"长6-2-1"为母本,以抗逆性强的基因资源材料松辽2130为父本配组,品种间有性杂交,经穿梭育种,系谱法育成。具有熟期适中,株型理想,受光率高,丰产性好,抗逆性强,品质佳,适应性较广等综合性状优良的特点,适于北方稻区早粳晚熟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6.
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针对生产实际,依据作物遗传基因理论,选择血缘关系远缘、产量和品质兼优的双亲为配组亲本材料,品种间有性杂交,经穿梭育种,系谱法选育途径,育成粳稻新品种松辽838。该品种株型理想,源库协调,高产稳产,多抗性,品质优良,综合性状优异,广适性强,推广速度快。根据2013~2015年国家对松辽838的试验结果,分析其综合性状因素与科研成果创新性,为粳稻常规遗传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总结了松辽838多方合作的团队推广模式,助推水稻生产与产业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禾田稻2号(代号松辽628)是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白粳1为母本、长白19为父本,双亲配组,有性杂交,后代材料经世代选拔培育,系谱法、穿梭育种,最终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株高适中、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成穗率好,结实率高,中感稻瘟病,米质好,产量高,综合性状优良,2020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内蒙古中晚熟稻区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18.
水稻新品种乌兰1号是由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常规粳稻新品种,2019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出苗至成熟生育期136 d,需≥10℃有效活动积温2 700℃以上,丰产性好,抗逆性强,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综合农艺性状优异。对乌兰1号的选育创新及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王金秋 《北方水稻》2016,(4):48-50,55
水稻新品种松辽838由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2016年通过国家审定。经国家3 a试验,其中,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99.75 kg/667 m~2,1 a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72.14 kg/667 m~2,比对照(CK)品种吉玉粳增产10.13%,达极显著水平。该品种抗病性强、品质优良、适应性较广,综合性状优异,适宜在北方稻区中早粳早熟区域种植。围绕松辽838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探讨性地提出优质栽培技术供广大稻农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育成适宜北方稻区种植的高产稳产、丰产性好、抗逆性强、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等综合性状优异的中早粳早熟品种,促进北方稻区水稻生产的发展,开展此水稻遗传育种课题。叙述水稻新品种松辽838(松辽11-838)的选育过程及参加国家3 a试验的生育表现与试验结果,以期使广大农民更好地了解品种的综合性状和栽培技术,应用生产后,发挥更大的品种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