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广东省潮州地区发展池塘鱼蛙生态养殖,即在池塘养鱼的基础上,在池塘中架设网箱养殖牛蛙,建立鱼蛙共生系统,取得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一、鱼类放养技术池塘鱼类的放养与管理依照常规池塘养鱼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柳根鱼是北方地区鲤科鱥属鱼类的地方名称,鱥属鱼类又包括洛氏鱥、湖鱥、花江鱥、斑鳍鱥和真鱥,均为小型冷水性鱼类。其中人工养殖的主要种类是洛氏鱥,数量占柳根鱼养殖总量的90%以上;其次是湖鱥,养殖数量少,占柳根鱼养殖总量的10%以下;其他鱥属鱼类没有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3.
正高产高效养殖池塘,很重要的一条是要使养殖池塘的环境条件适合于鱼类的生长和鱼类天然饲料的繁殖。为此,高效养殖生产池塘必须要从彻底清淤消毒,改善养殖环境着手,提高健康养殖水平,从而提高养殖效益。一、池塘淤泥的改良1.池塘整改消毒在生产实践中可以发现,经过彻底清淤消毒的池塘,养殖鱼类发病率都较低,并且通过彻底清淤消毒,  相似文献   

4.
西北地区池塘养殖的鲤、草、鲫、团头鲂和花白鲢等常规养殖品种均属于温水性鱼类.随着近几年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品市场整体呈供过于求的局面,大量池塘养殖的鱼种和商品鱼在冬季存塘越冬,由于管理不善等诸多因素,许多地区出现了大量越冬鱼类发病死鱼的情况.现就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和应采取的措施作如下简述.  相似文献   

5.
正乌鳢是一种以野杂鱼为主要饵料的肉食性鱼类,近年来在微山县南四湖区的养殖量越来越大。在自然水域环境中,乌鳢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一般很少发病,随着集约化养殖的推广和发展,以及池塘网箱养殖技术的普及,乌鳢养殖密度越来越大,再加上养殖户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经验,防病治病措施不力,导致乌鳢病害日趋严重。及时做好乌鳢病害的防治工作,已成为发展乌鳢养殖、保证丰产丰收的重要环节。笔者特将池塘网箱养殖乌鳢的病害防治经验介绍如下,供参考。一、池塘网箱养殖乌鳢病害发生原因辨析由于池塘养殖乌鳢不易捕捞、成本高,养殖户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采用网箱养殖乌鳢。池塘水域面积小,载鱼量大,水环境压力大,  相似文献   

6.
勃利县黄颡鱼池塘养殖关键技术与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7-2018年,黑龙江省勃利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连续两年承担并组织实施了"黄颡鱼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建立了多个示范区,亩均净盈利1 700元以上。该地区黄颡鱼养殖与鲤、草、鲢、鳙等大众鱼类相比(亩均净盈利500元左右),亩均增效240%。现将勃利县黄颡鱼池塘养殖关键技术及经济效益总结如下:一、关键技术1.池塘选择①池塘面积。单口池塘适宜面积为5~20亩。②注水深度。平均注水2米以上,如需原池越冬,平均注水深度应达到2.5米以上。  相似文献   

7.
池塘内循环养殖模式关键工艺参数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菁  管崇武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15):142-145
为确立科学、合理的池塘内循环养殖模式关键工艺参数范围,运用物质平衡等相关原理,对系统内循环量、养鱼槽体面积与池塘面积比工艺参数进行科学设计,并讨论鱼粪及残饵收集率等基本参数对其影响。结果表明:在水体容积为198m3(22×5×1.8m)、溶氧为6mg/L的槽体中开展养殖密度达100kg/m3大宗鱼类养殖,当鱼粪及残饵收集率为30%时,池塘内循环养殖模式内循环量设计为653.59 m 3/h(约每18min槽内水体交换一次),槽体面积与池塘面积比设计为1.05~1.58%;当鱼粪及残饵收集率为60%,池塘内循环养殖模式内循环量设计为573.11m 3/h(约每21min槽内水体交换一次),槽体面积与池塘面积比设计为1.20~1.80%。需综合考量设定最佳鱼粪及残饵收集率,以降低模式运行能耗。本设计为提升模式技术性能,促进池塘内循环养殖技术发展及广泛推广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马口鱼属鲤形目、鲤科、马口鱼属,俗称桃花鱼、山鱼!惑、坑爬、宽口、大口扒、扯口婆、红车公等,是一种生活在溪流等清澈水体中的小型经济鱼类,目前市场上售价较高,具有极高的养殖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周礼敬 《科学种养》2014,(12):42-43
<正>随着冬季来临,气温下降,池水温度也随之降低,池塘养殖鱼类生长变缓,有的甚至停止生长,进入漫长的生长"停滞期"。部分养殖户可能会因鱼的生长变缓而放松日常管理,这给各种致病菌侵蚀鱼体创造了机会,有的甚至引起大规模病害,导致发生各种养殖惨象。因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经验将冬季池塘管理措施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者参考。一、清整池塘1.清除淤泥养殖池塘经过一年的连续养殖(有的甚至几年),  相似文献   

10.
水产养殖生产中,鱼塘的老化现象严重,直接影响了鱼产量和经济效益。造成鱼塘老化的原因主要有3个:一是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养殖水体逐年变浅,达不到标准化水产养殖的需求。二是由于养殖的底层鱼类具有掏边挖坡的习性,鱼塘坍塌严重,使池塘水位变浅,影响了水产养殖。  相似文献   

11.
宋宗岩 《科学种养》2009,(11):38-39
鲻鱼是鲻科鱼类中的一种,属海洋鱼类,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适盐性强、饵料要求不严格、肉质鲜美等优点,在我国海水养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广大科技工作者与养殖户不断地探索和创新,近几年在不同水体中与不同的养殖品种进行混养,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对鲻鱼的养殖方法与技巧进行了认真地总结与分析,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养殖水体透明度的控制对提高池塘单位面积鱼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池塘养鱼中,对养殖水体透明度的测量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池塘水质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底层鱼诱捕定置网适用于人工放养的中小型水库、池塘、湖泊,可用于捕捞中底层鱼类及上层鱼类,不受水位深浅,水中杂草或障碍物、养殖区地形等条件的限制。在大型水库的网箱养鱼区设置诱捕定置网,捕捞率可达95%以上。同时可捕大留小不伤鱼,轮捕轮放,使商品鱼均衡上市,提高了农村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诉求,国家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各行各业在生产经营上积极融入并不断创新生态环保技术,渔业也不例外,现就生态环保技术在渔业养殖中的应用介绍如下:一、多种混养在池塘养殖生产中,根据各种鱼类生活的主要水层和食物饵料等生物特性,进行上层滤食性、中下层草食性、底层杂食性鱼类在同一水体内多品种混养。上层鱼类滤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为中层、底层鱼类净化水质;中下层鱼  相似文献   

15.
鸭绿江流经吉林、辽宁两省,由于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适宜,鱼类资源丰富,既有冷水性鱼类和温水性鱼类,还有河口性鱼类,蕴藏有许多名特经济鱼类。近年来,为满足广大养殖者和消费者的需求,在鸭绿江鱼类开发利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推动辽宁淡水渔业的发展,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鸭绿江鱼类资源特点、亚洲公鱼、香鱼、斑鳜、唇䱻及鸭绿沙塘鳢等主要经济鱼类的开发利用研究及养殖现状,并围绕鸭绿江鱼类资源调查、网箱养殖管理、良种选育及饲料开发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详细计算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养殖面积和净化面积合理的配比关系,使养殖废水中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的分级利用和水资源的循环使用更加合理。通过参照水生植物对养殖尾水中污染物的吸收能力和养殖鱼类的产排污系数,再结合淡水池塘养殖过程中水质管理的一般规律,给出了淡水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中养殖池塘面积和净化池塘面积之间配比关系的计算方法。以养殖草鱼为例,通过该计算方法,结果表明:以总氮的去除为例,养殖池塘和净化池塘的基本面积比为15:1;按养殖池塘所排放的污染物浓度计算,一亩净化池塘可以净化7.5亩养殖池塘;按养殖鱼类的产排污系数计算,一亩净化池塘可以净化27.8亩养殖池塘。不同的养殖产量、不同的养殖品种都会影响到净化池塘和养殖池塘面积比例,通过提高净化池塘的净化能力则可以减少净化池塘的使用面积,从而提高养殖效益。利用该计算方法来解释此前相关的研究实例,也证明是可行的。该计算模型的构建为今后在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构建中降低经济成本,为最终实现生态效益对经济效益的补偿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淡水池塘养殖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传统的集约化池塘养殖废水排放势必会加剧周围水域的富营养化程度,环境问题已成为中国淡水池塘养殖发展的瓶颈之一。为解决这个难题,国内外学者尝试了原位的和异位的池塘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鱼-菜”共生和循环水养殖模式。前者虽然增加了额外的经济、生态收入,但难以实现池塘产排污系数的绝对为零,而后者虽然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但考虑到经济、土地成本,很难有大面积的净化配置。养殖池塘水体上层种菜,养殖废水排入人工湿地,将原位与异位修复技术结合起来,建立淡水池塘生态合作养殖模式,是中国池塘养殖所面临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之一。渔民合作社是水产科技集中体现的平台,将中国已发展成熟的养鱼合作社,从“经济合作”、“信息合作”推向“生态合作”也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正>大鳞鲃,又称"银鳕鱼",在鱼类分类学上属于鲤科、鲃亚科、鲃属。大鳞鲃原产于亚洲西部的里海和咸海水域,个体重达5~10千克,为名贵的大型经济鱼类,其具有耐盐碱水域、食性广泛、生长速度较快、适应能力强等优良种质特性,适合人工池塘养殖。大鳞鲃于2003年由乌兹别克斯坦引入我国,其苗种实现规模化繁育后,开始在全国推广养殖,目前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天津、北京、新疆等北方地区均有养殖,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经济效益显著。2016-2018年,规格0.75~1千克的大鳞鲃商品鱼市场销售价格为20~30元/千克。  相似文献   

19.
斑点叉尾惫回(Ietalurus Punetaus)属鲇形目、鲴科鱼类,俗称沟鲇、美洲鲇、美国鲴鱼,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大型淡水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肉质上乘等特点,受到广大消费者和养殖户的喜爱。近年来,随着国内外需求量的上升,该鱼的苗种供应量常常满足不了商品鱼养殖的需求,因此,  相似文献   

20.
正杂交黄颡鱼是由瓦氏黄颡鱼(江黄颡)的雄鱼与普通黄颡鱼的雌鱼杂交而来,具有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含肉率高等诸多优点。为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增加经济效益,2019年8月,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镇后塍华高水产养殖场利用一口净水面20亩的养殖池塘,尝试进行池塘单养杂交黄颡鱼,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就其养殖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