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3种野鲮亚科鱼类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野鲮亚科(Labeoninae)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中的鲤科(Cyprinidae,约有26个属近300个种。为研究其在鲤科鱼类中的系统发育关系,以16S rRNA基因作为遗传标记进行鲤科鱼类的系统发育分析。通过PCR方法, 扩增了长度为361-362 bp的3种野鲮亚科鱼类的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序列比对得到364个排列位点,其中94个为信息位点,占全部位点的26.8%。用Mega 2.1软件的NJ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野鲮亚科鱼类没有形成单系类群,野鲮亚科的鲮、角鱼与鲤亚科的鲤、鲫形成姐妹群,然后再与野鲮亚科的麦鲮和露斯塔野鲮聚在一起,说明鲮与鲤亚科鱼类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唇鲮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唇鲮(Semilabeo notabilis Peters)属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唇鲮属,俗称没六鱼、没落鱼、木头鱼、唇鱼、岩鲮、岩鱼,是珠江水系珍贵经济鱼类之一,主要分布于珠江水系的北江、西江,云南元江也产此鱼。2006年7月,贵州省荔波县畜牧局水产站收集1万尾唇鲮水花,  相似文献   

3.
<正>鲮鱼属鲤科、野鲮亚科、鲮属,是一种生活在气候温暖地带的鱼类,主要分布在珠江水系、海南岛、台湾、闽江、澜沧江和沅江。在江苏养殖鲮鱼主要作为鳜鱼的饵料鱼。目前对鲮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补偿生长、  相似文献   

4.
南方白甲鱼     
南方白甲鱼Varicorhinus gerlachi(Peters),又称白甲鱼,隶属鲤形目,鲤科,啬巴亚科,白甲鱼属。地方名为香榄鱼、红尾榄、平头榄、滩头鲮、齐口鲮、石鲮等,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珠江水系的重要经济鱼类,主要分布区域为珠江、元江、澜沧江和广西、海南岛各水域。  相似文献   

5.
<正>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俗称土鲮、鲮公,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野鲮亚科(Labeoninae)鲮属(Cirrhinus),是我国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鱼类。鲮鱼为杂食性鱼类,摄食池塘浮游动植物、有机碎屑、禽畜残饵、粪便等,在养殖中起到清底和增产增效作用。近年来,鲮鱼作为鳜鱼、笋壳鱼等养殖品种的优质饵料,需求量不断增长,已成为热门养殖品种之一。肇庆地区鱼猪养殖模式使得鲮鱼养殖具有节约成本优势,形成  相似文献   

6.
<正>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俗称土鲮、鲮公,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鲮属,是我国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鱼类。鲮鱼为杂食性鱼类,摄食池塘浮游动植物、有机碎屑、残饵粪便等,在养殖中起到"清道夫"和增产增效作用。鲮鱼作为鳜鱼、笋壳鱼的优质饵料,需求量不断增大,已成为热门养殖品种之一。近年随着草鱼的价格低迷,鲮鱼价格坚挺,  相似文献   

7.
<正>赤眼鳟属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又名红眼鱼、赤眼鲮、野草鱼(图见彩中插2)。该鱼为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体分布广,为江河中层鱼类,生活适应性很强,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我市于2008年5月首次引进赤眼鳟(夏花)进行池塘养殖试  相似文献   

8.
《水产养殖》2014,(7):32-32
<正>野鲮亚科是鲤科鱼类中一类适应流水环境的南方类群,该类群在口唇部的系统结构上有剧烈的分化,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尤其在中国西南喀斯特岩溶地区分化出了众多的特有种甚至特有属,因此成为鲤科鱼类系统进化研究的热点类群。野鲮亚科在中国有26属,其中12个属为中国特有。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杨君兴研究组在研究中发现了一批从未被记录过的奇特标本,经过系统的形态学比对,证明这些鱼类代表一个尚未被科学发现的新类群,命名为狭吻鱼属(Stenorynchoacrum),为我国广西特有属。该属为单型属,目前仅发现一种,命名为西江狭吻鱼(Stenorynchoacrum xijiangensis),仅分布在广西桂林西江支流,干季在地下洞穴生活,洪水季节游到与洞穴相连的小河中。狭吻鱼属构建的野鲮亚科分子系统发育树中构成一个独立支系,该属的有效  相似文献   

9.
2004年 ̄2005年,我县武原农技站从湖州成功引进赤眼鳟并试养成功,日前通过专家鉴定。现将养殖技术作一简单介绍。赤眼鳟属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俗名红眼鱼、赤眼鲮、参鱼,是江河中主要优质经济鱼类之一。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该鱼具有生长快、  相似文献   

10.
李建华 《内陆水产》2005,30(8):23-23
麦鲮又称麦瑞加拉鲮,是印度的四大养殖鱼类之一,属鲤科、鱼巴亚科、鲮属,亚热带底栖鱼类。体形似河中的刁子鱼(鲴鱼类),眼睛为红色。具有适应性强、耐低氧、食性广、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起捕率高、肉质细嫩味美等特点,在长沙地区得到很好的推广利用.现将麦鲮的池塘养殖方法总结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1.
岩鲮(Semilabeono tabilis peters)是我国南方江河的名贵经济鱼类之一,在分类上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岩鲮属,俗称木六鱼等,岩鲮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2.
桂华鲮(sinilabeo decorus)属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华鲮属,是珠江水系特有野生经济鱼类。苗种培育是桂华鲮开发研究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在人工繁殖成功的基础上,我们对桂华鲮鱼苗鱼种进行了培育试验,初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多级分段培育技术,现将桂华鲮苗种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 Günther),属鲤科,(鱼丹)亚科,马口鱼属,俗名宽口、大口扒、扯口婆、红车公,是东亚广泛分布的一种凶猛的小型鲤科鱼类,在中国南北各大水系、水库、溪流皆有分布。目前,在南方山区已经形成一种特殊的马口鱼养殖业,马口鱼成为山区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市场前景广阔,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指示作用。由于近年来过度捕捞以及江河水体污染日益严重等种种原因,致使马口鱼的自然资  相似文献   

14.
麦瑞加拉鲮简称麦鲮,属鲤科、耙亚科、鲮属,亚热带底栖鱼类,原产印度(又称印度鲮)。20世纪80年代由珠江水产研究所引进。90年代在广东地区大力推广养殖。目前,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区也开始大面积养殖。麦鲮在分类上与我国华南地区传统养殖的鲮鱼同为鲮属,是印度四大养殖鱼类之一。经引进我国试养,证实具有食性广、生长快、个体大、适应性强、容易养殖等优点。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麦瑞加拉鲮鱼(简称麦鲮)属鲤科,鲃亚科。鲮属,原产于印度,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麦鲮体长、侧扁、圆筒形。浅红色的尾鳍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苗种期更明显),口下位,背部青色,腹部银白。麦鲮是一种亚热带鱼类。不耐低温。水温在7-9℃以下被冻死,11℃以下冻伤,15℃左右时停食,18℃以上时可越冬。麦鲮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珠江流域及海南省.现常作养殖鳜鱼的阶段性饵料鱼被长江流域的养殖单位引进和养殖。麦鲮食性杂,主要以植物性饲料为食.也食部分浮游动物,人工饲料中喜食菜粕类和未完全消化的畜禽排泄物。麦鲮具有耐密养、群体产量高、抗病力强、养殖周期短、易起捕。外形美观、肉质鲜嫩等优点,深受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喜爱。现将麦鲮的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刘庆营 《齐鲁渔业》2006,23(6):25-25
赤眼鳟属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俗称红眼鱼、赤眼鲮、参鱼,是江河中主要优质经济鱼类之一。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该鱼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食性杂,养殖成本低,商品鱼售价高,体形酷似1龄草鱼等优点。 1 池塘条件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附近无污染源,保水性能良好,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少淤泥,面积1333-  相似文献   

17.
丁[鱼][岁](Tench Tinca.tinca)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鱼][岁]属,是原产于泛欧亚大陆的一种鲤科经济鱼类,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具有形态优美、生长较快、适应性和耐受性强等特点。丁[鱼][岁]鱼是一种杂食性鱼类,其食物主要是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因而极适合于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18.
正桂华鲮(Sinilabeo decorus decorus)属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华鲮属,分布于西江和北江水系。它具有体形大,体色艳丽,形态美观,肉质坚实香淳,生长速度较快等优良性状,目前其市场价格甚高(100~150元/kg),是珠江水系特有名贵江河土著经济鱼类,有着较好的开发养殖前景。2010年始,韶关市水产研究所在北江鱼类资源调查的基  相似文献   

19.
代应贵 《水产学报》2011,35(6):871-879
为了全面深入研究都柳江的鱼类区系并为开展其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基础资料,通过2002年10月—2010年6月的野外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整理出都柳江共分布有鱼类4目13科56属88种(亚种)。其中,四须盘鮈、粗唇鮠和月鳢等28种鱼类为本次调查都柳江鱼类的新记录,而横纹南鳅、短鳔盘鮈、云南盘鮈、棒花鱼、长脂拟鲿和黄等6种鱼类为柳江水系鱼类新记录。多鳞盘口鲮、中间爬岩鳅和麻鳜为都柳江鱼类特有种。都柳江鱼类区系以鲤形目鲤科为主。都柳江鱼类区系具有物种多样性丰富、富于特有种和受威胁种、缺乏裂腹鱼亚科和高原鳅属等高原鱼类、无洄游鱼类和洞穴鱼类等特点。都柳江鱼类区系起源于第三纪早期,并分别来源于老第三纪鱼类、中印山区鱼类、南方热带鱼类和中国江河平原鱼类等4种区系成分,都柳江鱼类区系属东洋区南东亚亚区华南小区。  相似文献   

20.
2009年6月和10月对乌江下游银盘水电站工程影响区域的鱼类现状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鱼类77种,其中鲤科鱼类有45种,占种类数的58.44%,鳅科10种,占12.99%,鲿科11种,占14.29%。从彭水至白马,鲤科鱼类所占比例逐渐增大,鲿科鱼类所占比例逐渐减小。优势种类数量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瓦氏黄颡鱼、鱼歺又、宜昌鳅鮀、大鳍鳠、圆筒吻鮈、蛇鮈、吻鮈、鲫、粗唇鮠和泉水鱼,它们占影响区域江段总数量的80.04%;质量优势种类依次为瓦氏黄颡鱼、铜鱼、吻鮈、南方鲇、圆筒吻鮈、鲤、大鳍鳠、墨头鱼、鲫和歺鱼又,它们占影响区域江段总质量的73.83%。结合工程建设造成的大坝阻隔,库区江段生境萎缩或丧失,以及坝下江段水文情势变化加剧、气体过饱和、下泄水温低等可能对鱼类资源产生影响的因素分析,提出增殖放流、过鱼设施建设、改进消能方案以及优化调度规程等多项保护措施,达到保护鱼类资源、促使工程影响区的生态环境呈良性循环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