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黑龙江牡丹江市东宁一木耳企业看到,该企业彻底告别大棚栽培模式,采用智能化管理的模式生产黑木耳,已开始第二茬的采摘了。这标志着东宁黑木耳栽培进入电子时代。据了解,黑木耳自动化生产项目是东宁县重点打造的黑木耳全产业链招商引资项目,也是东宁县全面提高黑木耳产业标准化、集约化、科技化水平的重点产业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1.1亿元、规划占地22.57万m2。企业规划建设的全自动智能吊袋栽培温室,由计算机控制中心自动操控,采用计算机和传感器技术,全程智能化自动监测棚内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为  相似文献   

2.
孙焕弟 《河北农业》2019,(10):12-13
<正>2016年以来,平山县把黑木耳种植作为产业扶贫的重点,出台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全县共有从事食用菌产业的企业及合作社21个,黑木耳种植专业村15个,辐射带动贫困户2500多户,黑木耳栽培面积达到5000多亩,总产量达到2500吨,总产值达到1.5亿元。但在近两年生产中,发现黑木耳耳片发黄问题比较显著,全县黄耳率占到10%-15%。因此,分析黑木耳耳片发黄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制定防治措施对于提升黑木耳品质和效益具有现实意义。一、黑木耳耳片发黄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地栽黑木耳技术因简单易行、生产周期短及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已成为黑木耳的主要栽培模式。但据笔者了解以及耳农的反映,由于栽培经验不足,技术要领掌握不好,地栽黑木耳的产量和质量相差悬殊并经常发生杂菌污染等现象,给耳农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调查了黑木耳栽培现状,并通过多年栽培实验,对本地地栽黑木耳技术要点进行了归纳总结,现简述如下。1适时安排栽培季节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地考察、文献资料查询等方法,对贺州市八步区黑木耳产业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分析发现:八步区黑木耳产业发展现状有三个特点:一是依托产业扶贫政策,黑木耳产业快速发展;二是采用"稻耳轮作"生态循环种植模式;三是经营模式主要为"公司+基地+合作社(能人)+农户";黑木耳产业存在生产技术、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不规范,带动作用弱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生产管理,进一步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对策,旨为加快黑木耳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蛟河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森林覆盖面积大,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昼夜温差适中,特殊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食用菌生长。最近几年,蛟河市以黑木耳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黑木耳栽培由平面栽培向立体栽培发展,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黑木耳大棚吊袋立体高产栽培技术逐渐被人们认识、接受和推广,并成为当地黑木耳栽培生产中的主要技术模式。1技术优点1.1单位面积栽培袋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6.
黑木耳产业是一个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反季节设施栽培、工厂化周年生产等技术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为黑木耳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是向农业向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下文我们详细讲解黑木耳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年来十堰市椴木黑木耳效益不断下降的不利局面,积极进行了黑木耳代料栽培试验。对其栽培模式、品种选用、栽培管理进行了探索,采用小孔全光及大棚吊袋等生产技术,生产的木耳单片、无根、产量高、效益好,并总结出了一套黑木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农家科技》2011,(11):20
<正>近几年,山区黑木耳栽培业发展迅速,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已成为林农致富的主要项目。目前,黑木耳栽培普遍采用全光照栽培技术,该技术与过去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相比有4项创新,值得推广。1.培养料改进。培养料:锯木屑68%、  相似文献   

9.
<正>1平山县黑木耳产业基本情况平山县生产黑木耳的历史悠久,在清朝咸丰年间已有生产记载,并记入蔬菜类目。2018年全县黑木耳栽培面积3 000亩,产量1 500 t,产值0.9亿元,已成为西北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主导特色产业。平山县集成创新了适宜各地发展的黑木耳产业技术模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和职业黑木耳种植户,扶持发展了一批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生产规模不断扩  相似文献   

10.
常见黑木耳生产分为大田栽培、林间栽培和荫棚栽培。夏季高温、多雨气候,采用黑木耳大田和荫棚栽培方法,易出现菌丝霉变、菌棒灼烧、出耳少等现象。为此,按照仿生学理论,还菌与林,探索室内发菌、林间催耳与出耳等栽培技术,建立高等植物—林树与微生物—黑木耳种群之间优势互补的高效组合,形成林地套种黑木耳立体复合群体,可以实现黑木耳越夏安全生产,使传统农业逐步发展成为更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实现农林产业的生物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黑木耳是我国最早栽培的食用菌之一,营养价值丰富,市场前景可观.河北省拥有丰富的黑木耳生产原料资源,并且可以实现一年两季栽培,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分析了河北省黑木耳产业的优势、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河北省黑木耳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黑木耳亦称木耳、光木耳等,属于真菌门,曾菌纲,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黑木耳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保健食品,以质脆润喉、营养丰富而著名。其蛋白质含量远高于一般的蔬菜和水果,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尤以铁含量最丰富,为各类含铁食品之冠,比肉类高100倍。黑木耳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润肺清胃功能,有止血、止痛、补血、活血之功效,堪称食疗佳品。黑木耳是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的特色产业。根河市气候属于寒温带湿润性森林气候,夏季凉爽,温度范围在5~32℃,且昼夜温差为10℃左右,能为黑木耳生长提供天然的气候保障;同时根河市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西坡,各大木材深加工企业的废料如木屑、锯沫等资源丰富,为黑木耳生产提供了最佳的生产原料。黑木耳的人工栽培主要经历了孢子自然接种、孢子液人工喷洒接种、纯菌接种段木栽培和纯菌接种代料栽培4个发展阶段;栽培模式也经过了瓶栽、块栽、床栽和袋栽等不同模式的研究探索和实践。主要通过黑木耳代料栽培取代以往栽培的新技术,结合林下地摆和露地全光栽培的新模式,在根河市5个示范点进行了规模化推广示范,2009年和2010年每百袋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分别比以往栽培方式提高了37.71元和46.00元。通过黑木耳规模化生产代料栽培新技术,结合林下及露地全光地摆新模式的推广示范,不仅给当地耳农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可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1)带动内蒙古农业设施产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实现由数量型经营向质量型经营转变;(2)通过向农民推广优质新品种、优质技术服务,有利于内蒙古农业产品结构的提升,实现农民增收的目的;(3)通过典型引路的作用,对农民生产经营观念的转变具有重要引导价值,使农民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素质和市场竞争意识,以便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利用了工业副产品和下脚料等再生资源发展黑木耳生产,使生态循环过程中的各种废弃物得以综合利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是一项无污染、绿色、高效益产业。  相似文献   

13.
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技术是一项新型的栽培技术,这中栽培方法主要是打破了传统的黑木耳栽培的方式,通过吊袋对黑木耳进行栽培。这种新型栽培方式的主要优点是,在同样的面积下,吊袋栽培模式的产量要比传统地栽木耳模式高出五到六倍,而且可以有效的防止各种自然灾害,提高了黑木耳的质量,提高了其生产的效率,增加了收益。  相似文献   

14.
正黑木耳栽培技术历史悠久,技术成熟。当前中国大多数地区是采用棚室栽培模式栽培黑木耳,棚室栽培模式具有可提高木耳产量,实现产品提前上市等特点。通常情况下,棚室栽培的黑木耳,产品质量也要明显优于其他方式栽培的黑木耳。合理选择栽培场地对于黑木耳的种植效果十分重要。首先,选择栽培场地要遵循"一通二近三远离"原则。一通:木耳场需靠近电源,能通电;二近:近流动河水,近机井等清洁水源。三远离:远离主干道的扬尘、尾气污染,远离畜禽场舍与垃圾场等病虫杂菌滋生污染源,远离农药及其他化学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我省中东部山区黑木耳栽培业发展迅速,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已成为林农致富的主要项目。目前,黑木耳栽培普遍采用全光照栽培技术,该技术与过去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相比有4项创新,值得推广。1培养料改进  相似文献   

16.
<正>五大连池市地处小兴安岭山脉南麓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总面积9800平方公里,人口36万,市辖11个乡(镇),36万人口。森林植被率高,降雨充沛,昼夜温差大,独特的气候条件、自然资源,适合地栽黑木耳生产,食用菌产业发展空间大,前景广阔。一、黑木耳生产的基本情况1.种植情况五大连池市是我省黑木耳生产基地之一,朝阳乡、小兴安乡、莲花乡人工栽培黑木耳已有几十年历史,近几年加快了标准  相似文献   

17.
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是一项代表着黑木耳发展方向的创新栽培技术。打破了传统地摆栽培模式,改为吊袋栽培,在相同面积下,其悬挂数量是传统地栽木耳的5~6倍。而且省地、省水、省工,并能有效的抵御自然灾害,可控性强。采用该技术生产的黑木耳品质好、无泥沙、除草剂污染,既干净又安全。比地栽春耳能提前一个月采收,比地栽秋耳采摘期能延后一个月。经过三年的生产实践,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技术现已成熟,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黑木耳生产栽培是一项致富创收的好产业,多年来深受广大菌农青睐,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黑木耳之所以能够稳定持续的发展壮大,主要是因为有成熟的生产技术和供不应求的市场空间,黑木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人们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有机食品。  相似文献   

19.
地栽黑木耳是把黑木耳的菌袋摆放在室外的田块上进行出耳管理的一种技术.是近几年来宜君县新兴起的一种栽培方式,该技术以木屑、秸秆为原料,很好地解决了木耳产业和林业发展的矛盾,改变了依靠木材生产木耳的历史.通过采取地栽技术,极大地扩宽了黑木耳栽培原料与栽培区域,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物转化率和产品商品性,经济效率高,有利于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黑木耳生产栽培是一项致富创收的好产业,多年来深受广大菌农青睐,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黑木耳之所以能够稳定持续的发展壮大,主要是因为有成熟的生产技术和供不应求的市场空间,黑木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人们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有机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