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河南中牟县万滩镇养殖池塘机械增氧技术单一的问题,通过试验研究微孔式、水车式、涌浪式等几种增氧机的性能及使用方式,以达到提升增氧效果和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结果表明,该地区池塘溶氧含量高而利用率低,养殖户传统增氧方法不当。适宜增氧方式为:涌浪式增氧机适合在晴天下午使用3~6 h,可有效提升周边20 m范围内底层水体的溶氧水平;投食前后半小时开启和关闭微孔式、水车式增氧机,可提升投食期间投饵区溶氧水平1~2 mg/L,保证鱼群的进食效果;夜间搭配使用微孔式和低功率叶轮式增氧机增氧,可使微孔区域底层水体溶氧比不增氧状态高出1 mg/L以上。  相似文献   

2.
增氧设备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宏斌 《中国水产》2011,(11):49-50
养殖水体中的溶氧水平关系到养殖水生动物的生存、生活和生长,进而关系到养殖成败和养殖效益的高低。根据对我国传统池塘养殖水体中溶氧水平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在水体总溶氧量中,70%左右的溶解氧来自于水体中的植物尤其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30%左右来自于大气的溶入。通常情况下,水体上层的溶氧量较高,池塘底层水体的溶氧量较低,往往低于lmg/L。溶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养殖鱼、虾的摄食量、饲料转化率以及生长速度。据有关资料显示,养殖鱼类在溶氧Nc3mg/L时的饲料系数要l:t4mg/L时增大1倍;在溶氧量7mg/L时,  相似文献   

3.
射流式增氧机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价射流式增氧机性能,采用SC/T 6009-1999<增氧机增氧能力试验方法>标准,通过清水试验和养殖池塘试验,研究了射流式增氧机在清水中的增氧能力、动力效率,以及实际养殖池塘中上下水层溶解氧变化.结果表明:射流式增氧机对于下层水体具有良好的增氧效果,能使1.5 m水深处溶氧值提高31.0%;利用产生的水流搅拌水体...  相似文献   

4.
海水养殖池塘溶氧平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围隔实验法,研究了施肥养殖台湾红罗非鱼(Oreochromismosambicus×O.niloticus)和投饵养殖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的海水池塘中溶氧的昼夜平衡。测定了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量、水柱呼吸耗氧量和底泥呼吸耗氧量;用估测模型计算鱼、虾呼吸耗氧量及用差减法估计大气扩散作用引起的得氧或失氧。结果表明:在海水池塘溶氧的收入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占90%以上,大气扩散溶入低于10%;在海水池塘溶氧的支出中,水呼吸耗率约占62.48%,鱼、虾呼吸耗氧约占18.18%,底泥呼吸耗氧约占19.35%。且施肥鱼池和投饵虾池的溶氧平衡状况不同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鱼塘中设置网箱,将共存于同一水体中的不同养殖品种相对分离,借助箱内外水体交换,实现资源(溶氧、饲料、肥料等的综合多级利用,是传统养殖技术改进的有效途径。其实施方法是按混养比例中吃食性鱼类数量和网箱养鱼一般密度在池塘中设置小网箱,箱内单养吃食性鱼类,箱外混养杂食性和滤食性鱼类。这一箱池结合的养殖方式在同一池塘中混养多品种的前提下实现了不同种类的单养,既有利于饵、肥等物质的多级利用,又方便不同养殖品种在投饵、用药、出池等操作。是近年发展  相似文献   

6.
池塘养殖水体不同水层水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池塘养殖水体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在上海市标准化养殖池塘里进行了水质参数监测和分析,研究了池塘上层、中层、下层不同水层的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一年中池塘水质呈季节性变化,氨氮均值在9—11月最高,在5月份最低;溶氧均值在9—11月最低,在12月至次年3月最高;pH无明显季节性变化。不同水质参数日变化研究发现,一天中氨氮值在6:00左右最高,在17:00左右最低;溶氧最高值出现在15:00—17:00,最低值在5:00左右;pH在1:00最低,14:00左右最高。养鱼池塘水体有较明显的分层现象,上层、中层、下层不同水层的氨氮、溶氧、pH均有差异。一天中氨氮与溶氧总体呈负相关性(t<0.05),溶氧值升高时氨氮值下降。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产》2012,(12):56-59
A 池塘高效增氧技术 技术概述: 1.技术提出的背景 水体是水生动物生活的环境,水中的溶解氧是它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之一.在鱼、虾高密度养殖中,水中溶解氧的多少决定着水体容纳生物的密度,即使水质良好,但由于投喂饲料和动物排泄物带来的大量营养和有机物质,池塘也会出现低溶氧.因此,增氧显得尤为重要.使用增氧机可以有效补充池塘中的溶解氧,但传统的水车式、叶轮式增氧机只能提高池塘上层水体溶氧,却难以为池底提供充足氧气.  相似文献   

8.
转水是指池塘的水体产氧能力、水体自净能力严重不足,导致水体中溶氧的含量极低,有害气体和物质大量积聚,在天气变化时池塘水体突然变黑、变清.  相似文献   

9.
淮安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站从2002年开始引进花苗种进行池塘养殖试验,连续3年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总结出一套池塘养殖花鱼骨技术介绍如下:1池塘条件养殖花的池塘面积一般在5~15亩,养殖面积过小,溶氧不足,水体的缓冲能力差,养殖单产不易提高;养殖面积过大,管理困难,也不利于提高单产。所选池塘要求东西向,池深2~2.5m,塘底淤泥要少,池塘有条件的最好经过干塘、清淤和曝晒,每3亩池塘配备1台1.5kW的增氧机,每口池塘配备1台以上的3kW的抽水机,以保证随时可更换新水。使用颗粒饲料投喂的池塘还应配备相应功率的投饵机,另外还要求水源充足,水…  相似文献   

10.
池塘养殖增氧方式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微孔增氧对池塘水体能量流动、水质及养殖效益的影响,对2种不同增氧方式下3个河蟹养殖池塘的养殖周期(4—9月份)进行了水质测定,获得了池塘不同水层的水温、溶氧、氨氮、亚硝酸盐及高锰酸钾盐指数数据。结果表明,夏季高温时采用微孔管道增氧能有效降低表层、底层的温差,一定程度上降低底层水温。微孔管道增氧能有效增加水体溶氧,开机90min水体底层溶氧增加速率是普通增氧机的5倍;6—9月份采用微孔增氧的池塘水体较普通增氧,NO2-N低70﹪以上,NH3-N低22.9﹪以上,高锰酸钾盐指数低20﹪以上,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水车式增氧机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车式增氧机在清水试验中的增氧能力、动力效率以及实际养殖池塘试验中上下水层溶解氧变化。结果表明,水车式增氧机对于水深为1 m以内的养殖水体具有良好的增氧和搅拌效果,开启100 min左右,可使距增氧机10 m、水深0.9 m处水体溶氧值从6.5 mg/L左右上升到8.7 mg/L左右,和上层水体溶氧值趋于一致;运转时可形成一股较大的定向水流,对鳗鱼等喜好水流的鱼类较为适合。但水车式增氧机对<1.5 m的底层水体增氧作用较弱。本研究为水车式增氧机池塘养殖的运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中国南方地区,出现了在池塘底部铺设微孔增氧曝气管,给一些青虾、蟹、泥鳅池塘进行曝气增氧的一种较为成熟技术,这种技术很好的改善了池塘水体生态环境,提高了水体溶解氧含量,降低了养殖动物疾病的发生概率,有利于养殖动物的生长。但此技术在北方地区高密度池塘养鱼中还很少见。有人预算,草鱼在溶氧含量为5.5mg/L的水体中生长  相似文献   

13.
<正>山区梯级池塘节水节能健康养殖技术模式是利用梯级池塘有稳定水源和一定的水位落差,根据流水养鱼生态学原理,把各级池塘的进排水串联起来,通过水流的冲击和水体交换,达到自然水体增氧,实现节能减排、增产增效的一种绿色健康养殖。本文主要介绍山区梯级池塘节水节能健康养殖关键技术,供参考。一、技术亮点1.提高养殖水体中的溶氧该技术通过布局池塘建造位置形成高度落差,进而形成天然的水位落差,  相似文献   

14.
池塘溶氧是鱼类生存的必要条件,溶氧的多寡直接影响到鱼类的生长及水质的优劣。由于养殖水平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鱼类的密度增加和大量的投饵施肥,往往造成池水缺氧,使水质恶化,鱼类浮头,甚至泛池死亡,因而,防止水中缺氧已成为养殖生产中一个很重要的管理问题。一般认为,池塘正常负荷是每亩水面400公斤的鱼类,超过这个产量就必须使用增氧机,因此,近年来,许多高产地区广泛使用增氧机,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产》2014,(2):42-44
<正>技术概述:1.技术提出的背景水体是水生动物生活的环境,水中的溶解氧是它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之一。在鱼、虾高密度养殖中,水中溶解氧的多少决定着水体容纳生物的密度,即使水质良好,但由于投喂饲料和动物排泄物带来的大量营养和有机物质,池塘也会出现低溶氧。因此,增氧显得尤为重要。使用增氧机可以有效补充池塘中的溶解氧,但传统的水车式、叶轮式增氧机只能提高池塘上层水体溶氧,却难以为池底提供充足氧气。  相似文献   

16.
丁磊  吴康 《科学养鱼》2001,(12):36-36
目前青虾养殖成活率很低,通常为30%左右,所以产量不高。根据实践经验,我们认为提高青虾养殖成活率的主要技术措施是:一、提高溶氧青虾对溶氧的要求较高,其窒息点为1.1毫克/升,而且青虾在溶氧相对较低的夜晚活动更为频繁,极易缺氧死亡。因此要提高青虾养殖成活率,关键是提高水体溶氧量。1.配备增氧机的功率应达到0.5千瓦/亩,使水体溶氧量不低于5毫克/升。2.底泥以10厘米厚为宜,清除池塘中过多的淤泥。施放的有机肥应充分发酵腐熟,以减少高温季节的有机耗氧量。3.主养青虾混养鱼类的池塘应控制鱼种放养量,以…  相似文献   

17.
池塘中溶氧在各水层中的分布是极不均匀的,下层水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溶氧量始终处于较低状态,而鱼虾觅食、栖息多在池塘下层,水体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鱼虾的生长,增加鱼虾养殖容量和成活率的关键是提高下层水体的含氧量,在生产中,常用大换水的方法解决,为使进出池塘的水量保持平衡,常用的进排水方法是在池塘一端让活水流入,在池塘的下方开一排水口,这样排水口流出的多是表层富含氧水,活水和表层富含氧的水未被利用就从排水口流走了,而下层低含氧水中的氧难换,这对鱼虾的生长极为不利。生产中若能让池塘中下层低含氧水流出,上层富含氧层下沉补…  相似文献   

18.
鱼类的饲养技术中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就是投饵技术。投饵是养殖活动中每天都进行的最为直接的生产技术。投饵技术包括投饵的多少,投饵次数,投饵方法等,不仅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和产量,而且还给养鱼的饵料效率和经济效益以很大的影响。特别是象商品鱼基地的池塘养鱼和围拦、网箱、流水养鱼等高度集约化的养殖。在天然饵料的作用极其微小,鱼类的生长几乎完全依靠人工投饵施肥的情况下,投饵技术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通常所说的合理投饵,就是要根据饲养对象的要求和环境因子(主要是水温、溶氧)的变化,确定适当的投饵量和投饵次数,既要均衡地满足鱼类对营养物  相似文献   

19.
池塘水体中溶氧量是决定饲养池中养殖对象的放养量和生产量的主要因素.饲养池的溶氧量低,鱼、虾等养殖对象易浮头,严重者将造成窒息死亡.相反,而把鱼、虾等置于高溶氧水体中的话,也会降低鱼虾的生长率、摄食量与饵料效率等.为使养殖对象正常发育,提高生产效率,必须使养殖塘水体中的溶氧量保持在安全临界值以上.由此可见,正确使用增氧机既有利于提高产量,又有利于节能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制多功能采水器和溶氧参比卡,快速测定水体溶氧,及时采取溶氧管理措施,改善水体环境,防止池塘水质恶化和鱼类浮头或泛塘事件的发生,降低鱼类养殖风险,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