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抚仙湖流域区磷矿开采废弃地植物群落演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对云南省抚仙湖流域区1—5年的磷矿开采废弃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设样调查,探讨了植被恢复中植物群落演替的一般规律。调查研究表明,1—5年磷矿开采废弃地植物群落的次生演替以菊科的牛尾蒿、加蓬和1年生禾草为先锋植物迁移定居开始,而后是多年生草本和蝶形花科的波叶山蚂蝗等陆续出现并在一定地段形成优势。演替的方向符合复生演替规律;演替速度较快,表明该地区具有较强的植被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2.
植物群落的现代演替理论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回顾了植物群落演替的研究历史,阐述了几种主要的、有发展前途的演替理论和学说,它们是促进作用理论、初始植物区系学说、适应对策演替理论、资源比率理论、等级演替理论、螺旋式上升演替理论等,由此总结了植物群落演替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汤沟国家森林公园的植物特征,更好地掌握森林公园内植物群落的价值,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本研究在ArcGIS支持下,根据不同年度本溪森林资源变档数据,运用景观分布指数法对森林公园内的植物群落进行研究,探讨在同一生境条件下植物群落和干扰因素的关系,~([1])根据区域内生境特点,将区域内植物群落划分相应的演替系列来揭示区域内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为该区域内纯林改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演替是生态系统进化的重要方式,是影响生态因子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生态系统的主要因子,植被、微生物和土壤在演替过程中是互相影响、制约和联系的,同时彼此不断适应和改造,并随着演替的不断推进,均发生着规律性的变化。文章综述了近些年发生次生演替地区的生态效应研究现状,包括次生演替对植物与微生物群落、土壤养分和生态因子间的反馈作用的影响及其变化过程;展望了未来我国次生演替的研究方向,提出在未来的有关研究中,应该注重对次生演替地区的长时间观测,以及对大气环境因子的研究,多结合演替研究先例加以结果分析,总结出演替规律,并将人类行为纳入整个系统中加以研究,以期更好地恢复、利用和发展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5.
科尔沁沙地植被演替规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演替是指在一定地段上一个植物群落取代另一个植物群落的过程,也称植物更替。在沙地上,因其母质的特殊性以及沙区气候的特殊性其演替过程也呈现出独自的特性。植物演替依其发展方向可分为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两种。在沙地上进展演替表现为植被的恢复过程,逆行演替则表现为植被的退化过程,即土地荒漠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岳麓山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叙述了岳麓山的植物群落类型及其分布。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岳麓山植被是以混交林为主,仍有一定比例的马尾松纯林,共有13个各种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岳麓山植被总的演替趋势是向着恢复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的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了解保护区内植物群落的价值,发挥其更大的生态效益,根据不同年度二类调查数据和森林资源变档数据,对保护区内的植物群落进行研究,根据区域内生境特点,将区域内植物群落划分相应的演替系列来揭示区域内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红树林植物群落分布与演替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文章介绍了广东省红树林的资源现状,包括红树林的种类、群落类型、数量、分布、群落演替类型及生长环境等;分析了广东省红树林植物群落的分布规律及广东红树林植物群落的4个演替阶段;指出红树林演替系列是与生态序列相一致的演替特征。  相似文献   

9.
不同演替阶段的热带天然林土壤化学性质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化学性质对土壤养分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是衡量土壤肥力状况的重要依据,是农林业中广泛研究的热点问题[1-3].土壤和植被演替之间的关系从时间的维度上,反映了土壤性质随植被演替的变化,是恢复生态学的重要依据.很多学者对土壤性质与植被演替的关系作了研究,比如,张庆费[2]对浙江天童森林公园植物群落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的研究表明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能增加土壤有机物质含量,促进土壤有机物质的矿化和再合成作用,而土壤化学性状的改善,也为常绿阔叶林的进展演替奠定了基础;宋洪涛[3]等对滇西北黄栎林演替过程中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分析后认为在不同的植被演替阶段, 其林地土壤的化学性质与之相响应,随着其植被的正向演替, 林地土壤各项化学指标均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将黔中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植被自然演替过程分成草丛阶段、草灌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常绿阔叶林阶段,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研究各演替阶段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从草丛阶段开始增加,草本层到藤刺灌丛阶段达到峰值,随后下降;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则增长到次生乔林阶段达到峰值.草丛阶段和草灌阶段物种多样性为草本层>灌木层;藤刺灌丛阶段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最低,草本层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大小对比因测度方法不同而有差异;次生乔林阶段和常绿阔叶林阶段物种多样性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黔中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在人为干扰较小的情况下,植物群落由草本植物占优势逐渐向灌木和乔木树种占优势转移,并最终形成喀斯特森林.  相似文献   

11.
森林群落稳定性研究方法初探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郑元润 《林业科学》2000,36(5):28-32
在群落演替预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比较分析,提出群落稳定性的测度方法,并对M.Godron法进行改进。以大青沟森林植物群落为例,探讨了上述两种方法在群落稳定性研究中的有效性。2种方法得出较为一致的结果,说明它们都适于森林植物群落稳定性的研究,可互相验证。但M.Godron法结果仅能提供群落稳定与否的信息,而演替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还可以说明群落的演替方向及趋势。因此,它有助于理解群落的动态过程,是研究森林植物群落稳定性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森林群落演替动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国内外森林群落演替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概述森林群落演替研究状况,为进一步推动这方面的工作提供了依据。笔者从植物群落演替的研究、植物群落更新的研究、群落的波动和边缘效应、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生理生态学研究等4方面作了简单评述;并把演替研究的方法分为传统的以定性描述为主的研究方法和现代的以数学、计算机数值仿真和实验室模拟为特征的定量的研究方法;最后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3.
林火对森林演替动态的影响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的一个重要的自然因子,但中等强度的林火干扰又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建设因子,林火与森林演替动态的关系密切相关.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林火与森林演替之间相互关系的资料,阐述了林火对森林演替动态的影响,分析了林火与原生演替、次生演替、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的相互关系,列举了林火在维持偏途演替顶极群落和火顶极群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黑龙江省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对3种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物进行调查,分析其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特征、相对重要值、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所调查的样地共有107个物种,阔叶混交林调查样地包括33科48属57种,落叶松针阔混交林调查样地包括39科62属75种,红松阔叶林调查样地包括35科51属58种。(2)在相对重要值方面,3种不同植物群落类型的草本层相对重要值在前3的物种中均包含羊胡子苔草,但是在演替变化过程中,羊胡子苔草的相对重要值在逐渐降低,宽叶苔草的相对重要值在逐渐增高,从单一的建群种,增加为多个建群种。在灌木层,毛榛子的相对重要值一直是居于首位,但是在演替过程中重要值呈下降趋势。在乔木层,不同植物群落各有主要优势树种。(3)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随演替的进行变化趋势一致。随演替的正向发展,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变化均呈上升趋势,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乔木层的Glea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4)随着演替的正向发展,3种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物的物种种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总物种的α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似性指数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相异性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穆棱林区天然次生林演替特点及天然更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调查的16种群落类型中抽出具有代表性的白桦椴树林为代表,分析了次生近期演替动向。结果表明,在次生林内引进针叶树可使次生林加速向原生群落演替,尽快恢复地带性顶极群落。  相似文献   

16.
人工固沙林的营造,一切沙地植被的开发利用,都与植物群落的形成与演替有着密切关系。西部大开发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前提,如何掌握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预见群落将要发生何种变化,从而采取相应措施,使固沙林产生最大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植物群落学及其种间的相互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松材线虫病疫木不同伐除方式对森林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标准地调查法,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松材线虫病除治迹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丰富度、密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垂直结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立地条件的差异和疫木不同采伐方式对植物群落次生演替的进程和方向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立地条件较好,无论是皆伐、择伐还是不采伐,除治迹地植物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较受害前纯林的种类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立地条件较差的,经皆伐后,植物群落的种类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不仅没有增加,反而降至极低,原有松林群落向灌丛方向退化。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阔叶红松林次生演替阶段群落多样性状况,研究生物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该区植被保护、植被恢复提供理论支持。运用物多样性指数、典范对应分析和次生演替的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方法,以大小兴安岭过渡区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为研究对象,设置33个网格样地数据,记录每个样地的物种多度、盖度、频度及土壤环境数据,测定12个环境指标。结果表明:1原始阔叶红松林群落经过顺行演替向逆行演替发展,演替趋势为:原始阔叶红松林→天然次生阔叶林→天然次生针叶林→次生裸地;2保存较好的原始阔叶红松林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物种最丰富,其次是天然次生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的是次生裸地,群落结构简单。3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纬度、土壤含水率、土壤全氮含量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医巫闾山植被特征,更好地发挥生态防护功能,文章根据山体的坡向生态因素,研究植物群落的空间组合特征,揭示植物群落演替规律,为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修复、保护与建设等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样方调查和演替层次法对林芝县芽依泥石流沉积区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演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芽依泥石流发生年限100年左右。该区群落植物种类丰富,主要植物共11种;群落组成为川滇高山栎+云南锦鸡儿+西南草莓,优势先锋种糙皮桦开始淘汰。植物群落演替阶段基本进入衰退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